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
① 當上位法和下位法發生沖突時,應當是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對嗎
對的。
一、法的位階、上位法、下位法
法的位階,是指由立法體制決定的,不同國家機關指定的規范性文件在法律淵源體系中所處的效力位置和等級。
上位法,是指相對於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法的位階中處於更高效力位置和等級的那些規范性文件。
下位法,是指相對於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法的位階中處於更低效力位置和等級的那些規范性文件。
我國《立法法》詳細的規定了屬於不同位階的上位法與下位法和屬於同一位階的法律規范之間的效力關系。即:下位法不得違反上位法的規定,同違法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二、按照《立法法》第79條、80條的規定,在不同位階的各種法律淵源中:
法律的效力高於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規章;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的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② 下位法服從上位法是什麼法律內容
您好,處於高一層次的法律規范是上位法,反之為下位法,「上位法」、「下位內法」是《立法法容》確立的區分法律效力等級以及法律位階的兩個基本范疇。根據《立法法》第87條的規定,下位法不得違背上位法。一旦下位階的法律制定機關制定了與上位階法律相沖突的法律,上位階法律制定機關可以根據《立法法》第88條的規定,行使對下位階法律的改變或撤銷權。其他問題請聯系咨詢,樂意為您解答,若有幫助,請您採納。
③ 地方性的法律法規,可以超越國家的法律法規嗎如果有自相矛盾和有沖突的話,下位法可以超越上位法嗎
地方性法規(沒有法律),不得超越國家的法律法規。
如果有矛盾的地方,下位法從上位法。
下位法是不能超越上位法的。
詳情查閱立法法。
④ 人民警察在什麼情況下取消警籍、警銜
取消警銜的依據不當,依法呈請法院判決:
一、《人民警察警銜工作管理辦法》與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相抵觸部分是無效的,不能據此無效規定取消警銜。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警銜條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1992年7月1日頒布實施的國家法律,對於取消警銜的情形,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人民警察被開除公職的,其警銜相應取消。人民警察犯罪,被依法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其警銜相應取消。」即只有被開除公職及被依法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特定情形才能取消警銜。
而《人民警察警銜工作管理辦法》第五條「警銜的取消」卻規定:「人民警察被依法判處徒刑、拘役、管制、免予起訴、免予刑事處分和被勞動教養的,或者被開除公職、警籍、黨籍的,其警銜相應取消,警銜標志和授銜命令證書均應收繳。」顯然是對警銜取消的擴大解釋,
沒有依據的增加了拘役、管制、免予起訴、免予刑事處分、勞動教養和開除警籍、黨籍七種情形。同時,卻對《人民警察警銜條例》中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情形隻字不提。
《立法法》第八十條第二款規定:「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立法法》第九十六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一)超越許可權的;(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人民警察警銜工作管理辦法》作為規章,是《人民警察警銜條例》的下位法,其在取消警銜規定條款中增加了「免予刑事處分」等權力,是超越許可權行為,也是違反上位法規定的情形,是無效的。《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所以,對於是否應當取消警銜的依據應是《人民警察警銜條例》,而不能適用與其規定不一致的下位法《人民警察警銜工作管理辦法》的規定。
⑤ 一個違反上位法一個違反下位法的時候怎麼處理
上位法未規定處罰,下位法可以規定處罰方式與處罰程序。雖然是下位法服從上位法,是指相同事項的規定發生沖突時,但上位法沒有規定的,下位法可以規定,作為上位法的補充、具體與完善,但不是任意規定,須經相應的立法程序進行法定明確。
⑥ 8. 在我國為了保障法律規范的統一性,立法法規定了哪些監督手段違反憲法和上位法的規范將承擔什麼後果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關於監督手段方面的規定: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三十三條
專門委員會之間對法律草案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向委員長會議報告。
第三十四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將法律草案發送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徵求意見,將意見整理後送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十五條
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重要的法律案,經委員長會議決定,可以將法律草案公布,徵求意見。各機關、組織和公民提出的意見送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
第五十五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對有關具體問題的法律詢問進行研究予以答復,並報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五十八條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六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第六十四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第六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二、〈立法法〉關於違反憲法和上位法將承擔的後果方面的規定:
第七十八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三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八十七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一)超越許可權的;
(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
(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
(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
(五)違背法定程序的。
第八十八條
改變或者撤銷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許可權是: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有權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三)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它的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和批準的不適當的地方性法規;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本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
(七)授權機關有權撤銷被授權機關制定的超越授權范圍或者違背授權目的的法規,必要時可以撤銷授權。
⑦ 如何預防下位法違反上位法的情況
一、強化立法審查機制。目前我國還存在立法許可權不清晰、立法起草人員的法學素養還有待提高等問題,只有強化立法審查機制,才能最有效防範下位法與上位法沖突的問題。
二、加強法規備案審查。這一點與立法審查道理相同。
三、重視具體行政復議案件,注重行政復議案件成果的應用。許多法規法律效力沖突的問題,都是在具體行政訴訟案件中被發現的。
四、開展定期清理法規法律專項活動。立法部門組織力量,主動對某一時期以來的個部門法進行梳理,分析研究其中是否存在上下位沖突問題,一經發現及時糾正。
五,法律宣傳部門還需要加大學習宣傳力度。讓各級領導學法守法懂法,明確立法立規的許可權,不越權立法。
⑧ 什麼屬於否違背上位法
違背上位法常規是這樣理解上位法與下位法是在具體的環境中,根據其法律效力的大小來劃分的。
下位法若與上位法沖突,應遵循上位法的規定。比如,有的地方性法規與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相沖突,全國人大制定的法規就是上位法,應遵循。若該法律與憲法沖突,憲法此時就是上位法。憲法是我國的基本大法,是母法,其他任何法律、規章,違背了憲法所規定的事項,都無效或部分無效。
⑨ 法理學中,法的效力沖突與協調具體包括什麼
①上位法和下位法的沖突
不同層級的法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和抵觸,即上位法和下位法的沖突。處理不同層級的法之間所發生的沖突,應遵循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的原則:
a.憲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b.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的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c.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超越許可權,它們中的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由有關機關依照《立法法》第97條所確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撤銷。
②特別法和一般法的沖突
常見的不同種類的法之間的沖突,就是特別法和一般法的沖突。同一機關制定的法中適用「特別法優先於一般法」的原則。不同機關制定的法中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③新法和舊法的沖突
法是在不同時間產生的,它們對同一對象發生效力時,往往存在新法和舊法的沖突。
a.處理這種沖突應遵循有條件的「新法優先於舊法」的原則,即以同一位階特別是同一主體制定或認可為前提,來適用這一原則。
b.不同位階的法,不適用「新法優先於舊法」的原則;在許多情況下,屬於同一位階但卻不屬於同一立法主體所制定的法,也不適用「新法優先於舊法」的原則。
④根本法和普通法的沖突
這里專指成文法國家,其根本法是憲法,它是該國立法的基礎,其法律效力最高,普通法必須以它為基礎,不能與之相抵觸。
⑩ 地方法規與國家法規沖突
法律分析:地方法規和國家法規發生沖突的,以國家法規為准。國家法規屬於全國性的,地方法規必須服從國家法規。不同機關制定的效力相同的法律規范之間的規定不一致的解決機制。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第九十六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照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一)超越許可權的;(二)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五)違背法定程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