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防治規章制度機關
① 慢性病管理的內容是什麼
就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心情、飲食、休息、運動四個方面。吃葯也只是應急的控制症狀,對病的恢復沒有太大的作用,恢復要靠自身強大的修復能力完成。生活習慣不改就是吃仙丹也無濟於事
② 慢性病醫保該如何申請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慢性病醫保該如何申請?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一)申請辦理標准:參與填補醫療保險的參保工作人員,包含:
1、患十二種慢性病:糖尿病患者、血壓高(Ⅱ、Ⅲ期)、慢性肝病(甲型肝炎以外)、腫瘤、心肌梗死、帕金林氏病、腦腦梗塞後遺症(含腦梗死、腦溢血、蛛網膜下腔流血)、慢性急性支氣管炎(含慢性支氣管炎)、腎炎(含腎病綜合征)、類風濕關節炎、系統化紅疹子瘡、慢性再造再障性貧血。
2、國家衛生部常規記者招待會上公布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展報告》,用很多詳實的數據信息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在我國疾病防治操縱進展情況作了回顧與展望。
3、匯報稱慢性病綜合性防治工作成效盡管逐漸增加,但防治局勢仍然不容樂觀,心腦血管病、腫瘤等慢性病已變成關鍵死亡原因,慢性病造成的致死人數已佔據全國各地總身亡的86.6%,先前為85%,而造成的病症壓力占總病症壓力的近70%。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你有所幫助。
③ 國家規定的慢性病有哪些疾病屬於慢性病可以報銷的
國家醫保規定可報銷的慢性病共10種,分別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管意外後遺症、高血壓、糖尿病、肺心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
慢性病防治的技術措施:
。WHO通過制定「慢病防治規范」等一系列規范性技術文件,指導全球的統一行動;各種慢病有不同的要求,各地的具體措施各不相同,一般可概括為:
(1)一級預防: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創建無煙單位、無煙家庭、無煙學校,設立無煙日、高血壓日、世界精神病日、愛牙日等健康促進制度建設;實施慢病危險因素的監測制度;定期對居民健康狀況進行監測等。
(2)二級預防:定期對各類高危人群進行慢病篩查;為居民提供及時、方便的健康咨詢、醫療服務和轉診服務。
(3)三級預防:提倡慢病病人的自我管理;建立社區衛生服務與醫院之問的雙向轉診制度;使病人在急性期得到有效、規范的治療;病情穩定後,按照合理的治療方案,在社區獲得方便、連續、經濟、有效、規范的治療與康復;晚期病人能夠得到規范的康復指導、醫療照顧和臨終關懷等。
④ 慢性病管理內容是什麼
慢性病管理制度 1、設專(兼)職人員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轄區慢性病防治網路,制定工作計劃。 2、對轄區高危人群和重點慢性病定期篩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況,建立信息檔案庫。 3、對人群重點慢性病分類監測、登記、建檔、定期抽樣調查,了解慢性病發生發展趨勢。 4、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健康咨詢及危險因素干預活動,舉辦慢性病防治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材料。 5、對本轄區已確診的三種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控制管理。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實行規范管理,跟蹤隨訪,詳細記錄。 6、建立相對穩定的醫患關系和責任,以保證對慢性病患者的連續性服務。 7、村醫醫生及衛生院坐診醫生發現上述各類慢性病時,及時上報公衛組,如有漏報、謊報等一經查實,必當嚴肅處理
⑤ 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業務部門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免疫規劃的要求,協助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的具體方案;提出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含省級增加免費向公民提供疫苗,以下同)疫苗購置費和工作經費的年度預算計劃。
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的要求,制訂技術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並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進行督導和評價。
根據國家免疫規劃和本地區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地區第一類疫苗的使用計劃,包括疫苗的品種、數量、供應渠道與供應方式等內容,並向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采購第一類疫苗的部門報告,同時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根據衛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結合本地區的傳染病流行情況,協助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本地區的接種方案,指導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協助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冷鏈設備建設、補充、更新計劃,指導本地區的冷鏈管理,開展冷鏈系統的監測。
組織開展預防接種服務、安全注射和常規接種率監測,並進行督導、分析、評價和反饋。
組織開展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的疫情報告和監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疫情處理,以及實驗室監測工作。
