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牧場土地法規
㈠ 關於愛爾蘭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愛爾蘭(Ireland)
首都:都柏林
面積:7.0282萬平方千米
人口:424萬(2006年)
民族:全國98.7%的人是愛爾蘭人,此外還有英格蘭人、蘇格蘭人、猶太人等。
語言:第一國語是愛爾蘭語,第二國語是英語。
貨幣:歐元
國家地理
西歐島國。位於愛爾蘭島上,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相連,東和大不列顛島相望,西臨大西洋。面積7萬平方千米(占愛爾蘭島的84%)。全國草地遍布,有綠島之稱。沿海多斷續山地,北、西、南部山丘起伏,中部是河、湖縱橫的低地,大西洋沿岸港灣曲折深切,多良港。西南部的卡朗圖厄爾山海拔1041米。為全國最高峰。境內著名的河有香農河、利菲河、科裡布河等。著名湖泊有科裡布湖、阿倫湖、里湖、康湖、馬斯克湖等,其中最大的是科裡布湖。愛爾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島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四季常青。年平均降水量700~1000毫米,雨量充足。
愛爾蘭國名的由來
凱爾特人居住的地方稱「愛爾」意為「後面」,轉譯為「西方」,因該島位於歐洲西陲而得名。後來北歐維京人來到這片土地上。把它稱「愛爾蘭」。古語「愛爾蘭」為「綠色」的意思。
㈡ ireland是哪個國家
ireland是愛爾蘭。
愛爾蘭(愛爾蘭語:Éirinn,英語:Ireland),是一個西歐的議會共和制國家,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是北美通向歐洲的通道,愛爾蘭自然環境保持得相當好,素有「翡翠島國」之稱,全國綠樹成蔭,河流縱橫。草地遍布,所以又有「綠島」和「綠寶石」之稱。
愛爾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的成員國。並且也是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因經濟發達贏得了「歐洲小虎」的美譽。
愛爾蘭的氣候特徵
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最冷月平均氣溫3.2℃,最熱月平均氣溫16.2℃,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草場和牧場約佔全國總面積的80%。
氣候溫和濕潤,為典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四季區別不明顯。年平均氣溫在0℃到20℃之間。長年多雨,晴朗天氣約佔全年1/5時間。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以及大西洋盛行西南風的作用,愛爾蘭氣候平穩,全國氣溫基本一致。冬季4-7℃,夏季14-16℃。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
㈢ 愛爾蘭國家是一個海岸線綿長的國家,為何在土豆飢荒時期沒有利用海洋發展漁業呢
由於土豆產量高,因此一小塊可以種土豆的土地、一頭可以產奶的牛就足以養活一大家人。從那時到1845年,愛爾蘭人口從200萬人激增到800萬人
對愛爾蘭的飢荒不但沒有開倉賑災,反而來了個釜底抽薪,將愛爾蘭的小麥和牲畜大批出口到海外換取白銀。1845年至1850年,愛爾蘭土豆由於病害顆粒無收。此時正在籌辦第一屆世博會的英國正在為鴉片和清政府打得不亦樂乎。
也有的散落在私人的農場或牧場里,有些作為遺址被保護起來,遊客可以追憶那個時代的往昔;駕車駛過時只能隔著柵欄遠遠眺望。
㈣ 愛爾蘭是歐洲第四富裕國家不敢信.
