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邯鄲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邯鄲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2 13:05:10

『壹』 村鎮規劃編制辦法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村鎮規劃的編制,提高村鎮規劃的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村莊、 集鎮,縣城以外的建制鎮可以按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編制村鎮規劃一般分為村鎮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兩個階段。
第四條 村鎮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第五條 承擔編制村鎮規劃任務的單位, 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資格。
第六條 編制村鎮規劃應當遵循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確定的規劃原則,符合《村鎮規劃標准》等有關技術規定。

『貳』 城鎮規劃區內的農民建房規定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叄』 鄉鎮有權利出台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嗎

有。
我國《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規定了:
第八條 村莊、集鎮規劃由鄉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並監督實施。
第九條 村莊、集鎮規劃的編制,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要求,以及自然環境、資源條件和歷史情況等,統籌兼顧,綜合部署村莊和集鎮的各項建設;
(二)處理好近期建設與遠景發展、改造與新建的關系,使村莊、集鎮的性質和建設的規模、速度和標准,同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相適應;
(三)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各項建設應當相對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設用地,新建、擴建工程及住宅應當盡量不佔用耕地和林地;
(四)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的建設布局,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並適當留有發展餘地;
(五)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強綠化和村容鎮貌、環境衛生建設。
第十條 村莊、集鎮規劃的編制,應當以縣域規劃、農業區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並同有關部門的專業規劃相協調。
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域規劃,應當包括村莊、集鎮建設體系規劃。
第十一條 編制村莊、集鎮規劃,一般分為村莊、集鎮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建設規劃兩個階段進行。
第十二條 村莊、集鎮總體規劃是,是鄉級行政區域內村莊和集鎮布點規劃及相應的各項建設的整體部署。
村莊、集鎮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鄉級行政區域的村莊、集鎮布點,村莊和集鎮的位置、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村莊和集鎮的交通、供水、供電、郵電、商業、綠化等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的配置。
第十三條 村莊、集鎮建設規劃,應當在村莊、集鎮總體規劃指導下,具體安排村莊、集鎮的各項建設。
集鎮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用地規模,有關的技術經濟指標,近期建設工程以及重點地段建設具體安排。
村莊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參照集鎮建設規劃的編制內容,主要對住宅和供水、供電、道路、綠化、環境衛生以及生產配套設施作出具體安排。
第十四條 村莊、集鎮總體規劃和集鎮建設規劃,須經鄉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村莊建設規劃,須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條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依照本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經鄉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村民會議同意,鄉級人民政府可以對村莊、集鎮規劃進行局部調整,並報縣級人民政府備案。涉及村莊、集鎮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重大變更的,依照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第十六條 村莊、集鎮規劃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本地區實際情況規定。
第十七條 村莊、集鎮規劃經批准後,由鄉級人民政府公布。

『肆』 請問《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6號)是否廢止還適用嗎

1993年頒布的《復條例》是指導我國制村鎮建設的基本法規沒有廢止,十幾年來,對促進村鎮建設活動的規范化和法制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116號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已由國務院第三次常務會議於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過,現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伍』 關於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還適用嗎

