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關於遵守規章制度的小故事

關於遵守規章制度的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5-28 07:50:09

A. 有關遵守規則的故事拜託各位大神

一位父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去釣魚。河邊的告示牌上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父子倆從上午十點半開始釣魚,直到下午三點四十多,仍一條魚都沒有釣到,但孩子仍然不死心,繼續釣魚。快到四點的時候,孩子突然發現魚竿變成了弧形,意識到有魚上鉤了,看魚竿擺的幅度,很有可能是一條大魚,於是,他趕緊一邊收線一邊喊父親過來幫忙。父子倆費了半天勁,終於釣起來一條大魚。
父子倆高興地欣賞著眼前的大魚。突然,父親想起了什麼,他看了一眼手錶,收起笑容嚴肅地對孩子說:「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規定我們只能釣到四點,因此我們必須把這條魚放回河裡去。」孩子不以為然地說:「可是我們釣到的時候,還不到四點啊!這條魚我們應該可以帶回家。」父親卻堅定地說:「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我們不能違背規定。不管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不是在四點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就應該把魚放回去。」孩子懇求父親:「爸爸,就這么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釣到
這么大的魚,媽媽一定很高興,這兒又沒有人看到,就讓我帶回家去吧!」父親斬釘截鐵地說:「不能夠因為沒人看到就可以帶回家。」說著,把手上捧著的大魚放進河裡。孩子眼裡含著淚水看著大魚遊走了,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地和父親一起收拾起釣具回家了。十多年以後,那個孩子成了一名口碑很好的律師
這個故事父親給孩子樹立了規則識和守法精神的典範。孩子慢慢懂得了要遵守社會規則,當自己的需求與社會規則額產生沖突的時候,能意識到應該對自己的行為作適當的控制和調整。

B. 有關遵守規則的故事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

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2)關於遵守規章制度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

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

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善惡參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規定,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

C. 有關遵守規則的名人事例

1、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裡,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的槍聲。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麼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士已經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鹹菜。於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士們倒開水。戰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拓展資料:

規則,一般指由群眾共同制定、公認或由代表人統一制定並通過的,由群體里的所有成員一起遵守的條例和章程。它存在三種形式:明規則、潛規則、元規則,無論何種規則只要違背善惡的道德必須嚴懲不貸以維護世間和諧。

明規則是有明文規定的規則,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局限性;潛規則是無明文規定的規則,約定俗成無局限性,可彌補明規則不足之處;元規則是一種以暴力競爭解決問題的規則,善惡參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D. 關於規則的小故事

1、每個人在社會上都不是孤立的,都生活在群體中。社會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然,僅僅有了規則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自覺地尊重規則、遵守規則。

抗戰爆發後,文史大家劉文典沒來得及南下,為生計所迫,只好到北平一家米店當賬房先生。米店老闆很守規矩,從不剋扣伙計的工錢。北平淪陷後,老闆為躲避戰亂,拋下米店,舉家逃難。伙計們一時不知所措,有人提議:「發財要趁早,現在老闆跑了,我們分了錢散夥,說不定這就是我們日後發跡的本錢。」

這時,劉文典站出來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事都有規矩,老闆以前從沒虧待過大家,我們應該尊重守規矩的人。現在我們不能因老闆逃難而破壞了米店的規矩。我們要團結一致,繼續把米店經營好,待老闆回來我們也好有個交代。」大家覺得劉文典言之有理,齊心協力讓米店照常運轉。
半年後,老闆避難歸來,劉文典等人把米店的錢、物、賬完璧歸趙。

老闆欣喜若狂,對劉文典等人刮目相看,分外優待。當劉文典要去西南聯大任教而為缺少路費發愁時,米店老闆慷慨相助。米店老闆守住了不剋扣工錢的規矩,受到了伙計的尊重。在老闆逃難後,劉文典等人守住不侵害老闆利益的規矩,繼續經營米店,得到了米店老闆的回饋。守規矩真好!

