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狹水道航行應遵守的航海法規

狹水道航行應遵守的航海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24 15:33:15

㈠ 船舶航行應注意哪些問題

船舶無論航行於何類航區,駕引人員都要以確保船舶航行安全為己任,尤其是船舶在航行中避免與他船的碰撞,實為把握安全航行重中之重。一般來說,船舶發生碰事故受地理環境、航道條件、助航設施、氣象因素的影響,還與能否有效遵守和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航行規章等息息相關。筆者從船舶航行於兩個不同航區對規則的理解和應用,以及航行環境的變化帶來的不利因素,與廣大駕引人員共同探討航行兩個航區要注意的問題,以對航行兩個航區的駕引人員確保安全航行有所幫助。

1、對《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簡稱《海規》)及《內河避碰規則》(簡稱《內規》)正確理解和運用。

正確理解規則和運用規則是船舶航行安全的根本保證。駕引人員必須熟悉規則,並在駕引船舶時正確運用規則,江海型油輪航行兩個航區要注意的首要問題是:航行於不同的航區必須執行不同的規則,即在海上航行時執行《海規》;在長江航行時執行《內規》。

《內規》與《海規》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並不發生沖突。兩個規則的責任、瞭望、

安全航速、航行原則、避讓原則、號燈和號型、聲響和燈光信號、遇險信號基本條款的精神是一致的。《內規》比《海規》規定更具體,更具有可操作性。由於《海規》適用於全球,因此對船舶的避讓行動只能做出原則性的規定。《海規》與《內規》所描述避讓行動主要差異性表現在機動船交叉相遇時:

《海規》對機動船交叉相遇是這樣規定的:當兩艘機動船交叉相遇致有構成碰撞危險

時,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應給他船讓路,如當時環境許可,還應避免橫越他船的前方。

而《內規》第十二條對機動船橫越和交叉相遇是這樣規定的:機動船在橫越前,應當注意航道情況和周圍環境,在無礙他船行駛時,按章鳴放聲號後,方可橫越。除本節另有規定外,機動船橫越和交叉相遇時,應當按下列規定避讓:

(一) 橫越船應當避讓順航道行駛的船,並不得在順航道行駛船的前方突然和強行橫越。

(二) 同流向的兩機動船交叉相遇,有他船在本船右舷者,應當給他船讓路。

(三) 不同流向的兩橫越船相遇,上行船應當避讓下行船,但在潮流河段逆流船應當避讓順流船。

(四) 在平流區域兩橫越船相遇,上行船應當避讓下行船;同為上行或下行橫越時,有他船在本船右舷者,應當給他船讓路。

(五) 在湖泊、水庫兩船交叉相遇,有他船在本船右舷者,應當給他船讓路。

另外《內規》還對干、支流交匯水域相遇;機動船在叉河口相遇作出了規定。可見《內規》在航行原則、避讓行動上考慮了內河的實際情況,比《海規》增加了「干支流交匯水域」、「叉河口」「潮流河段」「上行船、下行船」「逆流船、順流船」等情況下的避讓原則。另外,在號燈號型方面:《內規》比《海規》增加了掉頭、會船、監督艇和航標艇、橫江渡輪等特定信號;在聲響方面:《內規》比《海規》增加了甚高頻無線電話的內容。

2、對規則的不同理解和運用將產生不同的結果,准確的理解和運用規則是安全航行的可靠保證。

同樣採取的避免碰撞的行動,在海上和內河的要求是有區別的。在海上,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或)航速的任何變動,如當時環境許可,應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視覺或雷達觀測時容易察覺到,同時應避免對航向和(或)航速作一連串的小變動。如有足夠的水域,則單用轉向可能是避免緊迫局面的最有效行動,只要這種行動是及時的、大幅度的並且不致造成另一緊迫局面。

而在內河由於受水域和航寬的限制,採取大幅度的轉向行動避讓他船是不現實的,所以《內規》規定的避讓原則是:船舶在航行中要保持高度警惕,當對來船動態不明產生懷疑,或者聲號不統一時,應當立即減速、停車、必要時倒車,防止碰撞。採取的任何防止碰撞的行動,應當明確、有效、及早進行,並運用良好的駕駛技術,直至駛過讓清為止。

綜合以上原則,並根據實踐經驗,我們提倡在內河航行應以車讓為主、舵讓為輔,以便留有足夠的時間來估計局面。當然此原則同樣適用海上復雜航段及船舶航行密集的區域。

3、航行兩個航區的駕引人員易產生的不良習慣是混淆兩個規則的運用,把內河航行的避讓原則和習慣運用到海上,或者反之。

習慣一:從長江航行至海上後,水域寬闊,船舶密度減小,駕引人員精神狀態從緊張到鬆弛,當前方有來船形成交叉局面時,首先考慮的自己是直航船,當確認本船為讓路船時,5度讓清不願讓10度,10度讓清不願讓15度,採取大幅度轉向避讓行動讓船的情況較少。這一點根據駕駛員的職位高底又有不同,三副比二副讓得多,二副比大副讓得多。許多駕引人員認為這沒有什麼害處,其實不然。許多海上交通事故的教訓,反映出由於駕引人員這一不良習慣而造成緊迫局面,最終導致海事的發生,這一點在霧中航行尤其需要引起注意。

習慣二:由於海上水域寬闊,船舶密度較至內河要少得多,故用車讓船的情況較少,久而久之,養成不願用車讓船的習慣,並且把這一習慣帶入內河航行,其危害更不能低估。從眾多的事故分析材料中可以看出,安全航速存在的問題,正是我們駕引人員在需要降速或者停車讓船時,不願降速、停車。《內規》規定的:船舶在航行中要保持高度警惕,當對來船動態不明產生懷疑,或者聲號不統一時,應當立即減速、停車、必要時倒車,防止碰撞。我們有些駕駛員忽略了這一條。

習慣三:目前在通海河口,如長江口、珠江口區域都實施了定線制規定,實行船舶定線航行,達到分流船舶、減少船舶交叉相遇的機率,但我們有些船舶的駕引人員從海上進入這一地區後仍在沿用海上避碰規則,疏忽了對定線制規定的執行,從而導致海事的發生。這也是這一區域海事多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4、克服內河特定的航行條件和環境給船舶安全航行帶來的諸多困難。

相對於大海上航行,長江、珠江航行屬內河航行,也可稱作狹水道航行。狹水道的特點是:航道狹窄、彎曲、水淺灘多,還有暗礁、沉船、漁柵等障礙物,水文氣象條件復雜,船舶密集。在狹水道航行,可航水域受到限制,船舶通航密度大,船舶活動規律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長期在海上航行的駕引人員一旦駕駛船舶在內河航行,由於對內河船舶活動規律,航標變更情況,水流流態對船舶的影響等因素不甚熟悉,加上夜間岸上燈光背景,近岸建築物、山體倒影對視覺的影響,容易造成駕引人員對局面作出錯誤判斷,還因此引起駕引人員的心理緊張。為此,長江海事部門作出了相應規定:三個月沒有進入內河航行的船舶必須請內河引水領航。目的是為了確保船舶在內河航行的安全。由此可見,內河引航比較海上引航要復雜得多,筆者認為廣大駕引人員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引起高度重視:

(1)、認真研究水道情況

進入內河航行前,船長應組織駕引人員認真學習研究航道的全面情況,包括航道的變化、航標的變化、船舶活動規律、潮汐氣象、水位變化等;各段航線的航向、航程和經過時應採用的風、流壓差以及採用的導航方法;各航道的寬度、水深以及在避讓時可偏離航線的最大范圍;各轉向點的轉向依據;並布置相應的措施。

(2)、克服風、流壓的影響

進入內河通海口,由於受潮流影響大,而水道又窄,航標密布,船位受風、水流影響較大,操縱船舶時一定要克服風、水流影響,擺好船位,並隨時糾正風、流壓差,以防困壓浮標,造成船體或浮標受損。水流的方向和大小,在白天可通過觀察浮標的水花與傾斜方向作出判斷。風、流對船舶影響可以用觀察浮標的舷角變化加以判斷。隨著船舶的前進,船艏方向浮標舷角逐漸加大,如果前方的浮標不變,則將與該浮標發生碰撞。應及時糾正船位,如果與浮標距離較近,應大角度轉向避讓,這一點對於順潮流航行船尤其重要。

(3)保持船位

在狹水道航行要隨時掌握自已的船位,確保走在自已的航路上,以防誤入險區,利用浮標導航應注意:通過每一個浮標時均應仔細核對,並記下其名稱及通過時間,以防範發生錯認或漏記,同時要推算出到下一個浮標的時間。

(4)遵守內河的各項規章制度

目前在長江下游航道及珠江入口實現了定線航行或者分道航行的辦法,實現大船分道、小船分流,大小船、上下行船各行其道,理順了船舶間的避讓關系;有效地分流了上下行船舶,使船舶對駛、交叉相遇的局面減少,航行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航行中應嚴格遵守其規定,在航道中要順應船舶的總流向行駛,避免過多的對遇、交叉局面,在追越時必需履行駛過讓清的責任。

(5)做好應急准備

應急准備是確保船舶在狹水道安全航行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採取有效措施的前提。在整個狹水道船舶操縱過程中,要考慮到這些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突發情況,如何應對,包括在使用車、舵、錨時可能會出現的突發情況。要特別警惕在狹水道內一些漁船、小船可能不是順船舶的總流向行駛,在大船靠近時可能突然轉向、掉頭、加減速行駛,一些小船常會搶大船頭、夜間不點燈等,要特別戒備他船違章操作而引發的緊迫局面和危險。

航行於兩個航區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關鍵是我們的駕引人員應正確對待我們的事業。要以高度的現任感和事業心從事航行值班工作,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正規瞭望,集中精力謹慎駕駛。平時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應急應變能力。

我們從事的是高風險行業,只有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認真、嚴謹、一絲不苟對待工作,航行安全才能保證。

