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軍銜條例
⑴ 部隊的軍銜怎麼分別
部隊軍銜分為永久軍銜和臨時軍銜兩類。一般稱軍銜是指永久軍銜。永久軍銜又分軍官軍銜與士兵軍銜兩大類。軍銜按獲得者的兵役狀況和所在部隊的專業性質,在橫向上又區分為不同的類別。
兵可以分為列兵(二等兵)、上等兵(一等兵)等幾級。在中國,21世紀初開始,義務兵服役期為兩年,第一年為列兵,第二年為上等兵。
2010年7月,修訂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將中國軍隊的士官分期服現役制度更改為分級服現役制度。同時,士官軍銜制度也有更改,士官軍銜由6個銜級調整為7個銜級,分別是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四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
我國軍銜制的演變
1955年9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分為4等14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後來又增加了准尉軍銜。
1965年5月22日,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6月1日開始實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軍隊建設的需要,1986年下半年,中央軍委常務會議經多次討論,決定實行新的軍銜制。
⑵ 中國軍隊軍銜制度是怎樣的
新的軍銜制度不設元帥、大將、大尉和准尉,而以一級上將為最高軍銜。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即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專業技術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一級上將一直空缺。 1993年10月1日起,士兵軍銜按等級分為:士官分為:一級專業軍士。二級專業軍士,三級專業軍士,四級專業軍士。軍士長分為: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四級軍士長。軍士分為;上士、中士、下士;兵分為;上等兵、列兵。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修改後的軍銜條例設3等10級,即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95年9月10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設3等8級,即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99年取消了專業軍士,軍士長、軍士軍銜改為一級士官,二級士官,三級士官,四級士官,五級士官,六級士官。
⑶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標志中,2-3星表示什麼軍銜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標准中,2-3星代表的是上校軍銜。
陸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海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空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1988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實行軍銜制。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又歷經數次修改。
(3)解放軍軍銜條例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中央軍委先後於1988年9月14日、1993年6月7日、1994年6月8日、1996年1月23日、1998年3月27日、1999年9月29日、2000年6月21日、2002年6月2日、2004年6月20日、2004年9月25日、2006年6月24日、2007年7月6日;
2007年11月2日、2008年7月15日、2009年7月20日、2010年7月、2011年7月、2012年7月、2012年11月和2013年7月共20次舉行儀式,授予高級軍官警官上將軍銜警銜。截至2013年7月,人民解放軍自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中央軍委共授予148名高級軍官警官上將軍銜警銜。
至2013年7月,自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和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已有204位高級軍官警官獲上將軍銜警銜。
⑷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怎麼排列
按照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排列。
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八條規定:軍官軍銜依照下列規定區分:軍事、政治、後勤軍官: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
專業技術軍官: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不授予軍銜。
專業技術軍官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軍銜: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少校至中將;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上尉至大校;初級專業技術職務:少尉至中校。戰時士兵被任命為軍官職務的,按照軍官職務等級編制軍銜,授予相應的軍銜。軍隊文職幹部和非軍事部門的人員被任命為軍官職務的,按照軍官職務等級編制軍銜,授予相應的軍銜。
(4)解放軍軍銜條例擴展閱讀:
解放軍軍官軍銜的相關要求規定:
1、大學專科畢業的,授予少尉軍銜,可以按照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授予中尉軍銜;大學本科畢業的,授予中尉軍銜,可以按照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授予少尉軍銜。
2、軍官因不勝任現任職務被調任下級職務,其軍銜高於新任職務等級編制軍銜的最高軍銜的,應當調整至新任職務等級編制軍銜的最高軍銜。調整軍銜的批准許可權與其原軍銜的批准許可權相同。
3、獲得碩士學位的,授予上尉軍銜,可以按照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授予中尉軍銜;研究生班畢業,未獲得碩士學位的,授予中尉軍銜。
⑸ 解放軍軍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即: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海軍、空軍、武警軍官警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武警」。專業技術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還另設有文職幹部與學員軍銜。
士官軍銜設置由低至高為:下士、中士、上士、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武警部隊還設有禮儀士兵軍銜,分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2等5級。
將官
1.上將
陸軍上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三顆金色星徽。
海軍上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三顆金色星徽。
空軍上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三顆金色星徽。
2.中將
陸軍中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兩顆金色星徽。
海軍中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兩顆金色星徽。
空軍中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兩顆金色星徽。
3.少將
陸軍少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一顆金色星徽。
海軍少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一顆金色星徽。
空軍少將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金色枝葉和一顆金色星徽。
校官
1.大校
陸軍大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四枚星徽。
