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條例學校
Ⅰ 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辦民辦學校,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民辦學校的舉辦,這條規定是來源於最近國家頒布的一條教育條例。公辦學校,之所以可以參與民辦學校的舉辦,主要是由於公辦學校背後強大的品牌優勢,品牌優勢會給民辦學校帶來招生等方面的便利,但是這也會使得社會如今早已嚴峻的教育焦慮現象更為嚴重,大家都會覺得整個社會都在讓孩子讀名校的社會氛圍中,那麼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讀名校的話,就會落別人一大截。
並且民辦學校一個非常突出的點,就是它對於我國當今的職業教育是發揮了巨大作用的。民辦學校是由民間籌資創辦而成的,所以它對於社會發展的需求把握的更加的早,也更加的精準,會使得職業學校的學生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
Ⅱ 1718年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脫離的玻璃的相關規定
摘要 第七條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也不得轉為民辦學校。
Ⅲ 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如何
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挺好的。
教師隊伍
2017年3月份教師公招中,沒有招聘一名教師,也就是說全部從現有教師隊伍中擇優內部調配而來,選拔標准:市上一等獎不超過30歲,全國一等獎省一等獎35歲,特級教師不超過40歲。據校領導介紹,一年級4個班,除一個陝西師范大學研究生之外,全部是內部選拔的有經驗的有編制老師(非代課老師),以5-15年經驗的居多。這待遇成都還未有過。
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西區地處成都國際城南的新中心居住區大源片區,於2014年9月興辦,是高新區打造的優質學校。2017年8月學校正式加入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教育集團。學校佔地61.2畝,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辦學規模為48個教學班級。
學生622人,教職工46人,其中黨員16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中學高級教師3人,小學高級教師8人,國家級、市級優秀教師6人,高新區優秀教師8人,高新區學科帶頭人1人,高新區兼職教研員1人,全國部屬師范院校優秀大學畢業生5人。
(3)公辦條例學校擴展閱讀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成都市天府實驗學校)簡稱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於2017年創辦,是一所依託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正縣級)專業背景,發揮高新區教育改革發展優勢,按照公辦條例設立,融合東西方先進教育理念,開展品格教育的優質學校。
開啟「全人之品III、II、I、(三優勢、兩中心、一學段)辦學模式」,以全人姿態,走向未來;以全人品格,走向世界。由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所長、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大陸中小學品格教育第一人楊霖女士任首任校長。
學校辦學標准高,設施全,有恆溫游泳池、音樂廳等設施,以創辦一所成都獨創、全國一流、未來典範的智慧型學校為己任,秉持「相同的愛給不同的你」核心理念,「相同的愛」要求老師公平、公正、一視同仁;「不同的你」體現為尊重孩子個性和差異、鼓勵多元與創新。
Ⅳ 中央有沒有關於公辦學校教室對外租用的規定
為合理有效利用現有教學資源,規范教室借用管理,確保正常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特通知如下:
一、教室是學校的公共教學資源,未經學校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教室用途;不得假借教學活動或學生社團活動等名義申請教室;不得將借用教室轉借(租)給校外單位或個人使用。
二、借用教室開展活動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學校有關教室管理規定,不得利用教室開展任何與申請活動名稱或內容不符的活動。
三、教室借用申請人員(本校教職工)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借用賬號和密碼,為申請事由負責。如出現實際活動與申請事由不符而引發各類問題,由教室使用單位承擔相應責任。
四、借用流程:借用教室需至少提前一個工作日通過教務系統申請(教學活動類借用由各學院教學秘書或教師申請;學生活動類由學院輔導員申請)。
列印「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室借用通知單」,加蓋單位公章交至相關教學樓管理員處(南山校區為四教一樓,學府校區為綜合樓514)審核並登記留存(教室借用審核流程見附件教師操作手冊)。管理人員於每個工作日16:00-17:00對網上借用的教室進行審核。
注意事項:
1、借用教室的單位在使用教室過程中嚴禁拆卸固定桌椅,嚴禁將活動桌椅搬出教室,嚴禁搬動講台,嚴禁亂寫亂畫、亂釘亂掛,嚴禁吃帶皮殼食品;務必保持設備完好及教室衛生。如損壞設施、設備或污損教室,將追究有關借用人及負責教師責任。
2、學校有重大考試等工作安排時,全校所有教室的使用按教務處的通知處理,已借出使用的教室也應服從安排,自行暫停或延後動。期末考試期間,教室作為考場,原則上不予借用。
3、活動結束後,主動清除各類臨時張貼物,並還原桌椅等設施的擺放,請隨手關閉設備、空調、電源、門窗等。
以上內容參考: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關於教室借用與管理的通知
Ⅳ 集中居住區配套公立學校有哪些規定
集中居住區配套公立學校。必須符合人戶一致的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超出小區配套公辦學校,當年招生計劃數時,則按照適齡兒童少年入戶時間先後順序安排學位人戶一致未能安排入讀,該小學配套公辦學校的適齡兒童少年由教育局指導中心就近安排到其他公辦學校。
