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
『壹』 私立學校收費合理嗎會不會亂收費
有家長曝光一家私立學校,存在胡亂收費的情況,開學時交了1萬的學費,可才過去半個月,學校又要要求家長用信封裝好500元錢送到學校。那麼這件事情最後是如何解決的呢?
開封一所私立學校引起了許多家長的不滿,而讓這些家長之所以將此事曝光的原因,就是因為學校胡亂收費的情況。
有家長表明在孩子開學時,每一位家長都向學校交了10830元,按理來說,這份錢當中應該包括了孩子的一些吃住費用,就連一些學習資料費用也應該要在其中。可是才過去了半個月的時間,學校又再次要求每位家長交錢,而這一次交的費用雖說並沒有上次多,但是也讓家長感到不滿。
學校要求每位家長交500塊錢,但是一定要用信封裝好。而且正是因為學校的這一舉動,讓許多家長感到懷疑,因為學校通過其他手段來收錢。
所以才找來了記者來解決這件事情,記者也跟隨家長來到了學校,而對於這件事情,學校也給出了解釋。表示自己當時少收了錢,所以這其中還差了許多錢。
但對於學校的這個解釋,許多家長都並不滿意,其實更讓家長感到擔心的是,這才剛剛開學就又要進行二次交錢,那過後每個月不是要交更多的錢嗎?
但隨後校方又作出了解釋,表示這筆錢是孩子們的補課費,而學生每天晚上要補課40分鍾,而且也得給老師發工資。
但這件事情目前教育局已經介入,當地教育局的科長也表示不允許私立學校進行二次收費,更不允許存在補課行為,科長也代表教育局表態,要求學校退還二次收費款項,而那些沒有收上來的也要停止收費。
校方表示一切按照教育局的有關知識進行,會進行退費。
雖說私立學校胡亂收費的情況已經司空見慣,但不論如何家長,也更應該要了解每一份錢都用在了何處,不能當做冤大頭。如果一旦發現學校確實存在胡亂收費的情況,那麼一定要進行舉報。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都認為私立學校一定要比公立學校教育好許多,所以一些家長都願意讓孩子在私立學校上學,這也是為了確保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不論是怎樣的學校,收費都應該要有標准,不能出現胡亂收費的情況。
『貳』 什麼是亂攤派
社會組織亂抄攤派問題具體表現在行業協襲會、學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強制企事業單位入會並收取會費,社會組織向企事業單位派捐索捐、強拉贊助等;強制企事業單位接受服務。
並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等;強制企業付費參加各類會議、培訓、展覽、評比表彰等方面。
(2)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國務院關於發布《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的通知規定
第十八條經審計機關確認為攤派行為的,審計機關應當通知攤派單位停止攤派行為,並限期退回攤派的財物;期滿不退回的,審計機關可以書面通知攤派單位的開戶銀行從其有關存款中扣還。
攤派財物已不存在而無法追回時,審計機關可以通知有關部門扣繳相當於所攤派財物價值的款額,或採取其他經濟補償措施。
第十九條對攤派單位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監察機關或有關主管部門可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對控告、檢舉、揭發和抵制攤派的單位和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應當從重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叄』 國發[2014]30號文件哪裡找急求!
