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征地補償條例
Ⅰ 關於征地拆遷補償的最新法律法規
根據土地管理法和相關的行政規定,土地徵收補償標准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構成。
一、征地補償費用項目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 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二、征地補償標准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三、征地補償管理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後,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政府備案。
四、征地補償糾紛
1、補償標准爭議
先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其性質為民事糾紛,當事人為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3、征地信息公開糾紛
該糾紛屬於行政爭議,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Ⅱ 征地補償的標准和法律法規有哪些
征地補償款標准規定應補償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如徵收的土地是耕地,則征地補償款應當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Ⅲ 求長沙市土地徵收條例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獲批准 新標准出台
徵收水田補償年產值六至十倍
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
昨日批準的條例明確,徵收水田、旱土、專業菜地、專業魚池,土地補償費依照省政府頒布的征地年產值標準的六至十倍補償。徵收果園、茶園,按照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准補償;徵收其他經濟林地,按照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一百補償。徵收其他林地,按照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百分之五十補償。徵收荒山、荒地及其他未利用地,按照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百分之二十補償。徵收水塘、藕池、渠、壩等,按照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准補償;徵收水庫用地的,按照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準的百分之六十補償。
徵收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企業用地和農村村民宅基地,按照該土地鄰近水田補償標准補償。
「新的補償標准已經在黎托新區試點,受到試點地農民的歡迎。根據測算,新標准基本符合當前長沙市征地安置補償工作的實際情況。」市政府副秘書長、法制辦主任陳玲(王+郎)介紹說。
拆除房屋過渡期不得超過24個月
條例規定,拆除非農業戶及採取貨幣安置的農戶的住宅,除規定補償外,另按照合法建築面積給予一定補助。對實行貨幣安置的農戶,還應按農業人口數量給予一定的購房補助。
拆除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按照房屋的合法建築面積乘以規定的標准計算。涉及生產、生活設備搬遷的,按照規定另行支付拆卸、搬運、安裝費用。需要過渡的,付給兩次搬遷補助費。
拆除房屋的過渡期不得超過二十四個月。由於征地方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從逾期之月起,過渡補助費按原定標準的兩倍發放。由於被征地者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停發過渡費。
縣區人民政府承擔相應工作
原《條例》的管理體制為市人民政府負責市轄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組織實施,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縣(市)范圍內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組織實施。考慮到以往的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實際上是以縣、區人民政府為主實施的,並且今後征地時將對被征地農民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實行貨幣安置,管理體制重心下移,能夠更好地保證新的征地制度的落實。
《條例》提出:「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領導;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在具體的征地程序中,縣、區人民政府承擔了相應的征地補償安置實施工作。
如有疑問請追問,答題不易請採納
Ⅳ 湖南省最新的征地補償標准
可查湖南省政府網站.
Ⅳ 望政辦【2014】30號文件資料
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印發《長沙市望城區征地補償安置辦法》的通知
望政辦發〔2014〕30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各有關單位:
《長沙市望城區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已經區人民政府審定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3月5日
長沙市望城區征地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湖南省征地補償標準的通知》(湘政發[2012] 46號)、《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執行湖南省征地補償標准有關事項的通知》(長政發[2013] 9號)、《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標準的通知》(長政發[2013] 23號)等法律、法規、政府規章和相關政策的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征地補償安置是指因依法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而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進行補償安置的行為。
本區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安置工作適用本辦法規定。
第三條 徵收本區高塘嶺街道、喻家坡街道、月亮島街道、大澤湖街道、白沙洲街道、黃金園街道、金山橋街道、廖家坪街道、丁字灣街道、書堂山街道範圍內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實行貨幣安置。
徵收白箬鋪鎮、烏山鎮、銅官鎮、橋驛鎮、茶亭鎮、東城鎮、喬口鎮、靖港鎮、格塘鎮、新康鄉范圍內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為主要安置方式。
第二章 職能職責
第四條 在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區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以下簡稱「區征地辦」),履行以下職責:
(一)擬訂征地方案;
(二)發布征地公告;
(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協調處理征地補償安置爭議;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補償安置工作。
第五條 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下征地補償工作:
(一)發布預征地公告;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
(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
(五)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報區人民政府批復後發布;
(六)按規定撥付征地補償費用;
(七)責令限期拆遷騰地;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征地補償工作。
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概算由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應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除外)。
第六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
第七條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納入和費用的發放以及基本生活補助費的發放等工作。
區民政部門負責做好村務公開和被征地農民的社會救助等工作。
區公安部門配合土地行政部門做好征地拆遷入戶調查及人口認定工作,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審核被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的人員名單,並辦理轉戶手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暫時停辦征地公告發布後的戶口遷入和分戶等工作。
第八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下列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一)協助征地補償登記、調查;
(二)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具體事項;
