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違紀處分條例
⑴ 請教《小學生違紀處罰條例》
什麼意思能不能說的詳細一點?你是想找一本《小學生違紀處罰條例》?
⑵ 大學學生會違紀處分辦法如何實行
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加強管理,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2005年第21號令)的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包括第二學士學位學生、專升本學生)、成人教育學生和研究生。
第二章 處分種類和具體適用
第三條 對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的學生,學校視其錯誤性質和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紀律處分共分五種:
(一)警告;
(二)嚴重警告;
(三)記過;
(四)留校察看;
(五)開除學籍。
第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從輕或減輕處理:
(一)主動承認錯誤,並有真誠悔改表現的;
(二)積極協助組織查處問題的;
(三)積極主動檢舉、揭發他人違紀行為的。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從重處理:
(一)經教育後認錯態度不好的;
(二)有意包庇其他違紀行為的;
(三)對檢舉人、證人打擊報復的;
(四)受處分後一年內再次違紀需處分的;
(五)同時有兩種以上違紀行為的;
(六)勾結校外人員作案的;
(七)酗酒肇事的。
第六條 受處分學生具有本規定的從輕、從重情節的,應當在處分規定的限度內處理;受處分學生具有本規定的減輕情節的,應當在處分規定的限度以下處理。
第七條 留校察看的期限一般為一年,從處分決定作出之日起算。受留校察看處分的學生,由學生所在學院負責考察,在留校察看期間認真悔改者可按期終止對其留校察看;有顯著進步表現者,可提前終止對其留校察看。經教育不改或留校察看期間又有違紀行為者,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違反校紀的畢業班學生,不給予留校察看處分。根據其違紀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和本人對違紀行為的認識等對其作出處分決定。
第八條 被開除學籍的學生,由學校
你可能關注的文檔
⑶ 根據中學生違紀處分條例之類的規定,抽煙喝酒賭博打群架,分別和全部會有什麼後果
。。。。這個在法律上沒有的。。通常是各學校自主規定的
⑷ 中學生懲罰條例是什麼
中學生懲罰條例是用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管理和學習生活秩序,加強校風校紀建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實施細則。不同的學校的懲罰條例會有差別。
中學生懲罰條例以學生學籍管理有關規定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依據。一要利於以法從嚴治校,嚴明校紀校規;二要利於良好學風、班風、校風的形成;三要利於促進和提高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質量。
對於違紀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別給予的處分類型有:
1、一般教育類型:
① 教育批評
② 公開檢查
③ 通報批評。
2、處分處理類型:
① 警告
②嚴重警告
③記過
④記大過
⑤留校察看
⑦開除學籍。
(4)學生違紀處分條例擴展閱讀:
邢台市第七中學高中學生違紀處理條例
一、處分犯錯誤學生的目的:
處分是從反面否定學生思想行為中的消極因素,是對學生所做的於社會、集體和他人有害行為的否定評價。
因此,處分的作用首先是使對真善美有阻礙的甚至破壞作用的事件、行為受到遏止,樹立正氣抵制邪氣,促進良好的校風校紀建設,保證師生員工的正常權益,維護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其次是訓練學生判別假、丑、惡的能力。
二、違紀類型:
1、違紀違規型:指學生違反了學校制定的各種校紀校規及《中學生行為規范》必須按校紀予以處分者。
2、違法犯罪型:指學生既觸犯刑法又觸犯法律的有關規定條款,除按刑法、法律及《治安處罰條例》處理外,必須按校紀予以處分者。
三、部分違紀處分執行細則
有以下行為者,班主任給予教育批評、公開檢查或通報批評
1、 男生留長頭發,燙發,染發;穿拖鞋進教室上課。
2、 在教學區(教室、走廊)追逐打鬧、玩球或大聲喧嘩
3、隨地亂扔果皮、飲料盒(瓶)廢紙等雜物;亂塗亂畫
4、未經允許隨便進入教師辦公室、宿舍,會議室、電教室或實驗室等功能室;
5、遲到、早退;
6、在教學區周圍玩球未造成公物損壞,經勸阻立即停止活動者;
7、在校食用違禁物品、零食。
⑸ 教育部有沒有頒布一個《學生違紀處罰條例》,還是只有各個學校自己制定
教育部沒有統一的條例,這是由各個學校自己制定的。
⑹ 中職學生違紀處理辦法觀後感
中職學生處於青少年時期,他們思想單純、意識淡薄,是非觀念模糊,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還未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對待事物時,容易意氣用事,擅作主張,而不考慮後果,往往會發生一些嚴重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甚至是觸犯法律。這不但影響到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有的學生甚至會因此耽誤學業,自毀前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成長,無疑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為了調查中職學生違紀的心理特徵,了解學生違紀原因,從而更好的幫扶教育學生,我對河套大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2 調查步驟
2.1 確定選題,制定調查計劃
2.2 通過書面資料和網路資料,設計封閉式調查問卷。
2.3 確定調查對象,對其發放問卷。
2.4 上交問卷,篩選、核查、統計數據。
2.5 對其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3 調查方法
本次問卷調查選取了河大中職校二年級級部分班級學生,共136名。用百分率統計了學生的問卷。
4 調查內容及項目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學生的違紀心理展開,題目形式為多項選擇,內容分為八項。具體包括逞能心理、僥幸心理、不自覺心理、自卑心理、厭學心理、「義氣」心理、抱怨心理和其他心理。其中「義氣」心理主要針對打架事件,其他心理主要指除上述情況以外的心理。
5 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由於逞能心理引發違紀的人數為5人,佔3.6%;僥幸心理為26人,佔19.1%;不自覺心理為91人,佔66.9%;自卑心理為9人,佔6.7%;厭學心理為57人,佔41.9%;「義氣」心理為32人,佔23.5%;抱怨心理為21人,佔15.4%;其他心理為28人,佔20.6%。
