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罰科有哪些規章制度
❶ 我國刑法制度有哪些
刑法中規定的刑罰種類主要有兩部份,即主刑與附加刑。
主刑是對犯罪內分子獨立適用的主要刑容罰,它包括:
1、管制,管制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但對其勞動生產,工作和其他活動進行管束和監督,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公安機關依法執行的刑罰
2、拘役,拘役是短期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就近強制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5、死刑,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
附加刑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它主要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罰金主要適用於貪圖錢財或與財產有關的犯罪。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當它獨立適用時,屬於一種不剝奪人身自由的較輕的刑罰,當附加適用時,則適用於較重的犯罪行為。沒收財產則主要適用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和嚴重的經濟犯罪。
❷ 國際刑法的刑罰體系具體有哪些內容和特點
國際刑罰體系:是指國家以有利於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為指導原則,專通過屬刑法的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國際刑罰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刑罰體系的構成要素是具體的刑罰方法即刑種。
2.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經過立法者選擇而確定的。我國的刑種是立法者在總結長期以來我國各種刑事立法規定的刑罰種類及其運用效果的基礎上選擇確定的。
3.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各刑種是依照一定的標准排列的。我國刑法中的刑罰體系主刑和附加刑都是按照各自的嚴厲程度由輕到重依次排列的。
4.刑罰體系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首先,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其次,主刑與附加刑的分類是由刑法規定的;再次,刑罰種類的先後排列是刑法規定的。
5.體系確立的依據是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目的的實現。我國刑罰體系中,無論是刑種的選擇,還是刑種的分類,抑或是刑種的排列,都是立法者從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刑罰目的的實現而確定的,不是隨心所欲規定的。
❸ 監獄管理制度有哪些
監獄管理制度很多,主要有獄政管理制度、教育改造制度、生活衛生制度、刑罰執行制度、獄內偵查制度、罪犯一日生活制度、警察直接管理制度等。
❹ 刑法中管制的規定有哪些
這個問題復問的比較寬泛制,簡單介紹一下吧!
管制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一種量刑種類。管制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判處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勞動,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3年。
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罰方法。管制具有以下特徵:
1、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不剝奪其人身自由。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不羈押在監獄、看守所等執行場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也不離開自己的家庭,不中斷與社會的正常交往。對罪犯不予關押,是管制刑與其他刑罰方法的重要區別。
2、被判處管制刑的罪犯須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限制罪犯自由主要表現在限制罪犯的政治自由、擔任領導職務、外出經商、遷居等自由。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謀生計,在勞動中與普通公民同工同酬。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幫助。
❺ 談談我國刑罰裁量與刑罰執行制度的主要內容。
刑罰裁量
刑罰裁量簡稱量刑,指人民法院根據行為人所犯罪行及刑事責任的輕重,在定罪並找准法定刑的基礎上,依法決定對犯罪分子是否判處處罰,判處何種刑罰,刑度或者所判刑罰是否立即執行的刑事審判活動。
特徵
1、量刑的主體是人民法院。量刑時人民法院根據犯罪分子罪行大小和刑事責任輕重,決定對其是否適用刑罰的一種審判活動。量刑的決定權只能歸屬於人民法院,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不能行使刑罰裁量權。
2、.被量刑的對象是犯罪分子。無罪的人不是量刑的對象。
3、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只有正確定罪,才能找准對犯罪人適用的法定刑。
4、量刑的輕重取決於刑事責任的輕重。刑事責任的大小是量刑輕重的唯一根據。在量刑過程中,判斷刑事責任的大小的唯一依據只能是案件確有的各種從重和從寬處罰的量刑情節。
刑罰執行
刑罰執行,是指有行刑權的司法機關將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所確定的刑罰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
具體特徵
一、是將刑罰付諸實施的一項刑事司法活動。他是國家對犯罪的偵察、審判、執行刑事司法活動的最後環節,這一環節是對犯罪分子實施刑法懲罰的具體施行環節;
二、執行的前提和基礎是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所確定的刑罰,刑罰執行機關對犯罪人執行刑罰的依據必須是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書和裁定書所確定的刑罰。
判決裁定
1、已過法定期限而未提起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
2、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3、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判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
人民法院的判決在生效前一律不準交付執行。
❻ 刑法的執行制度是什麼
刑法的執行制度是減刑和假釋。
1、減刑,是指對原判刑期適當減輕的一種刑法執行活動。
(1)狹義的減刑是指依法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減刑情節時,由負責執行刑罰的機關報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減輕原判刑罰的刑事司法活動;
(2)廣義的減刑是指凡受刑事處罰的人,在具備法定的減刑情節時,由負責執行刑罰的機關報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減輕原判刑罰的刑事司法活動,不僅包括狹義減刑的范圍,還涵蓋了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罰金、緩刑及因主刑減刑後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減刑。