(三)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
(四)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
第九條 村(居)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應當服從國家征地的需要,支持、配合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第三章 征地補償費用的標准和管理
第十條 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征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費用之和)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
征地補償費標准按省、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核算、支付,區征地辦、區財政部門對征地補償安置資金使用進行監督,確保被征地農民及時得到足額補償;負責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部門對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區監察、審計等部門對征地補償費用的撥付和使用等情況進行監察和審計;征地補償資金按項目實行管理。
第十二條 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未足額存入前,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
第十三條 拆除非農業戶或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按照規定的標准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和購房補助費。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安置的農戶的住宅,應當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
第十四條 拆除房屋的補償、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搬遷補助費、房屋過渡補助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規定期限內拆遷房屋的,按照規定的標准給予按期拆遷房屋獎勵費;逾期不予獎勵。
第十五條 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而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
第十六條 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
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
經批準的臨時建築,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建築結構的重置價格結合使用年限剔除殘值後補償。
第十七條 拆除企業房屋,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涉及生產設備搬遷的,按照設備拆卸、安裝、搬遷台班的實際工作量計算;不能搬遷的,按照規定的標准包干補償。
第十八條 拆除砂石場、預制場、磚場等,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補助。
第十九條 採取貨幣安置方式安置的農戶的農用工具、牲畜,由農戶自行處理,並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條 征地范圍內墳墓遷移,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一條 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區財政、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
第四章 被征地農民的安置
第二十二條 征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項費用之和)的10%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另按征地面積90元/平方米的標准收取社保資金。省市相關文件如有調整,根據有關文件適時調整。
第二十三條 實行貨幣安置的人員納入城鎮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安置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按需安置的農業人口數人均80平方米(含生活小區的道路、房屋間距、其他配套設施等用地面積)核定用地指標。並另行按規定的標准支付建設用地補償費用,用於重建用地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
重建地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單位,按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建設標准規劃建設,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節約、集約使用土地,統建小高層或高層住宅。對因此而節余的土地,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管理或處置,所得收益除按規定上繳國家各項稅費外,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第二十五條 依據村莊和集鎮規劃分散安置的,安置面積按省、市、區有關規定執行。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重建用地類別將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核算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並按房屋補償費(不含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用)的20%補償超深基礎費用,支付給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掌握使用。
第五章 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
第二十六條 取得區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以房屋權屬證書為依據。
第二十七條 未取得區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由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認定:
(一)本行政區域范圍內,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未進行改建、擴建、新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
(二)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房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
對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期間向區人民政府申請復查,區征地辦組織國土、城鄉規劃、城鄉建設、住房保障等部門審查後予以確定。
第六章 其 他
第二十八條 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農用地以及鄉鎮(街道)、村(社區)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村民住宅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經批准依法收回國有農場、林場等農用地,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規定辦理。
附件:望城區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標准(《關於調整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徵收農村集體土地附著物及青苗補償標準的通知》<長政發[2014]7號>)
Ⅵ 長沙市103號令文件拆遷補償標准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依據《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倍數,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另行提高安置補助費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提高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一類水田征地年產值標準的5倍計算。
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
(6)長沙縣征地補償條例擴展閱讀:
長沙市征地補償的相關要求規定:
1、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另行支付重建用地補助費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重建用地的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
2、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
3、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
Ⅶ 長沙市政府103號令補償標准提高後,新的補償標准內容是什麼
新的補償標准內容:
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應當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
