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管理辦法管理規章制度
⑴ 閉環管理清潔消毒制度
摘要 一、嚴格人員閉環轉運管理。所有轉運人員乘車前須測量體溫,體溫超過37.3℃者不能與其他體溫正常人員同車轉運;乘車時嚴格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保持手衛生,盡量交叉乘坐。用於轉運人員的車輛盡可能採用空間充裕的車型,車內盡可能採取自然通風,不使用內循環空調通風。嚴格加強轉運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轉運過程中須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或 KN95/N95口罩、工作服、手套等;若轉運人員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等,工作人員應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防護服、KN95/N95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等。車輛使用前後嚴格進行消毒處理;如轉運人員為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等,在完成轉運工作後車輛須進行終末消毒。
⑵ 病房消毒隔離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離管理制度如下:
一、必須分清非無菌區、相對無菌區、無菌區。
二、手術間分清無菌間、有菌間。如手術間有限,應先做無菌手術。再做污染手術。
三、對感染和特異性感染等手術,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嚴格消毒處理措施。不得與其他敷料混合,並有標記。手術後手術間地面和空氣嚴密消毒。
四、手術室洗手、護士鋪台、刷手、穿隔離衣、戴手套和手術配合均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五、巡迴護士進行各種治療注射、拿放無菌物品。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六、各種無菌包及無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專人負責定期消毒或更換,盡量減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絲線、刀片、剪等應高壓蒸汽消毒。
七、工作人員熟悉各種消毒液的濃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據其效能定期檢測。
八、經常啟蓋的無菌盒,每周重復消毒滅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過期應重新滅菌。
九、每月對各項滅菌項目進行細菌監測,每月對工作人員作細菌培養,並做好記錄。
十、用紫外線殺菌燈消毒時,應有時數登記和紫外線強度監測並登記。
十一、手術室應有定期清潔衛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點、定時,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氣培養,手術室空氣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200個/m3.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十五條 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事故等級和情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限期停業整頓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執業許可證,對負有責任的醫務人員依照刑法關於醫療事故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對發生醫療事故的有關醫務人員,除依照前款處罰外,衛生行政部門並可以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
⑶ 賓館酒店消毒間管理制度是什麼
一、客用口杯、茶杯的消毒:
1、 消毒劑:「一片凈消毒片,」優氯凈「消毒粉
2、 清潔劑:去污粉、洗衣粉
3、 消毒工具:消毒櫃、消毒桶、百潔布
4、 存放工具:保潔櫃或保管箱
5、 程序
1)從客房撤出的茶杯、口杯放到消毒間倒盡茶水;
2)把茶杯、口杯分別放到清洗池內,用清潔劑洗凈,然後放到沖洗池內用清水沖凈;
3)用消毒劑配上一定量例水裝到消毒桶內,按葯劑說明為准,一桶水放一片「一片凈」消毒片;
4)將洗過的茶杯、口杯浸泡在消毒水內,時間至少20分鍾以上(化學消毒法);
5)或將清洗好的茶杯、口杯擦乾連同鐵框一並放到消毒櫃內消毒(物理消毒法);
6)打開消毒電源(自動消毒),消毒至少45分鍾後將茶杯取出;
7)取出已消毒茶杯、口杯儲存到封閉的保潔櫃里以便備用;
8)在消毒記錄上做到登記,記錄消毒的時間和姓名。
二、 拖鞋的清洗消毒:
1、清洗去污:在洗滌池中用洗潔液清洗拖鞋。
2、沖洗:在沖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拖鞋。
3、消毒:將拖鞋完全浸泡在消毒池中,消毒液濃度及浸泡時間應當按使用說明嚴格操作。用含氯消毒液時,浸泡液有效氯含量應達250-500毫克/升,浸泡時間不少於30分鍾;
4、沖洗:從消毒液中取出拖鞋,用清水沖洗干凈,去除殘留的消毒液。
5、保潔:,涼置10至15分鍾,待拖鞋干後放置保潔櫃或保管箱。
三、注意事項:
(一)消毒劑應到證照齊全的生產廠家或經營單位購買,采購時應建立驗收制度並做好記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索取檢驗合格證和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或有關產品衛生許可批件。