㈡ 船舶避碰與信號

GENERAL (總則) RULE 1 (適用)(a) 本規則各條適用於公海和連接於公海而可供還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b) 妨礙有關主管機關為連接於公海而可供海船航行的任何港外錨地。港口、江河、湖泊或內陸水道所制訂的特殊規定的實施。這種特殊規定應盡可能符合本規定各條。(c) 本規則各條,不妨礙各國政府為軍艦及護航下的船舶所制訂的關於額外的隊形燈、信號燈、號型或笛號,或者為結隊從事捕魚的漁船所制定的關於額外的隊形燈、信號燈、號型或笛號的特殊規則的實施。這些特殊規則應盡可能不被誤認為本規則其他條文所規定的任何號燈、號型或信號。(d) Rules.為實施本規則,本組織可以採納分道通航制。(e) 當有關政府確定某種特殊構造或用途的船舶,如不能完全遵守本規則任何一條關於號燈或號型的數量、位置、能見距離或光弧以及 聲號設備的配置和特性的規定時,應遵守其政府在號燈或號型的數量、位置、能見距離或光弧以及聲號設備的配置特性方面為之另行確定且盡可能符合本規則要求的規定。 RULE 2(責任)(a) 本規則各條並不免除任何船舶或其所有人、船長或船員由於對遵守本規則各條的任何疏忽,或者對海員通常做法或當時特殊情況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備上的疏忽而產生的各種後果的責任。(b) 在解釋和遵行本規則各條時,應充分注意航行、碰撞和特殊情況的危險。包括捲入的船舶為避免緊迫危險而採取的違背本規則行為的危險。 RULES 3 (一般定義)(除其他條文另有解釋外,在本規則中)(a)船舶一詞,指用作或者能夠用作水上運輸工具的各類水上船筏,包括非排水船舶和水上飛機。(b機動船一詞,指用機器推進的任何船舶。(c) 帆船一詞,指任何駛帆分船舶,包括裝有推進器但沒有使用的船舶。(d) 從事捕魚的船舶一詞,指使用網具、繩釣、拖網或其他使其操縱性能受到限制的魚具捕魚的任何船舶,但不包括使用曳繩釣或其他並不使其操縱性能受到限制的魚具捕魚的船舶。|||(e) 「水上飛機」一詞,包括為能水面操縱而設計的任何航空器。(f) 失去控制的船舶一詞,指由於某種異常情況,不能按本規則各條的要求進行操縱,因而不能給他船讓路的船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一詞,指由於工作性質,使其按本規則要求進行操縱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不能給他船讓路的船舶。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一詞應包括但不局限於下列船舶:(1) 從事敷設、維修或起撈助航標志、海底電纜或管道的船舶;(2) 從事疏浚、測量或水下作業的船舶;(3) 在航中從事補給或轉運人員、食品或貨物的船舶;(4) 從事發射或回收航空器的船舶;(5) 從事清除水雷作業的船舶;(6) 從事拖帶作業,而該項拖帶作業使該船及被其拖帶的船偏離所駛向的能力嚴重受到限制的船舶。(h)限於吃水的船舶一詞,指由於吃水與可航水域的水深和寬度的關系,致使其偏離所駛航向的能力嚴重地受到限制的機動船。(i) .「在航」一詞,指船舶不在錨泊、系岸或擱淺。(j) 船舶的長度和寬度是指其總長度和最大寬度。(k)只有當一船能視覺看到另一船時,才應認為兩船是互見中。(l) 能見度不良一詞,指任何由於霧、下雪、暴風雨、沙暴或任何其他類似原因而使能見度受到限制的情況。 (駕駛和航行規則)船舶在任何能見度情況下的行動規則 RULE 4 (適用)本節各條適用於任何能見度的情況。 RULES 5(瞭望)每一船舶應常用視覺、聽覺以及適合當時環境和情況下一切有效的手段保持正規的瞭望,以便對 局面和碰撞危險做出充分的估計。 |||RULES 6(安全航速)每一船舶在任何時候均應用安全航速行駛,以便能採取適當而有效的避碰行動,並能在適合當時環境和情況的距離以內把船停住。在決定安全航速時,考慮的因素中應包括下列各點:對所有船舶:(1)能見度情況;(2)通航密度,包括漁船或者任何其他船舶密集程度;(3)船舶的操縱性能,特別是在當時情況下的沖程和回轉性能;(4)夜間出現的背景亮光,諸如來自岸上的燈光或本船燈光的反向散射;(5)風、浪和流狀況以及靠近航海危險的情況;(6)吃水與可用水深的關系。(b)對裝備有可使用的雷達的船舶,還須考慮:(1)雷達設備的特性、效率和局限性;(2)所選用的雷達距離標尺帶來的任何限制;(3)海況、天氣的其他干擾源對雷達探測的影響;(4)在適當距離內,雷達對小船、浮冰和其他漂浮物有探測不到的可能性;(5)雷達探測到的船舶數目、位置和動態;(6)當用雷達測定附近船舶或其他物體的距離時,可能對能見度做出的更確切的估計。||| RULES 7 (碰撞危險)(a)每一船舶應使用適合當時環境和情況的一切有效手段確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險,如有任何懷疑,則應認為存在這種危險。(b) 如裝有雷達設備並可使用的話,則應正確予以使用,包括遠距離掃描,以便獲得碰撞危險的早期警報,並對探測到的物標進行雷達繪或其他相當的系統觀察。(c) 不應當根據不充分的資料,特別是不充分的雷達觀測資料做出推斷。(d) 在斷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險時,考慮的因素中應包括下列各點:(1)如果來船的羅經方位沒有明顯的變化,則應認為存在這種危險;(2)即使有明顯的方位變化,有時也可能存在這種危險,特別是在駛近一艘很大的船舶或拖帶船組時,或是在近距離駛近他船時。 RULES 8(避免碰撞的行動)(a) 為避免碰撞所採取的任何行動,如當時環境許可,應是積極地,並應及早地進行和注意運用良好的船藝。(b) 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或)航速的任何變動,如當時環境許可,應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視覺或雷達觀察時容易察覺到;應避免對航向和(或)航速作一連串的小變動。(c) 如有足夠的水域,則單用轉向可能是避免緊迫局面的最有效行動,只要這種行動是及時的,大幅度的並且不致造成另一緊迫局面。(d) 為避免與他船碰撞而採取的行動,應能導致在安全的距離駛過。應細心查核避讓行動的有效性,直到最後駛過讓清他船為止。(e) 如須避免碰撞或須留有更多時間來估計局面,船舶應當減速或者停止或倒轉推進器把船停住。(f) (1) 根據本規則任何規定,要求不得妨礙另一艘船舶通過或安全通過的船舶應根據當時環境需要及早地採取行動以留出足夠的水域供其他船舶安全通過。|||(2) 如果在接近其他船舶致有碰撞危險時,被要求不得妨礙另一船舶通過或安全通過的船舶並不解除這一責任,且當採取行動時,應充分考慮到本章各條可能要求的行動。(3) 當兩條船相互接近致有碰撞危險時,其通過不得被妨礙的船舶仍有完全遵守本章各條規定的責任。 RULE 9(狹水道)(a) 船舶沿狹水道或航道行駛時,只要安全可行,應盡量靠近本船右舷的該水道或航道的外緣行駛。(b)帆船或者長度小於20米的船舶,不應妨礙只能在狹水道或航道以內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c) 從事捕魚的船舶,不應妨礙在狹水道或航道以內航行的任何其他船舶的通行。(d) 如果船舶穿越狹水道或航道會妨礙只能在這種水道或航道以內安全航行的船舶的通行,船舶就不應穿越狹水道或航道,後者若對穿越的意圖有懷疑時,可以使用第34條第4款所規定的聲號。(e) (1) 在狹水道或航道內,如只有在被追越船必須採取行動以允許安全通過才能追越時,則企圖追越的船,應鳴放第34條3款(1)項所規定的相應聲號,並採取使之能安全通過的措施。如有懷疑,則可以鳴放第34條4款所規定的聲號。(2) 本條並不解除追越船根據第13條所負的義務。(f) 船舶在駛近可能被居間障礙物遮蔽他船的狹水道或航道彎頭或地段時,應特別機警和謹慎地駕駛,並應鳴放第34條5款所規定的相應聲號。(g) 任何船舶,如當時環境許可,都應避免在狹水道內錨泊。 RULE 10(分道通航制)(a) 本條適用於本組織所採納的各分道通航制,但並不解除任何船舶遵守任何其他各條規定的責任。(b)使用分道通航制區域的船舶應:(1) 沿著船舶流向總方向規定的相應通航分道行駛;(2) 盡可能讓開通航分隔線或分隔帶;(3) 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駛進或駛出,但從分道的任何一側駛進或駛出時,應與分道的船舶總流向形成盡可能小的角度。(c) 船舶應盡可避免穿越通航分道,但如不得不穿越時,應盡可能用與分道的船舶總流向成直角的航向穿越。(e) (1) 當船舶可安全使用鄰近分道通航制時,不應使用沿岸通航帶。但長度小於20m 的船舶、帆船和從事捕魚的船舶可使用沿岸通航帶。(2) 盡管有上述(1),當船舶抵離港口、近岸設施或建築物、引航站或位於沿岸通航帶中的任何其他地方或為避免緊迫危險時,可使用沿岸通航帶。(e)除穿越船或者駛近或駛出通航分道的船舶外,船舶通常不用進入分隔帶或穿越分隔線,除非:(1) 在緊急情況下避免緊迫危險;(2) 在分隔帶內從事捕魚。(f) 船舶在分道通航制區域端部附近行駛時,應特別謹慎。(g) 船舶應盡可能避免在分道通航制區域內或其端部附近錨泊。(h) 不使用分道通航制區域的船舶,應盡可能遠離該區。(i) 從事捕魚的船舶,不應妨礙按通航分道行駛的任何船舶的通行。帆船或長度小於20 米的船舶,不應妨礙按通航分道行駛的機動船的安全通行。(j) 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當在分道通航制區域內從事維護航行安全的作業時,在執行該作業所必需的限度內,可除其遵守本條規定的責任。(k) 操縱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當在分道通航制區域內從事敷設、維修或起撈海底電纜時,在執行該作業所必須的限度內,可免除起遵守本條規定的責任。船舶在互見中的行動規則 RULE 11(適用)本節各條適用於互見中的船舶。 RULE 12 (帆船)(i) 兩艘帆船相互駛近並構成碰撞危險時,其中一船應按下列規定給他船讓路:|||(1) 兩船在不同舷受風時,左舷受風的船應給他船讓路;(2) 兩船在同舷受風時,上風船應給下風船讓路;(3) 如左舷受風的船看到在上風的船而不能斷定究竟該船是左舷受風還是右舷受風,則應給該船讓路。(b) 就本條規定而言,船舶的受風舷側應認為是主帆被吹向一舷的對面舷側;對於方帆船,則應認為是最大縱帆被吹向一舷的對面舷側。 RULE 13(追越)(a) 不論Part B, Section I and II 的各條規定如何,任何船舶在追越任何他船時,均應給被追船讓路。(b) 一船正從他船正橫後大於22.5o 的某一方向趕上他船時,即該船對其所追越的船所處位置,在夜間只能看見被追越船的尾燈而不能看見它的任一舷等時,應認為在追越中。(c) 當一船對其是否追越他船有任何懷疑時,該船應假定是在追越,並應採取相應行動。|||(d) 隨後兩船間方位的任何改變,都不應把追越船作為本規則各條含義中所指的交叉船,或者免除其讓開被追越船的責任,直到最後駛過讓清為止。 RULE 14(對遇局面)(a) 當兩艘機動船在相反的或近相反的航向上相遇致有構成碰撞危險時,各應向右轉向,從而各從他船的左舷駛過。(b) 當一船看見他船在正前方或接近正前方:即在夜間,能看見他船的前後桅燈成一直線或接近一直線和(或)兩盞舷燈;在日間,看到他船的上述相應形態時,則應認為存在這樣的局面。(c) 當一船是否存在這樣的局面有任何懷疑時,該船應假定確實存在這種局面,並應採取相應的行動。 RULE 15 (交叉相遇局面)當兩艘機動船交叉相遇有構成碰撞危險時,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應給他船讓路,如當時環境許可,還應避免橫越他船的前方。 |||RULE 16(讓路船的行動)須給他船讓路的船舶,應盡可能及早採取大幅度的行動,寬裕地讓清他船。 RULE 17(a) (i)兩船的一船應給另一船讓路時,另一船應保持航向和航速。(ii) 然而,當保持航向和航速的船一經發覺規定的讓路船顯然沒有遵照本規則各條採取適當行動時,該船即可獨自採取操縱行動,以避免碰撞。(b) 當規定保持航向和航速的船,發覺本船不論由於何種原因逼近到單憑讓路船的行動不能避免碰撞時,也應採取最有助於避免碰撞的行動。(c) 在交叉相遇局面下,機動船按照本條1款(2)項採取行動以避免與另一艘機動船碰撞時,如當時環境許可,不應對在本船左舷的船採取向左轉向。(d) 本條並不解除讓路船的讓路責任。船舶桅桿上的信號燈主要是由紅、白、綠、黃顏色的燈分布在桅桿上面的,使用時,根據國際船舶海上避碰規則和港口的規定,顯示一隻或幾只燈的組合。比如:船舶正在裝卸或運輸危險品,就顯示一盞紅燈。