Ⅵ 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 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學校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簡稱《條例》)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日前,司法部、教育部的負責人就《條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公辦學校不得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
為了營造更加公平的辦學環境,《條例》進一步完善民辦學校的設立制度。
規范地方政府、公辦學校參與辦學的行為。增加規定: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利用國有企業、公辦教育資源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其他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僅以品牌輸出方式參與辦學,舉辦或者參與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不得以管理費等方式取得或者變相取得辦學收益。
規范通過資本運作控制非營利性學校進行獲利的行為。增加規定:同時舉辦或者實際控制多所民辦學校的,不得改變所舉辦或者實際控制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性質,直接或者間接取得辦學收益;也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實施學前教育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
民辦學校可以以未來經營收入等進行融資
為了維護教育管理秩序,保護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條例》在保障民辦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同時,進一步規范民辦學校的運行和管理。其中包括規范招生行為。增加規定:民辦學校可以在審批機關核定的辦學規模內,自主確定招生標准和方式,與公辦學校同期招生;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應當在審批機關管轄的區域內招生,納入審批機關所在地統一管理等。
為了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
明確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規定:採取政府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支持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保障教師待遇。民辦學校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等。鼓勵金融、保險機構為民辦學校融資、風險保障提供服務。增加規定:國家鼓勵、支持保險機構設立適合民辦學校的保險產品,探索建立行業互助保險等機制,為民辦學校重大事故處理、終止善後、教職工權益保障等事項提供風險保障;金融機構可以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發適合民辦學校特點的金融產品。民辦學校可以以未來經營收入、知識產權等進行融資。
Ⅶ 公辦的學校
我國擬賦予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倪四義、常愛玲) 中國最高立法機關正在制定一部民辦教育促進法,賦予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
在今天開始舉行的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家鏐就這部首次提請立法機關審議的法律草案做了說明。 草案明確規定,「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汪家鏐說,民辦學校享受同公辦學校同等的國家統一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還在信貸、征地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
關於民辦學校教師、受教育者的權利,草案明確指出,民辦學校的教職工在業務培訓、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待遇、職稱評定、工齡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的權利,民辦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及參加先進評選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學生同等的權利。
草案在明確民辦教育事業公益性的原則的同時,允許舉辦者取得合理回報,合理范圍由省級人民政府規定。汪家鏐說,這一規定一方面表明國家對具有公益性的民辦學校的認可和獎勵,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舉辦者牟取暴利。草案把經濟回報限定在一個合理范圍內,使舉辦者的辦學目的與民辦教育事業的公益性相協調一致,以此來積極引導舉辦者的辦學行為。
民辦學校產權明晰,才能調動和保護投資人的積極性,保證民辦學校的正常運行,降低風險。為此,草案規定: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屬舉辦者所有;受贈資產歸學校所有;校產增值部分,其中國家允許舉辦者取得合理回報部分歸舉辦者,其餘增值部分的產權歸學校所有;民辦學校中的國有資產投入部分歸國家所有。
草案賦予民辦學校高度的辦學自主權,給予學校在內部管理體制的確定、機構設置、學校法定代表人確定、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校長和教職工的選聘、工資待遇、教學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確定、資產管理與使用、證書的發放、收費標準的制定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
草案規定,對政府委託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民辦中小學,國家應當按照委託協議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