負責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監測工作。
組織開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參與和指導重大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調查處理,以及其他與預防接種活動相關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
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製作健康教育材料,對有關部門和基層開展的預防接種健康促進、健康教育活動提供技術指導。
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開展學術活動和信息交流,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
負責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總結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經驗和問題,並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提出改進建議。 作為我省公共衛生檢驗工作的指導中心,負責對全省基層單位的業務指導、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以及全省公共衛生實驗室間質量控制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是衛生部指定的保健食品、涉水產品權威的檢驗機構,是省衛生廳指定的食品、礦泉水、生活飲用水、保健用品、化妝品的檢驗檢測機構,是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並取得了國家首批乙級資質認證。
作為全省的公共衛生檢驗檢測中心,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國家實驗室認可和國家級計量認證雙認審核、監督評審、復評審。承擔全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化妝品衛生學評價、鑒定及定期檢驗;全省新資源食品、一般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礦泉水、純凈水、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的衛生學評價與監測;外埠產品委託檢驗與省內的仲裁檢驗;公共場所空氣微生物檢驗與公共用品、用具、餐具消毒效果衛生檢測與評價;飲用水污染、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的應急檢測及衛生行政部門對上述樣品的監督抽檢工作。
承擔國家重大醫改項目農村改水項目,承擔國家城市飲水網路試點項目以及全國食品污染物監測、食源性致病菌監測及國家食品污染專項監測。
實驗室面積 1700平方米,設有樣品受理室、理化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配備有微生物鑒定儀、多功能圖像分析系統、等離子體質譜儀、氣相色譜-質譜儀、DNA細菌指紋圖譜鑒定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大型儀器設備。
多次承擔國際合作項目的科研課題,承擔國家科技部和衛生部有關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攻關科研項目,取得顯著的成果,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科技成果獎。是公共衛生檢驗省級重點學科。 該所是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確定的省級重點專業學科, 主要工作職責是協助衛生廳制定並落實完成全省病毒性傳染病防治工作規劃和防治方案,承擔國家和省重點防治項目和防治任務,指導基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工作的開展、預防措施的落實及疫區的處理,負責完成全省病毒性傳染病病的防治、監測、科研、檢測和培訓工作,尤以開展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熱、流感、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手足口病、病毒性腹瀉、森林腦炎、狂犬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防治與研究為重點。
建有P3實驗室1個、P2( )實驗室6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1個,近幾年添置了一些高級精密儀器設備,如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核酸提取儀、超高速離心機、 PCR擴增儀、熒光顯微鏡、生物安全櫃、流式細胞儀、病毒載量儀等高精儀器設備,能夠勝任疾病預防與控制賦予的任務和職責。近二年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省級科研課題12項,其中7項獲國家衛生部、國家醫學會和省級科技進步獎,承擔國家、省級艾滋病、出血熱、流感、病毒性腹瀉、手足口病等培訓班,講課培訓2000餘人次,全所出版著書二本,在國家級雜志發表文章50餘篇,廣泛與國內、外開展業務合作,分別與美國、日本、英國、泰國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有2人被國家衛生部聘為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腹瀉疾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雜志編輯部
負責出版發行《中國公共衛生管理》雜志,雜志由國家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和黑龍江省疾病控制中心主辦,是國家級綜合指導類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在中華預防醫學會領導下負責組織本專業的學術年會、課題研討、論文評審、成果鑒定及國內外學術交流並組織開展本省預防醫學學術交流活動,重點學術課題的探討和科學考察,推廣預防醫學科學技術成果,最新技術和先進經驗;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習班進行補課教育、繼續教育;發現和推薦優秀科技人才,推薦、評選、獎勵預防醫學方面的優秀科技成果、論文及科普作品。
