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園區規章制度
❶ 化工園區安全如何管理
科學規劃與建設,從源頭上提升園區本質安全水平
(一)統籌規劃。各地區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結構特點、化工產業資源、自然環境條件、安全生產狀況及安全生產規劃,制定化工行業發展規劃,確定專門區域發展化工產業,並將園區規劃納入當地城鄉發展規劃。園區選址應把安全放在首位,使園區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相協調、園區功能與其他主體功能區相協調,使園區與城市建成區、人口密集區、重要設施、敏感目標之間保持足夠的安全及衛生防護距離、留有適當的發展空間,將園區安全與周邊公共安全的相互影響降到最小。
(二)合理布局。園區內各企業的布局應滿足安全防護距離的要求,並綜合考慮主導風向、地勢高低落差、企業裝置之間的相互影響、產品類別、生產工藝、物料互供、公用設施保障、應急救援等因素,合理布置功能分區。科學評估園區安全風險,確定安全容量,實施總量控制,降低區域風險,預防連鎖事故發生。
(三)嚴格准入。規劃設立園區的當地人民政府要建立園區內的企業准入和退出機制。要充分考慮園區產業鏈的安全性和科學性,有選擇地接納危險化學品企業入園。把符合安全生產標准、園區產業鏈安全和安全風險容量要求,作為危險化學品企業准入的前置條件,大力支持產業匹配、工藝先進的企業入園建設,嚴格禁止工藝設備設施落後的項目入園,嚴格限制本質安全水平低的項目建設。凡入園企業,應依法實施建設項目安全審查,嚴格安全設計管理,嚴格控制涉及光氣、劇毒化學品生產企業的建設項目,從嚴審批涉及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企業、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以下簡稱「兩重點一重大」)的建設項目。新建化工生產儲存裝置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裝備自動化控制系統,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的生產儲存裝置必須裝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報警系統,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生產儲存裝置應裝備安全聯鎖系統。勞動力密集型的非化工企業不得與化工企業混建在同一園區內。
(四)科學建設。負責園區管理的當地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化工行業發展特點,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安全環保、公用設施、物流輸送、維修服務、應急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園區的建設以有利於生產安全為原則,完善水、電、汽、風、污水處理、公用管廊、道路交通、應急救援設施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設施,實現基礎設施、公共配套設施和安全保障設施的專業化共建共享。
❷ 對「企業安全環保管理方面」的建議有哪些
1.牢固樹立以安全為中心的安全生產觀
公司上下必須堅持,安全是生產的前提,生產必須保證安全,堅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做到先安全,後生產,不安全,不生產。更新觀念,樹立安全上的榮辱觀;樹立思想上的隱患是最大的隱患的觀念。
2.在安全管理上要施重典
安全工作怎麼強調也不過分,怎麼去抓都不過分,我認為我們公司今後要向管理要安全,向責任要安全;嚴格責任要安全;嚴格責任追究真正做到安全一票否決制。
3.嚴格落實幹部跟班上崗制度:
我們公司領導幹部上崗制度執行不到位:走過場,留於形式,公司近幾年發生的幾次惡性事故有幾次領導幹部在崗?在現場?我認為領導幹部,尤其是安全、生產管理幹部跟班必須到現場,班中,班後必須向調度室匯報現場工作情況,不走過場,改變領導幹部及基層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加強班始班末的安全管理,俗話說工作將要鳴金收兵之際,常常是隱患偷營竊寨之時。
4.加強員工培訓,嚴反三違
近幾年來公司投入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員工進行培訓,我認為受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安全生產運行中,職工素質低下是最大的安全隱患之一,提升職工的個人安全水平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不竭動力,我認為在今後的培訓中要按照: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分類組織培訓,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追求好高騖遠,再就是規范員工的操作行為,對三違人員的處罰不只停留在罰款上,忌「不教而誅」而要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教育,寓教於樂,現身說教,使三違人員從內心真正受到教育。
❸ 化工企業保障生產安全十條規定的內容是什麼 新聞
化工企業保障生產安全十條規定如下:
1、必須依法設立、證照齊全有效。
2、必須建立健全並嚴格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值班制度。
3、必須確保從業人員符合錄用條件並培訓合格,依法持證上崗。
4、必須嚴格管控重大危險源,嚴格變更管理,遇險科學施救。
5、必須按照《危險化學品企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導則》要求排查治理隱患。
6、嚴禁設備設施帶病運行和未經審批停用報警聯鎖系統。
7、嚴禁可燃和有毒氣體泄漏等報警系統處於非正常狀態。
8、嚴禁未經審批進行動火、進入受限空間、高處、吊裝、臨時用電、動土、檢維修、盲板抽堵等作業。
9、嚴禁違章指揮和強令他人冒險作業。
10、嚴禁違章作業、脫崗和在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
(3)化工園區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保障生產的相關要求規定:
1、企業的設立應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當地產業結構規劃;企業的選址應當符合當地城鄉規劃;新建化工企業必須按照有關規定進入化工園區(或集中區),必須經過正規設計、必須裝備自動監控系統及必要的安全儀表系統,周邊距離不足和城區內的化工企業要搬遷進入化工園區。
