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學習心得
① 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知識
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從回世界范圍來看,民族政策的答實質和作用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發展政策;後者如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政策等。
從內容來看,有政策原則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則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如我國實行的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等;具體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對涉及民族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體的規定。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准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 <我和父母一起學習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 心得
對不起,不屬於具體的法律問題了。
③ 民族政策和宗教文化心得體會300字
心得體會:
我國三大民族政策之一,就是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實質的根本體現,是黨和國家解決民族問題的總原則和總政策。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的關系。」在我國,民族不論大小,不論社會發展程度如何,在一切權利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承擔義務上也是平等的。不允許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權,禁止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禁止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④ 學習民族宗教政策後的感受
所謂民族——國家宗教,是在某一個民族或國家內部產生的、且局限於本民族或國家共同體全體成員共同信仰的宗教。它一般由傳統氏族部落宗教直接改造和發展而來,是古典宗教的第一個階段和最初形式。它既保留了原始宗教的某些印跡,同時也具備了古典宗教的基本特徵。民族——國家宗教主要有七方面的特點,這是它區別於原始宗教和古典宗教其他形式的特殊之處。
全民性和排他性的共存。民族——國家宗教是具有強烈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宗教,這種特色表現為其信仰的全民性和排他性。民族——國家宗教首先是民族和國家所有成員的共同信仰,民族和國家共同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本民族——國家宗教的天然的和法定的信徒。其天然性在於,共同的語言、地域和生產方式使其具備了共同信仰的客觀基礎,它必然自發地導致統一精神文化、信奉共同的宗教信仰的歷史過程;其法定性在於,共同的社會制度和國家管理規定了統一的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它把共同的宗教信仰作為全民的強制性義務。無論何人都依民族習慣和國家法典信奉統一的和官定的神靈,沒有個人選擇的餘地。
⑤ 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五十個為什麼知識讀本的心得
自己違憲違法犯罪,還在那裡指桑罵槐,叫別人學習。這些人臉皮咋就這么厚呢?
⑥ 民族與宗教政策的聽後感
就算是你的親戚朋友也不見得會幫你寫聽後感,更何況是網上的陌生人,而且還用這種虛擬的幣值,真是很無語……
⑦ 學習民族理論及政策的感想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了維護民族團結實現祖國的大發展、大繁榮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如: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團結政策、民族語言文字平等政策,
⑧ 學習《青海宗教事務條例》心得
綜述: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並不代表共產黨員可以信教。我們黨宣布和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這當然不是說共產黨員可以自由信奉宗教。
黨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對我國公民來說的,並不適用於共產黨員。一個共產黨員,不同於一-般公民, 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成員,毫無疑問地應當是無神論者,而不應當是有神論者。通過學習我加深了對宗教本質的認識。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人類思維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後產生的社會現象。是.-種意識形態,也是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對社會的文化、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過重大貢獻。宗教具有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
通過學習我加深了對黨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認識。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們必須堅持的觀點。
⑨ 民族和宗教工作培訓學習的心得體會怎麼寫啊特別是結尾啊
認識到 民族問題是個大問題,是關系國家安定團結 和諧的大問題。宗教問題要嚴肅謹慎對待,尊重信仰,弘揚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