基本不用背,船上都有信號書或圖例,臨時查一查就可以了,時間久了,常用的燈號就記住了。

㈢ 輪船的行使規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維護航行秩序,保障船舶安全,提高運輸效率,特製訂本試行規則。
第二條 凡在本省境內行駛之客貨輪船及其他各種機動船舶(以下簡稱輪船)均須遵照本規則之規定執行(機帆船在不使用機器行駛時不在此限);如有違犯者,得視情節輕重,予以適當的處分。
第三條 行駛本省之輪船,除公安艦艇及有關機關在執行業務上自備專用之機動船外,均須經過航管部門檢丈合格,並領有通航證件者始得航行。
第四條 行駛本省之輪船,均應遵照各該區航管部門之規定裝載客貨,並按有關規定配足合格船員。
第五條 輪船與駁船均應在兩舷邊明顯處標明船名,在船尾標明船名與船籍港。
第六條 輪船須備有國旗,所屬單位專用旗和全副國際信號旗。船首懸掛專用旗,船尾懸掛國旗,紀念節日掛滿旗。
第七條 本規則內所規定的信號,一切輪船均應嚴格遵守;聲號無論白天或黑夜行駛,均應正確使用;燈號應在自日落至日出時間內正確使用,容易混淆之燈光不得外露,旗號及形號應在自日出至日落時期內正確使用。
第八條 行駛本省之輪船,對航道、航標、絞灘工具及其他水上建築物均有愛護之責。如發現有異狀時,應盡可能向其主管機關或航管部門報告;如不慎損壞時,應主動報請賠償或自行設法修理,否則應給予一定的處罰。
第九條 輪船如發現他船遇險時,除本身也在危險中或本身因故不能航行者外,無論何時何地、均有盡力搶救之責。
第十條 輪船上一切工作人員,均應積極防止海事發生,當船舶遇險時,應即採取有效措施,奮勇搶救。務期轉危為安,最低亦須使海事減輕,不致繼續擴大和嚴重。但在經盡力施救以後仍然不能挽救危局而必須發布棄船命令時,所有旅客及船上工作人員均應穿妥救生衣,備好其他救生措施。棄船命令必須在海事發生後盡最大努力施救而仍不能挽救危局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始得由正駕長發布。
1.船舶擱於礁石上,經過最大努力,仍不能脫險,並隨時有斷折、沉沒、傾復之危險時。
2.船舶失火殃及機艙,焚毀救火動力,滅火管系,並火勢蔓延整個艙面建築時。
3.碰撞觸礁後,失去一切動力,大量進水,立即有沉沒危險時。
棄船命令未下達前,值班人員及在各個搶救崗位上之工作人員,不得擅離崗位。
棄船命令下達後,機艙值班人員非得正駕長兩次完車通知,不得擅離崗位(如為蒸氣機艙時,須將鍋爐水放完),船上工作人員應盡先協助旅客離船,然後船員離船,正駕長必須在所有旅客及船員離船後始得離船。離船時,正副駕長須隨身攜帶國旗、航行日誌、船具目錄、各項船舶證書、現款、帳務及其他重要文件等,正副司機須隨身攜帶輪機日誌。
第十一條 海事發生後,正駕長應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航運部門報告海事發生原因、處理經過及損失情況,不得隱瞞真象。
第二章 信號使用
第十二條 輪船應備有響亮的汽笛一具,70厘米見方紅旗兩面,70厘米見方的白旗一面,國際信號旗全副,並直徑不少於40厘米的黑球三個。
第十三條 單輪行駛之燈號:
1.桅燈——白色常明定光燈一盞,掛於前桅上高出駕駛台不少於一米處;如無前桅之輪船,則掛於駕駛台頂上之定燈架上。光線照射自船首正前方起兩邊各偏向一百十二度三十分,光強須在天氣晴朗之黑夜至少三公里外清晰可見。
2.舷邊燈——左舷紅色常明定光燈一盞,右舷綠色常明定光燈一盞。光線照射自船首正前方起向左右船腰各偏後一百十二度三十分,光強須在天氣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見。兩舷紅綠邊燈之裝置,應裝有與船之龍骨平行的遮板,其長度需自燈心向前伸出至少0.6米,並在遮板之前端裝置擋板一塊,其寬度等於燈心絲與遮板之距離,使由船之一舷不能望見另一舷之燈光。
3.尾燈——船尾懸掛白色常明定光燈一盞,光線須自船正後方起照射至兩邊各六十七度三十分。光強須在天氣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見。
第十四條 拖船行駛之燈號,除按照單輪行駛之燈號懸掛外,並應在不同方式行駛下分別加掛下列燈號:
1.拖駁船隊行駛時,加掛與第十三條(1)項相同之白色桅燈一盞,兩燈間垂直距離不得少於0.6米。
2.拖輪綁拖或頂推船舶行駛時,加掛綠色常明定光桅燈及白色常明定光桅燈各一盞,三燈垂直懸掛(上下白燈、中間綠燈)最低一燈應高出駕駛台一米,燈距不少於0.6米。
3.拖輸在一列式拖帶時,應於煙囪後面加掛白色燈一盞,其規格同尾燈,並高出尾燈一米,以便於被拖船舶操舵。
第十五條 駁船被綁拖或吊施時,按照第十三條的規定懸掛舷邊燈和尾燈;被頂推時可只掛懸外燈。當兩艘或兩艘以上駁船,並列一排時,僅在右邊最外一般的右舷懸掛綠邊燈,在左邊最外一艘左舷懸掛紅邊燈。
輪船被拖帶、綁拖或頂推時,也應按此規定懸掛燈號,但拖輪本身紅綠邊燈不得因綁駁有邊燈而不掛。
第十六條 輪船,駁船在江中、岸邊、碼頭系泊或拋錨時,應懸掛下列信號:
1.日間須於船首明顯處懸掛黑球一個(停靠碼頭時可免掛)。
2.夜間須於船首明顯處懸掛白色定光環照錨燈一盞,光強須在天氣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見。如靠岸時停泊拴有纜繩使船與岸間有距離時,夜間須在纜繩上懸掛紅光環照燈一盞;日間在纜繩上懸掛紅旗一面。
第十七條 裝載危險品(如彈葯、爆炸品、汽油等)輸船及駁船之信號:
1.在行駛中懸掛的旗號:
(1)裝載危險品之爆發溫度低於攝氏二十八度時,單輪拖船、駁船除按第十三、十四、十五條之規定分別懸掛燈號外,夜間應於桅之橫桁兩端各掛紅光環照燈一盞;日間在桅桁上懸掛紅旗兩面。增掛燈光之強度,須在天氣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見。
(2)裝載危險品之爆發溫度在攝氏二十八度以上時,單輪拖船駁船除按第十三、十四 十五條之規定分別懸掛燈號外,夜間應於桅之橫桁一端懸掛紅光環照燈一盞;日間在桅桁上懸掛紅旗一面。增掛燈光之強度,須在天氣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見。
2.下錨後航行燈熄滅,除按第十六條之規定懸掛燈號外,並按上項規定懸掛紅旗或紅燈。
第十八條 船舶在裝卸重件機器、液體、貨物或停泊修理時,除按第十六條之規定懸掛信號外,日間應於顯明處加掛[TE]旗,夜間加掛上下垂直之紅、白光環照燈各一盞(上白下紅),其間距離不得少於0.6米。
第十九條 輪船擱淺或機器失靈之信號;
1.輪船擱淺,日間應在顯明處垂直懸掛黑球兩個,夜間垂直懸掛紅色環照定光燈兩盞,其間距離不得少於0.6米。
2.機器失靈,船在航行時,日間於桅上懸掛國際信號旗[D]一面,夜間除顯示桅燈、尾燈、舷邊燈外,並應在橫桁下垂直懸掛紅色環照定光燈兩盞,其間距不得少於0.6米;下錨後,日間[D]旗落下,並按第十六條規定加掛黑球一個,夜間航行燈和紅色環照燈熄滅,並按第十六條之規定加掛錨燈一盞。
失靈船應盡量在不妨礙其他船舶航行之安全位置迅速下錨,不得任意浮動。
第二十條 各種工作船舶之信號:
1.日間不論在行駛或拋錨中進行工作時,除應懸掛國際信號旗[TE]各一面外,在可通航之一面加掛黑球一個。
2.夜間工作時應在桅桿上設置橫桁一根,懸掛成一等邊三角形的環照燈三盞,即桅尖上掛白光燈,橫梁兩端在可通航之一面掛白光燈,在不可通航之一面掛紅光燈,三角形燈間距離規定為一米,光強須在天氣晴朗之黑夜至少二公里外清晰可見。
在行駛中工作時還須加掛桅燈、舷邊燈及尾燈,拋錨工作時則改掛錨燈。
3.航標工作船工作時,夜間應於甲板上四面均可顯明易見處懸掛上下垂直之環照綠光燈兩盞。
第廿一條 輪船在行駛中與他船相遇時所用之聲號,按下列規定:
1.短聲汽笛一聲(聲音延續二秒鍾,下同),表示本船正轉舵向右行駛;
2.短聲汽笛二聲(二聲之間隔為一秒鍾,下同),表示本船正轉舵向左行駛;
3.短聲汽笛三聲,表示本船正倒車後退。
第廿二條 輪船在行駛中,欲警告他船注意時所用之聲號,按下列規定:
一、長聲汽笛一聲(聲音延續四至六秒種,下同):
1.前後兩船尾隨而行,後船鳴放,表示可否超過;
2.輪船警告前行木船注意本輪所發生的手播信號,或表示要木船避開航道;
3.前行拖駁船隊之拖輪鳴放,表示本船避讓不靈,他船應盡量讓開;
二、長聲汽笛二聲,在輪船靠離碼頭前十分鍾鳴放,表示警告周圍船舶注意或遠離。
三、長聲汽笛二聲:
1.當前後船尾隨行駛時,前船鳴放表示同意後船越過;
2.當上下水兩船均將駛近漕口附近,其中一輪鳴放,表示我輪正在漕口外停車,等候你輪駛過。
