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莆田市基督教規章制度

莆田市基督教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5-26 21:53:44

❶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如何產生

推薦的答案文不對題。

人家問的是「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答案說的是「宗教教職人員」。

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與宗教教職人員是兩個概念。
《宗教活動場所設立審批和登記辦法》(國家宗教事務局令第2號)第八條規定:「宗教活動場所在登記前,應當由籌備組織負責,民主協商成立該場所的管理組織。管理組織應當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主持宗教活動的其他人員和設立地信教公民代表等組成。」

可見,管理組織中有宗教教職人員,還有其他人員、信教公民。

不同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成員的產生辦法不同。

1.漢傳佛教。《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1993年10月21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代表會議通過)第四條:「寺院如確需設立寺務委員會,主任須由住持擔任,由主要班首、執事組成,可吸收個別愛國愛教、作風正派、有組織和工作能力的居士參加。寺務委員會的職責相當於上條的寺務會議,任期一年。」

2.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國家宗教事務局令第2號)第八條:「寺廟應當通過協商成立民主管理組織。管理組織的成員一般由本寺廟的教職人員組成,也可以吸收所在地信教公民代表和當地村委會(居委會)代表參加。」「寺廟管理組織成員實行任期制,每屆任期3至5年,可連選連任。」

3.道教。《關於道教宮觀管理辦法》(1998年8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修改通過)第四條「宮觀設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一)宮觀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傳統的叢林制度,設立方丈、監院、住持等道教傳統職稱,並通過民主協商推選產生以住持(方丈、監院)為主的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二)民主管理組織成員,要在充分民主協商的基礎上,由常住宮觀道眾選舉產生。其成員,應由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愛國愛教,為人正派,辦事公道,有一定管理能力和道教學識的道士擔任。」

4.伊斯蘭教。清真寺民主管理辦法 (2006年5月12日中國伊斯蘭教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通過 2006年8月7日公布) 第六條:「寺管會是寺坊穆斯林的群眾組織,由愛國愛教、遵紀守法、辦事公道、熱心為穆斯林群眾服務、具有良好的宗教操守和一定伊斯蘭教知識及工作能力的本寺坊穆斯林組成,並在當地伊斯蘭教協會指導下成立。其成員須經本寺坊穆斯林群眾民主協商、推選產生。本寺坊聘任的主持教務活動的阿訇、伊瑪目、海推布等主要教職人員可以作為寺管會成員。清真寺應當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寺管會成員產生的辦法。」「寺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幹人。每屆寺管會任期三至五年,寺管會主任任期一般不得超過兩屆。寺管會成員須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備案。」

5.天主教。《中國天主教教區管理制度》(2003年3月22日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常務委員會和主教團聯席會議審議通過)第三十一條「教區管理委員會由本教區神職人員和教友代表選舉產生。其成員由主教、助理主教、輔理主教、副主教(沒有主教可由教區長),本地愛國會秘書長和神父、修女及教友代表組成,主教任主席(主任)。」「跨地區的教區管理委員會,應吸收各堂區民主管理委員會(小組),愛國會(小組)的代表參加。」

6.基督教。《中國基督教教會規章》(2008年1月8日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第五屆常務委員會第六次聯席會議通過)第三十二條:「教堂建立教會管理組織(由至少七人組成),聚會點設立教務管理小組(由至少三人組成)。教會管理組織由主任牧師、教牧人員和一定數量的信徒代表組成,成員由本堂、點信徒代表會議選舉或協商產生,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連選可連任,原則上不超過兩屆。堂、點管理組織應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信徒意見,分工合作,同心合意治理教會。」

❷ 公共場合宣傳基督教犯法嗎

法律分析:違法。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同時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外進行傳教活動,宣傳有神論,或者散發宗教傳單。

法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第二十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宗教活動場所外進行傳教活動,不得在公共場所擅自設立宗教設施和宗教造像。

❸ 基督教的本質。

基督教的本質是寬恕人類。

❹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區別嗎

一、教義不同

1、基督教:基督教強調「因信耶穌稱義」和順服上帝的律法。

2、天主教:天主教強調罪與罰,天堂和煉獄。

二、崇拜對象不同

1、基督教:基督教只崇拜「三一真神」,在教堂內只掛十字架。

2、天主教:天主教不僅崇拜「三一真神」還崇拜聖母瑪利亞,教堂內還會掛耶穌和其他神像。

三、階級情況不同

1、基督教:基督教基本沒有階級之分。

2、天主教:天主教有組織架構,有階級之分。

❺ 關於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

(5)莆田市基督教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五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或者單行條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團結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共同建設民族自治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 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對本地方內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第二章 宗教團體

