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Ⅰ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第四章 耕地保護
第十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確因土地後備資源匱乏,新增建設用地後,新開墾耕地的數量不足以補償所佔用耕地數量的,必須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減免本行政區域內開墾耕地的數量,並支付相應的耕地開墾費後,由省人民政府組織易地開墾。
第十六條省人民政府建立新增耕地儲備庫。市、縣人民政府組織開墾的超過耕地開墾計劃的新增耕地或者年度內佔用耕地補償平衡有餘的耕地,可以納入新增耕地儲備庫。儲備的耕地可以用於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也可以有償調劑用於其他市、縣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庫,保證耕地開墾計劃的執行。
第十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按照上級人民政府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合理劃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落實保護措施,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
第十八條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用地單位應當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的,用地單位在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時,應當按照每平方米6至9元的標准繳納耕地開墾費;佔用基本農田的,繳納耕地開墾費的標准應當高於上述標準的40%。
用地單位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參照前款規定的標准繳納耕地開墾費。
開墾耕地所需資金或者繳納的耕地開墾費,作為建設用地成本列入建設項目總投資。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佔用耕地的單位將所佔用耕地耕作層的土壤用於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二十條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每平方米5至10元的標准繳納閑置費;連續兩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連續二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
第二十一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開墾區內開發土地,應當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積極進行土壤改良,防止砂化、鹽漬化、潛育化和水土流失。一次性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坡、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由開發單位或者個人向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辦理審批手續:
(一)不超過20公頃的,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二)超過20公頃不超過50公頃的,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超過50公頃不超過600公頃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超過600公頃的,報國務院批准。
第二十二條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理規劃,實施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土地整理後新增耕地面積,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驗收,也可以委託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委託驗收的,驗收結果須經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復核確認。
第二十三條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用地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復墾;沒有條件復墾的,按照被破壞土地每平方米6至9元的標准繳納土地復墾費;復墾不符合要求的,參照上述標准繳納復墾費。土地復墾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條耕地開墾費、土地閑置費和土地復墾費由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徵收,並繳入同級財政專戶,專項用於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不得挪作他用。
省人民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可以調整耕地開墾費、土地閑置費和土地復墾費的標准。
Ⅱ 農田調整資料怎麼做
市國土資源局:
根據《宣城市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方案》要求,認真組織開展了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一是成立了縣基本農田保護檢查領導組,研究制發《旌德縣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實施方案》;二是利用宣傳車和會議的形式對基本農田保護工作進行了宣傳發動,組織各鄉鎮土管所、農業和林業等基層站所共同對其所轄范圍的基本農田及內業資料進行了初步自查和匯總。現將檢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田基本情況
通過土地利用現狀調查,1991年耕地總面積20934.6公頃,主要分布在東部的俞村,西部的白地鎮、廟首鎮、孫村鄉,北部的三溪鎮、興隆鄉以及中部的旌陽鎮和蔡家橋鎮等低山地帶,海拔在140—300米之間,以梯田為主,其中坡度6°以下的僅占農田面積的40%以下,6°—15°之間的約占 20%,15°—25°之間的約佔10%,25°以上的約佔30%。中低產田約占農田總面積的25%,主要表現為缺素、冷浸、礫底、粘重和缺水。
二、基本農田保護情況
1994年,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共中央中發(1993)11號、國務院國發(1992)6號、省政府皖政(1992)35號及有關文件精神,依照《安徽省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技術規程》有關規定和我縣當時的人口發展速度、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農田耕作能力,對2010年前全縣的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人口狀況、糧食及非農業建設用地需求情況進行了分析和預測,並根據省委下達的保護面積指標,確定全縣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為9768公頃(統計面積),占水田總面積99%,並把沿公路兩側農田作為一類保護區,其它農田作為二類保護區,共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68片,分片塊確定了保護面積和范圍,分鄉鎮製作了基本農田保護規劃藍圖,並以縣人民政府名義分片設立了保護標牌。同時,將保護面積層層分解落實到鄉、村、組,層層簽定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狀,制定了獎懲措施和鄉規民約。