法律草案還就民辦學校的資產與財務管理、變更與終止等公眾廣為關注的問題做出了規定。
汪家鏐說,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涉及到教育基本性質和共性的法律,民辦學校同樣應該遵守。
統計數字表明,截至2000年,中國民辦教育機構有6萬多所,在校學生1千多萬人,其中民辦幼兒園4.4萬所;民辦小學4300多所;民辦普通中學7316所;民辦職業中學999所;經教育部批準的、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的民辦高等學校,到2001年已增加到89所;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1280所;職業培訓機構1.5萬多所,培訓在校人數330萬人次。
汪家鏐說,民辦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所佔比例仍然不足1%,比例偏小。
她說,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要確立民辦教育在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體現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規范政府的管理行為,保護舉辦者、民辦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促進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完)
回答者:80045611 - 經理 四級 4-11 20:56
一、申請辦學單位在辦學所在地中心校領取《公辦教育辦學申請表》一式三份。
二、將書面申請和按要求填寫好的《公辦教育辦學申請表》以及辦學所需的相關材料交辦學所在地中心校,中心校組織人員對所申請內容及提供的相關材料逐項進行審查。
三、中心校將審查合格、基本符合辦學條件的辦學單位的書面申請和《公辦教育辦學申請表》簽具意見附上相關材料一並交教科局。
四、教科局對所申請內容進行復核、審批。
五、對符合條件的辦學單位頒發《公辦教育許可證》,對不具備辦學條件的,作出不同意辦學的書面通知,並說明理由。
六、辦理《公辦教育許可證》不收取任何費用。 我國擬賦予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倪四義、常愛玲) 中國最高立法機關正在制定一部民辦教育促進法,賦予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
在今天開始舉行的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家鏐就這部首次提請立法機關審議的法律草案做了說明。
草案明確規定,「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汪家鏐說,民辦學校享受同公辦學校同等的國家統一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還在信貸、征地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
關於民辦學校教師、受教育者的權利,草案明確指出,民辦學校的教職工在業務培訓、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待遇、職稱評定、工齡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的權利,民辦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及參加先進評選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學生同等的權利。
草案在明確民辦教育事業公益性的原則的同時,允許舉辦者取得合理回報,合理范圍由省級人民政府規定。汪家鏐說,這一規定一方面表明國家對具有公益性的民辦學校的認可和獎勵,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舉辦者牟取暴利。草案把經濟回報限定在一個合理范圍內,使舉辦者的辦學目的與民辦教育事業的公益性相協調一致,以此來積極引導舉辦者的辦學行為。
民辦學校產權明晰,才能調動和保護投資人的積極性,保證民辦學校的正常運行,降低風險。為此,草案規定: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屬舉辦者所有;受贈資產歸學校所有;校產增值部分,其中國家允許舉辦者取得合理回報部分歸舉辦者,其餘增值部分的產權歸學校所有;民辦學校中的國有資產投入部分歸國家所有。
草案賦予民辦學校高度的辦學自主權,給予學校在內部管理體制的確定、機構設置、學校法定代表人確定、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校長和教職工的選聘、工資待遇、教學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確定、資產管理與使用、證書的發放、收費標準的制定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
草案規定,對政府委託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民辦中小學,國家應當按照委託協議撥付相應的教育經費。
法律草案還就民辦學校的資產與財務管理、變更與終止等公眾廣為關注的問題做出了規定。
汪家鏐說,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涉及到教育基本性質和共性的法律,民辦學校同樣應該遵守。
統計數字表明,截至2000年,中國民辦教育機構有6萬多所,在校學生1千多萬人,其中民辦幼兒園4.4萬所;民辦小學4300多所;民辦普通中學7316所;民辦職業中學999所;經教育部批準的、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的民辦高等學校,到2001年已增加到89所;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1280所;職業培訓機構1.5萬多所,培訓在校人數330萬人次。
汪家鏐說,民辦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所佔比例仍然不足1%,比例偏小。
