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百度法律條例

百度法律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5 12:23:31

① 法律、法規條例、辦法、意見、實施細則這些法律屬於怎麼區分

可從制定部門,特點,適用地方這幾個方面區分

1、制定部門之間的區別

法律: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制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規:由國家機關制定。例如:比如說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等。

條例: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

辦法:是有關機關或部門制定的。

意見:地方政府或者國家機關制定的。

實施細則:授權國務院直屬機關制定。

2、特點各不相同

法律:屬於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法規: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條例:內容的法規性,時效的穩定性,制發的獨特性。

辦法:辦法的法規約束性側重於行政約束力。辦法的條款都具體、完整,不能抽象籠統。

意見:內容的多樣性,行文方向的多向性,內容的針對性,作用的多重性。適用

實施細則:規范性,補充性和輔助性,操作性強。

3、適用范圍不同

法律:全國范圍內。

法規:行政法規全國范圍使用,地方性法規地方范圍。

條例:只能在本地區范圍使用,屬於地方法規。

辦法:國家制定的全國范圍實施,地方部門制定的適用於當地。

意見,實施細則:大多由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提出,經過本一級政府審批並通過實施。

(1)百度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

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法律:

是對法律中某些條文或文字的解釋或限定。這些解釋將涉及到法律的適用問題。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做出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還有一種司法解釋,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檢察院做出的解釋,用於指導各基層法院的司法工作。

行政法規:

是由國務院制定的,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這些法規也具有全國通用性,是對法律的補充,在成熟的情況下會被補充進法律,其地位僅次於法律。

法規多稱為條例,也可以是全國性法律的實施細則,如治安處罰條例、專利代理條例等。

網路:法律法規

網路:條例

網路:辦法

網路:細則

② 中國所有法律條例

你說的太籠統了,中國法律太多不知從何說起

憲法,
它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國一切法律、法規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規是憲法的子法。子法如與母法的內容相違背,子法則無效。除了母法--憲法之外,我們可以把其餘一切法律、法規分為以下四大部門。即:(1)刑事;(2)民事;(3)經濟;(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據自己所打的官司,側重學習其中的一個部門法律、法規。

(1)刑事方面。它又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即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的,犯了什麼罪,將要受到怎樣的處罰等。如:刑法、懲法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決定、通知、補充規定等。另一類是程序法,即規定辦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驟的法律。如刑事訴訟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補充規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如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著作權法等等,以及有關的補充規定。另一類是程序法,如民事訴訟法、仲裁條例等,也包括各種有關的補充規定、暫行規定等。
(3)經濟方面。實體法主要有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稅法、產品質量法等。程序法與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實體法有食品衛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程序法有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條例和其他有關補充規定等。

③ 法律實施條例與法律全文有什麼異同

1、性質不同

法律全文是法律本身規定,法律實施條例是政府部門為實施法律而規定的操作規范或指導意見,本身不是法律,是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或其他規范性文件。

2、包含性不同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法律全文是法律全部內容。法律全文里包含法律實施條例。

3、相同點

都對法律條文進行了解釋。

(3)百度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傳統法系

法系是指根據法在結構上、形式上、歷史傳統等外部特徵以及法律實踐的特點、法律意識和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對法進行的基本劃分。

一、資本主義國家有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1)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羅馬日爾曼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

大陸法系也被稱作成文法,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以法典為第一法律淵源,法典是各部門法典的系統的綜合的首尾一貫的成文法匯編。歐洲大陸上的法、德、意、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和拉丁美洲、亞洲的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屬於大陸法系。

(2)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又稱英國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襲英國中世紀的法律傳統而發展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英(蘇格蘭地區除外)、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除外)、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均屬於英美法系。

(3)主要差別

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具有抗辯式的特點,同時還存在陪審團制度。

法系這種分類不能提示法的本質,但有助於促進法律文化的了解與交流。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歷史上差異顯著,但二十世紀以來,這種差別開始縮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④ 現在法律法規有哪些條例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註:《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已失效)、 《實施細則》、 《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物權法》、其他一些地方性規定

⑤ 中國法律條例

概念
它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本罪的四個主要特徵
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本罪侵犯的對象是公私財物,即國家、集體所有或者公民個人所有的各種財物。
2、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
3、本罪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構成本罪。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了盜竊行為不構成犯罪。
4、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由故意構成,並且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

