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黨內監督條例的目的與意義
㈠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何時頒布有何重要意義
目前只是試行吧,還沒有正式開始實行呢,
200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的通知要求,黨的各級組織一定要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認識貫徹實施《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重要性,認真學習、廣泛宣傳、嚴格執行。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自覺履行黨內監督的職責,正確行使黨內監督的各項權利。
條例的頒布實施,對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㈡ 十八屆六中全會制定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重要意義
全面從嚴治黨。整體布局,步步推進,將治黨管黨一抓到底,標本兼治,保持長效。
㈢ 黨內監督條例的立法目的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問答
《 1、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答: 為加強黨內監督,發展黨內民主,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堅持黨的先進性,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黨內監督條例(試行)》。
黨內 2、監督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答: 黨內監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
黨 3、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有哪些?
答: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
黨 4、黨內監督的重點內容有哪些?
答:黨內監督的重點內容是:
(一)遵守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維護中央權威,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決議、決定及工作部署的情況;
(二)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法執政的情況;
(三)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情況;
(四)保障黨員權利的情況;
(五)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情況;
(六)密切聯系群眾,實現、維護、發展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情況;
(七)廉潔自律和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情況。
http://cache..com/c?word=%B5%B3%C4%DA%3B%BC%E0%B6%BD%3B%CC%F5%C0%FD%3B%B5%C4%3B%C1%A2%B7%A8%3B%C4%BF%B5%C4&url=http%3A//www%2Ewhqx%2Egov%2Ecn/whqx%2Dqxjj%2Ehtm&b=0&a=52&user=
--------------------------------------------------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共五章47條,全文約6600餘字。第一章總則規定了《黨內監督條例》的立法目的和黨內監督的指導思想,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和重點內容、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的關系等。第二章監督職責規定了各級黨委、黨委委員、各級紀委、紀委委員、黨員和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在黨內監督中的職責、責任和權利。第三章監督制度規定了規范黨內監督的10項制度,即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重要情況通報制度、述職述廉、民主生活會、信訪處理、巡視、談話和戒勉、輿論監督、詢問和質詢、罷免或撤換要求及處理。第四章監督保障規定了實施《黨內監督條例》的保障措施。第五章是附則。
《黨內監督條例》通篇貫穿了發展黨內民主、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這一主線,力求通過發展黨內民主,保持黨的活力和創造力;通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政令暢通,提高黨組織的戰鬥力。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規定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這是根據黨內監督的實踐和解決黨內監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而提出的。加強對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監督,是黨內監督實踐中的難點和薄弱環節。這個問題如果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就可以帶動黨內監督其他工作的順利進行。
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關鍵是要把握住一條主線:加強黨內監督,既要發展黨內民主,又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二者不可偏廢,這是《條例》的主線。把握好這條主線,是我們學習《黨內監督條例》的關鍵。
http://cache..com/c?word=%B5%B3%C4%DA%3B%BC%E0%B6%BD%3B%CC%F5%C0%FD%3B%B5%C4%3B%C1%A2%B7%A8%3B%C4%BF%B5%C4&url=http%3A//www%2Enjdj%2Egov%2Ecn/jydj/jy%5Fjie/jyj1/wz%2Ejsp%3Farticle%5Fid%3D50151&b=0&a=132&user=
㈣ 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核心要義
一、 永葆黨肌體健康的生命之源
古語有雲:「外疾之害,輕於秋毫,人知避之;內疾之害,重於泰山,而莫之避。」這句話告訴我們,外因造成的傷害,很容易被發現;內因導致的病患,卻不容易被察覺。對於我們黨來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於強化黨內監督。
黨內監督,猶如黨的肌體免疫系統,具有糾錯正偏、預防懲戒、約束制衡、指引促進等功能,形成強大的免疫力,使黨的肌體遠離疾病、保持健康。長期以來,黨內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內部監督乏力,監督主體比較分散,監督責任不夠明晰,監督制度的操作性和實效性不強,特別是對高級幹部的監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不願監督、不敢監督、抵制監督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監督下級怕丟選票,監督同級怕傷和氣,監督上級怕穿小鞋;在不少地方和部門,黨內監督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成了一句口號等。黨內監督缺位的種種現象,導致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對黨的肌體健康造成極大傷害。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總結經驗教訓,創新管理制度,切實強化黨內監督。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這些新理論新實踐總結提煉上升為制度,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大力加強黨內監督提供了基本規范。修訂出台這一重要文件,是總結歷史經驗、破解現實問題、加強黨的領導所採取的戰略舉措。
