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規范化來源
㈠ 誰知道有關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 相關的 國家級法律法規
《城市管理執法辦法》
背景:《城市管理執法辦法》是為了規范城市管理執法活動而制定的部門規章。
執法范圍:包括住建、環保、工商、食葯、交管、水務等領域與城市管理相關部分的行政處罰權。該辦法填補了此前20餘年城市管理執法規范的缺位。
實施時間:《城市管理執法辦法》於2017年3月30日正式出台,自2017年5月1日起實施。
(1)執法規范化來源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一、規范執法范圍。城市管理執法的行政處罰權范圍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確定,並應當同時具備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專業技術要求適宜等條件。
二、加強隊伍建設。推行執法力量下沉,提高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素質,規范協管人員行為。
三、加強執法保障。統一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標識,加強財政保障和執法裝備配備,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應用。
四、規范執法行為。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開展執法活動,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執法全過程記錄和執法公示等制度,對行政相對人優先採用教育、勸誡、疏導等方式予以糾正。
五、加強協作和配合。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協調機制、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和案件移送報告制度,提高執法效能。
六、加強執法監督。建立投訴、舉報等制度,嚴格法律責任。
㈡ 警察的責任來源於道德規范還是法律規定
任何一個職業,抄它首先應該是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但是並不是說它遵守法律法規,他就不守道德底線,任何職業都有它的道德,有它的內部的規章制度。同時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是相輔相成的,而這並不是相悖的關系。法律雖然具有強製作用,但是法律並不和約定俗成的道德關系相違背。同樣道德是靠社會輿論來實現它的作用,但是道德並不能違背社會法律。所以說警察的責任既來源於法律規定,也在於來源於道德規范。
㈢ 公安執法規范化的重要性
1、公安機關的主要活動是執法活動,公安民警的主要行為是執法行為,執法工作始終是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最佳結合點,執法規范化建設在整個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地位。必須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發揮公安機關排頭兵作用。
2、安機關作為國家重要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部門,建設法治公安是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法治化水平直接關繫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國家和政府整體法治化水平。
建設法治公安的核心要求是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不作為、亂作為、不公正、不文明等問題,實質上都可歸結為執法不規范。因此,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是推進法治公安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根本途徑,要把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升公安機關依法履職能力和執法公信力。
3、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是做好新形勢下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實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迫切需要。
隨著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不斷覺醒、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公眾行使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能力極大提升,公安機關的執法活動時刻處在媒體聚光燈下,執法行為稍有不當就很可能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輿論炒作的熱點。
因此,新形勢下衡量公安工作的優劣,不僅要看是否體現了執法效率、實現了維穩目標,而且還要看是否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公安改革是推進執法規范化的動力所在,促進執法規范化是公安改革的重要目標。
(3)執法規范化來源擴展閱讀
堅持執法為民,讓人民群眾通過執法規范化建設有更多獲得感。之所以存在很多不良現象,主要是沒有真正從思想深處解決好「為誰掌權、為誰執法、為誰服務」這一根本問題。
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必須著力整治和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通過健全執法制度、改進執法管理、強化執法監督,不斷提升執法公信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個執法行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㈣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什麼執法行為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的執法行為。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指出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