海軍大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四枚星徽。
空軍大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四枚星徽。
2.上校
陸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海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空軍上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3.中校
陸軍中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二枚星徽。
海軍中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二枚星徽。
空軍中校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二枚星徽。
4.少校
陸軍少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海軍少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空軍少校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兩條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尉官
1.上尉
陸軍上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海軍上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空軍上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三枚星徽。
2.中尉
陸軍中尉軍銜主要標識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二枚星徽。
海軍中尉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二枚星徽。
空軍中尉軍銜主要標識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二枚星徽。
3.少尉
陸軍少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松枝綠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海軍少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藏青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空軍少尉軍銜主要標志為深藍灰色肩章底版上綴有一條金色細杠和一枚星徽。
將官
1.上將
陸軍上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陸軍最高軍銜。軍銜條例規定,中央軍委副主席、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陸軍上將軍銜。陸軍上將還是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正大軍區職包括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後勤部部長、總後勤部政委、總裝備部部長、總裝備部政委、大軍區司令員、大軍區政委等司令員、海軍政治委員。
空軍上將為空軍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空軍最高軍銜。空軍上將軍銜一般只授予空軍司令員、空軍政治委員。
武警上將為正大軍區職警官的主要警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武警部隊最高警銜。武警上將一般授予武警部隊司令員、武警部隊政治委員。
2.中將
陸軍中將是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包括總後勤部副部長、副政委,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軍區職軍官。此外,陸軍中將還是正大軍區職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中將為海軍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正大軍區職軍官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海軍正大軍區職軍官和資深的海軍正軍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空軍中將為空軍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正大軍區職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正大軍區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正軍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武警中將是副大軍區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武警中將還是武警正大軍區職警官和正軍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3.少將
陸軍少將為陸軍正軍職和副軍職軍官的主要軍銜。其中正軍職包括集團軍軍長、政委,省軍區和軍級警備區司令員、政委及其他正軍職軍官;副軍職包括集團軍副軍長、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省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軍職軍官。此外,陸軍少將還是副大軍區職和正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少將為海軍正軍職、副軍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海軍少將還是海軍副大軍區職和正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海軍副大軍區職軍官及資深的海軍正師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空軍少將為空軍正軍職、副軍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大軍區職和正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副大軍區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正師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
武警少將為正軍職警官和副軍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武警少將還是武警副大軍區職警官和正師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校官
1.大校
陸軍大校為陸軍正師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副軍職軍官和副師職(正旅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大校為海軍正師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副軍職軍官和海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空軍大校為空軍正師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軍職和副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副軍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副師職軍官,也可授予空軍大校軍銜。
武警大校為正師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武警大校還是武警副軍職警官和副師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2.上校
陸軍上校為陸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海軍上校為海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空軍上校為空軍副師職(正旅職)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武警上校為武警副師職警官和正團職警官的主要警銜。
3.中校