鄉鎮民房建設施工隊管理辦參見關於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若干意見 建質[2004]216號
、突重點類指導創新監督管理式
()於建制鎮、集鎮規劃區內所公共建築工程、居民自建兩層(含兩層)、及其建設工程投資額30萬元或者建築面積300平米所村鎮建設工程、村莊建設規劃范圍內校、幼園、衛院等公共建築(稱限額工程)應嚴格按照家關律、規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實施監督管理
建制鎮、集鎮規劃區內所加層擴建工程必須委託資質設計單位進行設計並由資質施工單位承建
(二)於建制鎮、集鎮規劃區內建設工程投資額30萬元且建築面積300平米市政基礎設施、產性建築居民自建兩層(含兩層)住宅村莊建設規劃范圍內農民自建兩層(含兩層)住宅建設(簡稱限額工程)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本區實際依據本意見五明確限額工程指導原則制定相應管理辦
(三)於村莊建設規劃范圍內農民自建兩層(含兩層)住宅(簡稱農民自建低層住宅)建設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農民提供技術服務指導作主要工作式
2、農民修建高層住宅需要建設資質修建低層住宅需要建設資質
首先關於農民自建高層建築需要建設資質高層建築其施工難度技術要求高安全隱患要求承擔施工任務者必須具足夠經濟實力技術條件置備必要施工機械安全保障設施低層建築則《建築》(19983月1施行)第八十三條明確規定:農民自建低層住宅建築適用本其相關建築律規適用自建低層住宅建築確定兩層住宅建設必須由具建築施工企業資質
施工隊承建
其農民自建低層住宅需要建設資質律禁止性規定推定低層住宅(二層及二層)建築由農村包工承攬實際角度看農民自建低層房屋需要較高專業技術農民都願意房屋交給比較信任定技術水平建房經驗包工承建所要求房主必須選任具備資質(目前體工匠資質行政審批規定已經取消)承建現實律強所難義務加於房主身失公允該包工具般工匠水平群眾普遍認同認定其具建築資質所農村
臨建築隊需要具建築資質
種觀點所認房主責任其律依據《華民共建築》第八十三條該條規定:農民自建低層住宅建築適用本認農村建造民房農村較鬆散建房班需要建築資質房主包工間所訂立合同或口協議建築工程合同承攬合同雙間承攬合同關系房主定作包工承攬根據高民院《關於審理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律若干問題解釋》第十條規定:承攬完工作程第三造損害或者造自身損害定作承擔賠償認房主作定作賠償責任主體應由作僱主包工建築民工損害獨立承擔賠償責任
關於房主與建房班包工所訂立合同承攬合同建築合同直現直存爭議高民院民庭《民事審判前沿》傾向性觀點:《建築》第八十三條規定農民自建建設主體即權利主體言論農民自施工工程承包給體工匠或建築企業建設都屬於農民自建農民工程承包給體工匠施工其建築行受《農村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調整農民自建住宅承包給建築施工企業施工建築施工企業建築應受《建築》調整農民與體工匠或建築施工企事業訂立建築施工合同都建築施工合同高院於律沒明確規定民事疑難問題傾向性觀點於指導我民事審判實踐具重要意義根據述觀點房主與農村建房隊包工所簽訂施工合同或口協議我應按建築施工合同處理能視承攬合同建房程發民工傷亡事故能按照身損害賠償《解釋》第十條關於承攬規定判決定作即房主承擔責任房主圖便或節約工程發包給些沒建築施工資質建房班承建建房民工傷亡應與包工承擔連帶責任
