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屬於什麼規章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屬於什麼規章

發布時間: 2022-05-23 19:16:14

『壹』 國家稅務總局令屬於什麼

國家稅務總局令屬於行政命令,屬於其行政許可權之內依法要求強制執行的政策和法規,對其管轄內的業務擁有最高解釋權和執法權。

『貳』 國家稅務總局可以制定稅收行政法規嗎

不可以。
1、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回且按照《中華人民答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2、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國家稅務總局是國務院的直屬機構,它制定的文件只能稱之為規章,它只能制定稅收方面的規章。

『叄』 各項稅收法律法規中,屬於部門規章的有哪些

關於稅務方面的,部門規章主要有: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契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文化事業建設費徵收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習慣上也稱規章,是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委員會、直屬廳、局、屬制定的,一般沒有公布令,名稱一般都叫做「辦法」、「規定」。

(3)國家稅務總局公告屬於什麼規章擴展閱讀:

現行稅法中屬於法律的有9部: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范圍

作用體現在處理不同等級稅法的關繫上,效力低的稅法與效力高的稅法發生沖突,效力低的稅法即是無效的,法律>行政法規>規章

『肆』 地稅局哪些文件屬於稅收規范性文件

稅收規范性文件是指縣以上(含本級)稅務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規定程序制定,依法對外公布,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稅務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在本轄區內具有普遍約束力並反復適用的一類文件總稱。(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辦法 國家稅務總局令第20號)。
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促進稅務機關依法行政,根據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等規定,結合稅務機關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稅收規范性文件,是指縣以上(含本級)稅務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規定程序制定並公布的,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及其他稅務行政相對人(以下簡稱稅務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在本轄區內具有普遍約束力並反復適用的文件。
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稅務部門規章,不屬於本辦法所稱的稅收規范性文件。
第三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審核、決定、公布、備案、清理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及上級稅收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堅持公開、統一、效能的原則,並遵循本辦法規定的制定規則和制定程序。
第五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稅收開征、停徵、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事項,行政許可,行政審批,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其他不得由稅收規范性文件設定的事項。經國務院批準的設定減稅、免稅等事項除外。
第六條 縣稅務機關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或省以上(含本級)稅務機關稅收規范性文件的明確授權;沒有授權又確需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的,應當提請上一級稅務機關制定。
縣以下稅務機關及各級稅務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直屬機構和臨時性機構,不得以自己的名義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
第二章 制定規則
第七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可以使用「辦法」、「規定」、「規程」、「規則」等名稱,但不得稱 「條例」、「實施細則」、「通知」或「批復」。
上級稅務機關針對下級稅務機關有關特定稅務行政相對人的特定事項如何適用稅收法律、法規、規章或稅收規范性文件所做的批復,需要抄送本轄區的,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制定規則和制定程序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並使用稅收規范性文件的名稱。
第八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根據內容需要,明確制定目的和依據、適用范圍、主體、權利義務、具體規范、操作程序、施行日期或有效期限等內容。
第九條 制定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做到內容具體、明確,內在邏輯嚴密,語言規范、簡潔、准確,具有可操作性。
第十條 除內容復雜的外,稅收規范性文件一般不分章、節。
需要分章、節、條、款、項、目的稅收規范性文件,章、節應當有標題,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加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圓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第十一條 上級稅務機關需要下級稅務機關對規章和稅收規范性文件做出補充規定的,可以授權下級稅務機關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被授權稅務機關不得將該項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第十二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由制定機關負責解釋。
制定機關不得將稅收規范性文件的解釋權授予本級機關的內設機構或下級稅務機關。
第十三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不得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稅務行政相對人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十四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
對公布後不立即施行有礙執行的稅收規范性文件,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經授權對規章或上級稅收規范性文件做出補充規定的稅收規范性文件,施行時間可與規章或上級稅收規范性文件的施行時間相同。
第三章 制定程序
第十五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由制定機關業務主管部門負責起草;內容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門的,由制定機關負責人指定牽頭起草部門。