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
Ⅷ 《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第103號令的內容是什麼
第104號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有關標準的決定》已經2008年1月16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
市長:張劍飛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有關標準的決定
為維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保障被拆遷人的居住條件,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市人民政府決定對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准進行部分調整:
一、將《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第十四條「對享受城市最低社會生活保障待遇且居住特別困難的被拆遷人或直管公房承租人,由拆遷人對自願選擇產權調換方式的被拆遷人提供建築面積不小於36平方米的房屋予以補償安置,對上述直管公房承租人應當採用產權調換方式安置,且計租面積不得小於25平方米」中的補償安置建築面積「不小於36平方米」調整為「不小於45平方米」,計租面積「不得小於25平方米」調整為「不得小於35平方米」。
二、對《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所附的《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裝飾裝修補償標准》予以調整,調整後的標准見附件。
三、上述調整的標准自2008年4月15日起實施,在此之前已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拆遷項目,仍按原標准執行。
附件:
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裝飾裝修補償標准
表一
類別
住 宅
金 額
1
①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局部牆面帶裝飾造型
②地:中、高檔實木地板(紫檀、柚木、雲香等),或800×800鏡面磚,中、高檔仿古磚,中、高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多級造型頂
④門窗:花梨門、胡桃木門、黑檀木門等造型門,鋁合金(塑鋼)窗及木質窗套,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雙飾面板櫥櫃,中檔潔具,全瓷防滑地磚,中、高檔牆磚,鋁扣板吊頂
420元/平方米
2
①牆:國產中、高檔牆漆
②地:中檔實木地板(金不換、樺木地板等),中、高檔仿實木地板或600×600鏡面磚,中檔仿古磚,中、低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二、三級吊頂或石膏大板二、三級吊頂
④門窗:普通面飾板(櫸木、白橡木等)包平板門及包窗套、鋁合金(塑鋼)窗,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雙飾面板櫥櫃,中檔潔具,普通防滑地磚、牆磚,鋁扣板吊頂
320元/平方米
3
①牆: 國產中、低檔牆漆或噴塑牆面
②地: 中檔復合地板、小塊拼花木地板,或水磨石地面、普通釉面磚
③天棚: 石膏一級吊頂帶造型或木線造型
④門窗: 水曲柳木板包門套、包窗套,水典柳牆裙,不銹鋼防盜網
⑤廚衛: 普通防滑地磚、牆磚,塑扣板吊頂。
24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
②地:普通復合地板,普通地磚
③天棚:石膏一級吊頂或塑扣板吊頂
④門窗:水曲柳木板包門套、包窗套
⑤廚衛:普通防滑地磚、牆磚,塑扣板吊頂
160元/平方米
5
①牆:888塗料
②地:普通地磚
③天棚:石膏線、木角線
④門窗:水曲柳木板包門套或中、低檔有色調和漆門及門窗包套
⑤廚衛:馬賽克或普通釉面磚、牆磚、瓷片
80元/方米
6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表二
類別
營 業 用 房
金 額
1
①不銹鋼(或鈦金)與玻璃結構大門,或木製框架鋁塑板(或防火板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大型全玻璃或金屬與玻璃結構展示櫃窗,或木製框架鋁塑板(或防火板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品牌形象背景,不銹鋼(或鈦金)飾面與木製結構包柱、不銹鋼或鐵藝木扶手等
②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木質牆裙上刷清漆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大板造型吊頂,普通二、三級吊全頂
④地:進口大理石,或600×600以上花崗岩、600×600玻化石鏡面磚、仿古磚,高檔仿實木地板
500元/平方米
2
①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
②牆:國產中、高檔牆漆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板平面吊頂,局部木質吊頂或鋁扣板
④地:中、低檔大理石、花崗岩,600×600全瓷拋光鏡面磚,中檔仿實木地板
380元/平方米
3
①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大門,木製飾面與玻璃結構展示櫃
②牆:國產中、低檔牆漆
③天棚:輕鋼石膏平面吊頂,普通二、三級四邊吊頂,塑扣板吊頂
④地:彩色水磨石,600×600釉面地板磚,中檔復合地板
24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
②天棚:輕鋼石膏平面吊頂,普通二、三級四邊吊頂,塑扣板吊頂
③地:水磨石,500×500或400×400全瓷地板磚,普通復合地板
120元/平方米
5
①牆:888塗料
②天棚:石膏四邊走線,木製四邊走線
③地:500×500或400×400以下釉面或全瓷地板磚
80元/平方米
6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表三
類別
其他非住宅(辦公、生產、倉儲用房等)
金 額
1
①牆:進口牆漆牆面或牆紙,木質牆裙,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復合或實木地板,玻化鏡面磚,中、高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大板吊滿頂或造型吊頂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櫸木包門(窗)套
200元/平方米
2
①牆:國產牆漆,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全瓷拋光鏡面磚,復合地板或小塊拼花木地板,中、低檔花崗岩地面磚
③天棚:輕鋼龍骨石膏小板吊滿頂或鋁扣板吊滿頂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水曲柳包門(窗)套
120元/平方米
3
①牆:888塗料,牆面噴塑或貼牆紙,不銹鋼靠牆扶手,木質踢腳線
②地:全瓷防滑釉面磚
③天棚:石膏四邊走線或木製四邊走線
④門窗:鋁合金(塑鋼)窗
80元/平方米
4
①牆:888塗料,鑄鐵扶手
②地:釉面磚或全瓷地板磚
50元/平方米
5
牆面、天棚為普通抹灰,水泥或刷油漆地面,木門窗
0
有關說明:
1、裝飾裝修補償視每自然間不同情況,分別按其建築面積計算。
2、非住宅房屋裝飾裝修第1年不予折舊,第2-5年每年折舊20%,使用6年以上的,補償10%的殘值;住宅房屋裝飾裝修1、2年不予折舊,第3-10年每年折舊12.5%,使用10年以上的,補償10%的殘值。
3、違法違章建築或臨時建築內的裝飾裝修不予補償。
4、發布拆遷通知後,擅自突擊裝修的不予補償。
5、其他設施補償:
有線電視移裝 300元/台
電話機移裝 200元/台
窗式空調機移裝 100元/台
分體空調機移裝 200元/台
櫃式空調機移裝 300元/台
熱水器移裝 100元/台
浴霸移裝 40元/台
管道煤氣 2350元/戶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第103號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已經2008年2月17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第一條 為加強征地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適用本辦法。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征地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一)擬訂征地方案;(二)發布征地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四)協調處理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補償安置工作。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第四條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下征地補償工作:(一)發布預征地公告;(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五)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六)按規定撥付征地補償費用;(七)責令限期拆遷騰地;(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征地補償工作。各區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各縣(市)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各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但應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除外。