務院《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199311月1施行116號)第二十五條規定:承擔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築工程施工任務單位必須具相應施工資質證書或者審查證書並按照規定經營范圍承攬施工任務第十三條規定村鎮規劃內容包括住宅根據述規定《建築》立精神看承擔建築施工組織必須首先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企業;其該建築企業應具依取建築施工資質等級證書或資質審查證書施工企業必須資質等級證書許范圍內承攬工程些規定都家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建設工程安全設定強制性規范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同於其般其施工難度技術要求高安全隱患要求承擔施工任務者必須具足夠經濟實力技術條件置備必要施工機械安全保障設施嚴格規范建築施工管理才能根本杜絕關系民命財產安全建築工程質量事故安全事故發顯違反述強制性律、規建築合同都應視受家律保護非建築傷亡民工受包工指揮管理民工隨其勞其手領取報酬雙形僱傭關系包工民工傷亡依應承擔賠償責任同房主要未建房隊資質進行審查工程發包給包工應與包工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認真落實家關管理規定
務院《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要求事建築施工體工匠辦理施工資質審批手續范圍僅限於村莊、集鎮規劃區內非全部建築故村莊、集鎮規劃區外建築能要求必須由取建築資質證書包工隊進行
三、關於建房協議性質
房主與包工隊間達建房協議律何種性質審判實踐主要存承攬合同僱傭合同兩種觀點高民院民庭給傾向性意見卻否定承攬合同僱傭合同觀點其界定建築施工合同該意見指農民工程承包給體工匠施工其建設行受《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調整農民自建住宅承包給建築施工企業施工建築施工企業建築應受《建築》調整農民與體工匠或建築施工企業訂立建築施工合同都建築施工合同建築施工企業建築應受《建築》調整農民與體工匠受《建築》調整建築施工合同
盡管高院民庭傾向性意見審判實務界言意味著權威性指導性筆者認述傾向性意見值商榷實踐仍應類建房協議定性承攬合同或僱傭合同
首先合同定義析類建房協議定性建築施工合同定性僱傭合同或承攬合同更恰關於建築施工合同《合同》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承包進行工程建設發包支付價款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合同關於承攬合同《合同》第二百五十條規定承攬合同承攬按照定作要求完工作交付工作定作給付報酬合同關於僱傭合同我《合同》沒明文規定理論界般認:僱傭合同指雙事約定確定或確定期間內向提供勞務給付報酬合同 字面理解前述案例案例二建房協議基本都既符合建築工程合同定義與承攬合同定義相符其定性建築施工合同並妥實質建設工程合同般需要具備特徵:(1)合同主體般由於建設工程特殊性再加我關建設工程律、規要求發包般能經批准建設工程承包般能具勘察、設計、施工資格(2)合同標僅限於工程建設所謂工程指比較復雜土木建築般建設項目(農村村民建設二層住宅)屬於建設工程(3)家管理特殊性家合同簽訂合同履行資金投放終驗收都實行嚴格監督管理(4)具計劃性程序性雖市場經濟條件建設工程項目像前嚴格按計劃訂立由於建設工程涉及計民建設工程合同仍具定計劃性(5)建設工程合同要式合同即建設工程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形式 前述建房協議都具備五特徵所宜定性建築施工合同承攬合同則沒述嚴格特徵要求所定性承攬合同更恰前述案例三則房主包工隊共同實施建房行且包工隊行完全受制於房主指揮與建築施工合同承攬合同定義極相符定性僱傭合同恰
其責任承擔看定性建築施工合同難免要顯失公平類建房協議定性建築施工合同則房主需承擔支付建房價款責任需承擔建房程現身損害賠償責任由建房引發身損害賠償責任能由包工隊包工或全體員自承擔必要現問題:些房主實際建房組織指揮者或通提供服務等形式參與建房建房程現身損害負主要責任或定責任卻必承擔任何賠償責任;些房主雖沒參與建房選任建房施工隊等面存定錯由造身損害負定責任卻用承擔賠償責任顯公平若類建房協議定性承攬合同或僱傭合同確定由建房引發身損害賠償責任承擔面則效避免述公平現象