2、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曾向人談起過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在瑞士的公園散步。他上廁所時,聽到隔壁「砰砰」響,很是納悶。出來後,一位女士著急地對他說,她兒子進廁所十幾分鍾都沒出來,請他幫忙看一下。

龍永圖回到洗手間,打開那「砰砰」作響的隔間的門,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弄抽水馬桶,卻怎麼也沖不出水來,急得滿頭大汗。小男孩覺得上廁所後不沖馬桶就違反了規則,所以他堅持沖。這個男孩如此自覺地遵守規則,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3、一位作家曾寫了一個他在澳大利亞時的見聞。一天傍晚,他們乘車從墨爾本出發,趕往菲律普島,去一睹企鵝歸巢的美景。

他們從車上的收音機獲悉,菲律普島上正在舉辦一場大規模的摩托車賽。估計他們到達菲律普島之前的一個小時,這場比賽就要結束。到時候,觀眾散場,會有上萬輛車向著墨爾本方向開來。因為這條公路只有兩個車道,他們擔心會因此堵車而錯過看企鵝歸巢的奇景。
距離菲律普島還有60千米時,車流蜂擁而至。

此時,他們看到,從北往南開的只有他們一輛車,可是由南往北開的車卻有成千上萬輛!出乎意料的是,兩個方向的車子依然行駛得非常順暢。他們注意到,對面駛來的車子沒有一輛越過中線,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破壞這樣的秩序。

接著,這位作家說:「這里是荒涼的澳大利亞最南端,沒有警察,沒有監視器,有的只是車道中間的一道白線,一道看起來毫無約束力的白線。」

4、規則讓飯一樣多

在集體公社年代,是吃大鍋飯的,那時候糧食不夠,只能吃個七、八分飽。

有十個人分在一組吃一鍋飯,開始是一個人負責打飯,大家發現他總給自己盛滿滿一碗,別人的多多少少隨便。這樣下去不行,大傢伙兒坐下來協商解決的辦法,決定十個人輪流打飯。一段時間下來,結果就是每個人十天才能吃飽一次。

這樣也不好,經過商量就又改了規定,一個人打飯,再派一個人監督,必須每個碗里的飯一樣多。頭幾天還好,後來發現那兩個人串通好了,他們自己的碗里盛得飯很滿,其他人又少了。
最後再改規則,派一個人把飯打好擺著其他人過來拿,打飯的人只能拿最後一碗。從此以後十碗飯幾乎都一樣多了。

5、、講規則的德國人

為了測試德國人是否講規則,一群中國留學生共同設計了一項試驗。
他們趁著夜色,來到鬧市區的一個公用電話亭,在一左一右兩部電話的旁邊,分別貼上了「男士」、「女士」的標記,然後迅速離開。

第二天上午,他們又相約來到那個電話亭。令他們驚奇的一幕出現了:標著「男士」的那一部電話前排起了長隊,而標著「女士」的那一部電話前卻空無一人。留學生們就走過去問那些平靜等待的先生:既然那一部電話前沒有人,為什麼不到那邊去打,何必等這么久呢,被問的先生們無一例外地說:那邊是專為女士准備的,我們只能在這邊打,這是規則啊„„

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今天,規則和秩序,也許正是我們最為需要的素質。

6、抽簽在耶魯

在耶魯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座研究生宿舍樓,這是座最好的宿舍樓——建築風格古典,樓外環境幽雅,有草地,有大樹。但是,法學院的研究生只分到了兩間宿舍,卻有26個研究生,誰都想入住這樣的宿舍樓。採用什麼方式來分配這兩間宿舍才公平合理,經過反復研究,他們採取了一個古老而簡單的方式:抽簽。誰抽到誰入住,機會均等。

在耶魯,許多事情都是通過抽簽的辦法解決的。2001年10月5日是耶魯大學300年校慶,閉幕式請柯林頓。總統到校演講。演講地點安排在學校小禮堂,禮堂容納的人數是500人。這個消息剛發到網上,在短短的2個小時內就有幾千人報名。怎麼辦,校長辦公室發通知說,抽簽。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公正對待。