負責情報資料工作,根據中心各業務科室工作需要訂購有關書籍、報刊及管理;協助各所(科、室)專業人員解決在外語資料翻譯方面遇到的疑難問題。 我省健康教育人員有1人被中國健康教育協會聘為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和中國控制吸煙協會聘為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有1人被聘為《中國健康教育》雜志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雜志編委,有1人被聘為「全國相約健康社區行健康教育巡講活動」專家,1人被聘為中國衛生攝影研究會常務理事和中國衛生攝影協會理事。
健康教育所是全省健康教育科研與業務指導中心,按照《全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工作規范》,健康教育所的職責是技術咨詢與政策建議、業務指導與人員培訓、總結推廣適宜技術、信息管理與發布、監測與評估。
近幾年來,健康教育所在普及衛生知識、預防控制疫情、消除群眾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恐慌心理、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年都組織開展了多個衛生日的宣傳活動,培訓基層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指導基層開展對人群的健康知識普及和行為干預。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健康教育所組織開展了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應對甲流的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與媒體合作開展甲流宣傳活動80多次,制定各種方案、設計發放宣傳資料,指導全省各市縣(區)開展防控甲流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我省廣大群眾預防甲流的知識水平和自我防護能力。為履行國際煙草框架公約,健康教育所堅持不懈地開展控制煙草危害的工作,多次呼籲政府有關部門,呼籲全社會對於控制煙草危害給予更高的重視。組織開展大范圍的醫務務人員吸煙和被動吸煙情況及醫務人員提供戒煙服務的能力調查,組織13個地市開展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舉辦多次履行煙草框架公約能力培訓班,組織全省中小學生開展控煙徵文活動,組織全省開展創建無煙單位活動,大力推動了我省履行煙草框架公約的進程和控煙工作的深入開展。 負責調查、分析和研究全省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等細菌性腸道傳染病及猩紅熱等部分細菌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分布、流行和發展規律;制訂相關傳染病的防控策略與措施,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劃和方案;掌握國內外及本省傳染病疫情動態,加強預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負責相關傳染病疫情的預測、上報工作;承擔對全省重大疾病和疫情現場調查工作,並指導基層實施有效控制措施;對基層開展相關傳染病的防制及實驗室人員培訓;負責全省相關細菌性傳染病檢驗工作的質量控制工作;開展相關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監測和實驗室檢測,具備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實驗室檢驗能力。
地方病預防控制所
負責全省的克山病、大骨節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布魯氏菌病、鼠疫等七種病的防治、監測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開展地方病防治的應用性研究及科研工作的技術指導、咨詢,專業技術骨幹培訓及先進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對各地市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實施情況進行質量檢查和效果評估及全省地方病信息網路及統計工作
協助中國地方病控制中心組織協調全省地方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綜合考察、技術攻關和技術協作。為擬定與地方病防治相關的規章、政策和標准,提供科學依據。協助省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全省地方病防治策略、防治規劃。
配備有先進的 B超(甲狀腺檢查)、心電機(克山病檢查)、X光機(大骨節病檢查)檢查設備。
開展 TSH、鹽碘、尿碘、水碘、水氟、尿氟等微量元素及布魯氏菌病、鼠疫血清學檢測。
2000年全國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評估工作中,綜合成績獲得全國第二名 鹽碘實驗室和尿碘實驗室在每年的全國省級實驗室外質控樣考核中均獲合格證書。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
承擔全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建立慢病綜合防治示範點,開展慢病防治干預、慢病行為危險因素的監測保健咨詢服務及對各地(市)專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
開展學生健康監測和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建立健康促進學校,對學生因病缺課、因病休學及死亡情況進行監測。
組織進行公共營養調查、研究、監測與評價。
