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台灣的兩岸條例

台灣的兩岸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3 00:37:59

『壹』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的介紹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簡稱《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是台灣一個律例,立法公布於1992年7月31日,為台灣政府為規范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所訂定的律例。該條例經過多次修正後,今仍為台灣政府對中國大陸地區重要法律之一,之後亦有《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施行細則》、《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商務活動許可辦法》及《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等子法。

『貳』 2008年至今台灣和大陸之間簽署的協議都有什麼

請問大陸和台灣簽署的
ecpa
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請詳細些,萬分感謝

懸賞分:
30
|

解決時間:
2010-1-5 08:54
|

提問者:
kennidiren

最佳答案


1
】首先應該明確
ECFA,CECA

CEPA
的區別

你說的這個這個應該是
ECFA
,即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的原來名稱是
CECA
,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

英文簡稱
CEC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ECFA
,是受
CEPA
制定而啟發的

CEPA
指的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的英文簡稱,後來加上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
密經貿關系的安排》

所以這
3
者的關系是:

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制定了
CEPA
,註定會有更緊密的經貿關系

而台灣為了在經貿關繫上不被大陸、港澳、東盟以及日韓邊緣化

提出制定
CECA
(類似
CEPA
),後來這個
CECA
改稱為
ECFA


2
】接下來看
ECFA
的內容

ECFA
是是台灣於
2009
年提出並極力推動的經濟協議或條約。此協定名稱中的

兩岸

,系指台灣海峽兩岸的台灣及中國大陸。

緣起

2010
年,
條約內容涵蓋東南亞國家聯盟十個國家及中國大陸、
日本及韓國的
《東
盟加三經濟合作協定》將生效。協定內涵蓋的該等國家,將依照條約內容,漸進
互相實施免關稅的經濟策略。
因為台灣無法加入東盟,
部分台灣政經人士認為東
盟加三將邊緣化台灣並危及台灣整體經濟。

2009

1
月,中國國民黨及台灣內多個工商團體開始呼籲執政政府盡速與大陸
簽署簡稱
「CECA」
的綜合性經濟協約。贊成此協定的官員及團體成員認為,應盡
早協商簽署該兩岸經貿合作協定,才可以於《東盟加三經濟合作協定》實施後,
避免台灣遭到被邊緣化的經濟危機。
他們認為:
台灣出口將近四成輸出至中國大
陸,若《東盟加三經濟合作協定》簽訂導致的東盟國家貨品免稅進入中國大陸,

『叄』 大陸配偶第一次到台灣,是不是有規定說一定要呆多久

台灣「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完成大翻修,有關兩岸婚姻制度即將有重大調整。台「陸委會」指出,新制最大的差別,就是免除「探親」期的兩岸往返之苦,可以直接在台「團聚」。此外,增加「長期居留」制,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取得許多便利與權益。新制的兩岸婚姻,取消過去大陸配偶須往返兩岸的「探親」期,而是以結婚時間的長短與不同狀況區分為「團聚」、「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及「定居」等4個不同階段。關於「團聚」:結婚後即得申請來台團聚。必須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不能在台灣地區工作,如果非法打工,將會被強制出境,同時管制再次入境的時間。關於「依親居留」:即結婚來台團聚滿2年或未滿2年但已生產子女,可以申請「依親居留」。台當局將考量兩岸婚姻數量、移民政策、人口成長率、社會福利成本等各項因素,對「依親居留」采總量管制,訂定數額。大陸配偶在此階段,得在符合相關條件下許可在台工作,亦即,必須申請工作許可。關於「長期居留」:這是新制調整增設的階段,即獲「依親居留」後,居留滿4年,每年住滿183日及符合積極要件,得申請在台「長期居留」。原則上沒有居留期間的限制,不須申請工作許可,即得在台工作。有關數額方面,台當局仍須考量兩岸婚姻數量、移民政策、人口成長率、社會福利成本等各項因素,訂定數額。關於「定居」:大陸人民「長期居留」2年,每年住滿183日外,經查品行端正無犯罪紀錄、提出喪失大陸地區戶籍證明、有相當財產足以自立或生活保障無虞、符合國家利益等積極要件後,得申請在台「定居」。根據「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新制,有關兩岸人民結婚或離婚的方式或要件,「結婚或兩願離婚之方式及其它要件,依行為地之規定」;「判決離婚之事由,依台灣地區之法律」。由於現行審查大陸人民入境台灣的事由,尚無所謂的「結婚事項」,因此,目前兩岸婚姻,絕大多數是在大陸依當地相關規定,進行結婚登記。但是,「陸委會」法政處指出:由於新制實施日期,有待相關部會完成子法與制度接軌,並由「行政院」依「兩岸條例」第96條規定,宣布指定實施日期。

