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水法規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①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水行政處罰行為,保障和監督水行政主管部門有效實施水行政管理,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以下簡稱《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水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水行政處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下統稱水行政處罰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實施。
第三條 水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實施水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實施水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② 違反水工程管理條例的後果
第五章法律責任
編輯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擅自開工建設水工程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損失的,建設單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二款、第十八條和第十九條(一)、(二)、(三)項規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屬國有水工程管理單位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由司法機關依法予以追究;造成水工程及財產損失的,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四)、(五)、(六)、(七)、(八)、(九)項規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省屬國有水工程管理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水工程損失的,依法予以賠償。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未進行資產評估或隨意處置水工程國有、集體資產造成損失的,由其主管部門對責任人給以行政處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由司法機關依法予以追究。
第二十九條阻礙水行政執法人員執行公務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處罰;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由司法機關依法予以追究。
第三十條水行政主管部門、省屬國有水工程管理單位和受委託的國有水工程管理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進行行政處罰時,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行政處罰罰款數額超過二萬元的,被處罰的單位或個人有權要求聽證。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
第三十一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水工程管理單位在行使職權中違反法律、法規的,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違法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水工程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的,由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由司法機關依法予以追究。
③ 水法關系竊水處罰的法律法規
《違反水法規行政處罰暫行規定》第九條 違反水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回,縣級以上地答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 管部門除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限期清除障礙或採取補救措施外,可以並處警告 和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圍墾湖泊、河流的;
(二)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河床、灘地修建建築物的;
(三)擅自修建水工程或整治河道、航道的;
(四)佔用堤防、護堤地、渠道建房和修建其它建築物的;
(五)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隨意取水、截水、阻水、排水的;
(六)在下游地區設障阻水縮小河道現有過水能力的;在上游地區擅自增大下泄流量的。
④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82條環保局應該做出怎麼樣的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八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整治:
(一)未按照規定對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監測,或者未保存原始監測記錄的;
(二)未按照規定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未按照規定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或者未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排污口和周邊環境進行監測,或者未公開有毒有害水污染物信息的。
⑤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的第三章 水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和執法人員
第九條 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下列機關以自己的名義獨立行使水行政處罰權;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流域管理機構;
(三)地方性法規授權的水利管理單位;
(四)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水土保持機構;
(五)法律、法規授權的其他組織。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條件的水政監察專職執法隊伍或者其他組織實施水行政處罰。
委託實施水行政處罰,委託水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公布。
第十一條 受委託的組織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水利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水利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第十二條 委託實施水行政處罰,委託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同受委託組織簽署委託書。
委託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委託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受委託組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委託實施水行政處罰的許可權和委託期限;
(三)違反委託事項的責任;
(四)其他需載明的事項。
委託書自雙方蓋章之日起生效。
委託書應當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許可權內應當以委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名義,依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實施水行政處罰。
受委託組織實施水行政處罰,不得超越委託書載明的許可權和期限;超越許可權和期限進行處罰的,水行政處罰無效。
受委託組織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水行政處罰。
第十四條 委託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受委託組織實施水行政處罰的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許可權和期限內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委託不免除委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行政處罰權。