參與國家疾控中心的慢性病全國性調查、科研項目。根據我省慢病發病死亡特點開展專項調查承擔中美合作項目《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中英合作項目—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慶市建立五個省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基地完成全國科學研究課題《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完成了全國「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項目的現場調查質量控制、數據核對、錄入工作。
在全國學生常見病終期考評中,成績顯著,獲得了由衛生部、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常見病綜合防治先進集體的稱號。
消毒與醫院感染控制所
有主任醫師 1人,副主任醫(技)師3人。
負責建立全省消毒與醫院感染控制相關的業務技術檔案,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消毒控制、疫源地消毒質量控制與評價、制定醫源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並組織實施;制定感染控制重點行業預防性消毒與感染控制措施,並組織實施;全省醫院感染監控網醫院的業務管理及技術指導;全省各級醫院機構消毒質量與感染因素的監測和衛生學評價;對感染控制重點行業預防性消毒質量與感染因素的抽查監測;對省管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開展定期(每年兩次)產品質量監測和衛生學評價;省內外申請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和省級備案的消毒產品的鑒定檢驗工作;衛生部、省衛生廳對消毒產品監督抽檢的檢 驗、委託的相關檢驗、凈化工程的驗收檢測工作;針對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消毒技術難點,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組織開展消毒與醫院感染控制的學術交流及業務培訓。
組織全省疾病控制機構、醫療單位、消毒產生產企業的培訓,貫徹執行國家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消毒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等。
本實驗室是 1998年首批通過衛生部培訓、考核、盲樣測試,1999年10月被黑龍江省衛生廳認定為省級消毒產品鑒定檢驗實驗室;2003年4月被認定為國家級消毒產品專項(脊髓灰質炎病毒、黑麴黴菌、分枝桿菌)鑒定檢驗實驗室;完成省內外申報省、部級衛生許可批件消毒葯械鑒定檢驗近二百個品次,完成了近五十種消毒葯械、衛生用品(皮膚、粘膜抗抑菌)報檢前的企業委託研製檢驗工作。
病媒寄生蟲病防治所
主要負責全省病媒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開展與指導。
一、實施寄生蟲病的控制、監測計劃,制訂相應的控制對策和措施;負責寄生蟲病信息的收集、統計分析、綜合評價和疫情報告;指導全省基層開展寄生蟲病的防治和技術培訓;開展寄生蟲病防治的科研和宣教工作。
二、開展對蚊、蠅、蟑螂、鼠等病媒生物和醫學昆蟲的監測及防治工作,研究防治措施,並對殺蟲滅鼠劑的抗葯性進行定期監測研究;調查掌握我省主要病媒生物的種群分布、生態習性和季節消長情況,為病媒生物預測和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除四害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協助愛衛辦對全省城鎮除四害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考核鑒定和傳染病爆發疫情等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承擔地震、洪澇等重大自然災害中病媒控制的技術指導。
承擔中韓蠕蟲病防治策略合作項目、全國肝吸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項目、全國病媒生物監測和全國土源性線蟲病監測等項目工作。榮獲《黑龍江省家蠅抗葯性的調查研究》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黑龍江省華支睾吸蟲病預防控制策略及應用效果研究》獲黑龍江省醫葯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黑龍江省人體重要寄生蟲病流行現狀調查》獲黑龍江省醫葯衛生科技進步三等獎。 1、食品安全綜合協調
切實落實國家疾控中心和省衛生廳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協調黑龍江省疾控中心相關各科室及各市縣疾控中心開展食品安全相關工作。
2、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
(1)執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方案,參與制定本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2)建立和完善覆蓋全省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路、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系統,及時有效的發現省內食品安全的異常動態。
(3)組織專家組根據監測數據定期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及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建議,並參與相關咨詢工作。
3、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處理
(1)參與制定我省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2)參與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體系
(3)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響應的要求,協助對事故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並進行衛生處理。
4、食品安全標准制定