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盜竊罪與一般盜竊行為的罪限。其區分有數額和次數兩個可供選擇的標准,只要具備了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其中之一的,就構成盜竊罪,否則,只是一般違法行為。
2、把盜竊自己家裡或近親屬財物的行為與社會上的盜竊罪區別開來。這里所指的「盜竊自己家裡」的財物,主要指偷竊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也包括偷竊共同生活的其他非近親屬的財物。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和非近親屬的財物不等於本人的財物,但又與非共同生活的其他人的財物有所區別。

本罪的刑事責任
1 、 根據刑法第264條的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下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有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如下:
(一)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二)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為「數額巨大」。
(三)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 為「數額特別巨大」。

⑥ 中國法律條例1到224條內容資料第一條到最後法律大全

⑦ 條例和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條例和法律的區別具體如下:
1、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
2、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
3、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
4、中國的法律可以劃分為: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5、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第七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⑧ 請問 法律 法規 條例 細則 辦法 的概念和區別

1、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概念:

①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②法規: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文件為基礎依據,再對照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的實際執行標准.實際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③條例:政府機關通過的文件,政府機關同時要服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這個發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做了一些對實際事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條例。

④細則:解釋性的文件,具體解釋法律法規,並詳細規定其具體做法。

⑤辦法:更為詳細的做事規定,規定了做什麼事按什麼程序,要注意什麼。

2、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區別:

幾者規定的范圍、內容涉及的方面有所不同。

①法律是全國人大委員會審議並通過,全國各地通用。

②法規,條例由國務院審議並通過,全國通用,但法律效力與法律相比較差。

③條例也可由較大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所以只能在本地區實施,屬於地方法規。

④意見和實施細則一般由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提出,本一級政府審議並通過實施。

(8)百度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思想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⑨ 法律 法規 規章 規定 條例 都是什麼 暈

1、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2、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定是強調預先(即在行為發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於法律條文中的決定,即權威性地確定為一種指導、指示或行動規則。

5、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

(9)百度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條例基於法的規范作用

1、指引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2、評價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3、教育作用

這是指通過法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

4、預測作用

這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

5、強製作用

這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法的強製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證。

⑩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

法律法規常識基本知識包括以下幾種法律法規: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規章等。

1、法律 :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因而,法律的級別是最高的。

法律一般都稱為既定法,如憲法、刑法、勞動合同法等。

2、法律解釋:

是對法律中某些條文或文字的解釋或限定。這些解釋將涉及到法律的適用問題。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其做出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還有一種司法解釋,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檢察院做出的解釋,用於指導各基層法院的司法工作。

3、行政法規:

是由國務院制定的,通過後由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這些法規也具有全國通用性,是對法律的補充,在成熟的情況下會被補充進法律,其地位僅次於法律。

法規多稱為條例,也可以是全國性法律的實施細則,如治安處罰條例、專利代理條例等。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相當於是各地方的最高權力機構。

地方性法規大部分稱作條例,有的為法律在地方的實施細則,部分為具有法規屬性的文件,如決議、決定等。地方法規的開頭多貫有地方名字,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等。

5、規章:

其制定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這些規章僅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有效。如國家專利局制定的《專利審查指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葯品注冊管理辦法》等。

還有一些規章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僅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如《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北京市天安門地區管理規定》的決定》、《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辦法》等。

(10)百度法律條例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作用

一、法律法規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告知人們,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

違法者將要受到怎樣的制裁等。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和普法工作來實現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實現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二、 法律法規具有預防作用。對於法律法規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麼,違法後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這樣人們在日常的具體活動中,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自覺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來達到有效避免違法和犯罪現象發生的目的。嚴格及時有效的執法也可以警示人們,未違法,違法必受罰,受罰不可變通也。這樣可以在每一個人的心底上建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思想行為防線。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收到欲方則方,欲圓則圓的良好的規范效果。

三、 法律法規的校正作用。也稱之為法律法規的規范作用。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來機械地校正社會行為中所出現的一些偏離了法律軌道的不法行為,使之回歸到正常的法律軌道。

像法律所對的一些觸犯了法律的違法犯罪分子所進行的強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違法行為得到了強制性的校正。

四、 法律法規具有扭轉社會風氣、凈化人們的心靈、凈化社會環境的社會性效益。理順、改善和穩定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提高整個社會運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

作為一個真正的法制社會則是一個高度秩序、高度穩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會。這也是法制的最終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

熱點內容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
農行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2-04 03:27:41 瀏覽:29
股權轉讓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04 02:20:18 瀏覽:963
盜用qq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1:17:37 瀏覽:467
社會與法野人歸鄉記 發布:2025-02-04 00:44:52 瀏覽:82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