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5-21 21:48:34

㈠ 我國著作權法的法定使用范圍是怎樣規定的

我國著作權法法定使用許可的規定如下:當事人在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或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等情形下,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不得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十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規定適用於對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限制。

㈡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屬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情形

第十六條【職務作品的概念及著作權歸屬】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國務院令第359號 2002年8月2日公布 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第十一條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關於職務作品的規定中的「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中應當履行的職責。
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二款關於職務作品的規定中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該法人或者該組織為公民完成創作專門提供的資金、設備或者資料。
第十二條職務作品完成兩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
作品完成兩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

㈢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著作權有哪些

我國著作權法關於著作權的限制規定包括:
1、著作權行使范圍的限制;
2、著作權行使期限的限制。一般的著作權有效期限為五十年;
3、著作權行使的地域限制。
【法律依據】
2021年6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第二十二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三條
自然人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視聽作品,其發表權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創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㈣ 著作權在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著作權在法律上的主要規定如下:《著作權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一條 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發表的作品,根據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第三條 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

(四)美術、攝影作品;

(五)電影、電視、錄像作品;

(六)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

(七)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

(八)計算機軟體;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㈤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合理使用作品的情形包括

法律分析:合理使用版權是一種重要的版許可權制機制。它指的是允許某人在未經權利持有人許可且未支付賠償的情況下在某些條件下自由使用受版權保護作品的法律行為。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發表了的著作權作品。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適當引用他人發表了的著作權作品。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書刊、電視節目中難以避免地使用他人發表了的著作權作品。4、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刊登、播放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或者公眾集會發表的講話。5、為了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教學和科研人員翻譯或少量復制已發表的作品。6、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7、為了陳列和保存作品的需要,圖書館、美術館等復制本館的收藏作品。8、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9、臨摹、繪畫、拍攝在室外公共場所擺設的藝術作品。10、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或少數民族文字出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二十四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並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三)為報道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著作權人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且不以營利為目的;(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十一)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已經發表的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十二)以閱讀障礙者能夠感知的無障礙方式向其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十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前款規定適用於對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限制。

㈥ 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人行使權利的限制性規定

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權人行使權利的限制性有下列兩種:
1、合理使用,所謂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情況下,使用他人受保護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註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稱和出處,並且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
2、法定許可,法定許可指法律規定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使用其已經發表的作品,但應當按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二條
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
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

㈦ 根據我國的著作權法,中國公民的著作權在什麼情況下自動產生

根據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國公民的著作權在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就自動產生。
著作權是有期限的保護著作人知識財產的權利。
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著作權在一定期限經過後,著作財產權即歸於失效,而屬公有領域,任何人皆可自由利用。
著作權作品特徵如下:
1、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現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
2、作品應當具有獨創性
3、該表現形式屬於文學、藝術和科學范疇
著作權受保護對象如下: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4、美術、建築作品;
5、攝影作品;
6、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7、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計算機軟體;
9、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權不受保護對象如下:
一、不具備作品實質條件,主要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二、為保護國家或社會公眾利益的需要,不適宜以著作權法保護
1、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2、時事新聞(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中的時事新聞,是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報道單純事實消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一條 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創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視為作者。
第十八條 自然人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報社、期刊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創作的職務作品;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㈧ 我國法律規定,著作權期限是作者去世後的50年,50年後即進入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修改,改編

答案: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可以改編,但要限定在合理范圍內,不得對原著作品進行歪曲、篡改。

我國的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

著作人身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不受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說這三項著作人身權永遠受著作權法保護,不存在保護期限屆滿的問題。

但是作者的著作財產權在進入「公有領域」後,可以免費使用。著作財產權包括復制權、發行權

、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 廣播權 、信息網路傳播權、 攝制權、改編權、 翻譯權、匯編權等。

相關規定

《著作權法》第二十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