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訴法規定交警隊證明不能立案
㈠ 能不能起訴交警隊
交警可能存在程序不到位,但對於賠償的問題沒有責任,起訴也不可以把交警隊一起起訴。交警是行政行為,起訴也屬於行政訴訟,而交通事故屬於民事訴訟,兩者不是一個體系的。
㈡ 交警隊出終結書後,對方想去法院起訴,法院認為不予立案,交警隊還能處理嗎,
這基本不用管他了吧。只要按照交警隊執行的就可以了。
㈢ 道路交通事故無法認定責任的,交警隊出具了事故證明 法院為什麼不受理
法院不受理是不對的,客觀上也是一種不作為。
在交警無法認定責任情況下,法院有自由裁量權。也就是由法官根據雙方各自提供的證據進行綜合判斷,以過錯擔責原則或公平原則為依據代表法庭給出裁定。
某些案件中肯定存在過錯而雙方都無法舉證對方的過錯,這種情況如何處理各人看法不同。有一種意見認為可以從"「優者危險負擔原則」出發進行判決,我贊同這樣的觀點。
㈣ 交警隊只有事故證明但沒有責任認定書能不能起訴民事賠償
交警隊只有事故證明但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能起訴要求民事賠償。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五十條的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無法查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證明,載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分別送達當事人。
再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對於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人身、財產損失的,受害者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因交警部門未認定責任的,如法院通過審理也不能確定事故責任的,則應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 的規定來處理賠償問題。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條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五十條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無法查清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證明,載明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情況及調查得到的事實,分別送達當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㈤ 交警隊出具的不予立案通知書受害人不簽字會怎麼樣
交警隊出具的不予立案通知書受害人不簽字也會生效
㈥ 被車撞了,警察說沒傷不能立案,這樣對嗎
沒有受傷的,警察叔叔可以不予立案。彼此之間的糾紛可以按照民事糾紛的渠道解決: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維護當事人的相關權利。
《民訴法》規定的起訴條件: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㈦ 民事訴訟什麼情況下不能立案
不符合民事訴訟起訴的條件,即不予立案。原告對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㈧ 交警大隊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被告嗎
交警大隊不能作為民事訴訟的被告。
交通警察,簡稱交警,是指公安機關中負責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勘察的人民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個警種。
交警的主要職責包括:
1、依法查處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
2、維護城鄉道路交通秩序和公路治安秩序;開展機動車輛安全檢驗、牌證發放和駕駛員考核發證工作;
3、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道路交通管理科研工作;
4、參與城市建設、道路交通和安全設施的規劃。
組織宣傳交通法規,依法管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車輛、駕駛員和行人,教育交通違法者,勘查處理交通事故,以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證交通運輸的暢通與安全。
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依法告訴(起訴)、申訴、控告或司法機關依職責追究他人法律責任,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
訴,是指告訴、申訴、控告的意思和行為。
訟,是法律行為,訟是指要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
被告在民事案件中,是指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
在行政訴訟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某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中,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