至於該何界定類建房協議究竟屬承攬合同僱傭合同筆者認審理具體案件程應根據兩類合同同特徵綜合析案件具體情況認定雙協議性質
目前農村房主建房與包工隊達協議內容看主要兩種形式:種包工;種包工包工般房主與包工隊事先約定總工程款自備建房原材料建房程再參與建房工程進行指揮、安排、監督管理提供建房機械工具等包工隊自帶工具、自行組織房屋建案例案例二情形包工般房主與包工隊事先約定總工程款約定工種(技術工輔助工)按計算報酬完工性支付房主自備建房原料組織包工隊按照自指揮、安排、監督管理進行施工包工隊施工完全按照房主指揮進行案例三情形僱傭合同典型特徵提供勞務承攬合同典型特徵交付勞提供勞務完工作手段該特徵承攬合同僱傭合同區別本質 根據僱傭合同與承攬合同同特徵兩種形式建房協議律性質似乎難區:包工形式房主參與建房建房程進行指揮管理要求包工隊按照其要求房屋建(提供)協議特徵看更符合承攬合同特徵宜界定承攬合同;包工形式房主建房進行設計、組織施工包工隊建房完全聽房主指揮負責提供勞務更符合僱傭合同特徵宜界定僱傭合同復雜現實往往包工與包工混合存特別房主包工隊約定包工建房程提供定服務幫助甚至指揮、管理行;包工隊約定包工建房程提供幫助服務建房進行管理指揮完全由包工隊自組織進行建設同房主包工隊達往往口協議沒形書面合同訴訟雙各執詞互相讓使確區房主包工隊關系存定難度
情況應抓住兩關鍵素進行具體認定:1、房主包工隊間事先約定總工程款數約定報酬數;2、房主與包工隊間否存控制、支配屬關系說房主包工隊建房否存指揮、安排、監督管理行房主與包工隊事先約定總工程款包工隊建房程存指揮、安排、監督管理行認定雙達建房協議承攬合同雙種承攬關系反沒事先約定總工程款按支付報酬房主包工隊建房程存指揮、安排、監督管理行則應認定雙達建房協議僱傭合同雙種僱傭關系案例雙約定房主彭某需性支付建房報酬8500元趙某等需通自獨立勞性提供工作建房彭某存趙某等指揮、安排、監督管理行間口協議應認定承攬合同房主彭某與包工隊間承攬關系同案例二房主張某與包工隊間承攬關系案例三房主周某與包工隊約定施工由周某組織實施包工隊員施工完全聽周某指揮論何房屋建均由周某按支付報酬所達建房協議應認定僱傭合同房主周某與包工隊間僱傭關系
四、關於承攬關系條件房主選任失
根據前面析房主與包工隊間關系主要僱傭承攬兩種律關系同決定房主建房程所發身損害賠償承擔責任同審判實踐於僱傭關系條件包工隊員建房造自或第三身損害由房主承擔錯僱主責任即要發身損害賠償事故房主承擔賠償責任問題各級、各院官認識都比較統於承攬關系條件包工隊員建房造自或第三身損害房主作定作否存司解釋所列舉錯尤其選任錯並據確定房主應否承擔錯賠償責任認識比較混亂意見歧較甚至截相反 高民院《關於審理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律若干問題解釋》第十條規定:承攬完工作程第三造損害或者造自身損害定作承擔賠償定作定作、選任、指示失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據規定雙建房協議包工形式作定作房主定作、選任、指示錯情況才承擔包工隊員或第三身損害賠償責任處選任錯指定作承擔選擇明顯錯明知承擔沒業資格選任 審判實踐審判員據認定房主建房明知農村建築包工隊沒建築資質卻仍房屋交給其承建存選任錯判令房主承擔賠償責任
問題根據前面析依照現行建築律規兩層住宅建設必須要由建築施工企業資質施工隊承建於農村村民建築兩層低層住宅則由沒建築資質證書農村建築包工隊承建所加具體析僅僅農村村民建房工程交給沒建築資質證書農村建築包工隊承建認定房主存選任錯讓房主承擔賠償責任做失公允說農村村民建築兩層低層住宅工程交給沒取資質包工隊承建存選任錯發安全事故引發身損害賠償糾紛應認定房主存選任錯判令其承擔賠償責任前述案例案例二房主彭某張某均應認定選任錯
五、結語
社發展變化產經營千差萬別由引發糾紛訴至院必各具特點盡相同律永遠原則簡單官責任千差萬別案件梳理、歸類並確定適用律司統性要求官案情基本相同案件作同類型化本文幾問題思考源於筆者審判實踐發現農村村民建房引發身損害賠償案件類型化混亂筆者認農村建築包工隊合夥型農村建築工匠共同體或僱傭形式組建、包工承包經營僱傭勞群其承建農村村民低層住宅必取建築資質證書其與農村村民達建房協議應視僱傭合同或承攬合同;農村村民低層住宅交給資質包工隊承建存選任失相信通本文所列幾問題探討益於統我認識益於統司尺度益於保護事合權益