她說,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要確立民辦教育在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體現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規范政府的管理行為,保護舉辦者、民辦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促進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應該需要國家或者地方教育機構批准
Ⅷ 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1、辦學資源不同。公立學校的數量和辦學規模遠遠超過民間學校,且學習費用相對較低,教學設施較為完善。
2、辦學經費不同。民辦學校的經費主要來自企業;而公辦學校則是國家撥款,大部分辦學經費來自政府。
3、主管部門不同。民辦學校一般由院校所在的省、市、自治區的教育廳或教委主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第二條 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各級各類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舉辦實施軍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質教育的民辦學校。
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本條例所稱國家財政性經費,是指財政撥款、依法取得並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
Ⅸ 公立高校可以參與舉辦民辦高校嗎
公辦學校不宜參與舉辦民辦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於04年4月1日開始實施。《實施條例》規定,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並應當經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國家規定的條件批准。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應當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有與公辦學校相分離的校園和基本教育教學設施,實行獨立的財務制度。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公辦學校依法享有舉辦者權益,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的管理義務,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人認為,這是在限制公辦名校辦民校。
要想真正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大發展,首要的兩個問題就是民辦教育機構的產權界定和嚴格限制甚至完全禁止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前者按下不表,只說後者。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有可能造成很多不利的後果。
一是與民爭利。公辦學校利用歷史、聲譽、師資等優勢,與民辦學校展開不平等競爭;甚至可以不出分文,僅靠民辦學校的「掛靠」(公辦學校出售品牌)以及出師資等方式瓜分市場,不僅不利於「促進」教育發展,反而有可能使民辦學校的生存環境惡化。
二是「裁判員」與「運動員」合二為一。在這場競爭中,教育主管部門既是公辦學校的主辦者,又是教育市場的管理者,其政策無論從制定之初還是執行過程中,都很難公平公正。我們不少法規的質量令人憂慮,重要原因就是過分倚重部門立法,部門利益的影子始終驅之不散。
三是有可能使公辦名校的亂收費通過辦民校的方式合法化。
四是進一步加大教育亂收費的查處難度,並使國有資產堂皇流失。雖然《實施條例》規定公辦學校「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但他們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教育收費和教育亂收費資金來參與舉辦民校,然後通過「合理回報」瓜分國有資產。等於有了某種「洗錢」的通道。
竊以為,公辦學校如有餘力,可通過舉辦分校的方式來為國民造福,但必須一切姓公,不得脫胎為「民辦」並取得「合理回報」,教師個人也完全可以以兼職方式為社會和自己謀福利。
以上供參考。
Ⅹ 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有哪些區別
辦學主體不同。公辦學校的辦學主體是當地政府,民辦學校的辦學主體是個人或者民營企業。
經費來源不同。公辦學校的經費支出包括教師工資福利、辦公經費、校舍維修費等由同級財政列入年度預算,按月支付。
民辦學校的經費支出由辦學的個人或者企業支付。公辦學校的數量及辦學規模遠遠超過民辦學校,並且學費相對較低,甚至有部分地區的公辦學校根據當地政策實行免費教育,享受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更多;而民辦學校相較公辦學校來說,學費高,因是個人或企業資金辦學,所以基本不會享受扶持政策。
公辦學校的上級管理較多,管理比較規范和嚴格;而民辦學校因招生范圍廣,入學條件不高,生源素質較雜,因此管理較為困難。
公辦學校的教師入職及管理較為嚴格,注重教學質量,學校的各項設備設施也比較完善;民辦學校主要是以聘請制招聘教師,師資水平參差不齊,除部分資金雄厚的學校外,大部分民辦學校的教學設備仍不完善。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區別,就在於取得學歷的性質區別了。公辦院校包括全日制統招學歷以及高等成人教育學歷,而大部分民辦學校只擁有高等成人教育學歷,這個區別對於很多注重學歷性質的家長和同學來說是需要注意的一點,一定要在選擇學校前弄清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二條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可以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各級各類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舉辦實施軍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質教育的民辦學校。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本條例所稱國家財政性經費,是指財政撥款、依法取得並應當上繳國庫或者財政專戶的財政性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