E. 關於遵守規則的事例有哪些

1、列寧理發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雖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寧忙碌了一個上午,處理了很多日常事務,批閱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時候,他用手摸了一下頭發,發覺頭發實在太長了,決定抽時間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

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他問哪位同志是最後一位,准備排隊等候。排隊理發的同志們都知道列寧日理萬機,時間極其寶貴,於是爭著請列寧先理發。

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排到最後一位同志的後面,耐心等候理發了。

F. 關於守規則的故事

1:《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內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容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2:《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3:《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G. 名人遵守規則的故事

1、俄羅斯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列寧,又一次去克里姆林宮理發,由於人多專,理發師忙不過來,都在屬排隊等候,而大家知道列寧公務繁忙,於是都自願讓列寧先理,而列寧卻謝過了大家的好意,依然堅持排隊等候。

2、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在北戴河,需要一些書籍,於是工作人員便給文化館打電話,但接電話的工作人名則稱,圖書不外借,只能自己來看。周恩來聽說後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

3、包公自幼父母雙亡,被兄嫂養大成人,長大後,因兄嫂的獨子包冕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包公下令處死包冕,行刑前,嫂子責罵包公忘恩負義,而因為職責所在,包公依然處斬了包冕。

4、在延安時,毛澤東主席去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在病房裡交談,這時護士進來說病人要靜養,不能會客,毛主席立刻辭別,離開了病房。

5、有一次劉少奇同志想去看看某炮兵陣地,但站崗的戰士不讓進,說只能有上級指示才能進。因為這件事,小戰士的領導要批評他,劉少奇同志知道了讓工作人員轉告那個領導,這個戰士是在執行規定,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表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鍘包勉

H. 關於遵守紀律的小故事

古往今來有許多關於遵守紀律的故事。三國時期的曹操,軍紀如山,不讓將士踩踏莊稼。可是有一次,他的馬受驚了,踩了一大片莊稼,他要自刎,在將士們的勸說下,他割下自己的一縷頭發,在當時已經是一種很重的懲罰了。遵守紀律真重要啊。我們不要過分的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處與危險實在不少。所以我們要遵守紀律,這樣我們的班級就會得到表揚,會很優秀。我們會更加努力,團結。學校會變得很有秩序。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按次序理發」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I. 名人遵守規則的小故事

1:《列寧守紀的故事》
「按次序理發」
有一次列寧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列寧進去後,大家連忙讓座,並且請列寧先理,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要不得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隨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3:《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4:《這個戰士應該表揚的》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J. 遵守規則的小故事

一、一位出國探親回來的女士向我說了這么一個見聞。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公交站台等車。等車的有十幾個人,人們很自覺地排起了隊。排在她前面的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邊一個自動售貨櫃上買了一瓶飲料。就這短短一會兒工夫,又來了幾個人排在了隊伍後面。

那小男孩過來後,徑直站到了隊伍最後面。我看見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來,因為他剛才排在我前面的。小男孩搖搖手,羞澀地笑道,不啦,我剛才脫離了隊伍,如果再排在那裡,這是不符合規則的。這位女士不無感慨地說道,一個小孩在他腦海里,規則意識已根深蒂固,沒有任何紀律和約束,完全是一種自覺行動。這種自覺行動,就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

二、在季羨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中,看到有這樣一個情節描述:二戰時,盟軍進入到大反攻,蘇聯紅軍完成了對德國柏林的包圍,德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匱乏。

由於德國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導致許多居民凍死。為了生存,一些居民開始進山砍伐樹木,當作燃料取暖用。當時的德國行政管理名存實亡,權力處於真空狀態,一切都處於無政府狀態。戰爭結束了,人們驚訝地發現,全德國沒有發生一起居民濫砍亂伐事件,他們全部忠實地執行了規定:只砍枯藤朽木。

季老由衷地感嘆,循規蹈矩,一絲不苟是德國人遵守的一條規則,任何時候都不會破壞規則,這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子裡,即使處於無政府狀態中,也不會改變。