2、只有經過嚴格的培訓,掌握生產工藝及設備操作技能、熟知本崗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防範措施、需要取證的崗位依法取證後,才能承擔並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證自身和裝置的安全。
3、建立健全並嚴格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加強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礎。嚴格領導帶班值班制度是強化企業領導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及時掌握安全生產動態的重要途徑,是及時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保障。
❹ 工業園區保安如何管理
一是合理規劃化工園區規模大小和入駐企業數量。在化工企業陸續進入園區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一方面,為充分利用園區資源,提高園區效益產出,園區管理者力圖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
另一方面,大量化工企業的存在,必然提高安全事故發生率。園區管理者應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科學制定園區的企業密度,並形成成文規定,以此對已建和籌建中的化工園區進行適當調整。
二是提高入園門檻,建立重大危險源普查、申報和登記制度。
三是在重大災難事故情境下,為滿足園區應急需求,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及物資支持外,還可以從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著手推進救援工作。
提高工作人員應急救援的專業水平,進一步擴大救援隊伍規模,對救援人員的質量和數量嚴格把關,增強包括公安消防隊、特種工程搶險隊和醫療救援隊在內的應急隊伍處置能力,為園區救援提供人力支持。
4.全面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推動救援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應急監督管理力度,完善化工園區安全預案薄弱環節,推動應急預案公開化和透明化,及時制定、更新和修訂安全預案,並針對各類事故風險,定時進行相關預習演練,從而提高應急救援現場管理能力,減少安全事故帶來的損失。
二是注重實效,增加化工園區國家層面的危機管理戰略框架,採用國家統一監管標准和地方特色監管標准相結合的方法對應急工作進行高效指揮。
三是加強輿論引導與應急宣教工作,通過製作並發放內容簡潔、通俗易懂、好記好用且實操性強的文本手冊,對化工園區內的企業及園區周邊的居民進行應急培訓工作,
❺ 如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措施
企業如何才能更好的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呢?具體應該做到以下「五抓」。
一、抓建章立制,提高企業基礎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是企業開展安全管理工作、規范職工安全行為的重要前提和保證。企業應該結合實際,進一步健全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在規章制度健全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配套落實措施,加強檢查,嚴格考核,落實獎懲,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提高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
二、抓設施完善,提高企業本質安全度。企業要按照國家或行業安全標准規范要求,加大安全投入,添置、完善工作場所、生產設備、電氣裝置等方面的安全防護設施,為職工提供一個安全的生產作業環境。嚴格執行安全「三同時」制度,確保安全設施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杜絕先天性隱患,從源頭上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同時要抓好企業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對發現的隱患及時進行整改,防患於未然。
三、抓教育培訓,提高企業全員安全素質。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提高廣大職工群眾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的有效途徑。在廣泛、深入地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廣大職工的在職安全技術培訓。今年,我們海門安監局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文化建設,並且正在著手准備創辦海門網上安全學校,擬聘請大學教授、省、市安監局領導、行業專家進行網上授課,為企業員工的在職安全技術培訓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通過網路培訓,力爭使每一位員工都受到有針對性的教育,切實提高每一位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
四、抓標准化建設,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企業要做到安全生產,涉及到人、機、料、法、環境和時間等多項因素,達到了這些要素的和諧統一和有效控制,就成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目前國家安監總局大力提倡開展的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就是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里,通過有效的制度和辦法,使人的行為與各種要素達到和諧統一,以確保安全。今年我們安監局深入開展安全標准化創建工作,從從業人員基本條件、應急管理、主要負責人安全履職、專家安全檢查、「星級安全班組」創建等多方面進行了規范化指導,督促加大標准化建設力度,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五、抓應急救援,提高企業應急處置能力。