第十六條 各級稅務機關從事政策法規工作的部門或人員(以下簡稱法規部門)負責對稅收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核。
未經法規部門審核的稅收規范性文件,辦公廳(室)不予核稿,局領導不予簽發。
第十七條 起草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聽取相關各方意見。必要時,起草部門應當邀請法規部門一並聽取意見。
聽取意見可以採取書面、網上徵求意見或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十八條 起草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明確列舉將被該文件廢止的文件的名稱、文號及條款。
同一事項已由多個稅收規范性文件做出規定,起草部門在起草同類文件時,應當對有關文件進行歸並、整合。
第十九條 形成起草文本後,起草部門應當將起草文本送交法規部門進行合法性審核。
送交審核的起草文本,應當由起草部門負責人簽署。
起草文本內容涉及征管業務及其工作流程的,應當於送交審核前會簽征管科技部門;涉及其他業務主管部門工作的,應當於送交審核前一並會簽相關業務主管部門。
第二十條 起草部門將起草文本送交審核時,應一並提供下列材料:
(一)起草說明。起草說明應包括制定目的、制定依據、必要性與可行性、起草過程、對起草文本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協調情況、日常清理結果及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二)制定依據。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及稅收規范性文件的名稱、文號。必要時,提供紙質或電子文本。
(三)會簽單位及其他被聽取意見單位的意見及採納情況。
(四)其他相關材料。
第二十一條 對內容簡單的稅收規范性文件,起草部門在徵求意見、提供材料等方面可以從簡適用本辦法第十七條、第二十條的規定。
從簡適用第二十條的,必須提供起草說明。
第二十二條 法規部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起草文本進行合法性審核:
(一)是否符合本辦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的要求;
(二)是否符合本辦法第二章有關制定規則的要求;
(三)是否聽取相關各方的意見,並對採納情況作出說明。
第二十三條 法規部門應當認真研究各方意見和相關問題,並根據不同情況提出審核意見:
(一)認為起草部門應當補充聽取意見,或者對已徵求的重大分歧意見採納情況沒有合理說明的,退回起草部門補充聽取意見或作出進一步說明;
(二)認為起草文本存在問題,經協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提出書面審核意見;
(三)認為起草文本沒有問題的,提出無異議審核意見。
第二十四條 經審核無異議,或者雖有不同意見但經過協商已與起草部門達成一致的,法規部門應當在簽署同意意見後,按公文處理程序報局領導簽發。
第二十五條 對審核中存在不同意見且經過協商仍存在意見分歧的起草文本,法規部門應當將書面審核意見和起草文本一並退回起草部門,由起草部門將各方意見、理由及相關材料報局領導進行協調或裁定。
第二十六條 稅務機關與其他機關聯合制定涉稅文件,省以下稅務機關代地方人大、政府起草涉稅文件,業務主管部門應當將起草文本或會簽文本送交法規部門進行合法性審核。
第二十七條 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由局領導簽發,以公告形式公布,並及時在本級政府公報、稅務部門公報、本轄區范圍內公開發行的報紙或者在政府網站、稅務機關網站上刊登。
不具備本條第一款規定公布條件的稅務機關,應當在辦稅服務場所和公共場所通過公告欄或宣傳材料等形式,及時公布其制定的稅收規范性文件。
第二十八條 制定機關的起草部門和法規部門應當及時跟蹤了解稅收規范性文件的施行情況。
對實施機關或稅務行政相對人反映問題的文件,制定機關應當及時進行分析、評估,並研究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章 備案審查
第二十九條 省以下(含本級)稅務機關應當於稅收規范性文件發布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稅務機關報送備案稅收規范性文件,於每年年度終了後1個月內向上一級稅務機關報送本年度發布的稅收規范性文件的目錄。
第三十條 報送備案稅收規范性文件,應當填寫《稅收規范性文件備案報告表》,並報送稅收規范性文件的電子文本。
第三十一條 上一級稅務機關的法規部門具體負責稅收規范性文件的備案登記、審查監督和糾正違規等工作。
業務主管部門應當配合法規部門審查其職能范圍內的稅收規范性文件,並按照規定時限向法規部門送交審查意見。
第三十二條 上一級稅務機關對報送備案的稅收規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一)是否超越法定許可權;
(二)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及上級稅務機關稅收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三)是否違背制定規則或制定程序;
(四)其他需要審查的內容。
第三十三條 經審查,稅收規范性文件超越許可權,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及上級稅收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或者其規定明顯不適當的,由上一級稅務機關責令制定機關限期糾正。
制定機關應當按期糾正,並於責令糾正期限屆滿之日起30日內,將處理情況報告上一級稅務機關。
第三十四條 對不報送備案或不按時報送備案的稅務機關,由上一級稅務機關通知制定機關限期報送;逾期仍不報送的,給予通報,並責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五條 稅務行政相對人認為稅收規范性文件違反稅收法律、法規、規章或上級稅收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可以向制定機關或其上一級稅務機關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制定機關或其上一級稅務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有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權的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有關異議處理的制度、機制。
第五章 文件清理
第三十六條 制定機關應當對稅收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
清理採取日常清理和定期清理相結合的方法。
第三十七條 日常清理由稅務機關業務主管部門負責。
業務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立法變化及稅收工作發展需要,按照本辦法第十八條的要求,對稅收規范性文件隨時進行清理。
第三十八條 定期清理由國家稅務總局統一部署,每2年開展一次。法規部門負責牽頭組織,業務主管部門分工負責。
業務主管部門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列出需要清理的稅收規范性文件目錄,並提出清理意見;法規部門應當對業務主管部門提出的文件目錄及清理意見進行匯總、審核。
第三十九條 對清理中存在問題的稅收規范性文件,制定機關應進行處理:
(一)對存在以下情形的,宣布失效:
1.執行時間過期;
2.調整對象滅失。
(二)對存在以下情形的,宣布撤銷或廢止:
1.違反上位法規定;
2.已被後文廢止。
(三)對存在以下情形的,予以修訂:
1.與本機關稅收規范性文件相矛盾;
2.與本機關稅收規范性文件相重復;
3.存在執行漏洞或者難以操作。
第四十條 制定機關應當及時公布日常清理結果,並在定期清理結束後統一公布失效、撤銷、廢止的文件目錄或條款。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解釋、修改或廢止稅收規范性文件,參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稅收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5〕201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地方稅收法規規章、稅收規范性文件備查備案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208號)同時廢止。