第十五條 委託水行政主管部門發現受委託組織不符合委託條件的,應當解除委託,收回委託書。
第十六條 水政監察人員是水行政處罰機關和受委託組織實施水行政處罰的執法人員。
⑥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的第五章 水行政處罰的決定
第二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水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水行政處罰的,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全面、公正、客觀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查明事實。
第二十一條 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證據未經查證核實,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二十二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可以當場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當場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水政監察人員應當遵守下列程序:
(一)向當事人出示水政監察證件;
(二)口頭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處罰理由和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
(三)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四)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水行政處罰決定書;
(五)將水行政處罰決定書當場交當事人;
(六)在五日內(在水上當場處罰,自抵岸之日起五日內)將水行政處罰決定報所屬水行政處罰機關備案。
第二十三條 當場作出的水行政處罰決定書須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
(二)違法事實;
(三)水行政處罰的種類、罰款數額和依據;
(四)罰款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水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水政監察人員的簽名或者蓋章;
(七)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地點和水行政處罰機關名稱。 第二十四條 除依法可以當場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以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符合下列條件的違法行為的,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立案查處:
(一)具有違反水法規事實的;
(二)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應當給予水行政處罰的;
(三)屬水行政處罰機關管轄的;
(四)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的。
第二十五條 對立案查處的案件,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及時指派兩名以上水政監察人員進行調查;必要時,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第二十六條 調查人員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被調查人認為調查人員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可以向水行政處罰機關申請其迴避;是否迴避,由水行政處罰機關決定。
第二十七條 水政監察人員依法調查案件,應當遵守下列程序:
(一)向被調查人出示水政監察證件;
(二)告知被調查人要調查的范圍或者事項;
(三)進行調查(包括詢問當事人、證人、進行現場勘驗、檢查等);
(四)製作調查筆錄,筆錄由被調查人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被調查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應當有兩名以上水政監察人員在筆錄上註明情況並簽名。
第二十八條 水政監察人員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水行政處罰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
水行政處罰機關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七日內作出下列處理決定:
(一)需要進行技術檢驗或者鑒定的送交檢驗或者鑒定;
(二)依法應當移送有關部門處理的,移送有關部門;
(三)依法需退還當事人的,退還當事人;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處理方式。
第二十九條 水政監察人員進行取證或者登記保存,應當有當事人在場。當事人不在場或者拒絕到場的,水政監察人員可以邀請有關人員參加。
對抽樣取證或者登記保存的物品應當開列清單,一式兩份,寫明物品名稱、數量、規格等事項,由水政監察人員、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一份清單交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或者拒絕到場的,應有邀請的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接收的,應當有兩名以上水政監察人員在清單上註明情況。
登記保存物品時,在原地保存可能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或者對證據保存不利的可以異地保存。
第三十條 對違法行為調查終結,水政監察人員應當就案件的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處罰意見等,向水行政處罰機關提出書面報告,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並根據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水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水行政處罰的,不予水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水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依法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移送公安機關;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水行政處罰,報經批准後決定。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水行政處罰,水行政處罰機關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前款所稱較重的水行政處罰是指對公民處以超過三千元罰款、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超過三萬元罰款、吊銷許可證等。
第三十一條 水行政處罰機關在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口頭或者書面告知當事人給予水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和擬作出的水行政處罰決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
水行政處罰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第三十二條 水行政處罰機關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應當製作水行政處罰決定書。水行政處罰決定書須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違法事實和認定違法事實的證據;
(三)水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
(四)水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水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六)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水行政處罰機關名稱和日期。
水行政處罰決定書應蓋有水行政處罰機關印章。
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水行政處罰,應當在水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寫明。
