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的政策法規
⑴ 關於節能的法律法規
英語節能的通用法律法規及政策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3 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4 節約能源監測管理暫行規定
5 能源標准化管理辦法
6 節約用電管理辦法
7 關於建立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的通知
8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能源發展重點專項規劃
9 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十五規劃
10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十五」規劃
11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
12 節能中長期規劃
13 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14 國務院關於「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標計劃的批復
15 「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
16 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節約能源的重要意義有:
1、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化石能源是不可持續的一種能源,過度的依賴化石能源會造成地球資源的緊張,對化石能源的無節制的開采利用,總有一天化石能源會消耗殆盡,到時候人們就會面臨能源危機。地球上可供人們利用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只有節約能源,開發再能能源,人們才能持續發展。
2、有利於環境保護 .目前的能源大部分都是化石能源,無論是開采過程中,還是使用過程中,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如果我們減少能源的使用,做到節約能源。那麼我們就能減少能源的開采與利用,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3、有利於提高人們愛好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生活中吃的用的都來自與大自然。特別是能源,因為有了能源,我們的生活才變得更美好了。可是我們知道地球的能源是有限的,只有節約能源,做到愛好地球,我們美好幸福生活才能世代相傳。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轉化的物質(礦物質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氣環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當今世界,能源的發展,能源和環境,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
⑵ 國家對節能減排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該意見闡述了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提出了「總體要求」,明確了十一項「重點領域和任務」、六大「重點工程」和五項「政策措施」。
國家發改委為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並為實現「十二五」目標奠定良好基礎,國家將重點從八個方面入手,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各項工作。
1、國家發改委將加強宏觀指導,做好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加強預警調控,定期發布各地區節能指標完成情況晴雨表;
2、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嚴把新上項目節能評估關,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
3、實施節能改造、節能技術產業化示範、節能產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和節能能力建設等節能重點工程;
4、在重點領域節能方面,將推進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綠色建築行動,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建設活動;
5、加強環境污染治理,以解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的大氣、水、重金屬等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切實加大治理力度;
6、開展循環經濟示範行動;
7、繼續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加強節能標准制修訂工作;
8、著力增強全民節能減排意識,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1、節能減排工作基本要求
2、中央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組織管理體系。
3、中央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節能減排領導機構,負責本企業節能減排總體工作,研究決定節能減排重大事項,建立工作制度和例會制度。
4、中央企業根據分類管理的要求建立與生產經營相適應的節能減排協調、監督管理機構。
(2)節能減排的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實施措施
(一)認真組織開展全員節能行動
1、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重大意義,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全面開展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節能條例》,提高幹部職工節能意識,把節能變成每名職工的自覺行動。
2、積極開展能源緊缺體驗活動。結合實際情況節能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在每年的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能源緊缺體驗活動,強化節能意識。
3、開展節約能源、資源宣傳周活動。通過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幹部職工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樹立勤儉節約觀念,培養幹部職工自覺節約能源、資源的良好習慣,把節約能源、資源變成自覺行動。
(二)加強制度建設
1、制定健全各項制度,完善保障體系,建立資源節約的長效機制。
2、制定適用於本單位實際的節能規劃和科學的節能方案。
3、建立健全節能降耗督導檢查制度和公開通報制度,監督檢查節能降耗工作的落實。
4、建立健全資源、能源消耗的統計報告制度,客觀全面反映資源、能源消耗的實際情況和節能降耗工作的實際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節能減排
⑶ 國家對節能減排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規
部分法律法規,不一一列舉
1998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0號),標志著中國的節能工作逐步納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
1998年11月19日國務院發布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要求:「建設產生污染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在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區域內,還必須符合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
1999年2月11日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管理委員會出台了《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管理辦法》
1999年3月10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頒布《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令第7號)
2000年2月18日,建設部發布《民用建築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76號)
2000年3月20日,國務院發布並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284號)
2000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3號)。
2000年6月16日,交通部發布《交通行業實施節能法細則》(交體法發〔2000〕306號)
2000年10月20日,財政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關於加強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的通知》(財建〔2000〕438號)。
2000年10月25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水利部、建設部、科學技術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經貿資源〔2000〕1015號)
