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家通用文字條例

國家通用文字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5 23:52:53

Ⅰ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什麼規定的責任

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用法律的形式確定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地位。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學習和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憲法和法律的要求。我國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相關條款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都有明確規定和具體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第三條
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第四條
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
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

Ⅱ 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范圍有利於什麼

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范圍有利於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五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九條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以上內容參考桂林市廣電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Ⅲ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什麼為標准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為標准,《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3)國家通用文字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第十一條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下列哪些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文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第十四條 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

1、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

2、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

3、招牌、廣告用字;

4、企業事業組織名稱;

5、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

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准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

這部法律的頒布實施是我國人民語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我國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工作開始走上法制軌道。
一、國家為什麼要制定語言文字方面的專門法律
1.把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法制軌道
2.社會上語言文字立法的呼聲高
二、立法指導思想和目的
1.立法指導思想:與《憲法》等有關法律保持一致;堅持新時期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使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中,要體現主權意識,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立法目的:主要解決三大問題。
第一,用法律的形式確定普通話、規范漢字作為我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地位。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近百種語言,30多種現行文字。處理好語言文字問題,對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現行的語言文字,地位一律平等,但通用的范圍不同,分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聚居地方通用的語言文字兩個層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普通話和規范漢字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全國范圍內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當地通用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可同時使用。
第二,用法律形式確定公民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方面的權利,以及部分行業從業人員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方面的義務。
權利: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
義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教師以及從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公共服務行業的人員,在履行職務時應當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第三,對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進行管理。
主要管理黨政機關、學校、新聞媒體和公共服務行業以及公共場合的用語用字。(見「主要調整對象」)
三、適用范圍和主要內容
1.《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適用范圍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即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2.主要內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共四章二十八條。主要包括:立法目的,調整對象,語言政策,公民的語言權利,政府在語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職責和主要工作,語言文字應用的總原則,獎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語言文字的管理體制,法律責任,附則。
四、主要調整對象
主要調整對象:語言文字使用中的政府行為和大眾傳媒、公共場合的用語用字,即國家機關、學校、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公共服務行業,以及公共設施、信息技術產品、招牌、廣告、企業事業組織名稱和在境內銷售的商品包裝、說明的用語用字。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以什麼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廣播電台、電視台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熱河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准音的主要採集地,1955年,確定現代標准漢語名稱由國語改稱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寫入憲法,制定標准後於1956年2月6日由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向全國推廣。

普及:

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首選語言。

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Ⅶ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否規定:「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規定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是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准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第十八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第十九條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准;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機關以()為公務用語,用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
1、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
2、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
3、招牌、廣告用字;
4、企業事業組織名稱;
5、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負責規劃指導、管理監督。
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本系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
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九條 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三條 公共服務行業以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志牌等使用外國文字並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范漢字。
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
第十八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 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第十九條 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
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 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准;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

Ⅸ 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因此此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望採納

Ⅹ 普通話的一法一條例指的是什麼

普通話的一法一條例指的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條例》。簡稱「一法一條例」。

簡介: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系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中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於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小說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

「現代普通話的新中國文,應當是習慣上中國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現代『人話』的,多音節的,有結尾的」並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

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確定現代標准漢語由國語改稱普通話。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野人歸鄉記 發布:2025-02-04 00:44:52 瀏覽:82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
五年來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布:2025-02-03 22:44:31 瀏覽:191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8 發布:2025-02-03 22:20:24 瀏覽:162
婚姻法與物權法的碰撞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775
香港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3 21:56:18 瀏覽:122
青島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3 21:21:22 瀏覽:761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