1996年,我縣利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編制了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專項規劃,將基本農田保護率調整到95.51%,保護面積為 20000公頃,並經省、市批准實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產業政策不斷完善、健全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以及農村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土地利用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原來的規劃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此,1999年,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對我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了調整修編,同時,將基本農田保護率調整為86.3%,保護面積為18066.7公頃。於2000年三月批准實施。
三、存在的問題
按照省、市有關要求,我縣認真開展了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通過檢查,存在以下問題:
1、由於我縣1991—1994年開展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時,限於經濟和技術條件,詳查成果沒有數字圖件和圖斑面積,因此,在1996年進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專項規劃編制時,只能採用手工制圖,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層層分解後,圖上面積與保護數據無法相互吻合;1999年進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時,將基本農田保護率由原來的95.51%調整到86.3%也只是從數據上進行了調整和分解,農保圖件一直無法更新(現在所用圖件仍然是96年編制的農保專項規劃圖),造成了農保區域一定范圍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2、近年來,我縣行政區劃調整幅度很大,已由原來的14個鄉鎮調整為現在的10個鄉鎮;123個行政村也已合並調整為65個,因此基本農田保護責任需重新調整落實。
3、省道323線、三仙公路等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退耕還林以及自然災害佔用或損毀了農田1204.54公頃。其中基本農田165公頃,分別為公路等項目建設佔用基本農田15公頃,自然災害損毀150公頃。
4、1996年設立的基本農田保護標牌因年久失修已經大部分損毀,需補充設立。
5、1996年製作的各鄉鎮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圖(藍曬底圖上著色),由於時間較長,通過多年光照,已完全退色。
四、整改情況
根據檢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形成的原因,我縣對此進行了認真整改,加強了保護力度。
1、針對以前土地利用詳查存在的無法補救的問題,我局已向省廳申報立項,擬建立土地利用資料庫,建庫前將對全縣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全面的更新調查。以摸清和掌握精確的具有現勢性的科學數據,製作數字圖件,從而徹底改變農保面積靠推算,農保圖件手工做的原始狀況,此項工程現已與合肥金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服務合同,只等新的(2004年航攝)正射影像圖調來後就可全面開展。屆時,就可科學、合理地調整、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圖上、地上即可達到完全一致。
2、根據我縣行政區劃的調整,結合我縣境內323線和三仙線公路建設及自然災害災毀部分基本農田等情況,及時與各鄉鎮和村聯系,並將基本農田保護面積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合並,重新層層落實,確定了保護面積,落實了責任人,簽訂了責任書,現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18066.7公頃,占規劃基期年耕地總面積的 86.3%。
目前我縣共有10個鄉鎮68個村,1276個村民組,32015戶,現已逐層逐級逐戶簽訂了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表)。
3、1996年設立的基本農田保護標牌大部分已經損毀,現我局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入近6萬元資金,在三溪、白地、廟首、孫村、版書、俞村、興隆等七個鄉鎮各設立了一塊大幅(規格為3m×4m,雙面)的基本農田保護標牌,制定了《鄉規民約》;同時,在各交通要道、村口等顯目位置補充埋設了59塊普通的農保標志牌(規格為1m×0.8m),並藉此宣傳,從而營造了新一輪的農保氛圍,增強了人民群眾的農田保護意識。
4、根據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利用方向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要求,結合我縣行政區劃的調整、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等方面因素,重新製作了各鄉鎮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圖,基本上滿足了目前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需要。
5、制定了《基本農田保護措施》、《基本農田管理違章處罰辦法》、《土地巡迴檢查工作制度》和《基本農田保護網路管理制度》,並製作了《基本農田保護標牌位置示意圖》、《基本農田保護巡查路線示意圖》和《基本農田保護信息網路示意圖》。從而加強了制度建設和保護網路建設,變被動為主動,以達及時發現,當即制止之效。
通過檢查整改,我們發現了以前農保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問題,及時按照有關文件整改要求,予以了調整、補充和完善,從而使我縣的基本農田受到全面的強有力的保護,使我縣的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上到一個新的台階,為我縣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
Ⅲ 如何保護基本農田
永久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要確保「飯碗始終端在自己手裡」,保護永久基本農田顯得尤為重要。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均耕地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廣西卻用全國第16位的省域耕地面積養活了全國第9位的省份人口。這主要得益於廣西採取了「五個一」措施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
劃定一個成果,奠定保護基礎。近年來,廣西採取國土與農業相結合、規劃與耕保相結合、行政與技術相結合的「三結合」工作方式,將一批高質量、高等別的耕地劃入了永久基本農田,共劃定366.00萬公頃,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劃定任務,共簽訂2.73萬份責任書,發放630萬份明白卡,更新或設立1萬個標志牌,埋設11.93萬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界樁,實現了上圖入庫、落地到戶,增強了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意識。城市周邊平均保護比例由51%上升到55%,劃定後的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有效控制了城市的無序擴展。
建立一套制度,強化制度供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實施意見》從鞏固、管控、建設、激勵、約束五端同步發力,逐步構建保護有力、集約高效、監管嚴格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新格局,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