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4)執法規范化來源擴展閱讀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要求: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執法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干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懲治執法腐敗現象。
㈤ 《交通運輸行政執法行為規范》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
本人已經從事交通行政執法工作18年,都是在最基層工作,現在就我所在的路政大隊現實情況進行一個簡單的情況調研:
一、 機構簡介
公路路政執法監察大隊屬交通運輸局內設獨立法人股級事業單位。職能配置是負責境內除一級(含一級)以上公路外全部公路的超限運輸治理的組織、協調、監督工作。組織架構分別由大隊長、書記、兩個副大隊長組成,下設7個股室、中隊,分別是財務股、內業股、辦公室、巡查中隊、治超一中隊、治超二中隊、一個固定治超檢測站中隊。現行的架構體系形成的原因是根據工作需要而配置。
二、 人員組成
公路路政執法監察大隊執法人員總數36人(其中取得交通部執法證件33人,自治區執法證件3人)。人員來源分別是由公路段借調18人,養護工區借調18人。人員學歷結構是2人初中,1人高中,22人大專,11人本科。專業結構是法律專業6人,交通專業12人,其它專業18人。年齡結構35歲以下13人,30至50歲的15人,50歲以上8人。
三、 辦公場所
目前租用原養路費征費稽查所辦公樓辦公,並根據交通部「四統一」的標准進行了外觀噴漆。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
1.我大隊36名路政執法人員全部是從養護單位借調,目前局與政府正在協調解決將以取得交通運輸部執法證件的路政人員,全部以內部調劑的方式劃轉至旗路政執法監察大隊。
2.我大隊無車輛編制證,執法車輛入戶更新極為困難。
3.我大隊沒有自己的辦公場所,現辦公場所為與運管所共用租用的原養路費征費稽查所辦公樓。
4.大隊無辦公經費,無固定治超檢測站專項經費,目前經費來源為罰沒款返還。
四、 執法過程中在的問題和矛盾
1.交通執法隊伍內部職能重疊,多個執法隊伍各行其政。
就目前我所在的 為例,有路政執法隊伍兩只。一支隊伍負責一級(含一級)以上的高等級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另一支負責國省縣鄉的路政管理。兩支隊伍職能重疊,造成社會群眾無法區分,交通執法工作混亂,也是執法資源的巨大浪費。另外還有運政管理也在路上進行道路客貨運輸的執法工作,各行其政。所執行法律法規也存在交叉管理的問題,對交通執法形象造成了混亂、多頭、誰都管又誰都不管的局面。
2.與公安交警部門職能交叉,協調不順
從《道路交通安全法》與《公路法》的法條來看,其中職能交叉最為明顯的就是治超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超載、超寬、超高、超長,與《公路法》中所稱超限、超高、超長、超寬,分別做出了不同的規定,交警路政都具有對上述違法行為的管理與處罰權,《道交法》中規定消除違章後放行,這說明交警部門也要與路政部門一樣卸掉超出部分的貨物才能放行違章車輛,雖然六部委在文件中規定,由交通路政、公安交警共同負責全國的「治超」工作,可現實中,只有路政部門在執行這一規定,公安交警部門並不認為這是他們的事情,而其中也得不到相關利益,兩家隊伍因執行的處罰標准不同,工作流程不同,沖突和矛盾也時有發生,所以導致工作上協調困難,相互不配合,給執法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
3.所執行法規偏軟,無強制性手段
《公路法》中針對超限車輛的罰則中,最高處罰為3萬元,可是對違法車輛及車輛證件的扣留方面並沒有給出強制性的條款,而在現實執法過程中,扣車難、扣留證件難,對違法車主又無人身強制權,扣車這一執法過程就成了老大難,車輛作為違法證據都無法保留,又何來3萬元的罰款和卸貨之說。
4.超限運輸是暴利行為,暴力抗法屢見不鮮
同一宗貨物運輸,合法運輸者獲利較小,但違法超限運輸者獲得的將是合法運輸者2到3倍甚至更多的利潤,所以在暴利面前有極大一部分違法超限運輸者不惜鋌而走險,甚至暴力抗法,以謀取利益最大化,在網路上查詢,每年都有路政人員倒在違法者利益的車輪下,致死致殘,為了路政工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種情況目前仍時有發生。
5.體制不順,執法人員得不到崗位保障
好多地方在路政機構的設置上體制都不一樣,有的省市一直條管到省里,有的是下放到縣一級,條塊結合,各不相同,可以隨意調整路政人員的崗位,路政人員的執法身份得不到保障,導致隊伍極不穩定,人員沒有了沖勁、無方向感、前途渺茫,這也是隊伍不硬、人心渙散的具體表現。
6.地方干預,法律法規無法落到實處
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經濟發展,把交通法律法規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任意開設道口,侵佔公路紅線,干涉路政工作。公路路產路權得不到有效保護,更有甚者,為企業產品外運(超限運輸)和路政部門打招呼、開口子,以犧牲公路的完好為代價發展地區經濟,可誰又想過修一條路何其艱難。
7.交通行政執法主體及交通執法人員身份問題
交通行政執法主體全國各不相同,有委託執法,有地方性法規授權執法等,各不相同。從全國的層面上看,法律授權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法律授權不但解決了目前交通行政執法機構的尷尬局面,也加大了交通行政執法的力度。交通行政執法人員現所在的執法機構均為事業單位,身份為事業工人,事業工人從事執法工作是否合法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8.執法案卷復雜,極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我們在執法過程中要填寫各種案卷達19到21份,沒有半個小時很難完成一份案卷,費時費事,效率根本不存在,再看一下交警部門的處罰案卷,他全部綜合到一個單子上,可謂效率極高,我們是不是也可效仿一下呢?