『陸』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1993年生效的現在廢止了嗎還能繼續執行嗎

沒有廢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是加強村莊、集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改善村莊、集鎮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93年6月29日發布,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發布信息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6號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已由國務院第三次常務會議於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過,現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6)邯鄲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村莊、集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改善村莊、集鎮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制定和實施村莊、集鎮規劃,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進行居民住宅、鄉(鎮)村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等的建設,必須遵守本條例。但是,國家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的建設除外。

在城市規劃區內的村莊、集鎮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依照城市規劃法及其實施條例執行。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村莊,是指農村村民居住和從事各種生產的聚居點。

本條例所稱集鎮,是指鄉、民族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縣級人民政府確認由集市發展而成的作為農村一定區域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的非建制鎮。

本條例所稱村莊、集鎮規劃區,是指村莊、集鎮建成區和因村莊、集鎮建設及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村莊、集鎮規劃區的具體范圍,在村莊、集鎮總體規劃中劃定。

第四條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應當堅持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的原則,全面規劃,正確引導,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第五條地處洪澇、地震、台風、滑坡等自然災害易發地區的村莊和集鎮,應當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在村莊、集鎮總體規劃中制定防災措施。

第六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第七條國家鼓勵村莊、集鎮規劃建設管理的科學研究,推廣先進技術,提倡在村莊和集鎮建設中,結合當地特點,採用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

『柒』 求河北省132號文件詳細內容

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
(1987年4月27日河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0年11月10日河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1997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1999年9月24日河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訂根據2002年3月30日河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四次修正根據2005年5月27日河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關於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決定》第五次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條本省依法實行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和農民集體所有制,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禁止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土地資源與資產管理,全面規劃,依法行政,保證本條例的貫徹實施。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二章土地權利的確認和變更

第六條本省依法實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及他項權利的登記發證制度。
未按本條例登記發證的,其土地權利不受法律保護。
土地他項權利是指在已經確定了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土地上設定的其他利用土地的權利,包括抵押權、租賃權、空中權、地下權等。
第七條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集體土地所有證》、《集體土地使用證》。
國有土地使用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市、縣人民政府進行登記,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確認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林地和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水面和灘塗的養殖使用權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辦理。
第八條需要設定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進行登記,核發土地他項權利證書。
第九條依法改變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他項權利和土地用途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變更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條依法收回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者終止土地他項權利的,當事人應當持有關文件,向原登記機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注銷登記申請,經審核同意,由原登記機關注銷土地使用權或者他項權利登記。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有關批准文件,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依照合同的約定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原登記機關根據合同,注銷土地使用權登記。
第十一條城市市區內未經徵收的集體土地依法轉為國有後,原土地使用權人擁有該土地的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為公共利益或者實施城市規劃需要收回該土地使用權時,應當為原土地使用權人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收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適當補償。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調整土地所有權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一)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和改善自然環境惡劣地區農民生活條件等原因,國家組織農民集體遷移的;
(二)因交通、水利等工程項目改變位置的;
(三)因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調整土地的;
(四)其他原因確需調整土地的。
第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農民承包經營本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承包期限由合同約定。
土地承包權可以依法轉讓,在承包期內,承包人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依法轉包、互換、入股、聯營。
土地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流轉,應當遵循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經發包方同意和不改變承包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等原則。
第十四條發生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依法報請人民政府處理。發生權屬爭議的土地跨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
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下達處理決定書。
第三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同級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鄉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逐級報由省人民政府委託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符合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所依據的土地調查資料、土地統計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必須真實可靠。
第十七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對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潛力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明確規劃期內的土地利用目標和基本方針,確定各類用地的控制指標,調整土地利用的結構和布局,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八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結合當地土地資源實際狀況擬訂方案,與有關部門和上、下級人民政府充分協調,組織有關專家和部門科學論證,並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
第十九條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減少,確定的基本農田面積應當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設區的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劃定城市市區的建設用地范圍。
縣(市)、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一般農田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漁業用地區、城市建設用地區、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業礦業用地區、土地開墾區、禁止開墾區等。
第二十條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建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匯總平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上級下達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逐級分解,擬訂實施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下達。
對沒有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用。未實現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和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逐級報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使用。
第二十一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
第二十二條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等級、土地收益和土地市場交易價格,評定城市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評定結果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
第四章耕地保護