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喪權亡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監督制約,特別是黨內監督缺位。我們黨90多年來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就是因為始終重視加強自我監督,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重招實招頻出,巡視「利劍」顯威力,派駐「探頭」全覆蓋,問責「警鍾」常鳴起,形成強大震懾,取得明顯成效。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表明,我們黨必須強化自我監督,才能增強生機活力,永遠走在時代前列。
破解黨內問題的迫切需要。事業總是在破解問題中不斷發展的。一段時間以來,黨內出現一些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比如,少數地方和單位黨內政治生活出現了隨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傾向,一些黨組織渙散無力、紀律鬆弛,一些黨員作風不嚴不實、頂風違紀時有發生,個別黨員違反黨章、危害黨的團結統一,等等。只有不斷強化黨內監督,堅持抓常抓細抓長,把紀律挺在前面,加強對權力行使的制約,才能使黨的作風全面好轉起來,有效遏制腐敗現象發生,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鞏固領導核心的有力保障。「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當前,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挑戰前所未有、風險無處不在。只有大力加強黨內監督,才能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肩負起時代和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
二、加強黨內監督的頂層設計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共8章、47條,分為三大板塊,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黨內監督的各方面各層次,作出了提綱挈領的統籌規劃,形成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制度安排。
——目標進一步明確。《條例》第二條明確提出,增強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四自」能力彼此聯系、層層遞進、相得益彰,形成了系統完備的有機整體,樹起了檢驗黨內監督成效的重要標尺,指明了強化黨內監督的努力方向。
——內容進一步突出。《條例》第五條規定了加強黨內監督的8項主要內容,其中既包括遵守黨章黨規、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又包括堅持民主集中制、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既包括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黨的幹部標准,又包括廉潔自律、完成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部署的任務情況。這些內容瞄準了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了黨內監督的重點任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對象進一步聚焦。黨要管黨,首先要管好主要領導幹部;黨內監督,首先要監督好主要領導幹部。主要領導幹部權力集中、崗位關鍵,強化監督至關重要。從已查處的違法違紀案件來看,一些主要領導幹部從曾經的「好乾部」淪為「階下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常監管不力。《條例》明確規定「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是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抓住了這個「關鍵少數」,就起到了帶動「大多數」的作用。
——體系進一步完善。這次《條例》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用4章的篇幅明確規定各類監督主體的職責要求,構建起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這一體系,是一個上下串聯、左右並聯的監督網,有利於在黨內監督中貫徹民主集中制,依紀依規強化黨內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黨內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黨內同級相互監督的作用。
三、把紀律挺在前面
中醫理論中有「上醫治未病」的說法,講的是真正高明的好醫生在病未發之時就把病根祛除,預防疾病的出現。同樣,在黨內監督中,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發現苗頭及時提醒,觸犯紀律立即處理,起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功效,避免黨員、幹部小錯釀成大錯,從「破紀」走向「違法」。
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猶如「六把尺子」,衡量著黨員、幹部的言行,是全黨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把紀律挺在前面,具體來說,就是把「六項紀律」挺在前面。通過信訪舉報、巡視巡察、派駐監督等多種手段,著力發現、嚴肅處理黨員、幹部違反「六項紀律」的問題,使推進黨內監督的過程成為加強紀律建設的過程。
為把執紀監督落到實處,《條例》吸收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加強黨內監督的新理念新經驗新成果,提出要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即「常態」「大多數」「少數」「極少數」。具體說,一是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二是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三是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四是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四種形態」是一個完整體系,層層遞進、步步深入,針對一些幹部從量變到質變的違紀違法程度,給出了由輕到重的應對之策。要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下功夫,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抓「嚴」警鍾長鳴。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不會隨著黨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需要日積月累的終身努力。要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督促黨員、幹部時刻用黨章黨規黨紀和共產黨員標准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啟發思想覺悟。要加強警示教育,以案說理、以案明紀,引導黨員、幹部增強紀律觀念、底線意識,不斷提高在是非面前的辨別能力、在誘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促使黨員、幹部強化自我監督,把他律要求轉化為內在追求,校準思想之標,調正行為之舵,綳緊作風之弦,「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抓「早」關口前移。黨組織對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防止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這是最大的關心愛護。早發現,就是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及時發現黨員、幹部身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提醒,就是發現問題後早一點打招呼,進行真誠善意的提醒、推心置腹的交流,使問題及早得到糾正;早處置,就是對反映的一般性問題進行函詢、談話、誡勉,沒有發現問題的予以了結澄清,以便有關同志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抓「小」防微杜漸。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違紀違法問題的發生,往往都是從小問題逐漸發展起來的。比如,收受禮品、濫發獎金、公款旅遊等,這些行為看似不起眼,其實反映的是作風上的大問題,甚至可能誘發腐敗。又比如,有的幹部把檔案造假、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不實等問題當成是「小錯誤」,認識不到這實質上是欺瞞組織、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在日常管理監督中,要對這些「小事小節」及時提醒、警示,避免問題小變中、中變大、一變多,個人問題變成全家問題,違紀問題最後演變成違法犯罪問題。