『肆』 兩岸人民關系條例

目前還沒有一個正式的條例。溝通政策現在主要通過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制定和執行。

『伍』 大陸民眾如何繼承親屬在台灣地區的遺產

(4)附具證明文件。(被繼承人死亡時的全戶戶籍證明、大陸繼承人的身分證明及與被繼承人親屬關系、繼承系統表、遺產清冊等)

(5)管轄法院

(6)具狀年、月、日。

(7)申請人簽名蓋章。

上述有關大陸的證明文件須經台灣海峽兩岸基金會驗證始生證明效力。

5、大陸繼承人向台灣法院表示願意繼承遺產的聲明,經管轄法院准予備查後,可持准予備查的公文,依一般繼承程序取得遺產或分割遺產。若台灣地區沒有其他繼承人時,大陸繼承人可持管轄法院准予備查的公文及上述證明資料,向台灣國產局等部門申請移交遺產。

6、因海峽兩岸分隔已久,法律規定各異,特別是大陸人民赴台灣地區辦理繼承不易,造成大陸繼承人未能於繼承開始起三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為繼承之表示,而被視為拋棄其繼承權,無法繼承的事例不勝枚舉。

『陸』 國前兩岸交往的基本方針原則

一、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原則: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原則。也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與前提。
二、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三、基本原則與基本方針之間的關系: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與前提。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反對「台灣獨立」,這是中國一貫的原則立場。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在於維護國家主權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反對分裂,反對台獨,反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內政,染指台灣,充分顯示中華民族為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通過和平談判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但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的,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預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台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絕不容改變。統一後,實行「一國兩制」,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台灣保持原有的制度。統一以後,台灣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台灣同外國的民間關系不變,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有高度的自治區,擁有立法和司法權(包括終審權),可以有自己的軍隊,黨政軍情等系統都由自己管理等等。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結束海峽兩岸分離的局面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使命。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兩岸人民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宗旨,堅持統一,反對分裂,兩岸關系一定能夠不斷發展,祖國統一大業一定能夠實現。

『柒』 我想知道去台灣短居住和長居住要辦理些什麼手續

長居比較難,探親辦法如下:
大陸地區人民申請進入台灣地區送件須知-探親

一、適用對象:

(一)依「台灣地區公務員及特定身分人員進入大陸地區許可辦法」規定不得進入大陸地區探親、探病或奔喪之台灣地區公務員,其在大陸地區之三親等內血親。

(二)依兩岸條例第16條第2項規定得申請在台灣地區定居。

(三)其父母、子女在台灣地區設有戶籍。

(四)在台灣地區原有戶籍人民,其在台灣地區有三親等內血親。

(五)其子女為台灣地區人民之配偶,且經許可在台灣地區長期居留。

前項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之申請人,年逾60歲、患
重病或受重傷者,得申請其配偶或子女1人同行。

二、申請次數及注意事項:

(一)第一點適用對象第(一)款、第(三)款至第(五)款規定申請探親及延期次數,每年合計以2次為限。每次停留期間為1個月,屆期出境後得再申請1次停留期間為1個月,或未出境欲申請延期,應於入境1個月屆滿前,申請延期1次(1個月),但每年總停留期間不得超過2個月。停留期間自入境之翌日起算,例如許可停留1個月,申請人於6月15日入境,應於7月15日離境。