是不是這個啊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國辦發〔2014〕30號)
核心提示: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活力,經國務院批准,現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
【發布單位】 國務院辦公廳
【發布文號】 國辦發〔2014〕30號
【發布日期】 2014-06-16
【生效日期】
【效 力】
【備 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活力,經國務院批准,現就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立和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
進一步提高涉企收費政策的透明度,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不斷完善公示制度。所有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及其具體實施情況納入各地區、各部門政務公開范疇,通過政府網站和公共媒體實時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嚴格執行目錄清單,目錄清單之外的涉企收費,一律不得執行。
二、從嚴審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
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新設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必須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但按照國際慣例或對等原則確需設立的,由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各級財政、價格等部門要不斷完善對涉企收費的管理,加強收費管理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完善收費票據和許可證管理制度,建立多層次監督體系,進一步強化事中和事後監管。
三、切實規范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及收費
全面清理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及收費,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一律取消。各地區、各部門在公開行政審批事項清單的同時,要將涉及收費的行政審批前置服務項目公開,並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市場調節價格。對個別確需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行政審批前置服務實行政府定價目錄管理。對列入政府定價目錄的行政審批前置服務要嚴格核定服務成本,制定服務價格。規范行業協會、中介組織涉企收費行為。
四、堅決查處各種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違規行為
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堅決制止各類針對企業的亂收費、亂罰款和攤派等行為,對違規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行政審批前置經營服務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嚴禁擅自提高收費標准、擴大收費范圍,嚴禁以各種方式強制企業贊助捐贈、訂購報刊、參加培訓、加入社團、指定服務,嚴禁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利用行政資源強制收取費用等行為。一經發現堅決予以曝光,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治理亂收費的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建立企業負擔調查信息平台,完善舉報和反饋機制,強化社會輿論監督,加大查處力度。
五、全面深化涉企收費制度改革
按照「正稅清費」原則,進一步清理取消、整合規范現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逐步減少項目數量。取消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結合部門職能調整,合並在不同部門分別設立的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取消政策效應不明顯、不適應公共財政制度要求的政府性基金項目,依法將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基金項目並入相應的稅種。建立支持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已出台的各項收費減免措施,將暫免小微企業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改為長期措施。加強涉企收費政策的宣傳評估,推動建立和實施第三方評估機制,切實增強收費政策的針對性、時效性。研究完善保護企業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各級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機制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工作落實。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負責全國范圍內的工作指導、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抓好有關政策的落實。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的落實情況,要及時報送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務院辦公廳
2014年6月16日
『肆』 亂攤派是什麼意思
攤派意思是按比例分配,由眾人或各方面分擔。亂攤派意思是:不屬於國家法律、法規、或者文件規定的,沒有政策依據、被攤派人不該承擔的費用,採取強行攤派或者變換名堂、強詞奪理、或者利用手中的職權來進行攤派。
(4)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國務院關於發布《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的通知規定:
第十八條經審計機關確認為攤派行為的,審計機關應當通知攤派單位停止攤派行為,並限期退回攤派的財物;期滿不退回的,審計機關可以書面通知攤派單位的開戶銀行從其有關存款中扣還。
攤派財物已不存在而無法追回時,審計機關可以通知有關部門扣繳相當於所攤派財物價值的款額,或採取其他經濟補償措施。
第十九條對攤派單位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監察機關或有關主管部門可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對控告、檢舉、揭發和抵制攤派的單位和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應當從重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伍』 強行攤派屬於什麼行為
法律分析:社會組織亂攤派問題具體表現在行業協會、學會、研究會等社會團體強制企事業單位入會並收取會費,社會組織向企事業單位派捐索捐、強拉贊助等;強制企事業單位接受服務。並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等;強制企業付費參加各類會議、培訓、展覽、評比表彰等方面。