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我們常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同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但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放棄監督就意味著放任自流,不但信任無從談起,還會給黨和人民事業造成巨大損失。
從一定意義上說,信任是建立在人們的思想覺悟、政治品質、道德素養基礎上的,離不開被信任者的自律。監督則是一種他律,是從外部對人們的思想與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對幹部成長來說,信任與監督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有機統一、不可分割,信任不是不要監督,監督也不是不信任幹部,強調一面而否定另一面,不是科學辯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權力運行而言,不受監督的權力是極其危險的,加強監督至關重要。
我們黨賦予領導幹部權力,是信任、培養,更是考驗。領導幹部從接受權力那一刻起,就肩負著黨的重託和沉甸甸的責任。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責任就越重,越要嚴格監督。必須牢固樹立「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的理念,把監督的螺栓擰緊,把制度的籬笆扎牢,使領導幹部心懷敬畏和戒懼,時刻感受到責任、考驗和約束,確保手中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增強監督意識。一些領導幹部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有理想信念動搖、紀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也有日常管理監督不力的原因。我們黨是執政黨,領導幹部手中掌握著權力,面臨著形形色色的誘惑,容易成為被「圍獵」的對象,如果不加強監督,就很容易出問題。黨教育培養一名領導幹部不容易,加強監督,是對領導幹部的愛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切實增強監督意識,不斷提高履行監督責任和自覺接受監督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落實監督制度。監督最重要的是靠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條例》針對黨內監督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著眼於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規定了巡視巡察、組織生活、黨內談話、考察考核、述責述廉、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等監督制度。各級黨組織要嚴格執行黨內監督各項制度,促使黨的領導幹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
用好監督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巡視和派駐是黨內監督的兩大利器。黨的十八大以來,巡視監督從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到聚焦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政治定位越來越准確,目標任務越來越清晰,發揮了利劍作用。同時,還要發揮好派駐監督的「前哨」作用,加強派駐機構對駐在部門特別是領導班子成員的監督。要繼續發揮巡視和派駐的監督作用,消除監督盲區,使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受到嚴格監督。
實踐證明,黨內監督作為我們黨自我凈化的重要手段,為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把強化黨內監督擺在重要位置,不斷發揮黨內監督的威力,就一定能迎來黨風正、民心順、事業興的美好未來!
㈤ 簡述《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頒布試試的重要意義
一、《監督條例》的頒布,標志著黨風廉政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二、《監督條例》的頒布,是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深切愛護。
三、《監督條例》的頒布,推進了依法治黨和民主治黨進程。
㈥ 2016年十八屆六中全會為什麼要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實施多年來,對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形勢發展,《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如有些規定比較原則,操作性不強,約束力不夠。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強黨內監督,嚴格規范權力行使,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強化黨內監督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為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央2013年決定修改《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近年來,各級黨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強化問責機制,積累了不少經驗,也需要在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體現出來。這些為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奠定了重要基礎,修訂工作時機成熟、條件具備。
另外,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五中中央提出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這樣,六中全會討論黨建問題比較合適。在六中全會討論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也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全面從嚴治黨符合邏輯的展開。
㈦ 專家解讀 中央為什麼決定要修訂 黨內監督條例
21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該條例被不少黨建專家稱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全、最嚴黨紀」。
專家表示,在十八大全面落實從嚴治黨的背景下,該條例的修訂意義重大:通過制度的剛性和建設性力量,真正實現讓黨員幹部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條例到底有哪些變化和規定?如何突出體現黨紀「從嚴」?