(二)消毒劑置於有蓋容器中密封保存,保存地點應當通風、乾燥、陰冷、避光;建立消毒劑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要詳細記錄消毒劑的名稱、數量、產地、進貨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情況、索證情況等,並按入庫時間的先後分類存放。
(三)在消毒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橡膠手套,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如有條件,配製時可戴眼。
⑷ 如何管理消毒隔離制度
一、護理人員上班時必須著裝整潔,下班、就餐、脫去工作服。
二、嚴格無菌操作規程。
三、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筒、持物鉗定期清洗、消毒、滅菌和更換,並註明滅菌日期和開啟時間。
四、治療室、換葯室每日通風換氣,定期清掃,工作人員進治療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準帶入室內,抹布、拖把應有標記,專物專用。
五、病室定期通風換氣,每日晨間護理時用濕式掃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後浸泡消毒、清洗晾乾。
六、被服每周更換一次,如有污漬隨時更換。換下的臟被服放於污物袋。
七、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專人專用,出院時消毒後帶走。
八、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針頭直接焚燒。
九、體溫表一人一支,用後浸泡消毒。
十、輸液操作一人一針一管一止血帶,用後消毒。
十一、治療室、換葯室每日紫外線照射一次,每月空氣培養一次。
十二、隔離單位
1、嚴重感染及傳染病患者要單獨安置,病室門口掛隔離衣,放洗手盆,內盛消毒液。
2、為隔離患者進行操作時要穿隔離衣,操作完脫去隔離衣並消毒雙手。
3、隔離患者物品專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後回收集中處理。
4、隔離患者用過的血壓計、聽診器等用消毒液擦拭,血壓計袖帶若被血液、體液污染,應浸泡在含氯消毒液內浸泡30分鍾後,清洗干凈,晾乾備用。
5、傳染病患者應在規定范圍內活動,不得外出。
十三、凡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應嚴格隔離,用過的器械、被服要滅菌,用過敷料進行焚毀。
十四、各種內窺鏡使用後必須認真清洗,徹底消毒;乙肝患者應固定內窺鏡,用後嚴格消毒。
十五、患者轉科、出院或死亡後要進行終末消毒。
⑸ 消毒管理辦法制定的<strong>法律依據</strong>是
《消毒管理辦法》制定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消毒工作監督管理職權如下:
1、對有關機構,場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2、對消毒產品生產企業執行《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對消毒產品的衛生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4、對消毒服務機構的消毒服務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5、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採取行政控制措施;
6、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消毒管理組織,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執行國家有關規范,標准和規定,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法律依據
《消毒管理辦法》
第二十六條 生產、進口利用新材料、新工藝技術和新殺菌原理生產消毒劑和消毒器械(以下簡稱新消毒產品)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取得國家衛生計生委頒發的衛生許可批件。
生產、進口新消毒產品外的消毒劑、消毒器械和衛生用品中的抗(抑)菌制劑,生產、進口企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衛生安全評價,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規范要求。產品上市時要將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向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備案,備案應當按照規定要求提供材料。第三十八條 新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的持有者應當在接到國家衛生計生委重新審查通知之日起30日內,按照通知的有關要求提交材料。超過期限未提交有關材料的,視為放棄重新審查,國家衛生計生委可以注銷產品衛生許可批件。第三十三條 消毒服務機構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具備符合國家有關規范、標准和規定的消毒與滅菌設備;
(二)其消毒與滅菌工藝流程和工作環境必須符合衛生要求;
(三)具有能對消毒與滅菌效果進行檢測的人員和條件,建立自檢制度;
(四)用環氧乙烷和電離輻射的方法進行消毒與滅菌的,其安全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⑹ 醫院消毒管理制度 急!