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備案。 負責全省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工作,包括傳染病監測信息、傳染病預測預警信息、居民死亡原因登記報告信息、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的報告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具體職責有:
1、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傳染病監測信息網路直報工作與技術指南》、《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系統規范》、《國家死因登記信息系統網路報告管理規范與工作技術指南》等相關法律法規。
2、負責全省傳染病發病、死亡與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報告和反饋,建立傳染病早期預警工作機制,為早期發現和識別傳染病暴發和流行提供數據依據,開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質量評價。
3、負責對網路直報傳染病疫情信息按日、周、月、年進行動態監測分析。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重大疫情時,及時進行專題分析;分析結果以信息、簡報及報告等形式向省衛生行政部門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並及時反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4、負責全省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網路直報信息的動態監控,對疫情異常變化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分析和報告。
5、負責全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基本衛生信息和衛生服務能力資料等相關信息的報告、管理、維護和分析工作,這些基本資料在制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衛生資源分配、處理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事件中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佐證作用。
6、負責黑龍江省全人群死亡信息的報告、審核、分析等管理工作,及時獲得我省的居民死亡率,死因構成及其變化趨勢,同時獲得5歲以下兒童死亡和孕產婦死亡信息。死因數據是反映我省居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為研究重點疾病與相關危險因素的關系,制定疾病控制規劃和預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據。
7、開展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衛生檢疫機構傳染病信息報告的督導、檢查和評估,提供相關的技術培訓和指導。
8、確保疾病監測信息系統平台正常、穩定運行,數據傳輸安全、保密。 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保健醫院為省級綜合性醫院,我院是省衛生廳首批職業健康檢查資質認證機構,是全省健康教育的指導中心。醫院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濟濟,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若幹人。科室設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儀器,為您提供一流的醫療技術服務。
預防保健醫院主要工作范圍包括:健康檢查;職業體檢,預防接種;健康咨詢和預防保健等業務。具體項目有:傳染病防治;病毒性肝炎檢測;寄生蟲病防治;學生健康檢查;駕駛員體檢等職業人群體檢及從業人員健康體檢。
預防保健醫院全體員工願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竭誠為社會各界提供一流的服務,做全省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 負責全省建設項目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放射衛生防護檢測與評價;公共場所衛生檢測與評價;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潔凈室的檢測與驗收。
現具有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放射衛生防護檢測與評價乙級資質,公共場所衛生檢測項目通過省級計量認證,潔凈室的檢測項目通過國家實驗室認證認可;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機構通過國家資質認證,具有國家認證認可頒發的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機構。
完成省內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雙鴨山、鶴崗、雞西、黑河等近200個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控制效果評價。對全省近200家放射防護檢測預評價和控評。對全省200多家潔凈實驗室、潔凈廠房、醫院潔凈手術部進行第三方檢測與評價;對幾十家公共場所進行衛生檢測與評價;2010年對2家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衛生學評價。 同時負責全省各級CDC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公共場所及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監測與評價人員培訓工作,共舉辦各類培訓班多期,為全省各級CDC培訓數百名專業技術人員。