陸軍中校為陸軍副團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和正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中校為海軍副團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和海軍正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空軍中校為空軍副團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和空軍正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武警中校為武警副團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正團職警官和正營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4.少校
陸軍少校為陸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副團職軍官和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少校為海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副團職軍官和海軍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空軍少校為空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團職軍官和空軍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武警少校為武警正營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副團職警官和副營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尉官
1.上尉
陸軍上尉為陸軍副營職軍正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副連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上尉為海軍副營職軍官和海軍正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副連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深的海軍副連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上尉軍銜。
空軍上尉為空軍副營職軍官和正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連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深的空軍副連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上尉軍銜。
武警上尉為武警副營職警官和正連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副連職警官的輔助警銜,即資歷較深的副連職警官也可被授予武警上尉警銜。
2.中尉
陸軍中尉為陸軍副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正連職軍官和排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中尉為海軍副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正連職軍官和排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正連職軍官和資深的排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中尉軍銜。
空軍中尉為空軍副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正連職軍官和排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正連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排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中尉軍銜。
武警中尉為武警副連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正連職警官和武警排職警官的輔助警銜,即資歷較淺的正連職警官和次深的排職警官,也可授予武警中尉警銜。
3.少尉
陸軍少尉為陸軍排職軍官的主要軍銜。陸軍少尉是陸軍軍官軍銜中最低的一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陸軍中等專業學校和大學專科畢業的學員,分配到部隊任職後,一般授予陸軍少尉軍銜。
海軍少尉為海軍排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海軍軍官軍銜中最低的一個等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海軍中等專業學校及大學專科畢業的學員,分配到部隊任職後,一般授予海軍少尉軍銜。
空軍少尉為空軍排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軍官軍銜中最低的一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空軍中等專業學校和大學專科畢業的學員,分配到部隊任職後,一般授予空軍少尉軍銜。
武警少尉為武警排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是武警警官警銜中最低的一級。根據武警部隊有關規定,經過警官院校培訓過的士兵以及大學專科畢業初任軍官職務的人員,授予武警少尉警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分為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至1965年的第一次軍銜制時期、1988年之後的恢復軍銜制時期。
第一次軍銜制時期
1952年,總幹部部和蘇聯專家初步制定出一套軍銜方案。該方案將軍銜設為6等20級。元帥3級:大元帥、國家元帥、兵種元帥;將官4級:上將、准上將、中將、少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上尉、一級中尉、二級中尉、少尉;軍士4級: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草案)》對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級;將上將、准上將改稱大將、上將;將上尉、一級中尉、二級中尉改稱大尉、上尉、中尉;其它不變。
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銜設置上比1953年條例草案減少了兵種元帥、准尉兩級,共設6等19級。
元帥2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大元帥實際未授予);
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但實際授銜時,應毛澤東本人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銜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軍銜,這是考慮到當時我軍有十幾萬副排級幹部,軍委決定暫時增加准尉銜,以解決副排級幹部的銜稱問題。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在北京懷仁堂隆重舉行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授予勛章典禮,毛澤東主席頒發命令狀,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狀,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大將軍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的「十大元帥」與「十大大將」由此確立。另外還授予蕭克等55人上將軍銜,授予徐立清等175人中將軍銜,授予解方等801人少將軍銜。1956年、1958年又分別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將軍銜。1956年至1965年,共授予將官以上軍銜1614人。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決定》,1965年6月1日開始實施。
恢復軍銜制時期
1980年3月12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提出,要搞軍銜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果斷地提出割斷1965年以前的軍銜體制,「實行新的軍銜制」。1988年4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草案)》提交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一次會議審議,1988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軍銜制同時立法。
新公布的軍銜制不再設元帥、大將和大尉,而以一級上將為最高軍銜。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即:
將官:一級上將(實際未授予)、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專業技術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士兵軍銜按等級分為:
士官:軍士長、專業軍士;
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列兵。
1993年4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決定起,軍士長、專業軍士劃分為四個級別,稱謂由高到低為: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四級專業軍士、三級專業軍士、二級專業軍士、一級專業軍士。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修改後的軍銜條例設3等10級: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1995年9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設3等8級:
少將;
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上尉、中尉、少尉。
1998年12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義務兵服役時間為2年,並且不再超期服役。根據兵役法,自1999年後,軍士軍銜等級和專業軍士、軍士長的稱謂自行取消。士官軍銜重新設定為6級,稱謂由低到高為,初級士官:一級士官、二級士官;中級士官:三級士官、四級士官;高級士官:五級士官、六級士官。
2009年7月13日,中央軍委頒發《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軍和武警部隊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軍銜從原先一級至六級士官的6個銜級調整為7個銜級。分為初級士官、中級士官、高級士官三個等級,稱謂由低至高為,初級士官:下士、中士;中級士官:上士、四級軍士長;高級士官: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
⑹ 司令員是什麼軍銜
軍區司令員的軍銜是將軍銜,正大軍區職司令員為:上將、中將;副大軍區職司令員為:中將、少將。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十一條軍事、政治、後勤軍官實行下列職務等級編制軍銜:
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上將;
正大軍區職:上將、中將;
副大軍區職:中將、少將;
正軍職:少將、中將;
副軍職:少將、大校;
正師職:大校、少將;
副師職(正旅職):上校、大校;
正團職(副旅職):上校、中校;
副團職:中校、少校;
正營職:少校、中校;
副營職:上尉、少校;
正連職:上尉、中尉;
副連職:中尉、上尉;
排職:少尉、中尉。
關於軍銜升遷的規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二十三條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以外的軍官軍銜的晉級,按照軍官職務的任免許可權批准。但是,下列軍官軍銜晉級,按照以下規定批准:
(一)副師職(正旅職)軍官晉升為大校的,專業技術軍官晉升為大校、少將、中將的,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
(二)專業技術軍官晉升為上校的,由人民解放軍各總部、大軍區、軍兵種或者其他相當於大軍區級單位的正職首長批准;
(三)副營職軍官晉升為少校的,專業技術軍官晉升為少校、中校的.由集團軍或者其他有軍官職務任免權的軍級單位的正職首長批准。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⑺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度是哪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分為三個時期:1955年~1965年第一次軍銜制、1988年恢復軍銜制、1994年之後的軍銜制。
第一次軍銜制時期
1952年,總幹部部和蘇聯專家初步制定出一套軍銜方案。該方案將軍銜設為6等20級。元帥3級:大元帥、國家元帥、兵種元帥;將官4級:上將、准上將、中將、少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上尉、一級中尉、二級中尉、少尉;軍士4級: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草案)》對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級;將上將、准上將改稱大將、上將;將上尉、一級中尉、二級中尉改稱大尉、上尉、中尉;其它不變。
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銜設置上比1953年條例草案減少了兵種元帥、准尉兩級,共設6等19級。
元帥2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大元帥實際未授予);
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但實際授銜時,應毛澤東本人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銜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軍銜,這是考慮到當時我軍有十幾萬副排級幹部,軍委決定暫時增加准尉銜,以解決副排級幹部的銜稱問題。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在北京懷仁堂隆重舉行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授予勛章典禮,毛澤東主席頒發命令狀,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狀,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大將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的「十大元帥」與「十大大將」由此確立。另外還授予蕭克等55人上將軍銜,授予徐立清等175人中將軍銜,授予解方等801人少將軍銜。1956年、1958年又分別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將軍銜。1956年至1965年,共授予將官以上軍銜1614人。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決定》,1965年6月1日開始實施。
恢復軍銜制時期
1980年3月12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提出,要搞軍銜制。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果斷地提出割斷1965年以前的軍銜體制,「實行新的軍銜制」。1988年4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草案)》提交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一次會議審議,1988年7月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軍銜制同時立法。
新公布的軍銜制不再設元帥、大將和大尉,而以一級上將為最高軍銜。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即:
將官:一級上將(實際未授予)、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專業技術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士兵軍銜按等級分為:
士官:軍士長、專業軍士;
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列兵。
1993年4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決定起,軍士長、專業軍士劃分為四個級別,稱謂由低到高為: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四級專業軍士、三級專業軍士、二級專業軍士、一級專業軍士。
1994年之後的軍銜制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修改後的軍銜條例設3等10級: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1995年9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規定,預備役軍官軍銜設3等8級:
少將;
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上尉、中尉、少尉。