(二)依兩岸條例第16條第2項規定得申請在台灣地區定居,停留期間不得逾3個月,必要時得申請延期,期間不得逾3個月,每年總停留期間不得逾6個月;其為台灣地區人民養子女且年齡在12歲以下者,停留期間不得逾6個月,必要時得申請延期,每次延期不得逾6個月。

(三)在台期間如有逾期停留或從事與探親目的不符之活動,應於不予許可期間屆滿後再申請來台短期停留,但奔喪不受此限。

(四)大陸地區人民申請進入台灣地區,所檢附大陸地區製作之文書,應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查證、驗證。

三、應備文件:

(一)請詳盡填寫大陸地區人民入出台灣地區申請書,並貼最近6個月內所拍攝、直4. 5公分 且橫3. 5公分 、脫帽、未戴有色眼鏡、五官清晰、不遮蓋、足資辨識人貌、人像自頭頂至下顎之長度不得小於3. 2公分 及超過3. 6公分 、白色背景之正面半身薄光面紙彩色照片,且不得修改或使用合成照片。

(二)大陸地區居民身分證影本、其他證照或足資證明身分文件影本。

(三)經驗證申請人與探親對象間之親屬關系公證書等足資證明親屬關系之文件。

(四)被探人戶籍謄本(6個月內效期) 。

(五)保證書:保證人應出具親自簽名之保證書,及保證人國民身證正、影本(正本驗畢退還)。

(六)委託書:除申請人在海外地區、香港或澳門或被探人親自送件外,由在台其他親友或旅行社代為送件者,應附委託書。

四、延期方式:

申請人應於停留期間1個月效期屆滿前,備齊:

(一)延期申請書。

(二)入出境許可證正本。

(三)有效期內流動人口登記聯單正本。

(四)大陸往來通行證或護照尚餘1個月以上效期。

附註:三親等血親范圍:
一親等:父母子女。
二親等: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三親等: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伯叔姑、舅父、姨母、侄男女、外甥男女。

『捌』 如何起訴台灣人兩岸司法協定在台灣生效嗎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本案中和台灣人的微信聊天記錄可以視為雙方達成了借貸合同,而微信轉賬的行為可以視為合同的履行,因此可以向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受理案件後應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海峽兩岸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司法互助案件的規定》,對其進行司法送達。經送達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審理並根據查明的事實缺席判決。

判決生效並經上述送達方式送達後對方拒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的,如果在大陸有可供執行的資產,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他在大陸沒有可供執行的資產,可能需要根據台灣地區《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之相關規定向台灣地區的法院申請認可和司法協助。

根據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一、合作事項

雙方同意在民事、刑事領域相互提供以下協助:

(一)共同打擊犯罪;

(二)送達文書;

(三)調查取證;

(四)認可及執行民事裁判與仲裁判斷(仲裁裁決);

(五)接返(移管)受刑事裁判確定人(被判刑人);

(六)雙方同意之其他合作事項。

(8)台灣的兩岸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七、送達文書

雙方同意依己方規定,盡最大努力,相互協助送達司法文書。

受請求方應於收到請求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及時協助送達。

受請求方應將執行請求之結果通知請求方,並及時寄回證明送達與否的證明資料;無法完成請求事項者,應說明理由並送還相關資料。

八、調查取證

雙方同意依己方規定相互協助調查取證,包括取得證言及陳述;提供書證、物證及視聽資料;確定關系人所在或確認其身分;勘驗、鑒定、檢查、訪視、調查;搜索及扣押等。

受請求方在不違反己方規定前提下,應盡量依請求方要求之形式提供協助。

受請求方協助取得相關證據資料,應及時移交請求方。但受請求方已進行偵查、起訴或審判程序者,不在此限。

九、罪贓移交

雙方同意在不違反己方規定范圍內,就犯罪所得移交或變價移交事宜給予協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玖』 如何申請繼承台灣遺產