紀法分開:70多項與法律重合內容刪除 黨紀嚴於法律
條例修訂: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修訂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修訂後,條例從原來的3編、15章、178條、24000餘字縮減為3編、11章、133條、17000餘字。例如,之前與刑法等重合的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內容,不再單獨規定於黨紀中。
專家解讀:中紀委特約監察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表示,現行黨紀處分條例2003年12月頒布實施,但隨著形勢發展,已不能完全適應從嚴治黨新需要。最大問題是紀法不分,其中近一半內容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重復,實際上難以用到,也浪費了行政成本,甚至在極個別情況下還會出現以紀代法、越俎代庖的情況。
例如,2015年紀委通報的案例中,某地一位區縣領導因收受禮品被黨紀處分,未進入司法程序,而該地某中學校長因收受家長禮品被處以更嚴的有期徒刑。
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表示,不少違紀案例反映出黨紀滯後於反腐敗形勢,一些黨紀與國法重復,黨紀抓小抓早的作用體現不突出,出現了「沒查都是『好同志』,一查就成『階下囚』」的現象。
此次修訂落實了從嚴治黨、黨要管黨的要求,強化違紀查處,為黨紀「加碼」,在法律之前為黨員劃定紀律底線,從小錯抓起,不讓黨紀嚴於國法淪為空話。
專家表示,條例修訂的精神已經在近期紀委執紀當中有所體現。例如,中紀委對原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涉嫌嚴重違法違紀的通報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重大問題上發表違背中央精神的言論,不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干擾、妨礙組織審查;嚴重違反組織紀律,為提拔職務進行非組織活動,違規選拔任用幹部,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等。
高波表示:「通報中通篇都是鮮明的『紀律語言』,是紀委執紀當中紀法分開的明顯信號。新修訂的條例正是把這些實踐成果固定下來。」
劃定紅線:強調追責 明確6類「負面清單」
條例修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專家解讀: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介紹,例如濫發津貼等,以前雖有制度約束,但過於零散碎片化,現在制度更加規范,處分體系更完善。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過去,違反黨章、損害黨章權威的違紀行為缺乏嚴肅問責的條款,修改條例整合明晰了黨員的「負面清單」,對黨員幹部禁止行為的事實范圍進行了調整,內容細化,可操作,不僅告誡黨員幹部哪類行為不能做,同時提出清晰的處罰依據,違紀行為不再有空可鑽。
中央黨校黨史部主任謝春濤說,比如原條例第150條中關於「通姦」「包養情婦(夫)」的提法在新條例中被刪除,范圍擴大到「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讓紀律處分的面更寬更嚴。「有些不正當性行為可能只是道德問題,不違法,以前太具體反而容易有遺漏,讓一些人鑽了空子。修改後把軟約束變成硬要求。」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表示,舊條例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什麼都管,但有些問題沒管好。例如,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等以前難以把握,存在模糊地帶,此次修訂明確列出,可以「對號入座」,使違紀者不能再心存僥幸。
高波介紹,條例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列在突出位置,明確增加了拉幫結派、對抗組織審查、搞無原則一團和氣等違反政治紀律條款,把非組織活動、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不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不如實報告個人事項等列入違反組織紀律要求中。
「過去常說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怎樣算做到,一些人並不清楚,現在條例中對此明明白白說清楚了,不能再打擦邊球。」高波表示。
十八大以來成果制度化:方向精準 體現從嚴治黨常態化
條例修訂:將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常態化。條例明確增加了一些違紀條款,如廉潔紀律方面增加了權權交易、利用權職或職務影響為親屬和身邊人員謀利等;在違反群眾紀律方面新增侵害群眾利益、漠視群眾訴求、侵害群眾民主權益等;在工作紀律方面增加黨組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工作失職等;在違反生活紀律方面增加了生活奢靡、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等。
專家解讀:多位專家指出,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央始終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但也時有「反『四風』只是一陣風」「反腐力度過大動搖執政基礎」的雜音,群眾在切實感受到反腐成效的同時,也擔心反腐力度可能減弱。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表示,十八屆四中全會把黨規和法治一起作為國家法律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一些腐敗問題,必須出台嚴厲舉措,剎住歪風,但禁令並不是一陣風的運動,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長期發揮作用,更嚴約束黨員的黨內生活。
例如,十八大以來,查處了不少黨員幹部大吃大喝、出入高檔會所、打高爾夫等違反八項規定問題,而大吃大喝在以前的紀律處分條例中沒有具體明確的表述。新修訂的條例明確對超標准、超范圍接待或者借機大吃大喝等相關責任進行處分,一旦違反將依條例嚴格查處,這對黨員的約束力明顯增強。
庄德水表示,新的紀律處分條例讓問責、執紀、監督有新的靶心,也明確了紀委監督執紀問責的要點、標准、尺度、力度。
專家指出,此次修訂的一個重要信號是:全面從嚴治黨,越往後執紀越嚴。高波表示,十八大以來,黨紀修訂明顯的變化是以問題為導向,針對現實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制度措施加以解決,按照全覆蓋--從嚴執行--更嚴要求的方向不斷邁進。「從嚴治黨沒有休止符,隨著形勢發展,制度層面上也將不斷完善健全。」 高波表示。