2010年春節過後發生的響水縣「萬人大逃亡」事件令人記憶猶新,一句化工廠發生泄漏並且即將要爆炸的謠言,導致了響水「新春萬人大逃亡」,引起了國內眾多媒體的關注,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這個,就是我們遇到的新的課題,我們海門的化工園區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辦?我們的企業怎麼做?我們主管部門怎麼做?地方政府又需要做些什麼?為此,今年我們海門安監局全力打造的十個層面十四項創新工程中有一項就是要創新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我們開展了危險化學品等行業的桌面演練和危險化學品「不告知」演練,進一步加深了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成員單位對事故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認識,檢驗在響應等關鍵環節的協調配合能力,解決了「預案和現場處置兩層皮」的問題,從而進一步規范應急處置程序,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同時,督促各企業進一步完善各自企業的應急救援預案,根據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出現的新情況設置應急科目,從實戰出發組織進行應急救援演練,督促企業加快應急隊伍建設步伐,並且不斷提高其快速反應、協調作戰和應急處置能力。
❻ 水利科研實驗室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存在的安全風險有哪些
水利科研實驗室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存在的安全風險:購買、存儲、使用、排放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建立專用的化學品庫房和配置完善的安全設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專門的信息網站或採用專用信息軟體,對危險化學品的采購、儲存、使用、排放等進行全程有效的監控與管理。
(6)化工園區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安全措施:
1、嚴格安全准入:
明確各地區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確定化工產業發展定位,建立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和應急管理等部門參與的化工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協調溝通機制。
2、嚴格標准規范:
制定化工園區建設標准、認定條件和管理辦法。整合化工、石化和化學制葯等安全生產標准,解決標准不一致問題,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標准體系。
3、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嚴格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時修訂公布淘汰落後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各地區結合實際制定修訂並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結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法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條件的產能,有效防控風險。
4、深入開展安全風險排查:
按照《化工園區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導則(試行)》和《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等相關制度規范,全面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和隱患治理。
❼ 天津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的第三章
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和使用
第十四條本市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嚴格控制、集中管理。
除運輸工具加油(氣)站外,禁止在外環線內及區、縣城區范圍內新建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項目。
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項目,應當在化工園區或者工業園區內集中布局;已建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和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應當按照規劃向化工園區或者其他工業園區集中。
第十五條對新建化工園區或工業園區內的化工集中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價,投入使用後,每3年進行一次安全評價。
第十六條新建、改建、擴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和設施,以及伴有危險化學品產生的化學品生產裝置和設施的建設項目,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並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建設項目安全許可手續。
第十七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進行危險化學品中試,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編寫的中試方案應當包括安全技術措施的內容,並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安全論證。
(二)用於中試的建築物、設施、設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規定;危險工藝應當設置相應的安全裝置;對參與中試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中試成果轉讓時,轉讓合同中應當包括安全技術措施的內容及安全論證材料。
第十八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配備相適應的化工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專職電工。