6 調查結果分析及教育對策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違紀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不自覺心理,即自我約束能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不由自主的犯了錯誤,並不是自己主動願意去違反校規的;二是厭學心理,即實在是由於基礎太差,學不進去,老師講的聽不懂、學不會,上課也就熬時間這兩種情況;三是打架事件中的「義氣」心理,平時犯錯誤後的僥幸心理和對自己的學校不滿的抱怨心理;四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從學生們自己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由於學校在課程設置、平時日常管理和業余課外活動安排上,不能符合中職學生的要求,老師的教學方法死板、枯燥,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由於逞能心理和自卑心理導致違紀的只佔很小的比例。
針對上述情況,作為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人員應該從以下幾點開展幫扶教育工作:
首先,抓住心理,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中職學生處於身心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處理事情的能力與他們認知水平和實際能力是很不相稱的,所以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往往帶有明顯的情緒性和沖動性,缺乏對事物的全面認識與評價,而且大部分學生存在任性、厭學、自控能力差等問題。因此,我們要在平時的管理中,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從小事抓起,培養他們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可以通過主題班會或觀看記實錄像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養成自知、自信、自愛、自尊的健康心理,引導學生客觀的認識自我,端正學習態度,在課堂上適時的進行教育啟發,逐步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減少學生由於自由散漫而不自覺的違反校紀校規。
⑺ 教育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司學生違紀處罰條例
教育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司學生違紀處罰條例
第五十二條 對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的學生,學校應當給予批評教育或者紀律處分。
學校給予學生的紀律處分,應當與學生違法、違規、違紀行為的性質和過錯的嚴重程度相適應。
第五十三條紀律處分的種類分為:
(一) 警告;
(二) 嚴重警告;
(三) 記過;
(四) 留校察看;
(五) 開除學籍。
第五十四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一) 違反憲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破壞安定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的;
(二) 觸犯國家法律,構成刑事犯罪的;
(三) 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受到處罰,性質惡劣的;
(四) 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他作弊行為嚴重的;
(五) 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
(六) 違反學校規定,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個人、組織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
(七) 屢次違反學校規定受到紀律處分,經教育不改的。
第五十五條 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應當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足、依據明確、定性准確、處分恰當。
第五十六條 學校在對學生作出處分決定之前,應當聽取學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陳述和申辯。
第五十七條 學校對學生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應當由校長會議研究決定。
第五十八條 學校對學生作出處分,應當出具處分決定書,送交本人。對學生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書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十九條 學校對學生作出的處分決定書應當包括處分和處分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學生可以提出申訴及申訴的期限。
第六十條 學校應當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受理學生對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者違規、違紀處分的申訴。
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
第六十一條 學生對處分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處分決定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
第六十二條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對學生提出的申訴進行復查,並在接到書面申訴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復查結論並告知申訴人。需要改變原處分決定的,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交學校重新研究決定。
第六十三條學生對復查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復查決定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接到學生書面申訴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對申訴人的問題給予處理並答復。
第六十四條 從處分決定或者復查決定送交之日起,學生在申訴期內未提出申訴的,學校或者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訴。
第六十五條 被開除學籍的學生,由學校發給學習證明。學生按學校規定期限離校,檔案、戶口退回其家庭戶籍所在地。
第六十六條 對學生的獎勵、處分材料,學校應當真實完整地歸入學校文書檔案和本人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