制定一系列標准,嚴把工作質量關。廣西堅持制定統一的標准,為高質量完成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各項工作提供保障。對此,嚴格管控非農建設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管制、耕保、規劃、利用多方聯動,嚴格永久基本農田實地踏勘論證,制定了重大建設項目佔用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審查標准,要求通過增加橋隧比、收窄用地邊線、調整挖填方面積等多種方式盡量不佔;確實難以避讓的,充分運用比選方案和量化分析,說明佔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做到少佔,並落實補劃,提高重大建設項目佔用永久基本農田補劃方案質量。2019年,全區累計合理有效減少佔用永久基本農田220公頃,申請自然資源部用地預審的重大建設項目能在短期內獲得用地預審批復的比例已達80%。
規范一套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通過規范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各項工作中的程序,把握關鍵節點,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保障永久基本農田管理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細化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工作程序,明確完成每個關鍵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求和時間節點等,並提供詳細的工作依據和基礎資料清單供各地開展工作時參考,同時要求每周反饋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科學有效推進工作開展。2019年7月31日,廣西在全國率先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成果的自治區級驗收,劃定面積4.85萬公頃,占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366萬公頃的1.33%,劃入儲備區的均為小於25度的耕地,平均質量等別為8.52,比國家下發的儲備區潛力中耕地的平均質量等別8.73高0.21,落實了儲備區劃實劃優劃足的要求。
研發一個系統,嚴格動態監管。2017年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後,廣西啟用運行永久基本農田動態監管系統,每季度將監測發現問題圖斑下發相關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及時發現、提醒佔用永久基本農田情況,並建立了與執法部門的聯動機制,為制止和減少違法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行為,構建常態長效監管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問題圖斑涉及佔用永久基本農田面積逐年下降,其中2018年與2017年相比,下降了414公頃,下降趨勢尤為明顯。
Ⅳ 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內容有哪些
基本農田是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佔用的耕地。我國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257號)規定,國家實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
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地方人民政府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必須明確基本農田保護的布局安排、數量指標和質量要求等,確保基本農田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
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以鄉(鎮)為單位劃區定界,由縣級人民政府設立保護標志,予以公告。
基本農田佔用審批。基本農田保護區依法劃定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變或者佔用。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佔用基本農田的,涉及農用地轉用或者徵收土地的,必須報國務院批准。
基本農田佔用補劃。依法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地方人民政府要補劃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作為基本農田,確保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
禁止破壞、閑置、荒蕪基本農田。禁止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基本農田。
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基本農田保護的責任。通過層層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將基本農田保護的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地塊,並作為政府領導幹部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國土資源管理實用手冊
基本農田保護的監督檢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對基本農田保護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或上報上級政府。
基本農田地力建設和環境保護。地方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基本農田的承包經營者要採取措施,培肥地力,防止基本農田污染。
《國土資源部 農業部關於加強和完善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218號)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在劃定時,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在縣級人民政府領導下,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會同同級農業部門組織實施,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圖、表和實地一致,保護責任落實。
相關鏈接
保護基本農田「五不準」
不準佔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造林、發展林果業和搞林糧間作以及超標准建設農田林網。
不準以農業結構調整為名,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建設用於畜禽養殖的建築物等嚴重破壞耕作層的生產經營活動。
不準違法佔用基本農田進行綠色通道和城市綠化隔離帶建設。
不準以退耕還林為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基本農田納入退耕范圍。
除法律規定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以外,不準非農建設項目佔用基本農田。
Ⅳ 法律對基本農田的劃定有哪些規定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第二章劃定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應當將基本農田保護作為規劃的一項內容,明確基本農田保護的布局安排、數量指標和質量要求。
縣級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第九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基本農田應當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具體數量指標根據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分解下達。
