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徵用條例
A. 一般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罪既遂是如何處罰的
法律分析: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罪是指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情節嚴重的行為,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八十一條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罪量刑最新法律規定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量刑會綜合考慮犯罪動機、主觀惡性、社會危害性、是否累犯、有無自首、立功等從輕減輕情節,以及當事人的認罪態度等因素確定。
【法律依據】《刑法》
第三百八十一條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罪】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 戰場條例是什麼 有什麼用
戰場條例每個國家都不同,但國際都認同的是日內瓦公約。為了保護軍人的相關權益。專
1、日內瓦(四屬)公約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內瓦又簽訂了日內瓦(四)公約的兩項附加議定書,並於1978年12月7日生效。
2、該公約被認為是國際主義人道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約束戰爭和沖突狀態下敵對雙方行為規則的權威法律文件。中國於1956年加入此公約。
3、2019年9月7日,紀念《日內瓦公約》通過70周年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3)戰時徵用條例擴展閱讀:
我國人民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
1、一切行動聽指揮;
2、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3、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項注意
1、說話和氣;
2、買賣公平;
3、借東西要還;
4、損壞東西要賠償;
5、不打人罵人;
6、不損壞莊稼;
7、不調戲婦女;
8、不虐待俘虜。
D.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時條例
戰斗條令。 我國頒布抄過幾代戰斗條令,逐步完善了戰斗條令體系。戰斗條令是在總結戰斗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本國軍事戰略,武器裝備和體制編制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等制定的。主要規定戰斗基本原則,諸軍種、兵種的任務和運用,攻防戰斗的准備和實施,軍隊的移動、宿營、輸送和換班,以及戰斗指揮和各種保障的方法等。
別的不能說
E. 戰時拒絕軍事徵用罪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戰時拒絕軍事徵用罪的立案標准如下:1、侵犯的客體是軍事徵用管理制度;2、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戰時拒絕徵用,情節嚴重的行為;3、主體為一般主體;4、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八十一條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F. Borden推出的戰時條例The War Measures Act
戰爭措施法,章程(1914年)賦予聯邦內閣緊急權力,允許它通過政令治理時認識的「戰爭的存在,入侵或叛亂,真實的或被捕。」 The Act was proclaimed in force with detailed regulations limiting the freedom of Canadians ring both world wars.該法是在宣布生效的限制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加拿大人自由詳細規定。 Its use to imprison Canadians of German, Ukrainian and Slavic descent in WWI and Japanese Canadians ring WWII and to confiscate their property was an issue until the 1980s, when compensation packages and formal apologies were made to those affected.它可用於關押在二戰期間,德國,烏克蘭和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日本裔加拿大人加拿大人並沒收他們的財產是一個問題,直到20世紀80年代,當補償方案,正式的道歉是向那些受影響。
G. 戰爭時期,軍人可以臨時徵用民用物資嗎例如加油站什麼的
戰爭時期到了一定程度開始改為「配給制」,一切資源都得聽從國家調配。
H. 城市戰時管理條例
你說的那個沒有的。國際條約有:《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
地方法規有:
《南昌內市戰時宣傳媒體資源容徵集辦法》,·贛州預備部隊戰時軍民通用裝備物資徵用辦法(試行) 2003.09.20
·贛州預備役部隊戰時快速動員暫行辦法 2003.09.20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鄭州市軍民通用裝備平時管理和戰時徵用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2.10.11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省軍區後勤部關於做好湖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高技術條件下戰時快速動員後勤保障工作的通知 2000.09.14。
台灣的有: 戰時軍律 2002.12.25
·台灣地區戰時鐵路公路搶修辦法 2001.01.19
·戰時交通電業設備及器材防護條例實施辦法 1997.10.03
·戰時交通電業設備及器材防護條例 1997.05.07
·台灣地區商港戰時船舶及港勤車船機具油料用水供應辦法 1982.12.06
I.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罪定刑標准
法律分析:(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軍事徵用管理制度。在戰爭期間,國家和武裝部隊根據需要,對單位和公民個人的房屋、場所、設施、運輸工具、工程機械等實施緊急徵用,是補充戰時迅速組建擴建部隊,提高部隊的機動和運輸等後勤保障能力,保證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在現代戰爭中,武裝部隊進行作戰和實施擴編所需要的物資保障能力要求高,世界各國普遍採取徵用措施,並對調用征購軍用物資和設施的范圍、對象、時機、許可權、懲處等,在法律上作出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48條規定:「國家根據動員需要,可以依法徵用組織和個人的設備設施、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國務院、中央軍委1995年2月24日頒布的《國防交通條例》第51條規定:「擾亂、妨礙軍事運輸和國防交通保障」「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戰時拒絕徵用,情節嚴重的行為。所謂軍事徵用,是指在戰爭或類似戰爭等緊急情況下,出於軍事需要而依法有償使用武裝部隊以外的其他任何單位包括機關、團體、黨派、企事業單位以及個人的財物及其勞動力,包括房屋、場所、機器、設施、交通工具、糧草、葯品、衣服等一切急需物品以及公民個人的勞動力。一般情況下,由執行作戰任務或者其他類似任務的武裝部隊的指揮人員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亦可決定進行軍事徵用。軍事徵用屬於有償徵用,但這不是說在執行軍事徵用的當時就要給予補償。當場無法給予補償的,執行軍事徵用的單位應當給被徵用人當場開具徵用證明,在以後有可能時再行補償。補償的數額則僅限於由於軍事徵用造成被徵用人的直接經濟損失。所謂拒絕,是指拒不接受軍事徵用,既可以是對有關單位的徵用通知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經教育仍不加以改正,又可以表現為以暴力、威脅方法拒絕徵用。方式如何,並不影響本罪成立,只是本罪量刑時應當考慮的情節。
(三)主體要件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動機不影響定罪。過失不構成本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八十一條 戰時拒絕軍事徵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J.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罪的刑法裁量規定
法律分析: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戰時拒絕軍事徵用罪是指在戰時情況下,公民對國家、政府和武裝力量徵用其所屬的房屋、車輛、場地等作戰所需的物資,能夠提供而拒絕提供,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一條 戰時拒絕軍事徵收、徵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