所內具有省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專家庫專家6名,國家專家庫專家2名。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學評價與技術評估國家級專家庫成員1名,省級專家庫成員6名。 毒理病理檢測所是黑龍江省唯一由衛生部和省衛生廳認定的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和保健品功能學檢測機構。主要工作任務職責是對保健食品、新資源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化妝品、消毒產品、涉水產品、保健用品等進行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和對保健食品、保健用品進行功能學評價。
具有分子生物學、生化學、遺傳毒理、千級凈化、實驗病理、清潔級動物實驗室等總面積為 1500平方米的實驗樓,裝備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自動分析系統、超高倍多功能圖像分析系統、全自動組織脫水、包埋系統、酶標儀、低溫高速離心機、PCR測序儀等多台先進新型的大型試驗儀器。多年來為我省健康相關產品的安全性進行評價,為保證百姓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
⑥ 市醫保慢性病管理制度
安徽蕪湖醫保慢性病包括25種:
1惡性腫瘤
2慢性腎功能不全
3再生障礙性貧血
4類風濕性疾病
5慢性活動性肝炎
6慢性胰腺炎
7結核病
8腸粘連
9腦血管意外回復期
10肝硬化失代償期
11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12慢性心功能不全
13心率失常
14冠心病
15帕金森氏病
16高血壓病
17糖尿病
18慢性前列腺炎
19前列腺增生症
20精神病
21麻風病
22紅斑狼瘡
23慢性萎縮性胃炎
24器官移植後抗排斥治療
25慢性盆腔炎
蕪湖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條根據《蕪湖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管理暫行辦法》(蕪政辦[2008]6號,以下簡稱《辦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門診慢性病病種納入范圍按《辦法》規定執行。
第三條符合門診慢性病病種參保人員,可到就診的市屬二級以上(含二級)定點醫療機構醫療保險辦公室或參保單位領取《蕪湖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申請表》(以下簡稱《門慢申請表》)。各定點醫療機構醫療保險辦公室或參保單位負責發放、指導門診慢性病患者填寫《門慢申請表》。
第四條患有《辦法》第二條規定病種的患者,持《門慢申請表》及近一年來的住院、門診病歷、檢查報告單和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到其就診的市屬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專科疾病需到相應專科醫院)進行門診慢性病准入認定。
第五條定點醫療機構須嚴格按《蕪湖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准入標准(暫行)》(蕪勞社辦函[2008]45號)進行病種准入認定,相關科室副主任以上醫師應在《門慢申請表》認定慢性病名稱欄內,寫明具體病種並簽字,醫療保險辦公室審核後加蓋公章。
第六條定點醫療機構在收到參保人員《門慢申請表》15個工作日內,要提出審核意見。同時將《門慢申請表》及相關病歷、檢查報告單交由參保人員送至參保單位,由參保單位統一到市醫保中心辦理准入認定手續。其中,個體參保人員由本人直接送至市醫保中心辦理准入認定手續。
對《辦法》出台前,一些診斷明確的病種,如:尿毒症、惡性腫瘤、腎移植術後等病種,參保人員可攜帶有關資料到市醫保中心直接辦理准入認定手續。
第七條送審資料齊全的,市醫保中心在收到資料後的30個工作日內辦理審核認定手續。並負責將門診慢性病患者的有關數據登記錄入至參保人員信息庫,同時將人員名單通知其參保單位和定點醫療機構。
第八條經審核被認定的門診慢性病患者,須攜帶《門慢申請表》、本人身份證、醫保證、醫保IC卡及兩張一寸近期免冠照片,到市醫保中心領取《蕪湖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就診卡》(以下簡稱《就診卡》)。經審核未被確認准入的,送審資料退回。
第九條被認定的門診慢性病患者,其待遇從市醫保中心受理之日起開始享受。享受待遇之日起至領取《就診卡》期間發生的慢性病費用,由本人在領取《就診卡》後直接到市醫保中心按《辦法》規定給予審核報銷。其報銷金額計入年度限額之內。
第十條長期駐外及異地安置人員的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先由個人用現金墊付,再到市醫保中心按《辦法》規定審核報銷。
第十一條參保人員門診慢性病的准入認定,實行年審制。年審時間為次年的元月5日-2月20日。逾期未辦理的,停止享受門診慢性病待遇。
第十二條門診慢性病患者因病情變化或發生其他疾病需住院治療的醫療費用,按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有關規定處理,不列入門診慢性病累計費用。
第十三條門診慢性病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時,須憑《就診卡》及醫保IC卡在醫保窗口掛門診慢性病專科號,持專用處方診治;在選定的定點零售葯店購葯時,必須憑《就診卡》和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開具並加蓋醫保專用章的門診慢性病外配處方。無加蓋專用章的外配處方,在定點零售葯店發生的購葯費用,統籌基金一律不予支付。
第十四條在一個自然年度內,門診慢性病患者在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發生符合醫療保險政策規定的門診就醫和購葯費用,凡需個人負擔部分,由參保人員用個人帳戶資金或現金與經治醫療機構或葯店結算;凡需統籌基金支付部分,由市醫保中心按月與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結算。結算比例按蕪醫改辦[2006]1號文件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按月結報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時,市醫保中心先按核定費用的90%進行結算,剩餘10%按蕪勞辦函[2008]53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門診慢性病按不同類別,實行不同的年限額管理。其個人承擔的起付標准及個人按比例支付的醫療費用,不計算在年度限額之內。