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國家和本市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第十九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參加安全培訓,並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二)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接受相關部門的培訓和考核,取得資格證後方可上崗作業;
(三)危險化學品操作人員應當經本單位專業技能和安全知識培訓後方可上崗作業;
(四)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時,應當由本單位對有關從業人員重新進行相關安全培訓。
第二十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加強用工管理,制定並落實定員、定崗、定額、定責制度。
具有危險工藝及光氣、氯氣、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的危險崗位應當確定專人操作,禁止混崗、兼崗作業。
第二十一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和特性設置相應的安全裝置、設施。
使用危險工藝的,應當嚴格按照國家相應的技術標准設置安全裝置、設施,並保證其正常運轉。
第二十二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技術檢測檢驗機構,至少每3年對易燃易爆場所的防爆設施、設備和危險化學品常壓容器進行一次檢測檢驗。
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檢測檢驗結果及時採取整改措施,對經整改仍達不到安全規定要求的設備、設施應當及時淘汰、更新。
第二十三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定期對生產裝置、儲存設施進行安全評價。
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安全評價報告對策建議及相關的技術標准及時採取整改措施,並將安全評價報告和整改情況向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二十四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對相關場所、設施及其溫度、壓力、液位等主要技術參數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
第二十五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對禁火區范圍的動火作業應當進行企業內部動火審批管理。動火作業前應當進行風險分析,制定監控措施,設置監護人員。
第二十六條危險化學品應當儲存在專用倉庫、專用場地或者專用儲存室內,實行分類、分區儲存,並設置明顯標志。嚴禁互忌危險化學品混存。
第二十七條進入可能存在硫化氫等有毒、窒息性氣體的罐釜、壕池、管道等特殊作業場所從事檢修、拆除、清洗等作業,應當制定安全作業方案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由作業場所產權單位履行內部審批手續。
從事上述作業時應當採取隔離、通風等有效措施,並對作業環境進行風險分析、檢測;配備監護人員及必要的通訊、防護、救援設備。
第二十八條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及時處置本單位產生的廢棄危險化學品。無法自行處置的,應當委託由環境保護部門認定的專業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所需費用由產生廢棄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承擔。
❽ 加強安全生產風險源頭管控主要有哪些措施
一、加強安全生產風險源頭管控的意義
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既是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有效手段,又是加強事故預防和源頭治本的重要舉措。
二、明確規劃設計安全要求
(一)加強規劃設計安全評估。各地區要把安全風險管控、職業病防治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區域開發規劃,把安全風險管控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要組織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和防控風險論證,明確重大危險源清單。要加強規劃設計間的統籌和銜接,確保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規劃、同設計、同實施、同考核。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等功能區選址及產業鏈選擇要充分考慮安全生產因素,嚴格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要求,做好重點區域安全規劃和風險評估,有效降低安全風險負荷。
(二)科學規劃城鄉安全保障布局。各地區要制定防範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的綜合保障措施,嚴格依據相關標准規范科學設定安全防護距離、緊急避難場所和應急救援能力布局。要高度重視周邊環境與安全生產的相互影響,加快實施人口密集區域的危險化學品和化工企業生產倉儲場所安全搬遷工程。新建化工企業必須進入化工園區。城鄉規劃和建設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加強隔離帶管控,嚴禁在安全和衛生防護隔離地帶內建設無關設施和居住建築。要按照「誰批准誰負責、誰建設誰負責」原則,明確安全管控責任部門及責任人。
(三)嚴把工程管線設施規劃設計安全關。地上、地下工程管線規劃布局、設計與敷設要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標准。已納入城鄉規劃的管線建設用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完善工程管線設施建設規范,健全油氣管線安全監管措施和辦法,從嚴控制人員密集區域管線輸送壓力等級。鼓勵各地區按照安全、有序原則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把加強安全管控貫穿於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要建立地下綜合管廊安全終身責任制和標牌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四)嚴把鐵路沿線生產經營單位規劃安全關。鐵路沿線生產經營單位的規劃與建設要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標准。在高鐵線路兩側建造和設立生產、加工、儲存或銷售易燃易爆或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場所、倉庫等,要嚴控安全防護距離。