㈧ 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重要意義
黨內監督條例的意義有四條:
加強黨內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貫要求,專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屬和政治優勢。
加強黨內監督體現了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
加強黨內監督是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
加強黨內監督是全黨的共同任務。
㈨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黨內監督條例的意義有四條:
加強黨內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貫要求,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加強黨內監督體現了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
加強黨內監督是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
加強黨內監督是全黨的共同任務。
㈩ 為什麼修訂黨內監督條例原因解析
7月26日,央視《新聞聯播》消息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會議議程包括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黨內監督的對象是誰?監督重點內容又是什麼?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任進教授對觀海解局記者表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監督的重點內容包括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憲法、法律的遵守及廉潔自律和黨風廉政建設等情況。
為什麼要修訂《黨內監督條例(試行)》?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任進教授今晚接受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03年12月31日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以來,該條例已經實施12多年,對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加強黨內監督,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形勢發展,該條例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對強化黨內監督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為修訂黨內監督條例提供了重要遵循。
另外,黨的十八大重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按照慣例,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五中中央提出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六中全會討論黨建問題比較合適,」任進教授表示,在六中全會討論《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也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全面從嚴治黨符合邏輯的展開。
黨內監督的主體和對象都是誰?
任進教授向觀海解局記者表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
各級黨委領導黨內監督工作,對黨委常委、委員,同級紀委和黨委工作部門、直屬機構、派出機關以及相當級別的黨組(黨委)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監督,對下一級黨組織及其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進行監督。
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
監督的重點內容和形式是什麼?
任進教授稱,黨內監督主要是監督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憲法、法律的遵守,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保障黨員權利,選人用人工作中執行黨和國家有關規定,密切聯系群眾、維護群眾利益以及廉潔自律和黨風廉政建設等情況。
黨內監督主要形式有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述職述廉、信訪處理、巡視、談話和誡勉詢問和質詢、罷免或撤換要求及處理和輿論監督等。
其中巡視是近年來採用較多的方式,是黨委按照有關規定對下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監督的制度。
《黨內監督條例》和其他黨內法規有何區別?
任進教授表示,即將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與《廉潔自律准則》《紀律處分條例》以及剛剛實施的《問責條例》,都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都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的制度遵循,對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黨的歷史使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未來修訂的《黨內監督條例》,作為全面規范黨內監督制度的重要基礎性法規,將明確了此處的監督是黨內監督,與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外部監督相適應。
同時,《黨內監督條例》與《廉潔自律准則》《紀律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相銜接。任進教授說,銜接之後,將形成完整的黨內監督體系和問責制度,不僅將堅持了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權責一致等原則,也將體現紀法分開、紀在法前和正確運用監督執紀問責「四種形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