第十七條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對就診和購葯的門診慢性病患者,要嚴格查驗門診慢性病患者《醫保證》、《就診卡》和聯網信息,並列印費用明細清單。
第十八條定點醫療機構經治醫師要根據《就診卡》認定的病種,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合理治療。所用葯品必須是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內的葯品,並開具門診慢性病專用復式處方,註明具體病種。確因病情需要或參保人員要求使用非醫保葯品,應告知參保人員。不屬於認定慢性病病種用葯,應另行開具處方,並與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分開收費。
第十九條定點醫療機構經治醫師須在醫保病歷上詳細記載用葯的品名、數量和用法以及所做的各種檢查和治療。
第二十條對屬於認定慢性病病種所發生的醫療費用,醫療機構及葯店收費人員應在「門診慢性病費用錄入」界面上進行核算,不得將非認定慢性病病種的醫療費用錄入其中。對納入其中的非認定慢性病病種醫療費用,統籌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一條定點醫療機構在治療過程中發現不符合《蕪湖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准入標准(暫行)》的門診慢性病患者,應及時將情況上報市醫保中心,由市醫保中心核實後,取消其享受的門診慢性病醫療待遇。
第二十二條定點零售葯店必須按定點醫療機構門診慢性病外配處方據實配售,並保管好參保人員的門診慢性病處方,供市醫保中心查驗。
第二十三條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應按要求分別為患者建立門診慢性病檔案。市醫保中心將通過網上實時監控、實地調查檔案等方式,對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及用葯、檢查、治療項目進行審核。
第二十四條對弄虛作假,出具虛假診斷、檢查檢驗報告的定點醫師,市醫保中心將暫停或取消其定點醫師的資格,並予以通報。
第二十五條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的管理將作為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年終考核和誠信醫院評定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違規的醫療費用,市醫保中心不予結付;已結付的,予以追回。違規情節嚴重的,暫停或終止定點醫療機構或定點零售葯店服務協議。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慢病防控怎樣融入單位政策規則制度
貫徹落實好十八大精神,要突出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以「制度+科技」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實現制度與科技的有機結合、良性互動,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執行力和實效性。 將科技融入到制度設計層面,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針對當前基層許多制度存在內容寬泛、指標原則、責任不明、執行不力等現象和問題,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要求,把科學理念、科學方法、科技手段貫穿於制度設計層面,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特別是對社會關注度高、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工程建設、土地交易、采購等方面制度,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前瞻性。 將科技融入到制度運行層面,提高執行的原則性。充分發揮信息網路化和計算機辦公自動化的快速便捷、內容豐富、辦公成本低和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將現代信息技術等科技手段運用到制度建設的宣傳、落實等各個環節,規范制度落實的流程,增強制度運行的公開性、公正性、約束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暗箱操作、隨意變通、惡意規避等現象和問題發生,保障制度有效執行。如,利用互聯網、廉政專網和單位區域網等載體,結合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等工作,常態化、普及化宣傳制度,營造執行制度、遵守制度的社會文化氛圍。 將科技融入到制度監察層面,提高監督的有效性。建設廉政風險防控等電子監察系統,將電子監察嵌入行政審批、工程項目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金運行等制度管理,拓展監督的范圍和領域,延伸監督的時間和空間,讓制度運行受到全過程的監督。採取固化制度運行程序和設置風險監控點等形式,實時監控制度運行狀況,實時採集風險點數據,並能自動生成風險等信息,及時發現、糾正違規操作等破壞制度的行為,用無情的「電腦」制約有情的「人腦」,提高制度監督實效。 將科技融入到制度評估層面,提高建設的長效性。科學設計制度建設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建立健全制度評估和反饋系統,並通過網路公示、網路評議、網路信訪、網路調查等形式,把制度建設的評價權交給群眾。通過運用信息統計和分析評估技術,將群眾的意見建議和各行各業的反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歸納總結,及時糾正制度缺失和執行不力等問題,同時也為制度修訂完善提供科學依據。 (作者系安徽省六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⑧ 慢特病是屬於那個部門管理的
屬於勞動局管轄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
⑨ 醫院慢性病信息交換制度
摘要 1、根據上級慢病防治規劃,制定本地慢病防治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協助組織實施;做好慢病調查、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