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噪音法律法規

噪音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3 03:47:20

Ⅰ 關於噪音污染有沒有相關法律法規

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GB3096-93
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 晝間為內容60dB夜間為 50dB 工業區 晝間為65dB夜間為 55dB 如果因為噪音影響生活的,可向當地環保局投訴,環保局要求企業採取措施預防。如果企業不改正的而確實影響生活的,要對所影響的區域進行噪音監測,有超過上面規定限值的監測依據後,可向法院起訴。

Ⅱ 有沒有關於擾民的法律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22點至版次日凌晨權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Ⅲ 對於噪音,法律有什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回害的答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二條、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社會生活雜訊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社會生活雜訊主要是商業、娛樂、體育、遊行、慶祝、宣傳等活動產生的雜訊,其他如打字機版、家用電器權等小型機械,以及住宅區內修理汽車、製作傢具和燃放爆竹等所產生的雜訊也包括在內。
對於噪音擾民,國家專門有《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此法對不同雜訊污染防治作出了具體規定,如工業雜訊污染、建築施工雜訊污染、交通運輸雜訊污染、社會生活雜訊污染等方面的防治規定,居民對於噪音擾民,可以向環保部門或公安部門投訴,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還規定: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噪音擾民主要還是社會生活雜訊,對於社會生活雜訊,主要還是由警察來管的。

Ⅳ 現在中國有噪音方面的法律法規嗎

按照《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准》的規定,以居住為主的區域,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5分貝;而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則白天不能超過60分貝,夜間不能超過55分貝。同時,環境噪音又分為工業生產噪音、建築施工噪音、交通運輸噪音和社會生活噪音。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規定,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以及鄉村居住環境的雜訊標准值,白天等效雜訊值為55分貝,夜間為45分貝;商業、工業混雜區的等效雜訊值為60分貝,夜間為50分貝;城市中交通干線兩側,白天雜訊的等效雜訊值為70分貝,夜間不超過55分貝。
公安機關管轄、查處的噪音擾民行為主要為社會生活噪音,工業生產、建築施工等其他超分貝噪音擾民則歸由環保等部門管轄、查處。
在1996年10月29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章第四十二條之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第六十一條則規定:「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學校周屬於邊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白天等效雜訊值為55分貝,夜間為45分貝;

Ⅵ 噪音擾民的法律依據

雜訊擾民可以報案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6)噪音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噪音擾民的起訴

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

《雜訊法》對噪音擾民行為並沒有提出聲響一定要達到多少分貝才構成噪音擾民的必要條件。起訴噪音擾民需有能夠證明噪音存在的證據,比如證人證言、錄音、當事人陳述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Ⅶ 我國有什麼關於噪音擾民的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二條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噪音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十五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保持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六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應當採取措施進行治理,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七條

對於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造成嚴重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被限期治理的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限期治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小型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內授權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決定。

第十八條

國家對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落後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限期禁止生產、禁止銷售、禁止進口的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設備名錄。

生產者、銷售者或者進口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設備。

第十九條

在城市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必須事先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當地公安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

Ⅷ 噪音擾民的相關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22點至次日凌晨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熱點內容
退卡和合同法 發布:2025-04-04 05:06:14 瀏覽:574
新婚姻法是什麼 發布:2025-04-04 05:06:12 瀏覽:934
2014年出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發布:2025-04-04 04:57:39 瀏覽:433
黃岩風法官 發布:2025-04-04 04:53:12 瀏覽:616
關於融資租賃司法解釋 發布:2025-04-04 04:52:15 瀏覽:904
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承擔法律責任誰大 發布:2025-04-04 04:48:00 瀏覽:887
劉玫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4-04 04:40:35 瀏覽:779
張立法院 發布:2025-04-04 04:38:23 瀏覽:114
女性立法問題 發布:2025-04-04 04:31:58 瀏覽:498
奏周全律師 發布:2025-04-04 04:31:25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