經濟概況:愛爾蘭是一個在1995~2004間,每年以7%的平均增長速度發展起來的,小而現代的,依賴貿易的經濟體系。
農業曾是愛爾蘭最重要的部分,但現在已經逐漸被生產業和服務行業所壓縮了重要性。生產業占據了46%的GDP,有80%出口,和29%勞動力。盡管出口確保了愛爾蘭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經濟還同樣收益於消費、建築、和經濟投資。人均GDP高於10%,盡次於第一位的盧森堡。在過去十年裡,愛爾蘭政府執行了一系列的國家經濟計劃,以調整公市價格和通貨膨脹,減少政府開銷,增加勞動力技術,和促進外企投資。愛爾蘭和另外11個歐洲成員國於2002年1月1日加入歐元貨幣的流通。
愛爾蘭與中國的貿易種類十分之多,兩國在教育互動上尤其有很大的交流。中國人自2000年起,給愛爾蘭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勞動力、消費、通信、餐飲、教育、文化等等。大數量的中國人甚至帶動了愛爾蘭網路寬頻的普及。2003年一年,愛爾蘭單從中國人收取學費,便達到了上億歐元。
全國土地四分之三為草地和牧場,主要飼養牛、豬、羊。畜產品約佔全部輸出的半數,以牛肉和乳品為主,活牛出口居世界前列,主要運往英國。農作物以大麥、小麥、馬鈴薯、甜菜等較重要,糧食不能自給。旅遊業收入僅次於農牧業,每年旅客達170萬人。六十年代起,工業發展較快,有紡織、機械、化學、肉類等食品加工、飲料(啤酒)、煙草等。1973年加入西歐共同市場,對英國以外諸國貿易正逐步增加。進口化學品、肥料、機械、電器、車輛及零件、紡織品、油類、穀物等。
GDP(購買力平價):$1646億(2005年)
GDP(官方兌換率):$1884億(2005年)
GDP(實際增長率):4.7%(2005年)
GDP(人均):$41000(2005年)
GDP(部門):
農業:5%
生產業:46%
服務行業:49%(2002年)
勞動力:203萬(2005年)
勞動力(職業):
農業:8%
工業:29%
服務業:64%(2002年)
失業率:4.3%(2005年)
貧困人口:10%(1997年)
家庭收入或消費所佔的百分比:
最低10 % : 2 %
最高的10 % : 27.3 % ( 1997年)
分配家庭收入-基尼指數:
35.9 (1996年)
通貨膨脹率(消費物價指數)
2.4 % ( 2005年)
投資(總固定)
27 %的國內生產總值( 2005年)
預算:
收入: 0.46億元
支出: 0.4億美元;包括基本建設支出0.5億元(2005年)
㈤ 愛爾蘭牧場和瑞士牧場哪個好
愛爾蘭牧場,英國也是世界空氣指數,質量最高的國家之一,英國原產COW&GATE由英國愛爾蘭天然草場放養牛所產之奶製成,質量不是其它產地奶粉能比的,而英國食品質量監督和檢查標準是非常嚴格的,特別是給孩子食用的奶粉和食品,必須經過250道檢驗,而且這些檢驗部門都是各自獨立的。
㈥ 大英帝國崩潰的序曲:愛爾蘭獨立運動
愛爾蘭人是古老的凱爾特民族的後裔,不過坐擁大量沃野的愛爾蘭人卻遲遲沒能發展出獨立統一的民族國家。很顯然,在中世紀,對於他的兩個強大的鄰國英格蘭和蘇格蘭眼中,愛爾蘭就是一塊唾手可得的肥肉,兩國不斷以愛爾蘭作為角逐的砝碼,在這片土地上挑起針對對方的戰爭。到了英格蘭的都鐸王朝時期,依靠著之前對愛爾蘭地區的一系列軍事活動以及對蘇格蘭在國力上的壓制,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正式加冕為了愛爾蘭國王。之後到了1801年,在英國的操縱下愛,爾蘭議會被正式解散,愛爾蘭也就因此被並入了「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之中。
▲愛爾蘭共和軍
最終,英國政府同一與新芬黨進行談判,此時英國人可謂麻煩不斷,土耳其與希臘的戰爭,蘇維埃俄國等等一系列事件隨時都有可能毀掉英國來之不易的和平。通過談判雙方都進行了極大的退步,英國政府同意放棄對愛爾蘭的領土主權,而愛爾蘭也放棄新教徒占據多數的北愛爾蘭的領土要求。1922年,生活在愛爾蘭這片多災多難的富饒土地上的凱爾特人後裔們終於獲得了久違的獨立,歐洲一個新的共和國也就這樣誕生。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㈦ 你對愛爾蘭了解多少
愛爾蘭人(Irlandais)