第廿三條 輪船在雨、雪、霧等視線不清天氣,或在未設信號台之夾堰及彎曲水道內行駛及單輪、綁拖或頂推時,輪船應每隔二分鍾鳴放長聲汽笛一次;一列式拖駁船隊時,輪船應每隔二分鍾鳴放汽笛二長聲一短聲。
第廿四條 輪船在行駛中遇到大雪、暴雨、濃霧等特殊情況,停止行進之聲號:
1.單輪、綁拖、頂推及各種工作船,已停車不進時,應每隔一分鍾鳴放長聲汽笛二聲;停泊拋錨後應每隔一分鍾連續敲號鍾一次,歷時五秒鍾;
2.一列式拖駁船隊,已停止不進時,應每隔一分鍾鳴放汽笛二長聲二短聲,停泊拋泊後應每隔一分鍾連續敲號鍾一次,並接敲二響,連續時間為五秒鍾。
第廿五條 輪船遇難時之求救信號:
1.短聲汽笛連續鳴放或敲打其他能發聲之器具;
2.在日間懸掛國際信號旗[NO]各一面;
3.在夜間燃放紅色或藍色的火號,並燃燒其他可燃之物。
第廿六條 輪船試車時,應在桅桿橫桁上懸掛國際信號旗[A]一面,試車必須在指定地點進行。
第三章 航行規則
第一節 航前
第廿七條 輪船應開好航前會議,討論明確本航次的任務,研究制訂如何完成任務的措施,並進行三查(即查駕駛部屬具,輪機部機具、查人力、查裝載),保證安全航行。
第廿八條 輪船開航前必須帶足足夠的工具及燃料,並與港務部門辦妥各種手續。
第二節 航中
第廿九條 輪船應隨時注意辨察船行方向和水性,嚴禁麻痹大意冒險航行,嚴格防止海損事故發生。
第三十條 輪船在行駛中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盡量減速慢車,必要時停車:
一、經過集鎮及船舶經常停泊地時;
二、遇有他船懸掛[TE]旗或紅旗時;
三、在不明來船動向時;
四、對航道、航標有疑問時;
五、在視線不清之雨雪霧中行駛時;
六、遇拖駁船隊及各種工作船時;
七、遇有遇難船舶時;
八、兩船在狹窄水道內相遇;
九、在航道附近遇有重載木船或小艇木船等靠岸裝卸貨物時;
十、經過碼頭修建地段、築堤工地及堤岸低險處時;
十一、在彎曲水道內不易望見來船時;
十二、其他懸有要求慢車信號或陸岸地段。要求慢車信號為:日間懸掛[TE]旗或紅旗,夜間垂直懸掛上白下紅間距不少於0.6米之環照燈各一盞。
第三十一條 兩船前後尾隨行駛,其間距離上水不得少於後船的三個船長,下水不得少於五個船長(拖駁船隊作為一個整體計算)。
第三十二條 輪船及駁船之最大吃水剩餘水深之規定:
一、輪船不得少於20厘米;
二、駁船如河底為沙底時,不少於10厘米,石底不少於15厘米;
三、裝有危險品之輪、駁船,除按上述兩項規定外,應再增加5厘米;在經過上述最淺水位航道時,輪船應減速慢車航行。
第三十三條 未設夜間助航標志地段,在機器正常運轉和月色明朗情況下,可以在好的航段中實行夜航,但在氣候惡劣時嚴禁航行。
第三節 過灘
第三十四條 兩輪尾隨行駛在狹窄彎曲或險淺水道內時,絕對禁止超越或搶灘。
第三十五條 輪船行駛將進灘險、五花水、鼓噴水及彎曲危險水道時,應特別警惕有無來船音響及聲號,並隨時作好避讓准備。
第三十六條 兩輪尾隨行駛,在上灘或通過漕口時,後輸應即停車等候,前輪上駛露尾後,應鳴長聲汽笛一聲,表示後輪可以繼續前進。
第三十七條 正駕長必須貫徹民主看灘精神,在組織引水員和水手看灘時,應當作到腿到、眼到、研究到、交待到、貫徹到。輪船過灘必須當看必看,當轉必轉,當絞必絞,當吊必吊,不得冒險過灘。
第三十八條 船員必須服從航監人員和航道工程隊施工警戒人員的指揮,不得冒險行駛。
第四節 避讓
第三十九條 兩船迎頭相遇,即夜間互見對方紅綠邊燈,日間兩船船首旗桿在一直線上時應各轉舵向右行駛,以便互經對方左側駛過。
第四十條 兩船交叉相遇,即在甲船一邊燈處見到乙船另一邊燈,並有發生碰撞之危險時,顯示綠邊燈之船應避讓顯示紅邊燈之船,顯示紅邊燈之船應保持原行航向小心前進;倘因天氣惡劣或其他原因,而彼此發現較遲時,顯示紅邊燈之船亦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以免橫越船頭發生碰撞。
第四十一條 在一般航行中兩船相遇時,逆水行駛之船應避讓順水行駛之船,順水行駛之船應將本船行駛方向通知來船,方向決定後不得臨時改變。
第四十二條 兩船尾隨行駛,後船欲超越前船時,按下列規定:
一、後船應先鳴汽笛一長聲通知前船,在未得前船回答時,不得冒險追越。
二、前船認為當時情況可以許可後船越過時,應即回答汽笛三長聲並慢車緩駛,待後船越過。
三、前船認為當時情況不許可後船越過時,可以不作回答。
四、前船同意後船越過時,有選擇航道或左或右之權,並應鳴放短聲汽笛表明讓路方向,後船應即答以相反之聲號,同時向前船讓出之航道謹慎駛過。
五、追越船對被追越船應負無礙其航行之責,必須通過第三十一條所規定之距離後,方算追越完畢;在未追越完畢之前,絕不能橫過被追越船之船頭。
第四十三條 輪船與木船相遇時,輪船除先鳴放汽笛一聲表示警告外,並應發出讓木船避讓的信號,日間駕駛台右側或船的右舷,向外上下搖動白旗,表示木船向本輪的右方避讓;在上述左方向搖動白旗表示木船向本輪的左方避讓。夜間以一白光信號燈代替白旗,使用方法相同。
木船如不能按輪船要求方向避讓時應即以白旗在輪船希望通過的方向上下搖動。在兩船有碰撞之危險時,輪船應盡量避讓木船,必要時應即穩車停駛,木船亦應採取必要措施,以求相互安全通過。
幾只木船同時尾隨行駛時,應隨第一隻木船的方向避讓,不得一左一右。
第四十四條 兩輪相遇應主動向對方介紹本船所遇到的航漕、灘險及水位變化情況與克服辦法,以保船舶安全。
第五節 航後
第四十五條 輪船在港內欲靠離碼頭或轉頭時,應隨時注意四周船舶動態,必須在他船運離時,始准行動。
第四十六條 每次航行結束以後,即應召開航次總結會議,檢查本航次任務的完成情況,以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第四章 違章處理
第四十七條 凡違犯本規則者,得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下列處分:
1.批評教育,寫悔過書或登報聲明悔過;
2.警告、記過或弔扣證件;
3.降職或撤銷職務。
4.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四十八條 船舶管理人員、乘客、貨主或其他人員,如有強迫船員違犯本規則或縱容非駕駛人員駕駛輪船者,應受加重處分。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規則由陝西省交通廳頒布施行並報省人民委員會備查。

㈣ 我要寫篇小說,是關於海盜航海世紀,可是有個問題請教一下

商船:最高是船長(captain capt.)
甲板部: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長,木匠,水手 大廚
輪機部: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機工長,銅匠,機工

一、船員組織結構

船員組織結構的形式隨船舶科技進步而演化。

目前,一艘有甲板部、輪機部和事務部,客船還有客運部等。一般貨船船員組織結構如圖所示,隨著船舶自動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無人值班機艙和一人駕駛台的快速發展,STCW公約提出功能發證,船員可跨部門從事其適任證書許可的職能。表現為一職能多人和-人多職能,可根據情況需要靈活地組織值班。基於職能配員的船員的組織結構,打破了部門的界限,共享人力資源,能隨時調集足夠的技術力量解決某職能的問題,職能配員使船員總人數得到較大幅度的減少。

二、各級船員的主要職責
(1)、船長

船長是船舶領導人,船長對船東(船公司)負責,是船舶安全生產、航行指揮、行政管理、技術業務和涉外工作的負責人。船長應嚴格遵守有關國家法規和規章,國際公約和條例,以及地區性規定,尤其是國際海上防污染公約及各國有關防污染的規定,嚴格貫徹執行船東(船公司)對船員的各項行政管理制度,領導船員嚴格履行崗位職責.保持船舶適航、適貨和設備的良好技術狀態,確保船舶的安全生產。

船長負責審批大副編制的貨物配載計劃,嚴格執行乘員定額和載重線規定,不得超載。在裝卸危險品、重大件或貴重物品時,船長應親自監督;負責審批各部門負責人制定的運輸生產和維修保養方面的航次工作計劃;負責組織全體船員制定和落實防火、防爆、防海盜、防偷渡、防走私等各項防範措施;負責審核並簽署應變部署表,定期主持救生、消防等各種演習;負責審閱並簽署航海日誌.監督航海日誌、輪機日誌和電台日誌的正確記載負責保管船舶公章、重要文件、船舶證書、船員證書等.證書到期前應及時申請檢驗或更換。