消毒管理制度細則
1、管理對策制定的原則 為了加強我院消毒技術質量,設定管理對策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實用、簡捷、方便、有效是制定管理對策的基本原則。在使用中,只有讓使用者感到實施的方法實用,才會最大限度的按照規定去做,只有簡捷才符合口腔門診緊張而繁重的任務完成的需求。最方便才會實現最有效的醫療、護理工作的安全。
2、 分類制定相應的管理對策 為確保口腔門診的消毒效果,我們制定了各類口腔醫療器械及物品消毒流程管理對策;診室內空氣消毒管理對策;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管理對策等。
(1)各類醫療器械及物品消毒流程管理對策 口腔科器械執行雙重消毒制度。
浸泡:用健之素泡騰速溶消毒片(主要成分為三氯異氰尿酸)浸泡30min以上後清洗:
清洗:由於口腔疾病治療過程中,手機或其他器械不可避免地會沾上病人的唾液、血液等含菌物,同時還會附著上一些污物。在正式滅菌前應將此類污物清洗干凈。可採用含酶的清洗液,放入超聲波清洗機內進行清洗,不但能將手機表面的污物洗凈,還可將手機內部(如手機軸芯及管道)的臟物清除,從而達到里外干凈。
加油:將潤滑清洗油的介面接到手機加油孔上,將潤滑油注入手機內,以手機前端有油噴出為止。通過加油,可以使手機管道內壁及軸芯內的軸承上覆上一層油膜,這樣就能避免在高壓蒸汽滅菌時手機金屬氧化,從而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除手機外口腔器械上油多用石蠟油擦拭保養。
封口:封口就是使用封口機將加過油的手機或器械封在消毒紙袋內,然後再放入高壓蒸汽滅菌器內。封口的主要意義在於:①可以檢驗滅菌是否達到預期效果;②可以區分口腔器械是否已消毒;③可以避免消毒後的器械等存放時受到污染;④ 打開即用,操作方便;⑤防止潤滑油蒸發,長時間積累造成滅菌器內部污染(通常消毒袋上有消毒指示劑,滅菌前後,紙袋的顏色有變化,通過觀察顏色變化,就能得知袋內器械的滅菌情況)。
滅菌:口腔科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兩種,耐高溫的器械如封口後的手機等裝入一次性專用塑封袋塑封,放入高壓蒸汽滅菌鍋按操作說明進行滅菌操作。消毒後放入清潔區無菌容器內備用。滅菌溫度134℃,滅菌時間35~40min。不耐高溫的器械放入2%戊二醛(分子式 C5H8O2,分子量100.13)中浸泡消毒滅菌。
注意事項:①由於2%戊二醛有強腐蝕性浸泡消毒好的器械需經蒸餾水沖洗干凈,用無菌毛巾擦乾後才能使用。②2%戊二醛對皮膚黏膜有刺激性,接觸戊二醛溶液時應戴橡膠手套,還要防止濺入眼內或吸入體內。滅菌時間10h。③戊二醛使用前應先加入0.5%亞硝酸鈉防銹。盛裝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應加蓋,放於通風良好處。(5)其他:清潔區的用品如儲槽,帶蓋方盤等每周更換消毒高壓滅菌一次。乾燥鑷子罐及持物鉗每4h高壓滅菌一次。部分打開的無菌物品每24h滅菌一次。
(2)室內空氣消毒管理對策
消毒衛生標准規定各類治療室、診療室、換葯室消毒後應達到空氣細菌總數≤500cfu/m3。我科常用空氣消毒方法是紫外線照射消毒法。有報道表明:診療室在室溫19℃~20℃,相對濕度48%~59%的條件下,用紫外線照射30min,可使空氣細菌總數≤500cfu/m3。紫外線輻照能量低,穿透力弱,僅能殺滅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時必須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於紫外線。紫外線消毒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0℃~40℃,溫度過高過低均會影響消毒效果,可適當延長消毒時間,用於空氣消毒時,消毒環境的相對濕度低於80%為好,否則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根據紫外線的消毒的這些特點我科採用診室停診後每天紫外線照射消毒2h,並填寫照射後登記卡進行監測。
(3)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管理對策
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保護環境,安全處置醫療廢物非常重要。我院的醫療廢物每天由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專人回收、消毒。醫療廢物如帶血敷料、一次性器械盒等使用黃色塑料袋封閉。利器裝入利器盒內封閉。由專人回收運送並負責填寫登記表格,內容包括日期、品名、數量、重量、交物科室、交物人、回收人等,並嚴格保管交接記錄。存放醫療廢物的容器每天及時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然後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60min。
⑺ 我國消毒管理辦法以及條例有哪些
消毒管理辦法
(1987年9月18日衛生部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消毒管理,改善衛生條 件,防止疾病傳播,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特製訂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各醫療衛生單位和從事醫療衛生用品生產、銷售、使用部門以及一切須要消毒的環境。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領導全國消毒管理工作,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必須把消毒工作納入醫療衛生發展計劃,制定考核檢查制度。