9.信息化建設滯後
在信息化網路的今天,好多部門已經充分利用網路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為環保更是達到了無紙化辦公,極大節約了辦公資源,而交通執法這一塊卻沒有達到這一點。例如: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在網上無法查詢真偽,在信息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不得不說我們交通行政執法信息化以極大的滯後了。
10.對外宣傳方面仍有欠缺
交通是有「鋪路石」精神、「老黃牛」精神,只知埋頭苦幹、默默無聞,可是在這個時代,不知道宣傳,只求一味奉獻是不可取的,典型的例子:南方的冰凍災害,在央視的畫面上,是養護工人和路政人員在鏟雪搶通,可聲音卻是交警人員在搶通道路,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可笑又可悲的事情,不注重宣傳,交通人的形象怎麼在社會上傳播,怎麼把交通所做的工作讓社會認可,所以本人認為從高層就開始把宣傳工作列入日常工作是重中之重,充分調動交通職工向行業外媒體投稿也是不錯的選擇。
11.執法車輛外觀噴漆的問題
目前我們的執法車輛還是老樣子,下黃上白,與社會上的計程車,電力搶修車、其它單位的工程車樣子很相似,極易造成混淆,部里的執法證件、服裝、辦公場所外觀、執法標識標志已達到了「四統一」,唯獨執法車輛還在延續《公路監督檢查專用車輛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可這一規定是2002年11月部頒的,現在依然在使用,這個管理辦法現在看明顯滯後。
六、關於交通行政執法改革的幾點建議
1.無論體制如何改革,人的問題是最關鍵的,我國現有的交通行政執法人員身份,應全部為事業工人,而且無執法人員崗位保障制度,建議部里協調國家人事部門,盡快解決交通行政執法人員公務員(或參公)身份,並出台保障交通行政執法人員崗位的相關部令或辦法,以起到執法身份合法、穩定執法隊伍的效果。
2.為避免交通內部多頭、多部門執法,盡快試點綜合執法機構,對外一支隊伍,整合內部執法資源,以求高效便民,執法力度更大,社會群眾滿意度更高。
3.綜合上述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成立自己的行業公安系統,或直接將交通行政執法機構變為行業公安,執行現交通執法機構所行使的權利,避免在工作中與其他單位協調不順,處處掣肘,暴力抗法等諸多問題,可謂一勞永逸,如變更行業公安無法運作,也可考慮將交警部門劃回。
結合上述調研情況和體制改革的建議,希望領導們可參詳制定出適合我們自己的改革方案,把交通行政執法工作盡快的納入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上來。
以上觀點均為本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望共同探討。
㈥ 消防法制與執法規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消防法制與執法規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1.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自消防法於2008年開始修訂以來,消防法在不斷修正過程中得以逐漸完善,但是從實踐中來看其依舊有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消防執法涉及內容極廣,同時研究的問題較為復雜,這就導致相關法律法規難以完全做到足夠健全、完善與有效,難免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不利於當前消防法制和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實現。
2.執法思想和意識有所偏差
從思想認知層面來看,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對規范執法的認知還存在一定偏差與不足。首先,消防執法規范的實現需要以執法人員自身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識為基礎,但是部分人員在此方面有所不足,法制意識不強,在開展執法工作的過程中缺乏重視。其次,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對消防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規章規范等的深度不足、理解不到位,同時自身對執法規范化缺乏足夠重視,在工作實踐中往往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而且受觀念局限還容易出現只顧埋頭執法,不考慮大局穩定與社會影響的情況。
3.制度落實不到位
消防執法規范化的實現需要以充分、有效落實制度為重要基礎。不過由於消防執法人員自身思想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在工作實踐中缺乏自覺性,導致相關制度乃至法律的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消防執法工作的規范化開展。部分執法人員的自覺性不足,不重視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願意了解和學習新的規章制度,習慣於依靠經驗開展工作,使得規章制度難以得到充分落實。還有部分執法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存在隨意性,缺乏遵守制度規范的意識,更會嚴重影響規范化執法的落實。
4.執法人員能力有所欠缺
消防執法人員不僅要對工作高度重視和正確認知,更要確保自身能力完全可以勝任崗位。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執法人員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對法律知識和相關規范的理解不足。消防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覆蓋面較廣,內容復雜,消防執法人員要想全面、深度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但是部分人員卻只停留在表面,不願意深度鑽研。不僅對這些專業內容的了解不夠全面,還存在停留於字面上的一般理解的情況,並不能正確把握其中的立法精神、深刻含義以及價值取向,容易對執法規范化造成誤導。其次,執法人員缺乏信息更新意識。不管是法律法規的修改、補充還是執法解釋的更新,又或者新類型的消防犯罪違法出現,都意味著消防執法人員必須積極跟進,盡快了解相關內容,進而在消防執法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保障工作質量與效率,切實解決相關問題。但是部分消防執法人員缺乏信息更新意識,對法治更新以及消防違法犯罪的發展了解不足,導致工作開展較為滯後,容易遇到工作障礙和瓶頸,更遑論執法規范化的實現。然後,消防執法人員工作經驗不足。消防執法規范化並非是簡單地照搬法律條文指導相關工作開展,而是要准確把握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之間的關系,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有效執法,保障執法效果。但是部分人員經驗缺乏,尤其是缺乏處理復雜問題的相關經驗和能力,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正確處理,影響執法規范化的實現。最後,信息技術素養不足。在信息化時代,消防執法正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部分人員信息素養較低,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難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支持消防執法工作的規范化開展。
來源: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㈦ 如何做到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具體做法如下:
1、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
堅持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檢驗和衡量執法成效的基本標准。
2、完善執法程序
要規范執法流程,按照標准化、流程化、精細化要求,從容易發生問題的執法環節入手,重點圍繞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對執法具體環節和有關程序作出具體規定,不斷嚴密執法程序,強化執法指引,規范執法行為,堵塞執法漏洞。
3、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
要科學合理制定裁量標准,在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內,根據過罰相當原則,結合經濟發展、行政案件發案等情況,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為公正執法提供製度依據。
4、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
要完善執法信息共享機制,有效整合執法信息資源,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跨地區、跨部門執法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執法資源,著力形成執法合力。