開航前,船長應通知各部門負責人做好開航前的准備工作。督促二副備齊並改妥所需海圖和其他航海圖書資料,審定安全經濟的計劃航線;制定並落實航次計劃,備足航次所需的燃料、備件、物料、淡水、伙食等;檢查備齊各種船舶證書、船員證件、運輸單證以及港口文件.辦妥離港手續。

航行中.船長應督促各部門負責人認真落實航行計劃及相關措施,及早布置和落實防暴風、防颱風、防凍、防碰撞以及霧航等安全生產措施。在船舶進出港口、靠離、移泊、通過狹水道或船舶密集海域、航近冰區、礁區以及遇惡劣天氣、能見度不良或遇到法定的其他情況時,船長應上駕駛台親自指揮或指導。即使有引航員引領時,船長仍負有安全責任。夜間航行時,應將有關航行指示和安全注意事項明確記入"船長夜航命令簿"。

在停泊期間,船長應布置值班注意事項,並督促檢查值班情況。

在船舶發生海損事故時,應按規定發出扼要的海事聲明或海事報告,連同航海日誌摘要在船舶抵達第一港口時送交有關部門簽證,並按需要申請檢驗。

船舶發生危及在船人員和財產安全的事故時,船長應及時組織船員和其他在船人員盡力施救。在船舶沉沒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船長可以做出棄船決定,但應盡可能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在棄船時,船長應當最後離船,並盡可能攜帶國旗、航海日誌和其它重要文件。

在緊急情況下.船長為保障水上人命與財產的安全和保護水域環境,可獨立作出判斷和決策。船長在不嚴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應當盡力救助水上人命。

船舶發生水上交通事故或水域污染事故,船長應採取一切措施盡力防止損失擴大,並撰寫水上交通事故報告書或水域污染事故報告書。

在修船時,船長應認真審批各部門修理計劃,檢查進廠前的准備工作,做好防火、防爆、防工傷等工作。修理過程中.經常檢查工程的質量和進度,嚴格監修和驗收,保質保量地按期完成修船任務。

(2)、政委 (部分國企航運公司還有)

政委是船舶領導人之一.受上級黨委和行政雙重領導,負責船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並兼管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作為船舶黨支部書記還負責船舶的黨務工作。

(3)、大副

大副是船長的主要助手,是甲板部的負責人。在船長、政委的領導下,主持甲板部的日常工作。除航行值班外,主管貨物的配載、裝卸、交接和運輸管理以及甲板部的維修保養工作。

大副負責編制甲板部的維修保養計劃,組織甲板部人員做好維修保養工作;負責督促做好甲板部的備件、物料、工具和勞保用品的請領、驗收、保管、使用等工作;負責每日檢查淡水艙、壓載水艙和污水溝(阱)的測量記錄並記入航海日誌;負責安排淡水艙、壓載水艙的注入、排出或移注工作.以及管理淡水的補充;負責按規定審閱和簽署航海日誌,負責保管航海日誌和有關圖紙、技術資料和業務文件;負責督促三副和水手長做好救生、消防、堵漏設備和各種應變器材的養護工作。

大副全面負責貨物裝卸。在保證貨物和船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船舶的裝載能力,合理配載,不得超載;計算並保持良好的穩性和適宜的吃水差,布置有關人員監督裝卸,防止發生貨損貨差;在裝卸危險品、重大件或貴重物品時,應指定水手長檢查裝卸設備和綁扎、加固等情況,並親臨現場監裝監卸。

開航前,大副負責檢查各種貨物單證是否齊全、甲板部船員是否到船,以及淡水儲備量、封艙、活動物件綁扎固定等情況,並會同輪機長、電機員試舵,確認良好並記入航海日誌。

大風浪侵襲前.大副應督促水手長和木匠檢查船上易移動物件並予以綁固,並親自檢查艙口的水密性和牢固情況,督促有關人員關閉貨艙通風口和外側水密門窗以及疏通甲板排水孔道。

進出港口、靠離移泊和拋起錨時,大副在船首負責瞭望,並按船長要求指揮船員進行纜繩、錨等作業的安全操作。

修船時,大副負責匯總和編制甲板部的修船計劃,制定並落實各項安全措施,組織好監修、驗收和自修工作,掌握修理進度和質量,保質保量按期完成該部門的修船任務。

航行值班時間:04:00-08:00;16:00-20:00。

(4)、二副

二副在船長、大副的領導下履行航行和停泊所規定的值班職責,並主管駕駛台設備,包括各種無線電航海儀器、氣象儀器、操舵儀、天文鍾和船鍾、羅經、國旗、號旗、號燈、號型、海圖及其他航海圖書資料。

航前,二副應按船長指示備妥所需旗號、海圖及有關航海資料並改正到使用之日,設計並畫好好計劃航線,報船長審批。

航行中,每天填寫正午報告;每個航次結束後及時填報航次報告。

進出港口、靠離移泊時,二副在船尾按船長的指示指揮船員進行纜繩等作業的安全操作。

航行值班時間:00:00-04:00;12:00-16:00。

(5)、三副

三副在船長、大副的領導下履行航行和停泊所規定的值班職責,並主管救生、消防設備。

開航前,三副應編妥船舶應變部署表和船員應變卡,並經大副審核,船長和政委批准後公布執行。

進出港口、靠離移泊和拋起錨時,三副在駕駛台協助瞭望,傳達和執行船長命令,並操縱車鍾.記錄車鍾和船舶的主要動態和情況。

航行值班時間:08:00-12:00;20:00-24:00。

(6)、無線電電子員或操作員

在船長、政委的領導下,按時值班,正確使用各種無線電通信設備.做好維修保養工作,認真完成船長和政委下達的各項通信任務,並做好記錄。

(7)、水手長

水手長在大副領導下.組織領導木匠和水手開展工作。

負責編制水手航行、停泊及瞭望輪值表;

按大副指示安排水手進行船體和甲板部設備的維修保養、起落吊桿、開關艙、綁扎貨物、清艙洗艙以及裝卸和靠離泊的准備工作等;

管理甲板部物料、屬具、綁扎器材和勞保用品,做好請領、驗收和發放等工作。

(8)、木匠

木匠在大副和水手長領導下,負責木工及有關工作。負責請領、保管木工工具和物料;負責定期檢查舷窗、水密門、導纜孔滾筒和救生艇吊柱等設備,並適時加油活絡;負責每天至少兩次測量談水艙、壓載水艙、污水溝(井)並作好記錄;負責按大副或值班駕駛員指示聯系機艙灌注、移注、排出壓載水或排出貨艙污水;負責操縱起錨機及其外部的清潔保養。

(9)、一級水手

一級水手在值班駕駛員和水手長領導下,履行值班職責或參加維修保養工作。

值班時,一級水手應切實執行值班制度的各項規定。開航前做好檢查航行燈、備罷所需旗號等准備工作,航行中按要求正確操舵,協助駕駛員瞭望,並負責駕駛台的清潔及有關設備的養護工作。

不參加輪值時,在水手長的安排下,履行二級水手的職責。

(10)、二級水手

二級水手在水手長的領導下,參加系泊帶纜.收放舷梯、安全網和引航員梯、清潔和維修保養,起落吊桿和開關艙,清艙洗艙,看艙理貨,綁扎貸物,拆裝檢查裝卸屬具,插編繩結、收放救生艇(筏),消防、救生、堵漏、了頭,以及大副、水手長安排的其他工作。

(11)、輪機長

輪機長在船長、政委的領導下,是全船機械、動力、電氣(無線電通信和甲板部使用的無線電儀器除外)設備的技術總負責人。負責制定並落實各種機電設備的操作規程、保養檢修計劃和值班制度;負責組織制定輪機部修船計劃、編制修理單和預防檢修計劃,組織領導修船並驗收;負責各種油料、物料、備件的申請、造冊保管和合理使用;負責保管機艙設備的證書、圖紙資料和技術文件;負責審問和簽署輪機日誌。在發生緊急事故時,輪機長負責指揮機艙人員進行搶修和搶救工作。

(12)、大管輪

大管輪是輪機長的主要助手,在輪機長的領導下負責領導輪機部人員進行機電設備管理、操作和檢修工作,教育所屬船員嚴格遵守工作制度、操作規章和勞動紀律,保證輪機部各項規章制度的正確執行。

大管輪負責管理主機、軸系及為主機直接服務的輔機,並負責管理舵機、冷藏機,以及輪機部有關安全的設備(如應急艙底閥、燃油應急開關等);負責輪機部通用物料及本人主管機械設備的備件、潤滑油的申領、驗收和使用;負責機、爐、泵艙的清潔工作。在開航前試車時,大管輪必須在場。

航行值班時間與大副相同。

(13)、二管輪

二管輪在輪機長和大管輪的領導下,負責管理發電原動機及為它服務的機械設備、機艙內部分輔機和輪機長指定的其他設備;負責加裝燃油(駁油),並進行燃油的測量、統計和記錄工作。

航行值班時間與二副相同。

(14)、三管輪

三管輪在輪機長和大管輪的領導下,負責管理甲板機械、泵間、救生艇、應急救火泵、空調機、副鍋爐及其附屬設備和機艙內部分輔機等,以及輪機長指定的其他輔機和設備。對於不設電機員的船舶,三管輪負責管理全船電氣設備。

航行值班時間與三副相同。

(15)、機工長

機工長應具有管理、操作和檢修能力。在大管輪的領導下,機工長負責組織、安排機工值班以及機、爐、泵艙等處的清潔和日常維修保養工作。

(16)、機工

機工在輪機長、大管輪的領導下,在機工長的直接領導和安排下,協助輪機員或獨立進行機、電、鍋爐設備、管系、閥門等的檢修、保養和清潔工作,並按規定時間值班。

(17)、管事 (現在很多取消)

管事是事務部的負責人,是船長和政委對外聯系的助手。在船長、政委的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事務部人員工作;負責船員、旅客的生活服務;負責辦理聯檢、現金出納和船員工資等工作。

(18)、大廚

廚在管事的領導下,領導和分配廚房工作人員的工作,並協助管事采購、儲備和保管糧食、副食品和餐膳用料,保證廚房及食品的清潔衛生。

(19)、廚工

廚工是大廚的助手。在大廚的領導下,負責爐灶、倉庫和膳食等工作。

(20)、船醫 (由大副或二付兼任)

船醫在船長、政委的領導下。負責全船的醫療工作,並協同大副監督船舶的清潔衛生工作,保證全體船員、旅客的身體健康。沒有配備船醫時,船醫的工作由大副(外籍船有的由二副)兼任。