2000年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印發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通知》
2000年12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關於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通知》》(環發〔2000〕235號)
⑷ 中國節能減排政策與法規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在論壇上透露,《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基本完成,尚在審核修訂中,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前可以出台。 從2009年5月份以來,《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即將出台就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8月初,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一直未出台的原因在於,國家已經將其從一個短期振興規劃,升格為《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著眼的目標也從短期的2012年,延長至2020年。 據孫勤透露,《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基本完成,尚在審核修訂中,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前可以出台。 孫勤說,作為亞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近年來不斷增強能源穩定供應能力,同時著力改善能源結構,高度重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水力、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產業均實現了高速增長,如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連續三年實現「翻倍增長」,總裝機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陽能發電總量居世界第一位,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實現了高速增長。 同時,中國也極為重視對傳統化石燃料的清潔利用,到今年6月底,中國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重達到64%;截至6月30日,全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467台,總容量達到5407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4億噸。 孫勤說,近3年來,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0.1%,中國政府將在繼續抓好傳統能源改造升級工作的同時,加大清潔能源的運用力度,預計,《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將在年內出台,而清潔煤能源的技術開發和運用將在規劃中占據重要位置。 此外,孫勤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地區,亞洲也是對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願意和亞洲各國在能源生產和消費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廣東省把能源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將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發展節能、清潔、環保型工業,堅持與各國政府和平發展。 去年,廣州制定了國內首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該規劃將太陽能、風能、核能發展放到了首位。 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總裝機容量目前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陽能發電總量居世界第一。
⑸ 節能減排相關政策
國發〔2010〕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2006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責任考核,完善政策機制,加強綜合協調,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4.38%,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但要實現「十一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任務還相當艱巨。為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增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十一五」節能減排指標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指標,是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是衡量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標志,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我國的國際形象。當前,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2009年第三季度以來,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快速增長,一些被淘汰的落後產能死灰復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能耗強度、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速度放緩甚至由降轉升,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趨勢明顯減緩。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節能提高能效的貢獻率要達到85%以上,這也給節能減排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果斷採取強有力、見效快的政策措施,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二、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組織開展對省級政府2009年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及「十一五」目標完成進度的評價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告,落實獎懲措施,加大問責力度。及時發布2009年全國和各地區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公報,以及2010年上半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公報。各地區要按照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的要求,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組織開展本地區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工作,對未完成目標的地區進行責任追究。到「十一五」末,要對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算總賬,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根據情節給予相應處分。各地區「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的確定要以2005年為基數。各省級政府要在5月底前,將本地區2010年節能減排目標和實施方案報國務院。
三、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2010年關停小火電機組1000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產能2500萬噸、煉鋼600萬噸、水泥5000萬噸、電解鋁33萬噸、平板玻璃600萬重箱、造紙53萬噸。各省級政府要抓緊制定本地區今年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將任務分解到市、縣和有關企業,並於5月20日前報國務院有關部門。有關部門要在5月底前下達各地區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公布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確保落後產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關停。加強淘汰落後產能核查,對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後產能任務的地區,嚴格控制國家安排的投資項目,實行項目「區域限批」,暫停對該地區項目的環評、供地、核准和審批。對未按規定期限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依法吊銷排污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投資管理部門不予審批和核准新的投資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予批准新增用地,有關部門依法停止落後產能生產的供電供水。