第二十四條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除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基本農田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基本農田進行建設。
第二十五條為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進行退耕還林、還草的,由省人民政府下達指標,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因退耕還林、還草減少的耕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異地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六條因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由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承包經營者負責恢復,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無法恢復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墾與其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並且按照規定撥付耕地開墾費。
第二十七條禁止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
第二十八條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佔用耕地的單位應當按照每平方米十元至十五元的標准,向縣(市)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耕地開墾費,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用於組織開墾與佔用耕地的面積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第二十九條經依法批准佔用土地進行建設的,應當在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一年內動工建設,不得造成土地閑置。
因閑置依法收回的國有土地所有權性質不變,可以安排其他建設項目使用,也可以安排原集體經濟組織耕種。
第三十條開發土地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得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區內從事開發活動,不得造成環境破壞和土地荒漠化、鹽漬化。
第三十一條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按照下列審批許可權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一)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開發土地三十五公頃以上不足七十公頃的,以及在設區的市市區內一次性開發土地不足三十五公頃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開發土地七十公頃以上不足六百公頃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一次性開發土地六百公頃以上的,報國務院批准。
第三十二條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必須進行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的土地經最終驗收不合格的,造成土地破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破壞土地的面積和破壞程度,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的標准,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土地復墾費,由收取復墾費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復墾。
第三十三條土地整理後增加的耕地面積,可以用作充抵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第三十四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用於土地開墾、整理和復墾。
耕地開墾專項資金由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新型牆體材料開發費分成以及人民政府撥付的其他資金組成。具體管理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章建設用地

第三十五條對非農業建設用地,必須依法提供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
進行能源、交通、水利、礦山和軍事設施等項目建設,經依法批准,可以提供前款規定之外的土地。
第三十六條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制訂農用地分批次轉用方案,其中佔用耕地的應當同時制訂補充耕地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七條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土地徵收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三十八條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倍至十倍。
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倍至八倍。
徵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至五倍。
第三十九條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安置補助費,為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至六倍。
徵收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條依照本條例第三十八條和第三十九條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後,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再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下列限額:
(一)徵收耕地的,不得超過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二)徵收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不得超過該土地所在鄉(鎮)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二十五倍。
第四十一條徵收土地的青苗補償費按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四十二條土地被徵收後應當核減所徵收土地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農產品定購任務。徵收時,未收獲當年作物的,當年核減;已收獲的,下年核減。
第四十三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建設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地的,除依法應當報國務院批準的外,其供地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四條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應當採取招標、拍賣的方式;沒有條件採取招標、拍賣方式的,可以採取協議方式。
以協議方式有償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以行政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建設單位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擬訂供地方案,逐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條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於耕地開發和土地整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各級上繳比例由省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作出規定。
原有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全部留給市、縣人民政府,專項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
第四十六條為公共利益或者為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對原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下列標准給予補償:
(一)原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提供新的用地或者按照徵收土地的補償標准給予補償;
(二)原以出讓或者作價入股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剩餘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價格給予補償;
(三)原以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按照評估租金高出實際租金的數額與剩餘年限折算的現值給予補償。
因單位撤銷、遷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劃撥的國有土地,以及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等經核准報廢,應當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後,無償收回。
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合同,無償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第四十七條非農業建設使用國有農牧場農用地,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應當為原土地使用者提供新的用地或者予以安置,也可以按照徵收土地安置補助費的標准給予補償。
第四十八條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內的,其供地方案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區外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九條鄉鎮企業建設應當堅持合理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其用地標准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五十條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處分抵押房地產等原因,需要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一條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嚴格執行村鎮規劃,村內有空閑宅基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建住宅。鼓勵建設多層住宅。需要使用本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二條農村村民新建住宅,宅基地的用地標準是:
(一)城市郊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一百六十七平方米;
(二)平原地區和山區,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三)壩上地區,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四百六十七平方米。
在前款規定的限額內,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具體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宅基地標准。
第五十三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本村,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自然災害或者因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需要搬遷的。
第五十四條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二)原有宅基地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三)出賣或者出租住房的。
第五十五條農村村民一戶一處之外的宅基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收回,統一安排使用。
原有宅基地超過規定標準的,超標部分可以實行有償使用,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損壞不能利用的,必須退出其宅基地。
鼓勵房屋所有者出賣多餘宅基地上的房屋。農村村民由於買賣住房轉移集體土地使用權的,買方必須符合申請宅基地的條件,並依照本條例第五十一條的規定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
第五十六條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報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超過二年的,應當重新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第五十七條取土應當首先安排使用非耕地,確需使用耕地的,應當限定取土深度,保留耕作層的土壤,並依法進行復墾。
在非耕地取土的,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確需使用耕地取土的,取土者應當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取土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取土補償合同。
農村村民因生產和建設需要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取土的,應當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依法指定的非耕地上取土;確需在耕地上取土的,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同意,向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五十八條土地監督檢查堅持依法、及時、准確的原則,實行土地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土地巡迴檢查制度、土地重大違法案件備案制度。
第五十九條對於依法受到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處罰拒不執行並繼續施工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查封、扣押其實施違法行為的設備和建築材料。
第六十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查處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案件,需要有關部門協助時,同級或者上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監察、公安、審計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予以協助。
第六十一條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下達查處令,也可以直接查處。
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違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有權予以撤銷,並有權責令重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
第六十三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一倍以上二倍以下。
第六十四條經依法批准佔用耕地進行建設,自批準的動工建設之日起滿一年未動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每平方米五元至十元的標准,向用地單位徵收土地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超過出讓合同約定的動工開發日期滿一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用地單位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閑置費;滿二年未動工開發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土地復墾費,並處以土地復墾費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六條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
第六十七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或者超過市、縣人民政府依法批準的面積多佔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
第六十八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非法挪用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財政、審計等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主要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以化整為零、謊報地類等手段弄虛作假報批土地,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發放土地證書,對收取的有關土地費用違法使用或者使用不當,不及時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對依法應予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處罰,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情節輕微的,對主要負責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七十一條本條例所稱市、縣,是指設區的市、縣和縣級市。
第七十二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河北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捌』 城市規劃現行規范有哪些