1998年12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義務兵服役時間為2年,並且不再超期服役。根據兵役法,自1999年後,士兵軍銜等級和專業軍士、軍士長的稱謂自行取消。士兵軍銜改為一級至六級士官軍銜。
2009年7月13日,中央軍委頒發《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軍和武警部隊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軍銜從原先一級至六級士官的6個銜級調整為7個銜級。分為初級士官、中級士官、高級士官三個等級,稱謂由低至高為,初級士官:下士、中士;中級士官:上士、四級軍士長;高級士官: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 編輯本段解放軍現行軍銜制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即: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海軍、空軍、武警軍官警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武警」。專業技術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還另設有文職幹部與學員軍銜。
士兵軍銜設置由低至高為:下士、中士、上士、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武警部隊還設有禮儀士兵軍銜,分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2等5級。
將官
1.上將
陸軍上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陸軍最高軍銜。軍銜條例規定,中央軍委副主席、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陸軍上將軍銜。陸軍上將還是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正大軍區職包括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副主任、總後勤部部長、總後勤部政委、總裝備部部長、總裝備部政委、大軍區司令員、大軍區政委等。
海軍上將為海軍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海軍最高軍銜,一般只授予海軍司令員、海軍政治委員。
空軍上將為空軍正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空軍最高軍銜。空軍上將軍銜一般只授予空軍司令員、空軍政治委員。
武警上將為正大軍區職警官的主要警銜,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中武警部隊最高警銜。武警上將一般授予武警部隊司令員、武警部隊政治委員。
2.中將
陸軍中將是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包括總後勤部副部長、副政委,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軍區職軍官。此外,陸軍中將還是正大軍區職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中將為海軍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正大軍區職軍官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海軍正大軍區職軍官和資深的海軍正軍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空軍中將為空軍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正大軍區職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正大軍區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正軍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武警中將是副大軍區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武警中將還是武警正大軍區職警官和正軍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3.少將
陸軍少將為陸軍正軍職和副軍職軍官的主要軍銜。其中正軍職包括集團軍軍長、政委,省軍區和軍級警備區司令員、政委及其他正軍職軍官;副軍職包括集團軍副軍長、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省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軍職軍官。此外,陸軍少將還是副大軍區職和正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少將為海軍正軍職、副軍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海軍少將還是海軍副大軍區職和正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海軍副大軍區職軍官及資深的海軍正師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空軍少將為空軍正軍職、副軍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大軍區職和正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副大軍區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正師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
武警少將為正軍職警官和副軍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武警少將還是武警副大軍區職警官和正師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校官
1.大校
陸軍大校為陸軍正師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副軍職軍官和副師職(正旅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大校為海軍正師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副軍職軍官和海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空軍大校為空軍正師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軍職和副師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副軍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副師職軍官,也可授予空軍大校軍銜。
武警大校為正師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武警大校還是武警副軍職警官和副師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2.上校
陸軍上校為陸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海軍上校為海軍副師職(正旅職)軍官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空軍上校為空軍副師職(正旅職)和正團職(副旅職)軍官的主要軍銜。
武警上校為武警副師職警官和正團職警官的主要警銜。
3.中校
陸軍中校為陸軍副團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和正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中校為海軍副團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和海軍正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空軍中校為空軍副團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正團職(副旅職)軍官和空軍正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武警中校為武警副團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正團職警官和正營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4.少校