第十條下列耕地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管理:
(一)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內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正在實施改造計劃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產田;
(三)蔬菜生產基地;
(四)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
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鐵路、公路等交通沿線,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區周邊的耕地,應當優先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退耕還林、還牧、還湖的耕地,不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
第十一條基本農田保護區以鄉(鎮)為單位劃區定界,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由縣級人民政府設立保護標志,予以公告,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檔案,並抄送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者擅自改變基本農田保護區的保護標志。
基本農田劃區定界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確認,或者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授權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確認。
第十二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時,不得改變土地承包者的承包經營權。
第十三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的技術規程,由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5)安徽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國土部: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
國土資源部近日下發《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以守住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為目標,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完善保護措施,提高監管水平,確保到2020年,全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於15.46億畝,基本形成保護有力、建設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格局。
《通知》提出,鞏固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已經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特別是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原則上不得隨意調整和佔用。重大建設項目、生態建設等經國務院批准佔用或調整永久基本農田的,按照有關要求補劃相當數量和質量的永久基本農田。
《通知》明確,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管理。從嚴管控非農建設佔用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或者擅自改變用途,嚴禁通過擅自調整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避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審批,嚴禁未經審批違法違規佔用。堅決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
Ⅵ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Ⅶ 安徽省征地補償標准
安徽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1996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第二十條 經依法批准佔用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的單位或個人,除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有關稅費外,必須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負責開墾與所佔耕地的數量、質量相當的新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按下列標准一次性繳納或補足佔用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造地費:
(一)佔用一級基本農田的,為征地補償、補助費用總額的2倍;
(二)佔用二級基本農田的,為征地補償、補助費用總額的1倍;
(三)佔用三級基本農田的,為征地補償、補助費用總額的0.5倍;
Ⅷ 2021年基本農田最新規定
2021年基本農田最新規定具體如下:
1、在農田上從事非農業項目;
2、基本農田嚴禁種樹或者搞綠化景觀;
3、毗鄰公路的基本農田兩項放寬標准;
4、破壞基本農田土層,倒賣土方、造魚塘,嚴禁在基本農田上種植果樹、種植經濟類相關作物,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將責令限期恢復原有耕種;
5、本農田上禁止搞果園,種植經濟類作物。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作為政府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的一項內容,並由上一級人民政府監督實施。第十七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Ⅸ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十七條是什麼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257號)第十七條是: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依照本條例負責全國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依照本條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鄉 (鎮) 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Ⅹ 現在國家對基本農田有什麼規定
法律分析:縣級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需要,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土地開墾區、建設用地區和禁止開墾區等;其中,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還應當根據土地使用條件,確定每一塊土地的用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基本農田的義務,並有權檢舉、控告侵佔、破壞基本農田和其他違反本條例的行為。
第六條 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依照本條例負責全國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依照本條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第七條 國家對在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