(21)、服務員

服務員在管事的領導下,負責船員、旅客的服務工作。
名字叫《失落之城》 和亞特蘭蒂斯有點關系的那種

㈤ 列舉與航海技術,遠洋航海有關的法律法規 並要簡介

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航海技術專業介紹
航海技術
門 類:交通運輸類
專業代碼:520401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海洋船舶駕駛、船舶運輸管理等方面知識,能在海洋運輸各企事業單位從事海洋船舶駕駛和營運管理工作,符合
國際和國家海船船員適任標准要求的高級航海技術人才。
業務能力:本專業學生主要從事現代海洋船舶駕駛、船舶運輸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識別和運用各種航圖、導航儀器儀表和GMDSS
通信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獨立指揮和組織船舶航行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船舶的貨物運輸、運營管理、海商法與遠洋運輸業務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2.掌握船舶及其設備的使用、保養等基本技術;
3.具有設計航線、組織船舶航行和操作GMDSS通信設備的初步能力;
4.熟悉航海和海商法的有關法律法規;
5.了解航海和海商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修課程:大學英語、數學、計算機技術、航海力學、航海氣象學、電路與電機、船舶無線電技術基礎、航海學、海洋貨物運輸、海商法、船 舶原理、航海儀器、船舶避碰與值班、船舶管理、船舶結構與設備、航海英語等課程。

就業去向: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各遠洋運輸公司和國內外航運企業、海事局、海關等企業從事遠洋船舶駕駛員工作。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規定的法規內容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水域從事影響或者可能影響海上交通安全的各種活動的船舶、設施和人員,以及負責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有關單位和人員。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構(以下簡稱國家主管機關)主管全國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統一發布工作。沿海水域港務監督機構(以下簡稱區域主管機關)主管本管轄區內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統一發布工作。
沿海水域港務監督機構的管轄區域由國家主管機關確定。
第四條 海上航行警告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其授權的機關以無線電報或者無線電話的形式發布。
海上航行通告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以書面形式或者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發布。
第五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水域從事下列活動,必須事先向所涉及的海區的區域主管機關申請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一)改變航道、航槽;
(二)劃定、改動或者撤銷禁航區、拋泥區、水產養殖區、測速區、水上娛樂區;
(三)設置或者撤除公用羅經標、消磁場;
(四)打撈沉船、沉物;
(五)鋪設、撤除、檢修電纜和管道;
(六)設置、撤除系船浮筒及其他建築物;
(七)設置、撤除用於海上勘探開發的設施和其安全區;
(八)從事掃海、疏浚、爆破、打樁、拔樁、起重、鑽探等作業;
(九)進行使船舶航行能力受到限制的超長、超高、笨重拖帶作業;
(十)進行有礙海上航行安全的海洋地質調查、勘探和水文測量;
(十一)進行其他影響海上航行和作業安全的活動。
軍事單位劃定、改動或者撤銷軍事禁航區、軍事訓練區,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第六條 組織或者從事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所列各項活動的單位,應當在活動開始之日的七天前向該項活動所涉及海區的區域主管機關遞交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書面申請。但是,有特殊情況,經區域主管機關認定,需要立即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除外。從事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第(九)項所到活動的,依照本規定第七條執行。
書面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活動起止日期和每日活動時間;
(二)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
(三)參加活動的船舶、設施和單位的名稱;
(四)活動區域;
(五)安全措施。
第七條 船舶從事本規定第五條第(九)項所到活動的,應當在啟拖開始之日的三天前向啟拖地所在海區的區域主管機關遞交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書面申請。
書面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拖船、被拖船或者被拖物的名稱;
(二)啟拖時間;
(三)啟始位置、終到位置及主要轉向點位置;
(四)拖帶總長度;
(五)航速。
第八條 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發布後,申請人必須在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核準的時間和區域內進行活動;需要變更活動時間或者改換活動區域的,應當依照本規定,重新申請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第九條 船舶、設施在海上發現下列情形,應當盡快向就近的區域主管機關報告:
(一)航海圖書上未載明的淺灘、礁石;
(二)異常磁區或者海水變色;
(三)沉船、沉物、危險物、礙航漂流物;
(四)助航標志或者導航設施變異、失常;
(五)其他有礙海上航行安全的情形。
報告內容應當包括:發現時間、地點和被發現物的狀況。
第十條 區域主管機關收到有礙海上航行安全的報告或者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申請後,應當立即核實有關資料,根據實際需要和接收范圍,決定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
通告。
第十一條 區域主管機關對本管轄區域內的下列情形,應當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一)設置、調整或者撤銷錨地;
(二)設置或者撤銷海難救助區、防污作業區、海上作業重大事故區;
(三)設置、變更或者撤銷分道通航制;
(四)設置、撤除、改建、變更或者恢復助航標志和導航設施。
(五)其他有礙海上航行和作業安全的情形。
第十二條 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在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以及收到本規定第九條規定的各項報告時,應當及時向海軍航海保證部門提供有關資料並通報有關情況。
第十三條 海岸電台負責並按照規定的時間、頻率和要求播發海上航行警告。播發的程序和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四條 船舶、設施的有關人員必須按照規定抄收海岸電台播發的海上航行警告。
第十五條 有關單位收到海上航行通告後,必須採取有效手段,及時通知所屬船舶、設施。
第十六條 對於執行本規定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給予獎勵。
第十七條 違反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第八條規定的,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責令其停止活動,並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十八條 未依照本規定第六條、第七條規定的時間申請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可以給予警告,可以並處八百元以下罰款。
第十九條 對違反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責任人員,根據情節,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可以給予警告、扣留職務證書或者吊銷職務證書。
第二十條 違反本規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外,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可以根據情節給予罰款、扣留職務證書或者吊銷職務證書;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對罰款、扣留職務證書或者吊銷職務證書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構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
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申請復議也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主管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二條 在漁港水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各種設施或者進行其他施工作業,由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根據本規定和國家其他在關規定發布海上航行通告。
第二十三條 軍事單位涉及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事宜的管理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由交通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規定自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㈦ 漁船在航行中應注意以什麼

是漁業發展的基石,三分行船七分險,漁業作為高危行業,要克服重生產輕安全的觀念。那麼出海捕魚常見的危險有哪些?又該如何規避這些危險呢?

最後我告訴你們聯系外界救援很重要。電話這些:

遇難求救全國統一報警台12395;中國漁政指揮中心工作日值班電話:010-64192948、64193006、64193005;夜間或節假日晝夜值班電話:010-64192948;中國海上搜救中心010-65292218、65292257。

無論使用哪種通訊工具,都應在平時正常使用的頻率上以及國際,國內水上求救頻率上,每間隔1分鍾重復呼叫。內容包括:遇險時間,地點(經緯度),船名號,船長姓名,遇險人數及必須報告的其他內容。目前常見的遇難信號有:使用無線電報發出有莫爾斯符號組成的「SOS」符號組;用霧號設備連續發聲;發射船用紅光降落傘信號,在船上燃起火焰,用煙霧信號發出橙黃色濃煙或一切能引起他船注意的聲響或火光信號;用無線電話發出「Mayday」字音的呼叫信號;每隔1分鍾鳴放聲響信號或發出其他爆炸信號1次;懸掛國際信號旗「N,C」;可以在一面方旗的上方或下方,懸掛一個圓球或類似圓球組成的信號。

㈧ 使用指定航程時應注意哪些規定

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使用自動舵航行時,值班駕駛員至少每小時檢查自動舵的運轉情況並核對電、磁羅經的航向是否正確,每班至少一次進行手操舵,並記入航海日記。每個駕駛員和舵工都要熟記舵機系統的轉換程序。
2.定位的目的是把船保持在航線上,避免船舶進入危險區域和延長航程。因此,一般在大洋上每小時定位一次;在沿岸航行每半小時定位一次;在狹水道航行每十五分鍾定位一次;而在流急的狹水道或航道航行可能需要十分鍾甚至五分鍾定位一次。具體時間間隔和方法由船長根據當時的環境和情況而定。
3.兩方位陸標定位要注意以下幾點,以減少觀測誤差:
1)要選擇適當的物標,所選的物標最好是孤立便於在海上觀測方位的顯著目標,如:燈塔、孤立小島、顯著山峰和陡峭的海角等。
2)盡可能選擇近距離的物標、物標方位線夾角在30-150度之內最好接近90度的物標。
3)注意觀測方位的先後次序:先觀測方位變化較慢的物標,後觀測方位變化較快的物標(先首尾,後正橫)。夜間觀測燈標方位時,則應按「先難後易」的原則,即先測燈光強度較弱的燈標,後測較亮的燈標;先測閃光燈,後測定光燈;先測閃光周期長的,後測閃光周期短的。

4.直航船的行動和注意事項:
1)直航船應保向和保速,至於什麼時候應該開始保向和保速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同的交叉角度和不同的航速應該保向和保速的距離不同,一般認為當兩船逼近到讓路船應該採取避讓行動時直航船應應執行保向和保速的規定;
2)直航船應密切關注讓路船的行動,如有懷疑,應及時用VHF、電光信號、汽笛等手段提醒或警告對方注意;
3)密切注意讓路船的行動,進一步確定本船所在的位置,了解周圍水深和其它船舶的動態,做好應急操作的准備。當發現讓路船明顯沒有根據規則採取避讓行動時,直航船可以單獨採取避碰行動;當發現單靠讓路船單獨採取行動無法避免碰撞時,直航船也應採取有助於避免碰撞的行動;當直航船採取上述避讓行動時,如當時環境許可,不應對左邊的船舶採取向左轉向的行動。
5.海上漁區避讓漁船注意事項:
1)既要嚴格遵守《避碰規則》,還要注意漁船的違規行為;
2)盡可能遠離漁場密集區,若不可避免要穿越漁場密集區,務必事先採取增加瞭望人員、備車航行等安全措施;
3)漁區內讓漁船要「先近後遠,一條一條讓」,要注意不能因採取避讓行動而導致另一緊迫局面的形成;
4)要認清漁船所顯示的號燈號型,嚴禁從對拖船之間穿過;避讓拖網漁船一般選擇過船頭的方式;避讓正常航行的漁船一般採取過船尾原則;
5)在採取避讓行動時還應注意本輪的可操縱水域是否足夠安全。

㈨ 水上安全監督管理 是干什麼的

寧波水上安全監督管理規定
交通部

寧波水上安全監督管理規定

1995年10月23日,交通部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水上安全監督管理,保障船舶、設施和人命財產的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以下水域:
(一)寧波港區水域,即:靈橋、新江橋以下,蟹浦山(亭)與太平山燈塔連線以南、金塘島東南端宮山與塗泥嘴燈樁連線以西水域。甬江口北導流堤堤頭燈樁與長跳嘴燈樁的連線為內外港區的分界線,該線以西為內港區,以東為外港區。
(二)大榭島沿岸水域。
(三)蝦峙門航道及相關錨地水域。
蝦峙門航道系指桃花島燈樁與蝦峙雷達站連線至上溜網重島燈樁與點燈山連線之間的可航水域。
(四)交通部授權主管機關管轄的海區水域。
第三條 內港區水域及蝦峙門航道為狹水道。
第四條 凡在本規定第二條所述水域航行、停泊和作業的船舶、設施及其所有人、經營人、代理人、船員、設施人員和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規定。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寧波港務監督(交通部寧波海上安全監督局)是依據本規定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