愛爾蘭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另有230萬分布在英國,100多萬人散居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自稱蓋爾人。屬歐羅巴人種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蓋爾語又稱愛爾蘭語,屬印歐語系克爾特語族;也用英語。多信天主教。愛爾蘭人的先民主要是屬於克爾特部落群的蓋爾人,並吸收有伊比利亞人、諾曼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成分 。伊比利亞人是愛爾蘭島上最早的居民,來自比利牛斯半島。公元前4世紀 ,蓋爾人從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來到這里( 也有學者認為這批蓋爾人來自蘇格蘭)。他們同化了伊比利亞人,成為愛爾蘭民族的基礎。羅馬帝國統治不列顛時,他們所受的影響較小 ,但在5~6世紀接受了天主教 。從8世紀起,愛爾蘭及其鄰近島嶼常受到來自挪威的諾曼人的侵擾。來自法國的諾曼底人征服英格蘭後,於1169年侵入愛爾蘭。這些後來的民族大多通過與愛爾蘭人通婚,逐漸蓋爾化。從14世紀起,英國禁止英格蘭殖民者與愛爾蘭土著居民通婚,並制定了防止蓋爾化的種種規定。16~17世紀,在宗教改革過程中,英格蘭統治者又強行在愛爾蘭推行英國國教和一系列英格蘭化政策 。1 7 世紀末愛爾蘭完全淪為英格蘭的殖民地 ,1801年與英格蘭合並為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人民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和強迫同化政策進行了激烈的反抗和長期的斗爭,終於使愛爾蘭島大部分地區於1921年獲得自治權,1937年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共和國,1948年底脫離英聯邦 ,1949年英國承認其完全獨立。北愛爾蘭仍為英國的一部分 。愛爾蘭人以農牧業和旅遊業為主。全國四分之三的土地為草地和牧場,主要飼養牛、羊。
㈧ 急需關於愛爾蘭的詳細介紹
國名:愛爾蘭 簡稱:愛爾蘭 拼音:ài ěr lán 愛爾蘭語:Poblacht na héileann或éile 簡稱:éire 首都:都柏林(Baile ácea Kliace或英語Dublin) 面積:7.0282萬平方公里 電話區號:+353 時區:格林威治時間G.M.T +00:00 國家級網路域名:.ie 國花:白三葉草 國鳥:蠣鷸 國犬:凱利藍梗 因全國草地遍布,所以又有「綠島」和「綠寶石」之稱。 國旗國徽 國旗:愛爾蘭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從左至右由綠、白、橙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綠色代表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也象徵愛爾蘭的綠色寶島;橙色代表新教及其信徒,這一顏色還取意於奧倫治·拿騷宮的色彩,也表示尊貴和財富;白色象徵天主教徒和新教派教徒之間永久休戰、團結友愛,還象徵對光明、自由、民主與和平的追求。 愛爾蘭國徽國徽:愛爾蘭國徽為盾徽,天藍色的盾面上繪有金黃色的豎琴(Kláirseach)。藍色象徵大海和天空,豎琴為愛爾蘭人民喜愛的「天使之琴」。 國歌簡介 國歌:《戰士之歌》(Amhrán na bhFiann) 歌詞:讓我們來唱個士兵的歌,大家歡樂地應和,星星在我們的頭上閃爍,當我們圍著營火。等待著明天去作戰,大家心裡焦急不安,就在靜靜的黑夜裡,我們高唱士兵的歌。我們士兵把生命獻給愛爾蘭,有些人來自海的那一邊。誓必獲自由,我們祖先的土地,不能庇護暴君和奴隸。今晚我們為了愛爾蘭,不管它是福還是禍;大炮怒吼,子彈呼嘯,我們高唱士兵的歌。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愛爾蘭地理位置愛爾蘭位於歐洲西部愛爾蘭島的中南部,西瀕大西洋,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海岸線長3169公里,中部是丘陵和平原,沿海多為高地;最長的河流香儂河(Abha na Sionainne)長約370多公里,最大的湖泊為科裡布湖(Loch Koilib)。愛爾蘭島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275公里,全島面積為8.4萬平方公里,其中5/6的面積屬於愛爾蘭共和國。愛爾蘭國土由中部平原和環列四周的濱海山構成,形似一個邊緣陡峭的盆地,南北高中間低;中部平原佔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海拔30~120米,間有海拔200~300米的低丘,這一地區被茂盛的森林覆蓋,綠地遍野,是理想的草原牧場。東部和北部山脈海拔700~900米,南部山脈在海拔700~1000米之間;西南沿海懸崖陡峭、怪石嶙峋。山中多洞穴、暗流;濱海山地久經侵蝕,山體為寬谷分割,有利於內地與沿海之間的交通。愛爾蘭的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其東部海岸比較平直,缺乏天然良港;西部與南部的海岸線犬牙交錯,綿延起伏、極富變化。 