四、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各級投資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項目審核管理,今年內不再審批、核准、備案「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未通過環評、節能審查和土地預審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建設。對違規在建項目,有關部門要責令停止建設,金融機構一律不得發放貸款。對違規建成的項目,要責令停止生產,金融機構一律不得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有關部門要停止供電供水。落實限制「兩高」產品出口的各項政策,控制「兩高」產品出口。
五、加快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33億元、中央財政資金500億元,重點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循環經濟發展、淘汰落後產能、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以及節能環保能力建設等,形成年節能能力8000萬噸標准煤,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500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6萬噸。各地區要將節能減排指標落實到具體項目,節能減排專項資金要向能直接形成節能減排能力的項目傾斜,盡早下達資金,盡快形成節能減排能力。有關部門要在6月中旬前出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對節能服務公司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給予支持。
六、切實加強用能管理。要加強對各地區綜合能源消費量、高耗能行業用電量、高耗能產品產量等情況的跟蹤監測,對能源消費和高耗能產業增長過快的地區,合理控制能源供應,切實改變敞開口子供應能源、無節制使用能源的現象。大力推進節能發電調度,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制定和實施有序用電方案,在保證合理用電需求的同時,要壓縮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用電。對能源消耗超過已有國家和地方單位產品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實行懲罰性價格政策,具體由省級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意見。省級節能主管部門組織各級節能監察機構於今年6月底前對重點用能單位上一年度和今年上半年主要產品能源消耗情況進行專項能源監察審計,提出超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名單,實行懲罰性電價,對超過限額標准一倍以上的,比照淘汰類電價加價標准執行。加強城市照明管理,嚴格控制公用設施和大型建築物裝飾性景觀照明能耗。
七、強化重點耗能單位節能管理。突出抓好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公告考核結果,強化目標責任,加強用能管理,提高用能水平,確保形成2000萬噸標准煤的年節能能力。省級節能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年耗能5000噸標准煤以上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監管,落實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推進能效水平對標活動,開展節能管理師和能源管理體系試點。已經完成「十一五」節能任務的用能單位,要繼續狠抓節能不放鬆,為完成本地區節能任務多做貢獻;尚未完成任務的用能單位,要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任務。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都要發揮表率作用,加大節能投入,加強管理,對完不成節能減排目標和存在嚴重浪費能源資源的,在經營業績考核中實行降級降分處理,並與企業負責人績效薪酬緊密掛鉤。
八、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加強電力、鋼鐵、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管理,加大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加強新建建築節能監管,到2010年底,全國城鎮新建建築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比例達到95%以上,完成北方採暖地區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確保完成「十一五」期間1.5億平方米的改造任務。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於26攝氏度。加強車輛用油定額考核,嚴格執行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標准,對客車實載率低於70%的線路不得投放新的運力。推行公路甩掛運輸,加快鐵路電氣化建設和運輸裝備改造升級,優化民航航路航線。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建設活動,2010年公共機構能源消耗指標要在去年基礎上降低5%。加強流通服務業節能減排工作。加大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力度。抓好「三河三湖」、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做好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支持軍隊加快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
九、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發布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第三批)。繼續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在加大高效節能空調推廣的基礎上,全面推廣節能汽車、節能電機等產品,繼續做好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5月底前有關部門要出台具體的實施細則。推廣節能燈1.5億只以上,東中部地區和有條件的西部地區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場所、公共機構全部淘汰低效照明產品。擴大能效標識實施范圍,發布第七批能效標識產品目錄。落實政府優先和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完善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動態管理。
十、完善節能減排經濟政策。深化能源價格改革,調整天然氣價格,推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落實煤層氣、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和脫硫電價政策,出台鼓勵余熱余壓發電上網和價格政策。對電解鋁、鐵合金、鋼鐵、電石、燒鹼、水泥、黃磷、鋅冶煉等高耗能行業中屬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類、淘汰類范圍的,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各地可在國家規定基礎上,按照規定程序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大幅提高差別電價加價標准。加大污水處理費徵收力度,改革垃圾處理費收費方式。積極落實國家支持節能減排的所得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適時推進資源稅改革。盡快出台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指導意見。深化生態補償試點,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節能減排項目的信貸支持。
十一、加快完善法規標准。盡快出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抓緊完成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的審查修改,做好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節約用水條例、生態補償條例的研究起草工作。研究制定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節能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主要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辦法等。完善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准、用能產品能效標准、建築能耗標准等。
十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在今年第三季度,國務院組成工作組,對部分地區貫徹落實本通知精神情況進行檢查。各級政府要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督察,嚴肅查處違規亂上「兩高」項目、淘汰落後產能進展滯後、減排設施不正常運行及嚴重污染環境等問題,徹底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電價優惠政策,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重點案件要掛牌督辦,對有關責任人要嚴肅追究責任。要組織節能監察機構對重點用能單位開展拉網式排查,嚴肅查處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設備或生產工藝、單位產品能耗超限額標准用能等問題,情節嚴重的,依法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開展酒店、商場、辦公樓等公共場所空調溫度以及城市景觀過度照明檢查。繼續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發揮職工監督作用,加強職工節能減排義務監督員隊伍建設。
