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法律法規
❶ 棚戶區改造補償標準是怎麼制定的
根據《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棚戶區改造補償標准如下:1、第六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實行多改造多補助、不改造不補助的分配政策。2、第七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照各地區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徵收(收購)面積、徵收(收購)戶數等兩項因素以及相應權重,並結合財政困難程度進行分配。(1)徵收(收購)面積、徵收(收購)戶數兩項因素權重分別為30%、70%,根據城市棚戶區改造情況,財政部可以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適時調整兩項因素權重。(2)徵收(收購)面積和戶數,以徵收(收購)人與被徵收(收購)人簽訂的徵收補償(收購)協議或者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徵收補償決定為依據。徵收(收購)面積包括住房和非住房建築面積。(3)徵收(收購)戶數包括實物安置住房戶數(原地安置和異地安置)和貨幣補償戶數,均為永久安置住房戶數,不包括臨時安置住房戶數。(4)財政困難程度參照財政部均衡性轉移支付測算的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確定,作為中央財政分配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的調節系數。3、第八條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公式法分配。計算公式如下:(1)分配給某地區的專項補助資金總額=〔(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該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經核定的各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相應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相應權重。(2)上述過程+(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該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經核定的各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相應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相應權重〕×年度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總規模。(3)公式中,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是指該地區當年計劃徵收(收購)面積,減去上年度未完成的計劃徵收(收購)面積,加上上年度超計劃完成的徵收(收購)面積。(4)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是指該地區當年計劃徵收(收購)戶數,減去上年度未完成的計劃徵收(收購)戶數,加上上年度超計劃完成的徵收(收購)戶數。(5)上述有關計劃徵收(收購)面積和戶數的完成情況,以是否簽訂徵收補償(收購)協議或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徵收補償決定為准。
❷ 棚改補償標准
法律分析:補償補助總款=被徵收房屋價值補償+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外遷補助費+其他補助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❸ 最新棚戶區改造政策
《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第八條之規定
分配給某地區的專項補助資金總額=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該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經核定的各地區年度徵收(收購)面積×相應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相應權重+經核定的該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該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經核定的各地區年度徵收(收購)戶數×相應地區上一年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相應權重×年度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總規模。
(3)棚改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實行原地和異地建設相結合,以原地安置為主,優先考慮就近安置;異地安置的,要充分考慮居民就業、就醫、就學、出行等需要。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設施齊全地段。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棚戶區改造規劃、城市規劃、產業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科學合理確定安置住房布局。
❹ 中國房屋拆遷網關於棚戶區改造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你好,棚戶區改造給予被徵收人的補償有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安置補助費、停產停業損失費、搬遷費等,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
❺ 棚改項目需要有法人嗎
需要
項目改造每一個都需要流程,需要承包方資質全面,必須要有法人
棚戶區改造,是中國政府提議並組織實施制定《棚戶區徵收標准》,各地政府嚴格按照《棚戶區徵收標准》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於城鎮中,歷史遺留的集中成片危舊住房、破房爛院,戶距擁擠不堪,公共設施無法配套,消防出行、生產生活存在明顯公共安全隱患的舊村舊城,本著解決群眾出行、住房安全、生產寬敞、生活便利、公共安全能夠應急保障和環境衛生能夠保潔等城市農村歷史頑疾,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優化生產生活環境,解決一大批困難家庭住房與社會發展不適應等問題,是一項民心工程,完善棚戶區項目周邊道路、廣場、教育、商業等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居住環境中的人氣指數,在改造棚戶區的同時帶動了城市整體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生產生活、就業、養老等社會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綜合效應。
❻ 棚改是先立項還是先騰退
棚改是先立項。