愛爾蘭在歐洲的位置地理位置:</B>歐洲西部,位於北大西洋愛爾蘭島上,英國島西邊。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相連,東隔愛爾蘭海與聖喬治海峽和大不列顛島相望,西臨大西洋。 地理坐標:北緯53度/西經8度(53°N,8°W) 總面積:70280平方公里(占愛爾蘭島的84%) 土地分布面積:68890平方公里 水分布面積:1390平方公里 面積比較:比重慶市小一些,比寧夏回族自治區大一些。 國土邊界線:總計360公里。接壤國家:英國,360公里。 海岸線:1448公里 海洋主權:領海,12海里;專署捕魚區,200海里 氣候:氣候溫和濕潤,為典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四季區別不明顯。年平均氣溫在0℃到20℃之間。長年多雨,晴朗天氣約佔全年1/5時間。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以及大西洋盛行西南風的作用,愛爾蘭氣候平穩,全國氣溫基本一致。冬季4-℃,夏季14-16℃。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 地理:愛爾蘭為島國,位於歐洲大陸的西北海岸。面積70282平方公里,綠蔭遍布,河流縱橫。 地形:全島被小型丘陵環繞,中部相對較低,是河、湖縱橫的低地。部亦多湖泊。河流以香農河最長,余皆短小。全島被東西走向的利菲河(an Life)分割為南北兩部分。西卡朗圖厄爾山是全國最高點(海拔1041米)。大西洋沿岸港灣曲折深切,多良港。東岸較平直。 極制點:最高點為神族鐮刀山(Kolrán Tuaceail),1041米;最低點為大西洋,0米。 自然資源:天然氣,泥煤,銅,鉛,石墨,鋅,銀,重晶石,石膏,石灰石,白雲石。 鉛鋅礦儲量豐富,是歐洲最大的鉛鋅生產國。泥煤分布佔全國面積的13%。天然氣儲量估計為382億立方米。所需能源的70%依靠進口。 土地應用比例: 耕地:16.82% 永久耕種土地:0.03% 其他:83.15%(2005年) 水田:無 可再生水總量:46.8立方公里 淡水抽取量(家庭/工業/農業): 總:1.18立方公里/年(23%/77%/0%) 每人:284立方米/年(1994) 自然風險:無 環境-現行問題:水污染,特別是湖泊,問題來自農業廢品 環境-國際協議: 加入《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氮氧化物》、《空氣污染-硫磺94》、《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氣候變化-京都議定書》、《沙漠化》、《瀕於滅絕物種》、《環境變異》、《危險廢物》、《海洋法》、《海洋傾廢法》、《臭氧層保護法》、《船運污染》、《熱帶木材83》、《熱帶木材94》、《沼澤地》、《捕鯨》 已簽定,但未批准:《空氣污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海洋生物保護法》 注釋:是北美洲和北歐之間重要的海空戰略樞紐。40%的人口居住在都柏林的100公里之內。 編輯本段語言介紹愛爾蘭蓋爾語(Gaeilge na héileann)是愛爾蘭的第一官方語言;憲法承認英語是第二官方語言。作為愛爾蘭的第一官方語言,愛爾蘭語屬於凱爾特語支,與蘇格蘭蓋爾語(Gàidhlig)、威爾士語(Cymraeg)和布列塔尼語(Bleizhoneg)關系密切。19世紀以前,大部分愛爾蘭人說愛爾蘭語,但到了19世紀末,能講愛爾蘭語的愛爾蘭人僅占總人口的15%了。 公元12世紀,英國的入侵給凱爾特文化造成重創,英語傳入愛爾蘭,愛爾蘭作家用英語進行創作則始於13世紀;愛爾蘭培育了許多世界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其中有四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詩人葉芝(W.B.Yeats)、劇作家蕭伯納(G.B.Shaw)、劇作家貝克特(S. Beckett)和詩人希尼(S. Heaney)。還有19世紀唯美主義代錶王爾德(O. Wilde)和代表意識流小說最高成就的作品《尤利西斯》("Ulysess")的作者喬伊西(J.Joyce)。19世紀末,隨著民族文化復興及愛爾蘭的獨立,愛爾蘭語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恢復和發展,現在約有35%的愛爾蘭人掌握愛爾蘭語。國家積極鼓勵人民用愛爾蘭語,目前,愛爾蘭語是中小學的必修課,國家愛爾蘭語委員會在全國推廣使用愛爾蘭語,建立了愛爾蘭語的電台和電視台(如RTé),越來越多的學校只用愛爾蘭語授課的。 