現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與規范一覽表(2008年)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配套的行政法規與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2、《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3、《城市規劃編制辦法》
4、《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
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
6、《城市總體規劃審查工作規則》

7、《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暫行辦法》

8、《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

9、《城市規劃設計單位資格管理辦法》

10、《注冊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

11、《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規劃管理辦法》
12、《近期建設規劃工作暫行辦法》
13、《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暫行規定》
14、《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15、《城市綠線管理辦法》
16、《城市藍線管理辦法》
17、《城市黃線管理辦法》
18、《開發區規劃管理辦法》
19、《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
20、《建制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
21、《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規定》
22、《停車場規劃設計規則(試行)》
23、《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管理規定》
24、《城建監察規定》技術標准與技術規范
25、《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准》
26、《城市規劃制圖標准》
27、《鎮規劃標准》
28、《城市綠地分類標准》
29、《防洪標准》
30、《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31、《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32、《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
33、《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
34、《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規范》
3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
36、《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
37、《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38、《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
39、《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
40、《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
41、《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
42、《城市電力規劃規范》
43、《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准》
44、《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
45、《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規范》
相關法律與行政法規
4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4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4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4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5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5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5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5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5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5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56、《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5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58、《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60、《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6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62、《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
6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6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6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66、《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6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6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6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70、《風景名勝區條例》
71、《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72、《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73、《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
74、《城市綠化條例》
75、《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76、《信訪條例》
77、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辦法(試行)》的通知」200978、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0年第880號《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

『玖』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是否已經廢止

沒有廢止,但與城鄉規劃法抵觸的條例被廢止,有關村鎮的條例演變見圖:

發布信息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16號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已由國務院第三次常務會議於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通過,現予公布,自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9)邯鄲市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內容解讀

11月9-1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南寧市召開工作座談會,討論和完善《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116號)(以下簡稱《條例》)修訂初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李兵弟主持會議並講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法規司司長曹金彪對《條例》修訂工作提出了要求。廣西建設廳副廳長韋力平致辭。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法制辦、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以及遼寧、廣西、重慶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相關負責人,基層村鎮建設管理人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1993年頒布的《條例》是指導我國村鎮建設的基本法規,十幾年來,對促進村鎮建設活動的規范化和法制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隨著城鄉統籌發展持續推進,《城鄉規劃法》、《物權法》等一系列與村鎮建設直接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繼出台或修訂,農村建設活動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條例》的部分規定亟需修訂完善。

與會代表就《條例》修訂稿如何更好地反映當前農村建設活動的新特點、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制度和農村基本住房制度,以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鏈等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意見和建議。

熱點內容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
兩高司法解釋最新 發布:2025-02-04 13:55:39 瀏覽:682
李榮凱律師事務所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04 13:55:26 瀏覽:233
違反工會法的法律責任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02-04 13:49:52 瀏覽:403
專利壟斷條例 發布:2025-02-04 13:48:26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