三年內必須申報才能繼承。
最高200萬台幣。 相關規定如下
大陸地區人民如何辦理繼承在台親屬遺產
依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以下簡稱兩岸條例) 第 66 條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地區人民之遺產,應 於繼承開始起 3 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為繼 承表示。如果自繼承開始起,超過 3 年期間未向法院為繼 承表示,則視為拋棄繼承權利,不能再要求繼承。
一、 管轄法院: 繼承開始時被繼承人最後住所地的地方(少年及家事)法院。
二、 聲請人: 依照台灣地區民法第 1138 條規定有繼承權的人。已經出養的子女無繼承權,有前面順位的繼承人時,後順位的繼承人也不能聲請繼承(例如 有第一順位的子女時,只有子女有繼承權,可以提出聲請,第二至四順 位的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就不能聲請繼承)。
三、 表示繼承期間: 繼承開始(即被繼承人死亡)時起 3 年內。
四、 應准備的文件: 1. 聲請狀。 2. 被繼承人的除戶謄本或死亡證明書。 3. 繼承系統表。 4. 符合繼承人的身分證明文件(如「親屬關系公證書」,依繼承人親等之不同,載明被繼承人在大陸有無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存歿情形)。 5. 委託公證書(因大陸地區人民來台之許可范圍及停留時間有所限制,建議委託在台親友或律師辦理)。 6. 其他法院要求提出的文件。 ~因「親屬關系公證書」、「委託公證書」系於大陸地區作成之文書,應先經海基會驗證。
五、 大陸地區繼承人繼承時的限制: 依兩岸條例第 67 條規定: 1. 大陸地區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在台灣地區的遺產時,每位所得財產 總額,不得超過新台幣 200 萬元。 2. 超過新台幣 200 萬元部分,歸屬台灣地區同順位的繼承人;台灣地 區無同順位的繼承人時,歸屬台灣地區後順位的繼承人;台灣地區 無繼承人時,歸屬國庫。 3. 被繼承人以遺囑將在台灣地區財產遺贈予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 體或其他機構者,其總額不得逾新台幣 200 萬元。 4. 遺產中如果有不動產時,應將大陸地區繼承人的繼承權利折算為價 額。但如果是台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時,大陸地區繼承 人不可以繼承,在決定大陸地區繼承人應得部分時,不動產的價額 不計入遺產總額。 5. 大陸地區人民為台灣地區人民的配偶,繼承配偶在台灣地區的遺產 時,總額可以超過新台幣 200 萬元;可以在台灣地區長期居留的大 陸配偶得繼承不動產。但不動產為台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者,不 得繼承。
六、 法院通知: 1. 法院就是否為繼承人的身分,為形式審查後,通知是否准予備查。 2. 繼承表示經法院准許,法院會寄送通知予聲請人、其他繼承人及遺產管理人。利害關系人如對聲請人之繼承權有爭執時,應循訴訟程序解決。 3. 如法院審查駁回聲請時,當事人如對裁定不服,應於收到裁定後 10日內向原法院提出抗告,抗告書應敘明不服理由及證據。
七、 其他: 1. 大陸地區人民收到法院准予備查通知後,得向遺產管理人(被繼承人為一般民眾時,遺產管理人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被繼承人為現 役軍人者,遺產管理人為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被繼承人為退除役官 兵者,遺產管理人為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安養機構或服 務機構)要求計算並交付遺產。 2. 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地區遺產時,依法應辦理遺產稅申報,相關 事宜可查閱財政部網站,或逕洽財政部各地國稅局。

熱點內容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
兩高司法解釋最新 發布:2025-02-04 13:55:39 瀏覽:682
李榮凱律師事務所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04 13:55:26 瀏覽:233
違反工會法的法律責任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02-04 13:49:52 瀏覽:403
專利壟斷條例 發布:2025-02-04 13:48:26 瀏覽:192
事業單位臨聘人員適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04 12:46:29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