第四條 各級衛生防疫部門是貫徹執行本辦法的監督管理機構,根據本辦法規定履行監督權。
第二章 醫療衛生單位的消毒
第五條 醫療衛生單位包括:各類醫院、血站、療養院、門診部、救護站、醫務室、衛生防疫保健機構、科研部門的微生物實驗室和個體開業診所等。
第六條 各醫療衛生單位須設立由主要負責人負責的消毒隔離管理機構,負責本單位消毒技術指導和監督、監測工作,建立消毒隔離常規,並接受所在地區衛生防疫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 醫療衛生人員必須接受消毒滅菌技術培訓,掌握消毒知識,牢固樹立消毒隔離觀念,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常規。從事傳染病微生物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必須嚴格按傳染病管理辦法進行工作。
第八條 伸入組織、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達到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要達到消毒。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須1用1滅菌。凡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用後必須及時回收,由單位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
第九條 醫療衛生單位要使用經衛生部批準的葯械進行消毒,定期監測消毒效果。空氣、物體表面和醫療用品必須達到衛生標准。
第十條 醫療衛生單位的污水按國家現行醫院污水排放標准執行。污物、運送病人的車輛、工具等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第三章 疫源地消毒
第十一條 衛生部門或消毒站接到甲類傳染病消毒通知,必須立即趕赴現場進行徹底消毒。
第十二條 對必須消毒的乙類傳染病,在接到傳染病消毒通知後,城區24小時;郊區48小時內由衛生防疫人員進行終末消毒。對暫不能入院的乙類傳染病人,由基層衛生防疫人員負責指導病家自行消毒。
第四章 預防性消毒
第十三條 皮毛、羽毛的收購、運輸、加工部門和可能為疾病傳播蔓延提供條 件的場所和物品必須消毒處理。
第十四條 幼托機構的室內空氣、餐具、毛巾、玩具等必須定期消毒,達到衛生標准。
第十五條 信託舊衣、舊物必須消毒處理後再出售。
第十六條 火葬場和停放屍體場所的污水、污物及運送屍體的車輛必須作消毒處理。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如學校、賓館、飯店、旅社、招待所、理發館、浴池、游泳場、娛樂場所、車站、碼頭、車、船、飛機等)的消毒,按相應傳染病管理條例、食品衛生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國境檢疫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 醫療、衛生用品的消毒
第十八條 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產品必須達到滅菌。衛生用品產品必須達到衛生標准方可出廠。
第十九條 生產醫療衛生用品的原料必須清潔、無毒無害。要嚴格防止產品再污染。包裝上註明廠名、批號、消毒日期、消毒方法和有效期,產品需附詳細使用說明,介紹產品保存條 件和使用注意事項等。
第二十條 醫療用品的經銷部門,應嚴格按照產品製造廠提供的說明和規定保存、運輸,不得銷售過期產品。
第六章 消毒監督管理
第二十一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領導消毒監督管理,各級衛生防疫部門執行消毒監督管理工作。軍隊、廠礦企業、交通運輸部門的衛生防疫機構在管轄范圍內執行消毒監督管理職責,並接受地方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二十二條 各級衛生防疫部門設立消毒監督機構,負責管轄地區各單位的消毒監督管理工作。指定專業人員擔任消毒監督員,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
第二十三條 消毒監督機構的職責是開展對本轄區的消毒監督管理、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對不履行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個人給予適當處罰。
第二十四條 消毒監督員執行任務時,有權向被監督單位或個人了解情況,索取有關資料,進入現場采樣檢查,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拒絕或隱瞞。監督人員有義務對所提供的情況保守秘密。
第二十五條 消毒監督機構有權對消毒劑、洗消劑、消毒器械和醫療用品實行衛生管理,凡從事該項生產的部門必須由當地省、市、自治區和省會市級以上衛生防疫部門報衛生部批准後,方可投產、刊登廣告和銷售。
各級消毒監督機構不得參與消毒葯械的生產和監制工作。
第七章 罰則
第二十六條 由於消毒不嚴造成院內感染,導致疾病流行,醫院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防疫部門。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本辦法的單位或個人,消毒監督機構可給予以下處罰:
1.凡違反本辦法,情節較輕者,可提出具體日期,限期改進。
2.凡違反本辦法,情節較重或限期不改進者,可給予罰款處分。款額:100~5,000元。
3.凡屢次違反本辦法,或造成嚴重後果者,責令其停業整頓或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 受處罰單位或個人對消毒監督機構給予的處罰不服時,可在15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對其處罰的決定不履行、而逾期不起訴的,由消毒監督機構申請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的程序強制執行。
第二十九條 凡違反本辦法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其責任人員應追究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條 "消毒"是指殺滅或清除外環境中的病原體。
第三十一條 "滅菌"是指殺滅一切類型微生物。
第三十二條 衛生用品包括家用衛生敷料、牙刷、牙膏、牙簽、口罩、婦女衛生紙、衛生杯(巾、帶)、避孕工具、一次性使用的餐具、餐巾等。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消毒葯劑的管轄范圍為"中國葯典"上已收載的消毒葯品以外的其它一切消毒葯劑。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⑻ 防疫消毒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消毒工作行使下列監督管理職權:(一)對消毒措施進行監督、檢查。(二)責令被檢查單位或個人限期改進消毒工作。(三)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及本辦法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內設立負責消毒管理工作的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行政部門交付的消毒衛生監督任務。衛生監督員由合格的消毒衛生專業人員擔任,並由省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聘任發給證件。軍隊、鐵路、交通、民航的衛生主管機構,依照本辦法可以在本系統內設立和聘任從事消毒衛生專業人員擔任衛生監督員。
法律依據:《消毒管理辦法》
第四條 國家對生產、經營、使用消毒葯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衛生許可證的審批和發放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上(簡稱省級以上)的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條 本辦法適用於醫療、衛生、消毒服務和未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現行版的所有消毒葯劑、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生產、經營、使用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場所。
⑼ 器械物品消毒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使用的消毒、滅菌葯械的監督管理。2、醫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擬購入的消毒、滅菌葯械的資質進行審核,並對醫院消毒、滅菌葯械的購入、存儲和使用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3、醫院感染管理負責對消毒、滅菌葯械使用效果進行抽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匯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並提出改進措施。4、采購部門應根據臨床需要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審核意見進行采購,按國家規定查驗所需三證,監督進貨質量。5、醫院必須建立消毒、滅菌葯械的采購和出入庫登記制度並由專人負責。6、科室自配消毒葯時,應建立消毒劑使用登記冊,登記配製濃度、配製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內容,並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程序和所需濃度配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標准(含標准樣品),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標准包括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團體標准、企業標准。國家標准分為強制性標准、推薦性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准。強制性標准必須執行。國家鼓勵採用推薦性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