三、嚴格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准入
(五)合理確定企業准入門檻。各地區要根據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產業政策和本地區行業領域實際,明確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安全准入條件,審批部門對不符合產業政策、達不到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一律不予核准。各地要根據實際制定本地區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礦山等「禁限控」目錄並嚴格執行。
(六)完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和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從嚴審查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煙花爆竹生產儲存、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金屬冶煉等建設項目安全衛生設施設計,加強對建設單位安全設施和職業病防護設施驗收活動和驗收結果的監督核查。嚴格督促落實新改擴建道路項目,粉塵、化工毒物危害嚴重項目,水運建設項目,水利建設項目等安全設施與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七)嚴格審批重點行業領域建設項目。高危項目審批必須把安全生產作為前置條件。嚴格規范礦山建設項目安全核准(審核)、項目核准和資源配置的程序。推動建立涉及「兩重點一重大」(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和重大危險源)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階段部門的聯合審批制度,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項目不予核准。加大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四防」(防爆、防火、防雷、防靜電)和「三庫」(中轉庫、葯物總庫和成品總庫)建設力度,達不到安全生產要求的,不予頒發和延期安全生產許可證。
四、強化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材料安全准入
(八)加快淘汰退出落後產能。對《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11年本)(修正)》淘汰類工業技術與裝備的產能,嚴格按照規定時限或計劃進行淘汰。對限制類、淘汰類的礦山、危險化學品、民用爆炸物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建設項目不得核准。對產能過剩行業堅持新增產能與淘汰產能「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的原則,加強投資項目審核管理。完善基於區域特徵、產業結構、煤種煤質、安全生產條件、產能等因素的小煤礦淘汰退出機制。綜合施策,引導和推動煤與瓦斯突出、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和極復雜、沖擊地壓等災害嚴重的礦井有序退出。對現有技術難以治理災害的區域禁止開采。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生產企業退出轉產扶持獎勵政策。
(九)加快完善強制性工藝技術裝備材料安全標准。根據行政執法要求、事故原因分析、新工藝裝備和新材料應用等情況,及時制修訂並公布相關工藝技術裝備強制性安全標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企業等率先制定新產品、新工藝、新業態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技術地方、行業、企業標准。支持企業制定更加嚴格規范的安全生產標准和職業健康標准。加快與國際安全生產及職業健康標準的對標接軌步伐。
(十)加強關鍵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安全保障。落實重要安全生產設備、設施、儀器儀表檢測檢驗制度,強化職業病危害防護設備設施改造。提倡新建、改擴建、整合技改礦井採掘機械化。落實地下礦山老空區積水超前探測、露天礦山高陡邊坡安全監測制度。推廣尾礦干堆、尾礦井下充填技術和尾礦綜合利用,努力建設綠色礦山、無尾礦山。加快推進「兩重點一重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改造升級,新建化工企業必須裝備自動化控制系統。推動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升級改造,實現關鍵危險場所機械化操作和智能化監控。推動冶金企業安裝煤氣管道泄漏監測報警系統。在涉及鋁鎂等金屬製品打磨拋光作業企業中推廣使用濕式除塵工藝。
(十一)提升交通運輸和漁業船舶安全技術標准。提高大型客車、旅遊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製造安全技術標准及安全配置標准,強力推動企業採取防碰撞、防油料泄漏新技術,強化動態監控系統應用管理。提高客船建造、逃生等相關安全技術標准,嚴禁在客船改造中降低標准。嚴格漁船初次檢驗、營運檢驗和船用產品檢驗制度,推進漁船標准化改造工作,推動海洋漁船(含遠洋漁船)配備防碰撞自動識別系統、北斗設備終端等安全通導設備。
(十二)強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工藝技術裝備和材料。加快更新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加強對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標准、安全性能低下、職業病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工藝技術裝備和材料。建立職業病危害防治落後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淘汰、限制名錄管理制度,推動職業病危害嚴重企業轉型升級和淘汰退出。