1、棚戶區改造,是中國政府提議並組織實施制定《棚戶區徵收標准》,各地政府嚴格按照《棚戶區徵收標准》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於城鎮中,歷史遺留的集中成片危舊住房、破房爛院,戶距擁擠不堪,公共設施無法配套,消防出行、生產生活存在明顯公共安全隱患的舊村舊城,本著解決群眾出行、住房安全、生產寬敞、生活便利、公共安全能夠應急保障和環境衛生能夠保潔等城市農村歷史頑疾,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優化生產生活環境,解決一大批困難家庭住房與社會發展不適應等問題,是一項民心工程,完善棚戶區項目周邊道路、廣場、教育、商業等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居住環境中的人氣指數,在改造棚戶區的同時帶動了城市整體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生產生活、就業、養老等社會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綜合效應。
2、住房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206、9萬套,超額完成年度計劃任務。「十三五」時期,全國棚改累計開工超過2300萬套,幫助5000多萬居民出棚進樓。
❼ 棚戶區改造國家補償標准
棚戶區改造補償應該按照徵收面積和徵收戶數結合財政情況進行分配。
棚戶區一般指簡易房屋和棚廈房屋集中區,城市中缺少規劃,導致宅院分布凌亂不齊,斜路、死路、圓弧路太多,結構簡陋,抗災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無道路、無綠化、無公共活動場地、採光通風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
棚戶區重點安排有以下四點:
1、資源枯竭型城市;
2、獨立工礦區;
3、三線企業集中地區;
4、將中國央企在內的國企棚戶區納入規劃。
【法律法規】
《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第七條 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照各地區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徵收(收購)面積、徵收(收購)戶數等兩項因素以及相應權重,並結合財政困難程度進行分配。
徵收(收購)面積、徵收(收購)戶數兩項因素權重分別為30%、70%,根據城市棚戶區改造情況,財政部可以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適時調整兩項因素權重。
徵收(收購)面積和戶數,以徵收(收購)人與被徵收(收購)人簽訂的徵收補償(收購)協議或者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徵收補償決定為依據。徵收(收購)面積包括住房和非住房建築面積;徵收(收購)戶數包括實物安置住房戶數(原地安置和異地安置)和貨幣補償戶數,均為永久安置住房戶數,不包括臨時安置住房戶數。
財政困難程度參照財政部均衡性轉移支付測算的財政困難程度系數確定,作為中央財政分配城市棚改補助資金的調節系數。第三條 城市棚改補助資金按照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分配給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以下簡稱地區),專項用於納入補助范圍的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徵收(收購)、安置、建設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開支,不得用於城市棚戶區改造中回遷安置之外的住房開發、配套建設的商業和服務業等經營性設施建設支出。
❽ 棚改房可以買賣交易嗎
法律分析:棚改可以買賣 只是要交城市配套和土地出讓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❾ 國家關於棚戶區拆遷補償標准
國家關於棚戶區拆遷補償標准
一、集體土地上的拆遷補償
徵收農村集體土地時未就被徵收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進行安置補償的,補償安置時房屋所在的區域已經納入城市規劃區的,那麼土地權利人請求參照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標準的,人民法院一般應當應予支持,但應當扣除已經取得的土地補償費。
補償方式:
1、補償貨幣:
在實際拆遷中,一些城市周邊的集體土地,常是不屬於農村土地性質。但,若是以農村土地性質的標准賠償,則大部分被拆遷人,都將不願拆遷。所以,集體土地性質的補償標准,也是參照國有土地性質的徵收賠償標准,即依據周邊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來定。包括:被徵收房屋價值補償、搬遷費、臨時安置費、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外遷補助費、其他補助費等。
2、產權置換:
產權置換:以賠償房屋的形式,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如:安置房,回遷房等。
有專業人士認為,當前棚改的整體方向,仍然還是貨幣安置居多。但是,在今年國開行收回棚改審批後,估計產權置換的比例將會增加。
但是,不管怎麼說,拆遷,應是實實在在的、改善被拆遷人生活水平,即使集體土地,也都是按照國有土地的統一標准。一般是「拆一賠一」,即:拆一平米,就最少補償一平米。
對於棚戶區改造,一般,首先考慮的,應是原地回遷。
二、國有土地上的拆遷補償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1,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2,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3,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補償方式:
其與集體土地,基本相似,也可分為貨幣安置與產權置換兩種。在拆遷賠償中,應由專業的相關機構,先評估房屋的價值。補償標准,應參照附近的商品房價格。
【法律法規】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❿ 棚改是什麼意思
「棚改」的全稱為棚戶區改造,棚戶區改造是中國政府提議並組織實施制定《棚戶區徵收標准》,各地政府嚴格按照《棚戶區徵收標准》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於城鎮中,歷史遺留的集中成片危舊住房、破房爛院,戶距擁擠不堪,公共設施無法配套,消防出行、生產生活存在明顯公共安全隱患的舊村舊城,本著解決群眾出行、住房安全、生產寬敞、生活便利、公共安全能夠應急保障和環境衛生能夠保潔等城市農村歷史頑疾,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優化生產生活環境。
解決一大批困難家庭住房與社會發展不適應等問題,是一項民心工程,完善棚戶區項目周邊道路、廣場、教育、商業等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居住環境中的人氣指數,在改造棚戶區的同時帶動了城市整體環境的改善,促進了生產生活、就業、養老等社會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綜合效應。
(10)棚改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從2009年開始,對中國國內煤炭采空區、林場、農墾及華僑農場中棚戶區進行大規模改造。2012年9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中國資源型城市與獨立工礦區可持續發展及棚戶區改造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推動獨立工礦區轉型,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
對於棚戶區改造,中國政府在財政投入、建設用地、稅費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2007年至2011年間,中國政府共安排補助資金730億元,其中,超過90%的補助資金投向了中國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