2、假釋
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後,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
假釋在我國刑法中是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正確地使用假釋,把那些經過一定服刑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必要繼續關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會上進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勵犯罪分子服從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復歸社會、有利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6)刑罰科有哪些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減刑和假釋的規定如下:
1、第七十八條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年。
2、第八十一條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後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3、第八十二條對於犯罪分子的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程序進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假釋。
4、第八十三條有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十年。假釋考驗期限,從假釋之日起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刑
網路—假釋
❼ 簡述我國的刑法體系
刑罰體系,共有五種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內同時規定了罰金、剝奪容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還有一種特殊的附加刑,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
《刑法》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7)刑罰科有哪些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期限的區別
1)管制規定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3年;
2)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1年;
3) 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20年;無期徒刑的期限是終身,但以後根據條件可能獲得減刑、假釋。
所以刑罰的期限從短到長是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❽ 我想知道中國古代的刑法制度
中國古代刑罰的特點
1.生產關系的變革決定刑罰制度的變化 刑罰制度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其變化有時會滯後於生產關系的變革。每一次生產關系的變革,都會引起相應的上層建築的變化,都會經歷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這種過程,在古代刑罰的演變中亦有充分體現。戰國、 秦漢時期,我國封建的生產關系雖已逐步確立,但由於上層建築發展的滯後性, 這一時期的刑罰未完全變成封建性質的,帶有明顯的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色彩。 秦代刑罰體系已具備封建刑罰基本特徵,但由於當時封建生產方式還沒有完全鞏固,封建經濟還不強大,奴隸制生產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殘存,加之受法家重刑思想影響,仍保留奴隸社會的五刑及其他殘酷的刑種。西漢時期,封建制生產方式不斷發展壯大,需要大量勞動力,肉刑等酷刑顯然不利於保護勞動力,統治階級對刑罰進行了改革, 廢除肉刑,為封建刑罰體系的確立打下基礎。隨著封建制生產方式的進一步鞏固,適應封建統治的刑罰制度在隋代最終確立起來,至唐代達到完備,一直沿襲到晚清。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殖民者在軍事上、政治上打敗中國,經濟上也向中國滲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得到發展。中國封建的小農經濟受到沖擊, 但仍是中國經濟的主體,與此對應,封建制刑罰體系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獲得比較大的發展,在面對外交、外貿、軍事等爭端時,現有的封建刑罰制度已經不能解決現實問題,清政府不得不考慮廢除封建的刑罰體系。
2.刑罰體系的完備與刑罰手段的殘酷 中國古代刑罰自產生時期就有著諸多種類,並在實踐發展中逐漸完備其體系,刑種及其等級由輕至重,排列嚴整,等級之間跨度較小。縱覽中國古代刑罰制度,無論哪個朝代的刑罰都是種類繁多,異常殘酷。北魏時,初步形成以死刑為主的五刑制度,但無論是北魏、北齊、北周還是南朝的梁陳在刑罰方面,司法規定還是不甚清楚。唐代可以說是封建刑罰完善與定型的時代,條文簡約,刑罰寬減。在 《唐律》中明確了五刑皆有獨立適用條款。
3.同罪同罰與同罪異罰的階級等級性和特權性從奴隸社會「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開始,幾乎每個階級都把維護本階級等級制度和特權制度放在重要位置,這在刑罰制度的設定上也有體現。在中國古代的刑法中,罪名與刑名是緊密聯系的,一般來說貫徹了同罪同罰的原則,藉以維護統治階級的法制,但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刑法也表現出等級特權性,貴族高官可以根據議、請等規定,而獲得同罪異罰的法定優待。在奴隸社會時期,對於統治階級集團來說是沒有宮刑的,以此確保其繁衍子嗣的需要。西周時主張「用刑以治野人」,在統治階級看來,刑罰只是用來控制勞動人民的,統治階級則享有不受刑罰管制的特權。隋代確立「八議」制度,後又進一步規定「其在八議之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減一 等。其品第九以上犯者,聽贖」 (《隋書·刑法志》)。自唐代以降,更是規定了貴族階級觸犯一般律條皆可享有法律減免的特權的,這些都反映了階級社會刑罰的階級本質。
4.刑罰適用范圍廣泛行政、民事、經濟法律責任,也以刑罰制裁,強化刑法對社會生活的調解,體現了我國古代重刑法輕民法的思想。
❾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體系的基本構成是什麼
刑法體系,是指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聯系、有機地排列,組成專統一的整體。各國刑屬法典,一般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個別還有附則。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從而構成一個科學的統一整體。
❿ 刑法有幾個原則,最最基本的是什麼
我國刑法明文規定了三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平等適應刑法原則,罪行相適應原則。 最重要的是罪刑法定原則,其又可稱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