第二章 船舶、船員管理
第六條 船舶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並具有有關證書。
第七條 船舶和船上有關航行及作業安全的設備,必須具有船舶檢驗部門核發的有效技術證書。
第八條 船舶必須具有船舶檢驗部門核發的乘客定額證書方可載客,並不得超額。未經核準的船舶,不得擅自搭客。
客渡輪應採用規定的專用信號標志。
第九條 船舶應按標準定額配足合格船員。設施應按國家規定配備掌握避碰、信號、通信、消防、救生等專業技能的人員。
第十條 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無線電報務員、話務員,必須持有合格的有效適任證書。
船員必須持有《船員服務簿》和相應的專業技術訓練合格證書以及特殊培訓證書。
第十一條 從事營運的個體或聯戶船舶,必須經船檢部門檢驗合格,持有有效的船員證書和船舶執照,並按規定辦理各種保險手續。

第三章 船舶進出港
第十二條 國際航行船舶,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由船舶所有人或其在港代理人辦理進出港口申報手續,並接受檢查,經許可後方可進出港口。
第十三條 外國籍船舶進出港、通過蝦峙門航道和在港內航行、移泊時,必須由主管機關核準的相應等級的引航員引航。
第十四條 航行國內航線的中國籍船舶進出港必須辦理進出口簽證。
第十五條 船舶、設施使用甚高頻無線電話(以下簡稱VHF),必須遵守通話紀律。
船舶進出港口或在港內航行移泊或在外港區錨地錨泊,必須在VHF6頻道(156.300MHZ)上保持守聽,向主管機關的航行控制台報告船舶動態。
第十六條 船舶應當按照規定,正確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外國籍船舶進入我國港口,也應按規定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第十七條 機動船在進出港或在港內移泊時,應及時顯示交通部《沿海港口信號規定》規定的號旗、號燈、號型。200總噸以上機動船在進出港或在港內移泊時,還應懸掛船名旗。
第十八條 船舶在港內不得使用無線電發報機,但當遇險或發生其他意外事故時可以臨時使用。事後須及時向主管機關報告。
船舶可以使用VHF13頻道(156.650MHZ)與主管機關通話。
第十九條 船舶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主管機關有權禁止其離港:
(一)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二)處於不適航或不適拖狀態;
(三)發生交通事故,手續未清;
(四)未向主管機關或有關部門交付應承擔的費用,也未提供適當的擔保;
(五)主管機關認為有其他妨害或者可能妨害海上交通安全情況。

第四章 水上交通秩序管理
第二十條 除法律、法規和本規定另有規定的外,在港內航行的船舶應遵守國際海上避碰規則。
第二十一條 機動船在港內航行時,應在航標所指示許可通航的水域靠右航行。在安全可行情況下,應盡量靠航道的外緣行駛。情況特殊而需要從來船的右舷通過,應先鳴放聲號,或用VHF通話,徵得來船同意後,方可採取行動。
200總噸以下的機動船,在內港區航行時,應主動讓出深水航槽。
非機動船應靠邊行駛,並注意附近機動船的信號;夜間必須在易見處顯示白光環照燈一盞。
第二十二條 機動船在港內航行時,應控制航速,備車行駛。
船舶在內港區航行時,實際速度順流不得超過八節,逆流不得超過六節,鼓浪較大的船艇,還應適當減低速度。
慢車航行仍無法達到前款規定要求的,應以本船允許的最低速度為限。
船舶通過渡口和顯示慢車信號處以及遇有干舷較低的小船時,應盡可能減速或淌航,在彎道和低潮位時,也應減速或淌航。
慢車信號只能在船舶、設施進行水上水下施工等作業時顯示,並須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三條 在內港區橫越航道的船舶(含對江渡輪)有義務避讓上下行駛的船舶。橫越航道時,與直航船船首間距不得小於200米。
直航船要注意橫越船動態,謹慎駕駛,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避免造成緊迫局面。
第二十四條 1000總噸以上的船舶或大型船隊,禁止在內港區下列航段追越:
(一)正在進行水上水下施工的航道及附近水域;
(二)鎮海江南三航四公司預製品碼頭至鎮海客渡碼頭之間;
(三)梅墟渡口至三官堂油庫碼頭之間。
在上述航段,1000總噸以上的船舶之間,大型船隊之間以及1000總噸以上的船舶和大型船隊之間禁止交會;順水船應鳴放規定的避免交會聲號,要求逆水船等候和避讓,並採取有助於避讓的措施,逆水船應等候順水船。
航經其他彎曲航段和水上交通環境復雜航段禁止追越。
第二十五條 船舶在港內同向航行時,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並盡量避免追越;如需追越,應按照規定的聲號或用VHF聯系取得一致意見後,方可行動。追越船在追越中負有避讓責任,被追越船應積極協同追越船安全通過。
第二十六條 船舶裝載貨物應裝載得當,符合穩性要求,並不得超載。艙面貨物不得遮蔽駕駛員視線和航行燈光,並留足人行通道。裝載貨物不準伸出舷外,大件貨物確需伸出,應事先申請主管機關核准,並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七條 載重噸位小於5噸的農、副、漁業船,不得進入甬江航行,有關船閘、堰壩應嚴格管理。
港內航行的小型農、副、漁業船,應船體堅固,屬具齊全,並配備固定的船員;載貨不得超高、超重,浮力艙不得他用;內河船舶進入內港區還須適當減少載重量,夜航必須點燈。
第二十八條 船舶靠、離碼頭或系、離浮筒時,應注意來往船舶,避免妨礙他船航行安全。過往船舶應加強瞭望,協同避讓。
第二十九條 200總噸以上的船舶和拖輪船隊如在港內掉頭,應在掉頭前10分鍾顯示掉頭信號,同時加強瞭望,待周圍環境允許後再行掉頭。掉頭完畢應即停止顯示掉頭信號。
船舶遇有他船顯示掉頭信號並掉頭時,應避免駛過。如必須駛過掉頭船時,應先用聲號聯系,徵得掉頭船同意方能行動,並應主動避讓。
第三十條 在主管機關管轄海域內,大型設施和移動式平台的海上拖帶,必須經船舶檢驗部門進行拖航檢驗,並報主管機關核准。
非拖輪拖帶船舶或竹木排等物體,必須經主管機關核准,但進行海難救助的除外。
船舶拖航時應具有避讓他船的控制能力,在逆流航行時,實際航速不小於1.5節。
在內港區,拖帶長度(拖輪船尾至最後一艘被拖船船尾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00米;並排拖的以兩艘為限。
超過本條第三款、第四款規定的應事先申請主管機關核准。
第三十一條 港內航行的機動船失去控制時,應立即顯示相應信號,並就近靠邊停泊,在排除故障或招請拖輪協助後,方可繼續航行。
拖帶失控船在港內航行或移泊,必須顯示有關信號,停泊後應停止顯示。
第三十二條 船舶在港內航行,遇有能見度不良情形時,必須遵守主管機關有關船舶能見度不良時航行及錨泊的規定。
第三十三條 熱帶氣旋期間,船舶在港內航行或避風,應遵守主管機關有關水上防颱風管理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 港內禁止隨意拋錨。船舶需在港內或港口附近錨泊,應在主管機關公布的錨地范圍。錨泊期間,須保持值班瞭望,注意來往船舶和風向、潮流,防止走錨。
任何船舶不準在彎道處和航道上錨泊。
第三十五條 在設有禁止拋錨和水下管線標志處上下游各100米距離水域內禁止船舶拋錨。
第三十六條 船舶需要活車時,事先必須注意和警告船尾附近的船舶、竹木排,在不危及他船安全的情況下,方可進行。在活車期間應加強瞭望,警告來船。
第三十七條 船舶在港內停泊,應留有保證船舶安全操縱的值班人員,遇有風情警報等緊急情況時,全體船員必須在崗,並採取應急措施。
第三十八條 停航或修理的船舶,應有保證船舶安全的值班船員留守。如遇惡劣天氣,必須增加值班船員,並採取措施,保障安全。
港內停泊的船舶,如需檢修主機、輔機、鍋爐、錨機、舵機、電台,應事先申請主管機關核准。試鳴聲號的,應按照交通部《沿海港口信號規定》,使用專用聲號。
第三十九條 停泊在港內碼頭或錨地的船舶,需進行明火作業的,必須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經核准後,方可進行作業,並應遵守主管機關有關船舶明火作業監督管理的規定。