五、建立特殊場所安全管控制度
(十三)科學合理控制高風險和勞動密集型作業場所人員數量。嚴格控制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涉爆粉塵等高風險作業場所操作人員數量。嚴格執行危險工序隔離操作規定。推進機器人和智能成套裝備在工業炸葯、工業雷管、劇毒化學品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加強勞動密集型作業場所風險管控,依據風險等級和作業性質等,推動採取有針對性的空間物理隔離等措施,嚴格控制單位空間作業人員數量。
(十四)嚴格管控人員密集場所人流密度。加強大型交通樞紐設施狀態和運營狀況監測,合理控制客流承載量。嚴格審批、管控大型群眾性活動,建立大型經營性活動備案制度和人員密集型作業場所安全預警制度,加強實時監測,嚴格控制人流密度。建立健全人員密集場所人流應急預案和管控疏導方案,嚴防人員擁擠、踩踏事故發生。
六、完善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准入制度
(十五)提高高危行業領域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准入條件。從文化程度、專業素質、年齡、身體狀況等方面制定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漁業生產等高危行業領域關鍵崗位人員職業安全准入要求,明確高危行業領域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素質要求。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重大責任人員職業和行業禁入制度,對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生產經營者依法實施相應的職業禁入,對事故負有重大責任的社會服務機構和人員依法實施相應的行業禁入。督促企業嚴格審查外協單位從業人員安全資質。
(十六)提升重點行業領域關鍵崗位人員職業安全技能。督促企業建立健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粉塵涉爆、金屬冶煉、道路運輸、水上運輸、鐵路運輸、建築施工、消防、民用爆炸物品、漁業生產等重點行業領域關鍵崗位人員入職安全培訓、警示教育、繼續教育和考核制度,提升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技能。完善客貨運車輛駕駛員職業要求,改革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職業培訓考試機制,進一步加大客貨運駕駛員業務知識、操作技能和處置突發事件等方面的培訓。
七、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工作落實
(十七)加強統籌協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力量,細化工作措施,明確責任分工,保障工作經費,確保各項工作要求落到實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委會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掌握工作落實進度,協調解決跨部門、跨行業的重大問題。
(十八)加強改革創新。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結合貫徹實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著力彌補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准入方面的短板和監管盲區。
(十九)加強法規制度建設。要加快涉及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准入方面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制修訂工作,及時清理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准入規定,把實踐中有益做法和有效措施上升為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准入法規制度體系。
(二十)加強督促檢查。各地區要加強督促檢查,指導推動各項工作措施落實。要把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納入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內容,加強考核獎懲,確保工作取得成效。
(二十一)加強輿論引導。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路、微信等媒體,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和安全准入工作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重要舉措和具體要求,大力宣傳基層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❾ 國家哪些法律法規規定的新建化工企業必須進化工園區
沒有具體法律規定,但是各地有相關政策要求進化工園區,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整體城市布局的需要,所以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
❿ 安全如何為化工園區服務
1、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
2、對使用涉及化工安全的法律、法規、標准進行識別並轉化為園區的規章、制度認真執行。
3、對所有的工作內容進行安全識別,把風險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圍內。
4、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並定期更新。
5、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訓管理機制。
6.加強化工工藝安全管理。
7、加強作業安全管理。
8、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職業健康管理。
9、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
10、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機制。
11、建立健全各種安全檢查機制
12、建立健全一整套機構、職責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