陸軍少校為陸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副團職軍官和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少校為海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副團職軍官和海軍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空軍少校為空軍正營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團職軍官和空軍副營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武警少校為武警正營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副團職警官和副營職警官的輔助警銜。
尉官
1.上尉
陸軍上尉為陸軍副營職軍正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副連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上尉為海軍副營職軍官和海軍正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副連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深的海軍副連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上尉軍銜。
空軍上尉為空軍副營職軍官和正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副連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深的空軍副連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上尉軍銜。
武警上尉為武警副營職警官和正連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副連職警官的輔助警銜,即資歷較深的副連職警官也可被授予武警上尉警銜。
2.中尉
陸軍中尉為陸軍副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陸軍正連職軍官和排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海軍中尉為海軍副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海軍正連職軍官和排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正連職軍官和資深的排職軍官,也可被授予海軍中尉軍銜。
空軍中尉為空軍副連職軍官的主要軍銜。此外,它還是空軍正連職軍官和排職軍官的輔助軍銜,即資歷較淺的空軍正連職軍官和資深的空軍排職軍官,也可被授予空軍中尉軍銜。
武警中尉為武警副連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此外,它還是武警正連職警官和武警排職警官的輔助警銜,即資歷較淺的正連職警官和次深的排職警官,也可授予武警中尉警銜。
3.少尉
陸軍少尉為陸軍排職軍官的主要軍銜。陸軍少尉是陸軍軍官軍銜中最低的一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陸軍中等專業學校和大學專科畢業的學員,分配到部隊任職後,一般授予陸軍少尉軍銜。
海軍少尉為海軍排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海軍軍官軍銜中最低的一個等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海軍中等專業學校及大學專科畢業的學員,分配到部隊任職後,一般授予海軍少尉軍銜。
空軍少尉為空軍排職軍官的主要軍銜,也是軍官軍銜中最低的一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空軍中等專業學校和大學專科畢業的學員,分配到部隊任職後,一般授予空軍少尉軍銜。
武警少尉為武警排職警官的主要警銜,是武警警官警銜中最低的一級。根據武警部隊有關規定,經過警官院校培訓過的士兵以及大學專科畢業初任軍官職務的人員,授予武警少尉警銜。
⑻ 我軍公開實行軍銜制是在什麼時候
一個有幸參加了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的營級幹部回答提問者:我軍公開實行軍銜制有兩次,第一次是195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第二次是在1988年7月1日第二次實施軍銜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有過兩次實行「軍銜制」的,有過一次取消「軍銜制」的歷史。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軍隊正規化建制和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實施後,在195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加強我們解放軍的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實行軍銜制的問題很快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1950年9月總幹部部管理部成立時,就設置了"軍銜獎勵處"。1952年冬便著手研究軍銜制的問題。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銜設置上比1953年條例草案減少了兵種元帥、准尉兩級,共設6等19級。但是應毛澤東本人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銜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軍銜,這是考慮到當時我軍有十幾萬副排級幹部,軍委決定暫時增加准尉銜,以解決副排級幹部的銜稱問題。
其原因就在於出於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有效實施軍隊管理的舉措。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文革前,強調官兵一致以及不利於行動、勞動的理由;第一次取消軍銜制: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的決定》,5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的帽徽、領章和部分軍服樣式的決定》。基本情況如下:
1、陸、海、空軍、公安部隊一律佩帶新的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現行的帽徽、軍銜肩章、軍銜領章和軍種、兵種、勤務符號,均予以廢止。
2、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現行的大檐帽、女無沿軟帽、水兵大頂帽,均予以廢止。
3、海軍軍服的樣式改與陸、空軍相同,其顏色為深灰色。
4、官兵每人發腰帶一條。原軍官武裝帶予以廢止。
5、原校以上軍官的西式大禮服和女裙服予以廢止。
1965年6月1日開始實施期取消軍銜制。此時也就是我們65年至80年中期的解放軍軍人穿著65式軍裝時期。
其原因就在於出於解放軍軍隊強調官兵一致、政治第一(紅軍、八路軍傳統精神)的結果。
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88年7月1日第二次實施軍銜制:
1980年3月12日,由敬愛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提出:「要搞軍銜制」。1984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果斷地提出割斷1965年以前的軍銜體制,"實行新的軍銜制"。1988年4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草案)》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1988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軍銜制度同時立法。
第二次能夠果斷實施軍銜制的主要原因就與中央實事求是、實踐是真理的唯一標准等方針,並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有關了:建國經歷抗美援朝戰爭後,我們解放軍基本上處於和平時期,對於軍銜制和取消軍銜制是沒有特別在意的;而僅僅一個月的對越自衛還擊戰,無論是出境作戰期間、奉命撤軍回國期間,對於軍銜制對於每一個軍人是深有感嘆和體會的:戰時作戰單位首長受傷、犧牲後;撤軍路上各建制單位、各機械化裝備同在一條公路時,一旦出現混亂時、只有65式軍裝四個兜的幹部,誰也不知道誰是最高領導的情況下,經常性出現指揮不力、撤軍緩慢的情形,反而給越軍和越南民兵大量的放冷槍機會,就此傷亡軍人比例不低於戰時傷亡軍人比例的。所以在戰後修整期間,回答者所在的雲南西線指揮部收到的作戰部隊戰後總結中,總會有類似的匯報;因此就西線指揮部報告中央軍委的報告中注重了「軍銜制」重要性的匯報。因此不久敬愛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提出了:「要搞軍銜制」的英明決斷。
我們已經是年過花甲了,回憶這一段我軍軍銜制的歷史,應當說第一次的軍銜制由於國力、軍隊人數龐大等原因,軍裝套數、軍銜形式單樣是一個歷史性失誤;而80年代後期、特別是祖國經過改革開放、實現國富民強的今天,軍裝套數、軍銜形式多樣化的,才能有解放軍隨時准備保家衛國准備、與國際軍隊接軌的可能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