法律依據:《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
第十八條 經審計機關確認為攤派行為的,審計機關應當通知攤派單位停止攤派行為,並限期退回攤派的財物;期滿不退回的,審計機關可以書面通知攤派單位的開戶銀行從其有關存款中扣還。攤派財物已不存在而無法追回時,審計機關可以通知有關部門扣繳相當於所攤派財物價值的款額,或採取其他經濟補償措施。
第十九條 對攤派單位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監察機關或有關主管部門可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對控告、檢舉、揭發和抵制攤派的單位和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應當從重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陸』 拒絕攤派權是什麼意思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企業有權拒絕任何機關和單位向企業攤派人力、物力、財力。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任何機關和單位以任何方式要求企業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都屬於攤派。
推派是一種違法行為,國家禁止任何國家機關,人民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組織向企業攤派。除了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以外,廣大中小企業有權拒絕任何單位以任何形式向企業攤派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
比如:不得在法律、法規的規定之外向企業徵收下列費用:
(一)各地教育部門、學校自定的職工子女入學費;
(二)建田費、墾復費;
(三)進入城市落戶的人頭費;
(四)煤氣開發費;
(五)集中供電費;
(六)過路費;
(七)過橋費(集資或用貸款建橋的除外);
(八)排水增容費;
(九)各種名目的治安管理費;
(十)各種名目的衛生費;
(十一)綠化費;
(十二)支農費;
(十三)各種名目的會議費;
(十四)其他名目的費用。
城市市區新建項目,需要徵收城市建設配套費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相關資料: 部門規章1篇)
第五條法律、法規規定的徵收費用項目,任何單位不得超出徵收的范圍,提高徵收的標准,變更徵收的辦法。
第六條不得強制企業贊助、資助、捐獻財物。
企業自願贊助、資助、捐獻的款項只能從企業的自有資金中支出,不得計入成本。
第七條除法律、法規規定外,不得強制企業購買有價證券或以其他形式向企業集資。
第八條除法律、法規規定的強制保險項目外,不得強制企業參加保險。
第九條除法律、法規規定外,不得將公益性義務勞動改變為向企業攤派財物。
第十條不得違反本條例規定向企業進行其他形式的攤派。
第十一條禁止對抵制攤派的企業進行打擊報復。
不得利用職權或業務上的便利給予抵制攤派的企業以歧視性待遇。
第十二條在發生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緊急情況時,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作出決定要求企業提供財力、物力和人力的,不視為攤派,但事後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柒』 國家工作人員向企業亂攤派違成什麼錯誤
1988年4月28日國務院發布《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
《條例》規定,禁止任何國家版機關、人民團體、部隊、權企業、事業單位和其它社會組織在法律、法規的規定之外以任何方式要求企業提供財力、物力和人力;法律、法規規定的徵收費用項目任何單位不得超出徵收的范圍,提高徵收的標准,變更徵收的辦法;企業自願贊助、資助、捐獻的款項只能從企業的自有資金中支出,不得計入成本;企業有權拒絕任何單位的攤派,對收費項目性質不明的,可以向收費單位上一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報告,經審查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的,才能支付;計劃、財政、物價、稅務、銀行等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檢查,及時制止和查處攤派行為。
『捌』 私企的單位性質是什麼
法律分析:私營企業私營企業是指生產資料屬於私人所有,僱工8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私營企業有三種類型:(1)獨資企業。指一人投資經營的企業。獨資企業投資者對企業債務負無限責任。(2)合夥企業。是指二人以上按照協議投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的企業。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連帶無限責任。(3)有限責任公司。是指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從以上分類可以看出,在私營企業的三種類型中,只有有限責任公司可以依法取得法人資格,而私營獨資企業和私營合夥企業都不符合企業法人條件,不能取得法人資格。
法律依據:《私營企業財務管理暫行辦法》 第三條 私營企業的資產屬於私人所有,受國家法律保護,除依法向國家繳納稅金和除法律、法規所規定繳納的費用外,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對其攤派或抽調,對侵害其合法經濟權益的行為,企業有權按國務院發布的《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的規定予以拒絕、抵制及向審計機關或其他有關部門控告、檢舉、揭發。
『玖』 攤派的基本解釋
[apportion;exaction] 按比例分配;由眾人或各方面分擔。
《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確認:攤派是指在法律、法規的規定之外,以任何形式要求企業提供財務、物力和人力的行為。
『拾』 新辦營業執照需要訂報紙嗎
新辦營業執照,無須訂報紙。
國家早有明文明定,嚴禁以各種形式強制企業版訂購報紙等亂收權費行為。
如果工商部門強迫,該行為違法,當事人可以向監察部門投訴。
法律鏈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四、堅決查處各種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違規行為
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堅決制止各類針對企業的亂收費、亂罰款和攤派等行為,對違規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行政審批前置經營服務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嚴禁擅自提高收費標准、擴大收費范圍,嚴禁以各種方式強制企業贊助捐贈、訂購報刊、參加培訓、加入社團、指定服務,嚴禁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利用行政資源強制收取費用等行為。一經發現堅決予以曝光,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禁止向企業攤派暫行條例》、《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治理亂收費的有關規定嚴肅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建立企業負擔調查信息平台,完善舉報和反饋機制,強化社會輿論監督,加大查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