第三十三條 水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向當事人宣告,並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在七日內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送達當事人。 第三十四條 水行政處罰機關作出對公民處以超過五千元、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超過五萬元罰款以及吊銷許可證等水行政處罰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第三十五條 聽證由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水行政處罰機關負責,具體工作由水政機構組織。
第三十六條 水行政處罰機關向當事人告知聽證權利時,應當送達聽證告知書。聽證告知書應當載明認定當事人違法的基本事實,給予水行政處罰的依據、擬作出的水行政處罰決定和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期限。
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可以在聽證告知書的送達回證上簽署意見,也可以在收到告知書三日內以其他書面方式向水行政處罰機關提出聽證要求。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當事人逾期未提出聽證要求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
當事人放棄聽證權利的,不得對本案再次提出聽證要求。
第三十七條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應當公開舉行。
舉行聽證的三日前,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將聽證的內容、時間、地點以及有關事項,予以公告。
第三十八條 聽證參加人包括聽證主持人、聽證記錄人、案件當事人及其委託
代理人、案件調查人員、證人以及與案件處理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第三人等。
當事人委託代理人參加聽證的,應當在舉行聽證前向水行政處罰機關提交委託書。
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聽證又不委託代理人參加聽證的或者當事人及委託代理人在聽證中無正當理由退場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
第三十九條 聽證主持人由水行政處罰機關指定水政機構非本案調查人員擔任。
聽證記錄人由聽證主持人指定非本案調查人員擔任。聽證記錄人負責聽證記錄和協助聽證主持人辦理有關事務。
當事人認為聽證主持人、聽證記錄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可以向水行政處罰機關提出迴避申請;聽證主持人是否迴避,由水行政處罰機關決定;聽證記錄人是否迴避,由聽證主持人決定。
第四十條 案件當事人在聽證中的權利和義務:
(一)對案件涉及的事實、適用法律及有關情況進行陳述和申辯;
(二)對案件調查人員提出的證據進行質證和提出新的證據;
(三)如實陳述案件事實和回答聽證主持人的提問;
(四)遵守聽證會場紀律;
(五)對聽證筆錄進行核對、簽字或者蓋章;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一條 聽證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事由和聽證紀律;
(二)聽證主持人核對案件調查人和當事人身份;
(三)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在聽證中的權利和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迴避。當事人申請聽證主持人迴避的,聽證主持人應當宣布暫停聽證,報請水行政處罰機關負責人決定是否迴避;申請其他人員迴避的,由聽證主持人當場決定;宣布聽證開始;
(四)案件調查人提出當事人的違法事實、證據、法律依據和水行政處罰建議;
(五)當事人進行陳述、申辯和質證;
(六)聽證主持人就案件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進行詢問;
(七)案件調查人、當事人作最後陳述;
(八)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聽證主持人在聽證中有權對參加人不當言行予以制止,維護正常的聽證秩序。
第四十二條 聽證應當製作聽證筆錄。聽證筆錄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案由;
(二)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法定代理人及委託代理人、案件調查人的姓名;
(三)聽證主持人、聽證記錄人姓名;
(四)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五)案件調查人提出的事實、證據、法律依據和水行政處罰建議;
(六)當事人陳述、申辯和質證的內容;
(七)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
聽證筆錄交當事人和調查人員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聽證筆錄中有關證人證言部分應當經證人核對後簽名或者蓋章。
聽證筆錄應經聽證主持人審核後由聽證主持人和記錄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四十三條 聽證主持人可以根據情況,作出延期、中止或者終止聽證的決定。
第四十四條 聽證結束後,聽證主持人應當依據聽證情況,向水行政處罰機關提出書面意見,書面意見應包括案件的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處罰建議。
水行政處罰機關按照本辦法第三十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第四十五條 水行政處罰機關舉行聽證,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
⑦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的第六章 水行政處罰的執行
第四十六條 水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履行。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對水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復議或者行政訴訟期間,水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八條 當場處罰時,依法給予二十元以下罰款或者不當場收繳罰款事後難以執行的,水政監察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當事人提出異議的,不停止當場執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水行政處罰機關及其水政監察人員依法作出罰款的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水行政處罰機關及其水政監察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第五十條 除依法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的外,決定罰款的水行政處罰機關應當書面告之當事人向指定銀行繳納罰款。
銀行代收罰款的具體辦法,按照國務院《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水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水行政處罰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當事人到期不繳納罰款的,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水行政處罰機關可以從到期之日起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應當提出書面申請,經作出水行政處罰決定的水行政處罰機關批准後,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第五十三條 水行政處罰機關及其水政監察人員違反《行政處罰法》和本辦法實施水行政處罰的,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⑧ 處罰違法取水(打井)流程
如果發現單位或個人未取得《取水許可證》,私自違法取水,可以由水資源管理部門先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並收集證據,對違法單位或個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如果違法的單位或個人拒不執行該處罰決定,作出處罰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⑨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35條如何整改
(一)立案
1、立案條件
(1)有違反水污染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事實;