第七條 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

第九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參考資料:網路-宗教事務條例

❻ 國家對基督教的政策是什麼

2021年1月20日美國的憲法也是在基督教的基礎上建立的。美國的許多國家政策也受到基督教的精神理念所影響,但是美國教會並不享有任何政治權力。

❼ 基督教政教關系的幾種類型

有基督教三自委員會,分中央,省,市,區三自委員會。

❽ 教會的教政體制有哪些

教政體制(即教會體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內實行的組織原則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據其對《聖經》記載有關基督教會組織的解釋或其教會的性質和職能而制定的。一般大體分三種制度: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一些教派實行混合性的制度。

主教制
主教制是基督宗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教會中最高的權威為大主教、主教和會督。[1]天主教和東正教有三級聖品,主教下設司鐸和執事,形成以主教首的階級制度。教會按地域劃分教區,教區的主教主管其內一切行政和教務工作。 實行主教制的教會主要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及東部其他較小古老公教會、基督新教的聖公宗和北歐路德宗公教會等。基督新教實行的主教制度源自天主教,不同的主要是基督新教的主教可以結婚。現基督新教中,實行主教制的教會只佔少數。完全實行主教制的新教宗派只有普世聖公宗;而信義宗和衛斯理宗則由各區會自行選擇使用主教制還是長老制。

長老制(或稱代議制、議會制)由約翰·加爾文所提倡,是《新約聖經》提及的職銜。主張教會是由信徒群眾所組成,是一個以議會形式管理地區教會的制度。[2]議會內的成員由各分堂選出長老,代表該堂出席會議。在堂會中設牧師、教師、執事和長老,共同處理教會事務。歸正宗和長老會都實行長老制,而有些實行長老制的教會所實行的長老制具體規章則有所不同。

公理制(又稱會眾制)由羅伯特·布朗所提倡,主張堂會有獨立主權,基督才是會眾元首。[3]堂會的主任牧師為教會內最高的決策者,由信徒民主選聘。教會一切內部事務由會眾決議,具體制度和禮儀也由會眾釐定。[4]很多歷史比較新的教會也採用公理制,例如浸信會、公理會、神召會、貴格會以及不少獨立教會。一些公理制的教會自𫖸在地區上組成一個無領導和從屬之分的聯會,以聯系該宗派的和分堂。公理制有一個缺點,就是常常做成教會之間的交往和合作愈來愈少,最後甚至會使一些教會脫離其宗派獨立,造成宗派主義以及教會分裂。

❾ 什麼是主教制","長老制"和"會眾制

主教制(Episcopacy)基督教教會體制的一種。主教一詞原意為監督和巡視者。以主教為主體管理教會。約2世紀上半葉開始形成,後逐漸完備。實行主教制的教會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及東部其他較小古老公教會、新教的聖公會、北歐路德宗公教會等。他們根據《新約》和古代教會傳統文獻關於監督、長老和執事的記述,認為此三者是自古以來教會管理體制中最根本的三級聖品(即神品)職位。天主教、東正教在三者之下還設立一些較低的神品,建立以主教為首的教階管理制度。主教為教區首腦,主管教區內一切教務和行政。司鐸(司祭或會長)由主教派立授權,協助主教管理教會,施行聖事,執行主教所委派的指定職司。助祭(六品會吏)一般亦由主教派立,常為司鐸的助手,多為過渡性職務,可晉升司鐸。此外,新教中的有些非公教權會,如衛斯理宗和路德宗等教會,亦使用主教、監督或會督稱謂,只是並末稱主教制。
長老制(Presbyterianism)基督教教會體制的一種。主要為加爾文宗教會所實行。有些非加爾文宗的教會也會實行長老制。具體規章制度各派略有不同。以從事世俗職業的教徒領袖,經由教會選舉,接受「長老」聖職而為管理教會的骨幹。專職牧師則受全體教徒所授權的長老們聘任,牧師在長老們的委託下管理教會教務工作。
會眾制(Congregationalism)是基督宗教的教會體制(church polity)之一。會眾制教會的每一個地方教會都是獨立自治的。在新教歷史中較主要的會眾制宗派有十七世紀英美兩地清教徒運動流傳下來的公理會(Congregationalist, 現已衰微),浸禮會(Baptist,是當今美國最大的新教宗派),門諾會(Menonite)和貴格會(Quakers)等。十九世紀以後的新興宗派或獨立教會大多採取會眾制。除了會眾制,基督教會還有主教制及長老制兩種治理體制。

❿ 信基督教違法嗎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一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第二十七條 國家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動,堅持宗教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利用宗教名義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反對境外勢力干涉境內宗教事務,維護正常宗教活動秩序。國家依法取締邪教組織,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邪教違法犯罪活動。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