第五章 通航環境管理
第四十條 涉及水上交通安全的水上水下工程選址,應事先徵得主管機關同意;進行水上水下施工的,還應附圖申請主管機關核准,並遵守主管機關有關規定。
未經核准擅自施工的,主管機關有權責令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立即停工,補辦相應手續。妨礙水上交通安全的責令限期拆除。
第四十一條 進行水上水下施工的船舶,應配備VHF等通訊設施。在航道上作業時應有專人值班,保持與過往船舶聯系。
第四十二條 系泊浮筒的船舶,每檔應以兩艘為限,並不得有礙航行;夜間按規定顯示號燈。
系船浮筒在沒有系帶船舶時,夜間應顯示白光環照燈一盞。
第四十三條 碼頭應設碼頭管理人員。凡專營貨物裝卸及旅客運送的500噸級以上碼頭,其所有人必須按規定配備合格的碼頭監督員或碼頭長,並按主管機關有關規定負責督促、檢查本單位碼頭靠離泊條件及船舶靠離的現場安全。
靠船碼頭應有保障船舶安全靠離操縱的泊位。對200總噸以上的船舶,檔位應不少於該船總長度的120%。碼頭上應顯示規定的泊位信號。
未經指泊的船舶,不得在碼頭停靠或在他船外檔並靠。船舶不得在碼頭橫檔停靠或作業。
第四十四條 在內港區碼頭靠泊的船舶,並靠寬度不得超過30米;在彎道處深水側的泊位,船舶並靠寬度應不超過20米。夜間按規定顯示信號。
高架設施高出主甲板15米以上的工程船,夜間還應在高架頂部顯示紅光環照燈一盞。
在港內停泊的竹木排,應加強管理,防止漂散。夜間應在高出排面1.5米處,顯示白光環照燈一盞。
第四十五條 姚江大閘等■閘排水泄洪,應事先通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認為將妨礙正在進行的水上水下施工作業安全時,可通知■閘管理部門調整排水時間■和排水量,■閘管理部門應予配合。
第四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或遮擋助航標志、導航設施及航道疏浚標志。
因建設或施工確需拆建或改建航標的,必須經主管機關批准。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應承擔有關拆建或改建的費用。
第四十七條 船舶發現助航標志、導航設施變異、失常,或發現有礙航行安全的沉沒物、漂流物以及其他有礙航行安全的情況,應迅速向主管機關報告。
第四十八條 船舶遇有沉沒危險時,應盡力駛離航道,防止礙航;如已沉沒,船舶所有人、經營人要盡快設置臨時標志,並立即報告主管機關。
船舶、貨物、船用屬具在港區內及主管機關管轄的其他水域沉沒或滅失,所有人應立即向主管機關報告。如妨礙航行安全,主管機關有權責令其所有人、經營人限期打撈清除,逾期不打撈清除的,主管機關有權採取措施強制打撈清除,其全部費用由沉沒物所有人或經營人承擔。
第四十九條 進出船塢、上下船排的船舶,必須顯示有關信號,採取切實有效的安全措施。對通航秩序有影響的,還須事先經主管機關核准。
第五十條 港內、蝦峙門航道及相關錨地禁止張網及從事其他捕撈作業。
第五十一條 凡在港內及主管機關管轄海域拋放廢棄泥沙、石料的,均應在主管機關規定的區域進行。
第五十二條 在港內開展水上體育活動、軍事演習、船舶放艇操練等,須經主管機關同意,方能進行。
港內不準進行實彈射擊。甬江內禁止游泳。
第五十三條 水下管線的所有人,必須按有關規定和主管機關的要求在兩岸設置晝夜醒目的標志。
第五十四條 沿岸單位、碼頭和船舶射向航道的強光、弧光應予以遮蔽。
甬江兩岸單位和船舶的高音喇叭只能在必要時使用,且不得播放文娛節目。

第六章 防止船舶污染管理
第五十五條 船舶應備有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污設備,並持有相應的防污文書。
國際航行船舶應配備《船上油污應急計劃》,150總噸以上的油輪和400總噸以上的非油輪均應備有「油類記錄簿」,化學品液貨船應備有「貨物記錄簿」,進行有關作業後,應及時准確填寫。
載運2000噸以上散裝貨油的船舶,應持有有效的《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其他財務保證證書》,或《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信用證書》,或提供其他財務信用保證。
第五十六條 船舶在港內不得違反規定排放壓艙水、洗艙水、艙底水、有毒害污水和油類、油性混合物、船上垃圾、廢棄物,不得從事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其他作業;船舶裝載有毒害貨物或粉塵飛揚的散裝貨物的,不得沖洗甲板和艙室。確需進行上述作業的,須向主管機關申請批准,
並採取相應的防污染措施。
第五十七條 在港區水域內和水上設置拆船廠(點),應向主管機關報送有關部門的核准意見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方可設置。
第五十八條 建造、修理、拆解和打撈船舶單位,均應備有防止污染的器材和設備,作業時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油類、油性混合物和廢棄物污染水域。
油漆船舶必須防止油漆滴落水中造成污染,需在港內油漆船舶外舷船殼的,應事先申請主管機關批准。
第五十九條 從事油艙清洗、船舶殘油(油泥)和油污水接收處理的單位,應向主管機關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經認可後,方可從事該類作業。
船舶在港內進行洗艙作業,必須採取安全和防污染措施,並事先報經主管機關批准。
第六十條 從事液態化學品和油類散裝運輸的碼頭、泊位,應設有相應的污水接收處理裝置。
船舶、碼頭的輸貨管線,必須經過規定的壓力試驗,並處於良好狀態。管路連接處應備有殘液接受容器,作業時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止發生「跑、冒、滴、漏」事故。
第六十一條 在港區及管轄水域內,禁止擅自使用化學消油劑消除油污和使用劇毒性葯品進行熏蒸。如確需使用,須申請主管機關核准。

第七章 危險貨物運輸管理
第六十二條 載運危險貨物的船舶進出港口或進行裝卸作業,必須事先向主管機關辦理申報手續,並應嚴格遵守國家和主管機關有關船舶裝載危險貨物監督管理的規定。
前款規定也適用於主管機關管轄海域內的港外裝卸站。
第六十三條 船舶或設施儲存、運輸危險貨物,必須具備安全可靠的設備和條件。
船舶裝運危險貨物,應備有相應的證書和資料。
槽管輪或其他船舶載運散裝液態化學品、液化氣體或散裝油類物質,均須持有船舶檢驗部門簽發的證明其布置、構造和設備符合安全以及防污染要求的相應證書或文件。
槽管輪船員必須通過槽管輪專業訓練,並經主管機關簽證。
第六十四條 油輪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油輪安全生產管理規定。
港內不得設置水上油庫。油輪或油駁作臨時性水上儲油庫,必須經主管機關核准,並在指定地點停泊。
第六十五條 小型船舶載運危險貨物,應遵守主管機關對小型船舶裝運危險貨物的有關管理規定。
第六十六條 客船、客貨船和客渡船,禁止裝運或捎帶危險貨物。
第六十七條 船舶在港內裝運危險貨物,發貨人應按規定事先向主管機關辦理危險貨物安全適運申報手續,並附送下列證書或資料:
(一)包裝危險貨物,應提交主管機關認可的包裝檢驗合格證明;
(二)危險貨物集裝箱,應持有由主管機關認可的裝箱現場檢查人員和裝箱部門簽發的「集裝箱裝箱證明」;
(三)放射性貨物,應具有省、市、自治區衛生檢疫部門核發的「放射性貨物劑量檢查證明書」;
(四)載運《國際海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和《危險貨物運輸規則》等規則中尚未列名的危險貨物,應提供相應的「危險貨物技術說明書」;
(五)限量內運輸的危險貨物,應具有「限量內運輸危險貨物合格證書」;
(六)主管機關規定的其他應提交的單據。
第六十八條 危險貨物必須具有合適的包裝和明顯、正確的標志。承運單位和船舶應做好驗收工作,不合格的不得裝船。
對需改變《國際海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規定包裝形式規格的,應事先徵得主管機關同意。
第六十九條 船舶裝運危險貨物,應按其性質選擇安全處所予以堆裝,並進行必要的襯墊和加固。性質不相容的貨物應按規定進行分隔。
第七十條 主管機關在必要時可按規定對船舶的裝卸或航行實施監裝(卸)及護航,其費用由被監護船舶承擔。
第七十一條 港區水域內的碼頭、泊位及水上作業點,凡從事危險貨物運輸,均須經主管機關核准。有關單位應按主管機關核定的種類、數量、裝卸作業方式進行作業。
船舶和作業部門應嚴格遵守危險貨物裝卸作業操作規程和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第七十二條 拖輪拖運易燃、易爆危險貨物,須在煙囪上裝置火星熄滅器。被拖船駁禁止搭載旅客,並應遵守明火管理規定。
第七十三條 船舶在港內裝卸或運輸危險貨物時,船方及作業單位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貨物破損、撒漏、入水。如發生事故或危及港口安全,應立即採取應急措施,並向主管機關報告。

第八章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
第七十四條 船舶、設施在進港前發生海上交通事故,應在到達本港48小時內,由船長或正駕駛填具「海上交通事故報告書」遞交主管機關。船舶、設施在港內發生海上交通事故,應立即用VHF報告主管機關,並在24小時內遞交書面報告。
引航員在引航過程中發生的海上交通事故,也應在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向主管機關遞交「海上交通事故報告書」。
第七十五條 船舶、設施發生海上交通事故後,主管機關有權依照國家規定對其有關人員進行調查、查閱資料,被調查人應主動配合,並如實提供現場情況和事故有關資料。
第七十六條 凡要求主管機關調解由海上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糾紛,當事人各方應向主管機關提交書面申請,並提供必要的保全措施。
不願意調解或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海事法院起訴;涉外案件的當事人,還可以根據書面協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第九章 海 難 救 助
第七十七條 船舶、設施在遇險或發生海難需要救助時,除發出呼救信號外,還應以最迅速的方式將遇險原因、地點和本船船名、船舶所有人、噸位、吃水、載客、貨及受損情況以及需要何種救助等報告主管機關或事故現場附近的港務監督機構。
船舶在主管機關管轄海區遇險,也可在VHF4頻道(156.200MHz)上通過主管機關下屬的各燈塔、導航台、站,報告上述內容並保持聯系。
第七十八條 遇險船現場附近的過往船舶,收到呼救信號或發現有人遭遇生命危險時,有義務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力救助遇難人員或現場監守,並迅速向主管機關報告本船名稱、呼號、位置和現場情況,保持聯系,續報營救工作的進展和結果。
第七十九條 在主管機關組織對遇險或發生海難船舶、人員實施救助時,有關單位和在現場附近的船舶,必須聽從統一指揮。
第八十條 船舶、設施發生火災、漏水等重大事故,應盡力自救,減少損失;發生污染事故的,應盡力回收,防止污染物擴散。

第十章 獎勵與處罰
第八十一條 對積極協助維護水上交通秩序、防止水域污染、救助遇險船舶和人員、送交撈獲物資的單位和個人,由主管機關給予表揚和獎勵。
第八十二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監督管理處罰規定(試行)》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八十三條 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或者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向人民法院起訴。
期滿不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十四條 對違反本規定構成犯罪的人員,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八十五條 港內的軍用船舶應遵守本規定中有關港內航行和錨泊的要求,特殊情況例外。
漁業船舶除其登記、檢驗、船員考試、發證等內部管理外,均應遵守本規定。
上述船舶參加營業運輸時,還須持有相應的船舶證書和船員適任證書,到主管機關辦理進出港簽證。
第八十六條 本規定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拖輪船隊」是指拖輪和拖帶的船舶或竹木排組成的隊形。
(二)「大型船隊」是指拖輪及其拖帶1艘以上1000噸或拖帶2艘以上500噸船舶、或大型工程船舶所組成的隊形。
(三)「漁業船舶」是指從事捕魚的船、漁業冰鮮運銷船、以及為漁業服務的供應船、工程船、指揮船等。
(四)「以上」均含本數,「以下」均不含本數。
第八十七條 本規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寧波港務監督負責解釋,並可根據本規定製訂監督管理實施細則。
第八十八條 本規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過去有關寧波水上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其他城市參照對比

㈩ 關於航海方面三副方面的問題 請回答 回答的好有加分 50分

這些問題都是做三副最基本的要求,不知你要了何用,建議你還是看書將他搞明白最好。老船長。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