編輯本段當地居民愛爾蘭人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大約90%以上的人是天主教徒,其它居民則信奉基督教新教等,許多其它宗教傳統也得以充分體現並受到尊重。愛爾蘭人宗教信仰自由與道德觀的選擇權已明確寫入愛爾蘭憲法,而且在最近的幾十年來,愛爾蘭的宗教、社會及政治兼容性得到普遍的體現與重視,因而在這方面它已成為一享有國際盛譽的國家。其它宗教和教派有聖公會、新教各派、猶太教等。 愛爾蘭是個單一民族的國家,全國98.7%的人是愛爾蘭人,另有3萬人是英格蘭人,蘇格蘭人約有5000人,猶太人約有4000人。 人口:4203200人(2009年7月) 人口世界排名:126(2009年7月) 年齡層結構: 0~14歲:20.9%(454571男/424022女) 15~64歲:67.1%(1411336男/1409760女) 65歲以上:12%(224850男/278661女)(2009年) 平均年齡: 總計:35歲 男性:34.2歲 女性:35.7歲(2009年) 人口增長率:1.12%(2009年) 人口增長率世界排名:121(2009年) 出生率(出生/一千人):14.23‰(2009年) 出生率世界排名:148(2009年) 死亡率(死亡/一千人):7.77‰(2008年) 死亡率世界排名:115(2008年) 死亡率無2009年數據 凈移民率(移民/一千人):4.71‰(2009年) 凈移民率世界排名:22(2009年) 城市人口比例:61%(2008年) 性別比例: 出生:1.07男/1女 15歲以下:1.07男/1女 15~64歲:1男/1女 65歲以上:0.81男/1女 總人口:0.99男/1女(2009年) 嬰兒死亡率(死亡/一千成活): 總計:5.05‰(世界排名:188) 男性:5.53‰ 女性:4.54‰(2009年) 平均壽命: 總計:78.24歲(世界排名:47) 男性:75.6歲 女性:81.06歲(2009年) 總生育率: 1.85出生/1女性(2009年)(世界排名:150)
㈨ 英國政府網站里2018年後頒布環境政策
摘要 英國農業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及其啟示
㈩ 愛爾蘭島的殖民歷史
公元332~1022年,是「九祖王」統治愛爾蘭的時代。經濟、文化在「九祖王」統治的時代又得到了高速發展,是愛爾蘭統一的黃金時代。但「綠島」的豐裕最終引起了殖民者的垂涎。從公元5世紀開始,愛爾蘭先後遭到丹麥人、諾曼人、挪威人和英國人的侵略。其中,統治時間最長、剝削與壓迫最殘酷、對愛爾蘭歷史影響最嚴重的是英國殖民者的入侵。恩格斯曾經說過:「英國人的侵略剝奪了愛爾蘭發展的一切可能性,並從12世紀開始立刻把它推後了幾個世紀」。
英國殖民者極端鄙視愛爾蘭人,把愛爾蘭人看成是「低等」的種族而將他們驅逐到沼澤地帶和森林中去,破壞愛爾蘭人的土地和莊稼,激起了愛爾蘭人的反抗。1558~1603年,愛爾蘭發生了4次大規模起義。1641年,又發生了愛爾蘭人民群眾大暴動。但均遭到了強大殖民統治者的殘酷鎮壓。1801年,英國制定並通過英國與愛爾蘭合並法案,將愛爾蘭劃入英國的版圖。
頑強而英勇的愛爾蘭人民決不會屈從於英國的統治,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爭取民族獨立。19世紀末、20世紀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英國這一老牌大帝國被新興強國美、德趕上並超出,力量對比發生了奧妙的變化,利益之爭急劇腫脹。在此國際形勢之下,英國的勢力大減。愛爾蘭人瞅准這一良好時機,波瀾壯闊的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終於導致了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這一規模巨大的反恐斗爭。雖然起義被鎮壓了,但它表明了愛爾蘭人追求民族解放獨立的堅強決心。
隨後,愛爾蘭人繼續不屈不撓地進行著反英斗爭,英國政府不得不於1921年12月簽訂了《英愛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宣布成為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尚未擺脫大英帝國的陰影。11年後,1948年12月,愛爾蘭議會通過法律,宣布脫離英國聯邦。大勢所趨,英國無可奈何,於1949年4月承認了愛爾蘭的完全獨立。至此,愛爾蘭人民徹底割裂了同大英帝國的瓜葛。
然而愛爾蘭人並不甘心就此罷休。雖然南愛爾蘭26郡獨立,但北愛爾蘭6郡仍然被英國統治著。所以,愛爾蘭共和國歷屆政府都要求統一愛爾蘭,建立一個完整的愛爾蘭共和國。從而實現愛爾蘭民族的統一。然而,從目前來看,仍然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