『伍』 [判斷] 國務院制定的稅法為稅收行政法規,財政部、稅務總局制定的稅法為稅收部門的規章。

這個判斷是對的。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陸』 財稅36號屬於部門規章嗎

規章包括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國務院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地區的地方性法規制定。
財稅[2016]36號 落款是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都是國務院部委,所以36號應該是規章。

『柒』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 是不是部門規章假如是,和國家稅務總局令有什麼區別

不是部門規章 國家稅務總局不是國務院的部門 沒權制定部門規章

『捌』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具有法律效力嗎跟國稅發、國稅函之類的文件相比,誰的法律效力強

國家稅務總局的公告和國稅法、國稅函之類的文件都屬於規范性文件,其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在不與這些上位法沖突且制定許可權和內容不超越授權,不超越行政職權范圍的情況下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玖』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通知是什麼性質的文件

一、屬於應用文書中的通知,是運用廣泛的知照性公文。用來發布法規、規章,轉發上級機關、同級機關和不相隸屬機關的公文,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要求下級機關辦理某項事務等。通知,一般由標題、主送單位(受文對象)、正文、落款四部分組成。
二、通知的應用極為廣泛。下達指示、布置工作、傳達有關事項、傳達領導意見、任免幹部、決定具體問題,都可以用通知。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可以用通知;平行機關之間有時也可以用通知。
三、根據適用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六大類:

1.發布性通知:用於發布行政規章制度及黨內規章制度。
2.批轉性通知:用於上級機關批轉下級機關的公文,給所屬人員,讓他們周知或執行。
3.轉發性通知:用於轉發上級機關和不相隸屬的機關的公文給所屬人員,讓他們周知或執行。
4.指示性通知:用於上級機關指示下級機關如何開展工作。
5.任免性通知:用於任免和聘用幹部。
6.事務性通知:用於處理日常工作中帶事務性的事情,常把有關信息或要求用通知的形式傳達給有關機構或群眾。

『拾』 國家稅務總局的國稅發文件屬於什麼性質的法律文件根據什麼法律條文賦予它的權利謝謝!

國稅復發文件屬於制國家行政規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賦予它的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熱點內容
出售非賣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1:24:23 瀏覽:189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