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制度事故發生的
① 無視規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為,往往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什麼
無視規章來制度,明知故犯的行為源,往往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為因素」。
事故發生前一定會有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條件,或既有不安全行為又有不安全條件。影響安全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客觀的,即物的因素(如機器設備、工具用器、環境設施自然條件等);另一個是主觀的,即人的因素。我們既要注意消除「物的不安全條件」,也要注意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兩者比較起來,人的因素更為重要,因為人的因素是最活躍的。
(1)規章制度事故發生的擴展閱讀:
導致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對危險性認識不足,從而進行危險作業;
2、作業程序不當,監督不力,致使違章作業得以泛濫;
3、圖省事,走捷徑,忽略了安全程序;
4、因身體疲勞,精神不佳,導致動作變形;
5、安全意識差,接近危險場所時無護具或未按規定著裝等。
② 無視規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為往往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什麼誒物的因素比人為因素是人和物的綜合因素
無視規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為,往往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為因素】
③ 學生違反學校規章制度,造成傷害事故,學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考生出發前,學校專門向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上午考試結束後,老師又特別強調:吃飯休息,不準私自外出,有事必須請假,尤其是不準出去游泳。但16歲的學生王某不聽安排,乘上廁所之機,私自翻越兩米多高的院牆去院後水灣中游泳,不幸溺水死亡。 對這類傷害事故,《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第(一)項規定:「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學生或者其監護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這起案例中,王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就其16歲的年齡、智力而言,他完全應該知道私自下水塘游泳的危險性,學校也告訴了他這樣的危險,並且在學校三令五申的告誡後,還是違反紀律,乘上廁所之機,翻越兩米多高的院牆偷跑出去,導致事故的發生。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並無過錯,應認定學校不承擔法律責任。 在這類傷害事故處理實踐中,學校是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還要注意兩點: 一是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如果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或是不合理,學生違反這類規定,引發傷害事故的,學校也必須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這是多數學校管理者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 二是學校的管理是否到位。省教育廳公職律師、法學碩士王俊良
④ 無視規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為,往往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什麼
無視規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為,往往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為因素】
⑤ 違反規章制度發生事故屬不屬於工傷
沒有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關系仍然存在,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犯罪或違反治安管理的,不認定為工傷。
⑥ 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造成重大傷害事故,屬於故意犯罪嗎
對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造成重大傷害事故的情形,並不屬於故意犯罪,而屬於過失犯罪,一經定罪,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條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⑦ 請問:事故發生在前,國家的法律規章制度公布在後,在處理時該按事情發生之前的規章制度執行,還是按規章
一般情況下是按事發之前的規章制度執行。
⑧ 職業安全健康規章制度的事故處理
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是我國職業安全健康的一項重要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七條對此做了明確的規定。這項制度的內容包括: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事故的報告;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事故的統計;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一)傷亡事故的統計報告和處理
我國傷亡事故統計報告和處理工作,經過40多年的不斷總結,建立了科學合理的傷亡事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
1.傷亡事故分類
傷亡事故的分類,分別從不同方面描述了事故的不同特點。根據我國有關法規和標准,2010年以來應用比較廣泛的傷亡事故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1)按傷害程度分類
輕傷,指損失工作日為一個工作日以上(含1個工作日),105個工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
重傷,指損失工作日為105個工作日以上(含105個工作日)的失能傷害,重傷的損失工作日最多不超過6000日;
死亡,有職工死亡或重傷損失工作日超過6000日,這是根據我國職工的平均退休年齡之和計算出來的。
(2)按事故嚴重程度分類
輕傷事故,指只有輕傷的事故;
重傷事故,指有重傷沒有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l一2人的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特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3)按事故類別分類
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中,將事故類別劃分為20類,即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葯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
2.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
組織在進行傷亡事故報告時,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發布的有關傷亡事故報告規程及其他有關規定。這些規定主要有:1989年國務院第34號令《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和1991年國務院第75號令《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2001年4月國務院頒布第302號令――《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3.傷亡事故統計
關於傷亡事故的統計我國目前有如下規定:1992年勞動部辦公廳發出的「關於實施《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和1993年發出的「關於印發《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統計問題解答》的通知」。
(二)職業病的統計報告和處理
1.職業病報告辦法
職業病報告必須是國家現行職業病范圍內所列舉的病種,衛生部曾於1988年修訂頒發了《職業病報告辦法》,規定了職業病報告的具體辦法。根據此規定,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相應的職業病防治機構或衛生防疫機構負責職業病報告工作。職業病報告實行以地方為主,逐級上報的辦法。一切企、事業單位發生的職業病,都應報告當地衛生監督機構,由衛生監督機構統一匯總上報。
2.職業病處理
有關職業病的處理,是政策性很強的一項工作,涉及職業病防治及妥善安置職業病患者、患者的勞保福利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及職業康復等工作,2010年後可按衛生部、勞動部、財政部、全國總工會1987年月11月發布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根據此規定,職工被確診患有職業病後,其所在單位應根據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意見,安排其醫療或療養。在醫治或療養後被確認不宜繼續從事原有害作業或工作的,應自確認之日起的兩個月內將其調離原工作崗位,另行安排工作;對於因工作需要暫不能調離的生產、工作的技術骨幹,調離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半年。患有職業病的職工變動工作單位時,其職業病待遇應由原單位負責或兩個單位協調處理,雙方商妥後方可辦理調轉手續。並將其健康檔案、職業病診斷證明及職業病處理情況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單位。調出、調入單位都應將倩況報告所在地的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機構備案。職工到新單位後,新發生的職業病不論與現工作有無關系,其職業病待遇由新單位負責。勞動合同制工人,臨時工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在待業期間新發現的職業病,與上一個勞動合同期工作有關時,其職業病待遇由原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的單位負責。如原單位已與其他單位合並,由合並後的單位負責;如原單位已撤銷,應由原單位的上級主管機關負責。
(三)職業病的防治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本法共7章79條。
主要內容包括:關於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基本管理原則的規定、職業病的前期預防、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職業病的診斷管理、對職業病病人的治療與保障等。此外,該法根據所設定的制度、措施,按照不同違法行為的不同性質、危害後果,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突出了責令停止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停建、停產直至關閉的處罰;對造成職業危害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本法還對衛生行政部門及其職業衛生監督執法人員的執法活動做了規范,並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⑨ 簡述護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醫療護理規章制度,造成醫 療事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護士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專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屬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暫停其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其護士執業證書: (一)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醫師的; (二)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未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提出或者報告的; (三)泄露患者隱私的; (四)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不服從安排參加醫療救護的。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造成醫療事故的,依照醫療事故處理的有關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五十五條 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對發生醫療事故的有關醫務人員,除依照前款處罰外,衛生行政部門並可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
⑩ 員工違反規章制度受傷,算工傷嗎
因工事故造成的傷害,只有不是自殘,才視為工傷。我國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責任保險。勞動者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發生事故,即使是違章作業造成的,也應視為工傷,按照無過錯原則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員工因自身過錯造成工傷事故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安全事故處理。事故原因尚未查明;責任人員不治療不放手;責任人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如果整改措施未能落實「不放過」的原則,將受到處罰。
但職工因自身過錯造成工傷事故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安全事故處理。「事故原因尚未查明;責任人員不治療不放手;責任人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如果整改措施未能落實「不放過」的原則,將受到處罰。《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前後,從事與工作有關的准備或收尾工作被事故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