5、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推行執法責任制,對於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強化對執法權力的監督制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明確執法責任,按照有權必有責的要求,全面梳理行政執法依據,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建立實行權力清單制度。
(7)執法規范化來源擴展閱讀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要求。
當前,我國的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如治理體系還不夠完善,治理能力依然處於低級水平等,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因此,加快推進法治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從法律上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參與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這就對依法行政、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隨著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的不斷加強,運用法律來捍衛自身權利的意識也進一步增強,給行政執法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更需要在執法過程中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㈧ 城管的規范准則
根據《城市管理執法行為規范》:
第六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第七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廉潔紀律,堅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干凈做事,維護群眾利益,不得從事違反廉潔紀律的活動。
第八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依據法定許可權、范圍、程序、時限履行職責,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選擇性執法;
(二)威脅、辱罵、毆打行政相對人;
(三)工作期間飲酒,酒後執勤、值班;
(四)為行政相對人通風報信、隱瞞證據、開脫責任;
(五)打擊報復行政相對人;
(六)其他違反工作紀律的行為。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與行政相對人有直接利害關系或可能影響公正執法的關系時,應當迴避。
第九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採取文字、音像等方式對城市管理執法全過程進行記錄,實現可回溯管理。
第十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實施執法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告知行政相對人權利和義務。
第十一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依法、全面、客觀、公正調查取證。
調查取證時,城市管理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
第十二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依法實施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或查封場所設施、扣押財物。
對先行登記保存或扣押的財物,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截留、損毀或者擅自處置。
(8)執法規范化來源擴展閱讀:
根據《城市管理執法行為規范》第七章 實施和監督:
第二十四條 市縣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執法部門是本規范實施的責任主體,應當組織轄區內城市管理執法人員學習、訓練,在實施執法時嚴格執行本規范。
第二十五條 市縣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城市管理執法人員執行規范情況的監督檢查,糾正違反本規范的行為,視情節輕重對違反規范的有關人員進行處理。
省級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市縣城市管理執法部門組織實施規范情況的監督,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對組織實施不力的,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或實施約談。
國務院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全國城市管理執法部門落實本規范工作情況。
第二十六條 市縣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執法部門應當採取設立舉報電話、信箱等方式,暢通群眾投訴舉報城市管理執法行為的渠道。
第二十七條 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有違反本規范情形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執法部門責令改正,給予批評教育;其中,違反執法紀律、辦案規范、裝備使用規范應予處分的,由處分決定機關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㈨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基本要求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具體做法如下:
1、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
堅持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檢驗和衡量執法成效的基本標准。
2、完善執法程序
要規范執法流程,按照標准化、流程化、精細化要求,從容易發生問題的執法環節入手,重點圍繞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對執法具體環節和有關程序作出具體規定,不斷嚴密執法程序,強化執法指引,規范執法行為,堵塞執法漏洞。
3、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
要科學合理制定裁量標准,在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內,根據過罰相當原則,結合經濟發展、行政案件發案等情況,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為公正執法提供製度依據。
4、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
要完善執法信息共享機制,有效整合執法信息資源,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跨地區、跨部門執法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執法資源,著力形成執法合力。
5、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推行執法責任制,對於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強化對執法權力的監督制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明確執法責任,按照有權必有責的要求,全面梳理行政執法依據,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建立實行權力清單制度。
(9)執法規范化來源擴展閱讀
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要求。
當前,我國的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如治理體系還不夠完善,治理能力依然處於低級水平等,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的差距。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因此,加快推進法治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從法律上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通過法定的民主程序參與重大決策,管理國家大事,這就對依法行政、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隨著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的不斷加強,運用法律來捍衛自身權利的意識也進一步增強,給行政執法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更需要在執法過程中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㈩ 公安交警+提高執勤執法能力和隊伍精細化管理水平+研討材料
摘要 隊伍精細化管理水平 為您整理歸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