(2)有明確的行為人(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
(3)依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應當或者可以給予行政處罰的;
(4)違法行為在兩年內發現或者違法行為處於連續或持續狀態的。
2、立案程序:監察大隊承辦人A對違法案件材料進行審查,符合立案條件需要查處的案件,填寫《水污染違法行為立案登記表》,經大隊長審核後報主管副局長簽批。
3、立案時限:自檢查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控告、移送、交辦的雜訊環境違法案件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立案決定。現場檢查發現或者需要立即查處的水污染違法案件,可先行調查取證,並在7個工作日內補辦立案手續。
(二)調查取證
監察大隊承辦人A組織不少於3人進行調查取證,撰寫《水污染案件調查報告》,提出初步處理意見,由監察大隊隊長審核,並提交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決定,經副局長簽批後送局長審查。
(三)審查
監察大隊隊長對監察大隊報送的《水污染案件調查報告》、有關證據和相關材料進行審查並形成初步審查意見,由主管副局長核簽。對違法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調查取證不符合法定程序的,退回監察大隊補充調查或者重新調查。監察大隊將補充調查或者重新調查後的案件材料報局長審查。
(四)告知、復核與聽證
1、對水污染違法行為擬實施行政處罰的,由監察大隊承辦人A起草《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對水污染違法行為擬作出責令停產或者使用、吊銷許可證、較大數額罰款等重大行政處罰決定的,由監察大隊承辦人A起草《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
2、監察大隊承辦人A所起草的告知書經副局長審核後,由監察大隊報局長審批。經批准後,監察大隊制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者《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由監察大隊將其送達當事人,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當事人提出陳述、申辯的,由監察大隊隊長進行復核。依法需要聽證的,監察大隊按照法定程序組織聽證。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應當採納。
(五)審議與決定
審查終結,監察大隊承辦人A提出處理意見,經處領導小組討論,形成領導小組意見後報送局長審批。對案情復雜、影響重大的行政處罰案件,應報市環保局審定。
(六)製作並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後,監察大隊承辦人A起草《行政處罰決定書》,經監察大隊隊長審核後報局長簽發。監察大隊將《行政處罰決定書》於7個工作日內送達當事人。
五、執行
對當事人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且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環保局監察大隊牽頭,公安配合,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六、聽證
對法規規定的,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申請人或利害關系人要求的事項舉行聽證,並實行辦理和聽證分離。
七、處罰時限
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處罰決定,特殊情況經主管副局長批准可適當延長,但不得超過50個工作日。即批即送當事人。
八、結案歸檔
監察大隊承辦人B將結案的有關材料立卷歸檔。
九、公開公示
本制度結果在中國嘉蔭網站長期公布,網址http://www.jyx.gov.cn/。辦理結果在該網站范圍內公示7天。
十、監督檢查
執行《嘉蔭縣規范權力運行制度監督檢查辦法》。
十一、責任追究執行
《嘉蔭縣規范權力運行制度責任追究辦法》。
附 水污染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標准
水污染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標准
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上安全監督行政處罰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水上安全監督行政處罰行為,保障水上安全監督行政處罰的有效實施,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對船舶、設施及有關當事人違反水上安全監督管理秩序的行為實施的行政處罰。第三條違反水上安全監督管理秩序的行為包括:
(一)違反有關船舶管理、船員管理、通航管理、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督管理、防止船舶污染管理、船舶交通事故管理、航標管理秩序的行為;
(二)其他違反有關水上安全監督管理秩序的行為。
以上行為稱為違法行為。第四條本規定由各級港務(航)監督機構(以下簡稱港監機構)實施。第五條港監機構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二章行政處罰的種類和適用第六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扣留證書;
(四)吊銷證書;
(五)沒收船舶;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前款(三)、(四)項中的「證書」指由港監機構簽發的各種證書(簿)或許可證明等。第七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或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第八條對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違法行為的同一當事人,應當分別給予行政處罰,合並執行。
對有共同違法行為的當事人,應當分別給予行政處罰。第九條除本規定另有規定外,第三章規定的對船舶、設施的罰款數額適用於500總噸及以上、3000總噸以下或者主機功率1500千瓦及以上、3000千瓦以下的船舶、設施。
對3000總噸及以上或者主機功率3000千瓦及以上的船舶、設施的罰款數額,按本規定第三章規定的罰款數額的200%執行,加倍超過3萬元的,按3萬元處罰。
對200總噸及以上、500總噸以下或者主機功率750千瓦及以上、1500千瓦以下的船舶、設施的罰款數額,按本規定第三章規定的罰款數額的50%執行。
對50總噸及以上、200總噸以下或者主機功率36.8千瓦及以上、750千瓦以下的船舶、設施的罰款數額,按本規定第三章規定的罰款數額的25%執行。
對未滿50總噸或者主機功率未滿36.8千瓦的船舶、設施的罰款數額,按本規定第三章規定的罰款數額的15%執行。
內河船舶無總噸的,按載重噸計算。
按總噸或按主機功率計算的罰款數額,兩者之中取高者。
在執行處罰規定的過程中,不得超過或低於法定處罰幅度。第十條船舶、設施的所有人、經營人有違法行為或對其所屬船舶、設施的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對船舶、設施給予的處罰應當對所有人、經營人實施。第十一條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第十二條當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從輕、減輕或從重給予行政處罰:
(一)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
(二)受他人脅迫進行違法行為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
(三)配合主管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
(四)故意或屢次違法的,應當從重行政處罰。第十三條對當事人給予行政處罰並不免除當事人糾正違法行為的責任。第十四條違法行為在兩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章違法行為及其行政處罰第一節違反船舶管理秩序行為及其行政處罰第十五條船舶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船舶登記機關沒收該船舶:
(一)假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非法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的;
(二)中國籍船舶假冒外國國籍,非法懸掛外國國旗航行的。第十六條船舶隱瞞在境內或境外的登記事實,造成雙重國籍的,由船籍港登記機關吊銷其船舶國籍證書,並視情節處以下列罰款:
(一)對500總噸及以下的船舶,處以2000元至10000元的罰款;
(二)對501總噸至3000總噸及以下的船舶,處以10000元至30000元的罰款;
(三)對3001總噸至10000總噸及以下的船舶,處以30000元至50000元的罰款;
(四)對10001總噸以上的船舶,處以50000元至200000元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