三、人生,如果說是場斗爭不止的戰場,可能語辭重了點。但至少也好像是一場比賽,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都要奔跑,直至終點。

有的人意願濃烈,爭當第一,有的人不擇手段,犯規撞人樣樣都不放過,也有人不解為何要跑。跑或不跑,都各有各的遵守規則,這場比賽沒有裁判,大家各求多福,小心謹慎。

有些人跑了幾十年,自然也懂了些許門道。看清楚內心所需。何為目標,何為獎品,到底是否為你所需,如不,不跑也罷。

看清楚跑道方向。不要盲目隨眾,跟風跑到某條跑道上,如果真選擇了一條跑道,那也是你喜歡,而與眾人喜好無關。跑,也講究姿勢,與做人一般。輸贏當然緊要,但遵守規則同等重要。人做天看,凡事都有代價,投機取巧終有濕鞋那天。

輸贏勝負自己心裡有數就好,沒什麼好解釋抱怨的。即便對手使詐,自己輸了,也是功課不精,吸取教訓,下次再來就是。有些人跑了幾十年,仍嘰嘰喳喳,此等人大可不必再多觀望。真正的厲害角色是那些漸漸將之當跑步運動,低調、沉著、靜靜地跑的人。

四、一年秋天,強台風又一次侵襲了寶島台灣。就在這次強台風襲來的時候,娛樂圈也捲起一陣強台風。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強台風即將到來,一個紅遍兩岸四地的女歌星,駕駛著自己的轎車到超級市場搶購新鮮蔬果。駕駛技術本來不好的她,由於急著回家,她不小心連續違反了好幾次交通規則。

首先在行經忠孝東路時,她遇到了紅燈,由於剎車不及,闖了一半紅燈才停下車來,她尷尬得想要違章左轉,結果當場被警察發現了,於是讓她倒車回去。就在這時,警察一下子認出她的身份,於是沒給她開罰單,而是笑笑放她走了。

接著,狂風大作,大雨滂沱,強台風到了。她心情頓時急切起來,想要早點回到家中。在她開車駛入八德路時,由於風雨太大,她甚至沒有看清路牌,懷著僥幸的心理又一次違章回轉,好心的警察當場抓到了她,同樣,這位交警也認出了她,並表示台風天就算了,只是要她下次注意。

當她回到家的時候,她慶幸不已,因為在這個台風肆虐的日子裡,她因為急著回家而數次違反交通規則,卻得到了警察的理解,居然對她網開一面。就在她慶幸自己的好運的時候,娛樂狗仔隊的記者們卻沒有在這個風雨交加的日子裡,如同警察一般放她一馬。

很快,她違反交通規則的新聞成了娛樂報章的頭條,有記者甚至為她羅列出歷年台風襲擊因違章駕車而導致的種種慘劇。為此,她不得不出面為這件事情作出解釋。

當大家用鋒銳的措辭「拷問」她的時候,朋友們都希望她能為自己辯解或者緘默,這樣對她的明星形象比較有利。而且台風天的交通違規是非常多的,從交警的網開一面就可以看出。但令人意外的是,她並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很坦誠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她反而感謝了那些明星們深惡痛絕的狗仔隊員。

她用生硬的普通話這樣說道:「我感謝警察們的網開一面,但是更感謝那些在台風臨頭的時候,還關注著我言行舉止並給我指導的記者們。可以說警察們的特殊關照讓我感受到了溫情,但是記者們的嚴厲則讓我真正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正如他們的報章新聞所說的那樣,在台風來襲的時刻,每一個人都想安全回家,但是如果因此而違反交通規則,往往會造成巨大的慘劇,反而會讓更多的人不能安全回家!所以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災難臨頭的時候我們必須遵守規則!另外,我今天勇敢地承認錯誤,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這個道理!」

她的坦誠讓沸騰的媒體安靜下來,報紙紛紛表揚她是一個誠實的明星,認為她有兩種難能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