十三、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加強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國情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民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組織開展好2010年全國節能宣傳周、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在企業、機關、學校、社區、軍營等開展廣泛深入的「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普及節能環保知識和方法,推介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倡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理念,加快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模式。新聞媒體要加大節能減排宣傳力度,在重要欄目、重要時段、重要版面跟蹤報道各地區落實本通知要求採取的行動,宣傳先進經驗,曝光反面典型,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
十四、實施節能減排預警調控。要做好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和預警預測。各地區要在6月底前制定相關預警調控方案,在第三季度組織開展「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預考核;對完成目標有困難的地區,要及時啟動預警調控方案。
各地區、各部門要把節能減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節能減排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節能減排綜合協調,指導推動節能降耗工作,環境保護部要做好減排的協調推動工作,統計局要加強能源監測和統計。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強對各地區貫徹落實本通知精神的督促檢查,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國務院
二○一○年五月四日
⑹ 目前國家對節能減排的政策是怎樣
中國政府「十二五期間」j節能減排計劃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分別提高到47%和8%左右;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到2015年形成3億噸標准煤的節能能力,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積極發展低碳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11.4%;努力增加碳匯,新增森林面積125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加強高排放產品節約與替代。
此外,中國政府還將扎實推進低碳省區和城市試點,開展低碳產業試驗園、低碳社區、低碳商業和低碳產品的試點。這一方案的最大亮點在於,中國將通過建立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加強碳排放交易支撐體系建設等措施,探索碳排放交易試點。在「十二五」規劃完成後,中國將有望擁有自己的區域性「碳排放交易系統」(ETS)。
「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建立溫室氣體排放基礎統計制度,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工作。另一大亮點在於,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要將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確保完成本地區目標任務;為了完善工作機制,還要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地區、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幹部政績考核體系。
⑺ 國家發布的有關節能的法律法規、條例有什麼
通用法律法來規及政策
1 中華源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3 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4 節約能源監測管理暫行規定
5 能源標准化管理辦法
6 節約用電管理辦法
7 關於建立GDP能耗指標公報制度的通知
8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能源發展重點專項規劃
9 能源節約與資源綜合利用十五規劃
10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十五」規劃
11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
12 節能中長期規劃
13 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14 國務院關於「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標計劃的批復
15 「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
16 能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⑻ 節能減排的相關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發布,該意見闡述了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提出了「總體要求」,明確了十一項「重點領域和任務」、六大「重點工程」和五項「政策措施」。該意見的發布,為中國的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國家發改委8月9日表示,為確保實現2013年節能減排目標、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並為實現「十二五」目標奠定良好基礎,國家將重點從八個方面入手,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各項工作。
國家發改委將加強宏觀指導,做好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加強預警調控,定期發布各地區節能指標完成情況晴雨表;
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嚴把新上項目節能評估關,控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
實施節能改造、節能技術產業化示範、節能產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和節能能力建設等節能重點工程;
在重點領域節能方面,將推進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開展綠色建築行動,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建設活動;
加強環境污染治理,以解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的大氣、水、重金屬等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切實加大治理力度;
開展循環經濟示範行動;
繼續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加強節能標准制修訂工作;
著力增強全民節能減排意識,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⑼ 國家節能減排政策2014年出台哪些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以及根據以上法律制定出的《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管理辦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令第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284號)、《交通行業實施節能法細則》(交體法發〔2000〕306號)、《節約用電管理辦法》(國經貿資源〔2000〕125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關於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通知>的意見》(建科〔2004〕87號)
2010年5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年—2020年)》(草案)和《關於加強城市照明管理促進節約用電工作的意見》(建城函〔2004〕204號)、《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水利部、建設部、農業部公告2005年第17號)、《關於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的指導意見》(建科〔2005〕78號)、《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關於印發<加強能源計量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質檢量聯〔2005〕247號)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