第五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第六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下列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一)協助征地補償登記、調查;(二)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具體事項;(三)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四)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第七條 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應當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未足額存入的,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第八條 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第九條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倍數,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另行提高安置補助費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提高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一類水田征地年產值標準的5倍計算。第十條 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第十 一條 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以房屋權屬證書為依據。第十二條 未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由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認定:(一)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房屋,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二)市區范圍內,1982年4月1日至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房屋,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街道)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三)縣(市)轄區內,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對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期間向區、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復查,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國土、規劃、建設、房產部門審查後予以確定。第十三條 拆除非農業戶或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按照規定的標准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和購房補助費。第十四條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應當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另行支付重建用地補助費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重建用地的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第十五條 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經批準的臨時建築,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建築結構的重置價格結合使用年限剔除殘值後補償。第十六條 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第十七條 拆除企業房屋,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涉及生產設備搬遷的,按照設備的拆卸、安裝、搬遷台班的實際工作量計算;不能搬遷的,按照規定的標准包干補償。第十八條 拆除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房屋過渡補助費、按期拆遷房屋獎勵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第十九條 拆除砂石場、預制場、磚場,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補助。第二十條 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農用工具、牲畜,由農戶自行處理,並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第二十一條 征地范圍內墳墓遷移,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第二十二條 各類征地年產值倍數、房屋補償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現行補償標准附後)。第二十三條 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農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村民住宅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經批准依法收回國有農場、林場等農用地,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第二十四條 縣(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除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青苗補償費外的其他補償、補助費標准,報請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2000年3月16日發布的《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同時廢止。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規定辦理。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徵收拆遷補償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 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 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 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 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 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第三章 補償
第十七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第十八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 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條 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第二十三條 對因徵收房屋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房屋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依法予以處理。
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第二十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被徵收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存儲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周轉用房的地點和面積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並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二條 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依法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三條 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用的,責令改正,追回有關款項,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有關責任單位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四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或者房地產估價師出具虛假或者有重大差錯的評估報告的,由發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對房地產估價師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並記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注冊證書;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項目,繼續沿用原有的規定辦理,但政府不得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