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特許經營法律法規

特許經營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3 05:36:15

㈠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中的效力性強制規定

1.效力性強制規定是最新的合同法解釋(二)的內容,但是這個司法解釋尚未完全解決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認定問題,而學術上也有所爭議,認為這個當然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16條指出: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而綜合特許條例的目的看,特許其實就是解決市場准入資格的,並且條文並沒有明確指出違反此規定則合同無效,因此我個人傾向於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屬於禁止性強制規定而不是效力性強制規定

2.盡管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否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尚且存在爭議,但是該條文確是從側面對行為人的商事行為能力作出了限定,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10條規定,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認定為無效。也就是說,違反商業特許條例18條的規定能成為依法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事由,只是該事由是因為行為人商事行為能力的欠缺導致合同無效,而不是基於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緣故而無效

3.如果合同最終被確認為無效,那麼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
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依據是合同法58條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什麼是國家限制經營什麼是特許經營什麼是禁止經營的

國家限制經營是指在國家規定的范圍經營銷售,不許超過限度也就是范圍。專

屬特許經營是指特許經營權擁有者以合同約定的形式,允許被特許經營者有償使用其名稱、商標、專有技術、產品及運作管理經驗等從事經營活動的商業經營模式。而被特許人獲准使用由特許權人所有的或者控制的共同的商標、商號、企業形象、工作程序等。但由被特許人自己擁有或自行投資相當部分的企業。

禁止經營就是是不可以銷售。

㈢ 關於特許經營的法律法規

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趨勢下,商業特許經營持續高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於特許人來說,商業特許經營具有不受資金限制,可以低成本地迅速擴張規模,塑造品牌等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商業特許經營擴大規模,促進發展。但商業特許經營具備眾多優勢的同時,也面臨多方面的法律風險,下面主要從信息披露方面分析商業特許經營的法律風險。
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風險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特許人未進行信息披露的法律風險
信息披露是特許人的法定義務。由於特許人與被特許人信息地位不對等,特許人真實、全面披露有關商業特許經營的信息,對保障被特許人的知情權,防止欺詐,維護雙方交易安全公平尤為重要。我國《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之日前30日以書面形式對被特許人進行信息披露。
特許人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1、行政法律責任: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一定數額罰款;

2、民事法律責任:被特許人可以解除商業特許經營合同;

3、刑事法律責任:以商業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特許人信息披露不適當的法律風險
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不得隱瞞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否則,特許人將面臨行政罰款、特許經營合同解除的法律風險。

三、特許人未保存信息披露證據的法律風險
特許人對是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具有舉證責任,因此,若特許人只是口頭披露,或者進行了書面披露但沒有保存相關證據,特許人無法舉證證明已經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將不得不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

四、特許人信息披露中泄露商業秘密的法律風險
《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特許人應當披露的諸多信息中,很大部分屬於特許人的商業秘密,這些商業秘密一旦泄露,很可能給特許人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若特許人為保護商業秘密,不進行信息披露,將承擔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法律風險。若特許人在信息披露中商業秘密保護不力,將嚴重影響特許體系的健康發展,給特許人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特許人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應注意防範商業秘密泄露的法律風險。
信息披露是特許人的法定義務,特許人應真實、准確、完整地進行信息披露,並做好信息披露與保護商業秘密之間的平衡,防範法律風險的同時,完善商業特許經營體系,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㈣ 國外特許經營的法律法規是怎樣的

1.美國的特許經營法律制度197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通過了特許經營投資法,這是美國第一部要求特許人披露其特許信息的法律。此外,美國還在1992年成立了美國受許人與經銷商協會,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受許人組織,主要義務是保護受許人,防止特許人欺詐。美國有關特許經營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措施大多以保護受許人、限制特許人為其主要立法宗旨。

2.加拿大的特許經營法律制度加拿大政府未設立特定的部門來管理特許經營行業,也未制定全國性的特許經營法律、法規。加拿大部分地方政府制定了具體的特許經營法。這些地方特許經營法律、法規分別規定了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來幫助被特許人進行投資決策,並對違法行為提供有關民事補償,允許被特許人享有自主聯合權利,並為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提供自律、自治的方法,目的在於促進公平交易。加拿大關於特許經營的法律、法規著重於建立公平交易、誠信的商業原則和合理的商業標准,強調行業自治自律,最大限度地保護特許經營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歐洲的特許經營法律制度20世紀70年代初期,特許經營被引入歐洲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在1988年之前,歐盟並沒有對特許經營加以立法規制。

1988年11月30日,歐盟頒布了關於特許經營類型合同適用條約第85條第3款的第4087/4088條例。歐盟關於特許經營的這些規則分別規定了特許經營的定義、類型和規則適用范圍。歐盟關於特許經營的法律更多的是從肯定、有利於競爭的角度規范特許經營合同。

㈤ 申請特許經營備案提交的材料中: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經批准方可開展特許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須提交相關主管部門

特許經營,是指擁有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經營資源的企業,以合同形式將其擁有的經營資源許可其他經營者使用,被特許人按照合同約定在統一的經營模式下開展經營,並向特許人支付特許經營費用的經營活動。

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
第六條申請備案的特許人應當向備案機關提交以下材料:
(一)商業特許經營基本情況。
(二)中國境內全部被特許人的店鋪分布情況。
(三)特許人的市場計劃書。
(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其他主體資格證明。
(五)與特許經營活動相關的商標權、專利權及其他經營資源的注冊證書。
(六)符合《條例》第七條第二款規定的證明文件。
在2007年5月1日前已經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特許人在提交申請商業特許經營備案材料時不適用於上款的規定。
(七)與中國境內的被特許人訂立的第一份特許經營合同。
(八)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九)特許經營操作手冊的目錄(須註明每一章節的頁數和手冊的總頁數,對於在特許系統內部網路上提供此類手冊的,須提供估計的列印頁數)。
(十)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經批准方可開展特許經營的產品和服務,須提交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
外商投資企業應當提交《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經營范圍中應當包括「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商業活動」項目。
(十一)經法定代表人簽字蓋章的特許人承諾。
(十二)備案機關認為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㈥ 哪部具體的法律法規規定了 限制經營,特許經營,禁止經營

跟企業性質和服務行業有關,不能泛泛而談

㈦ 特許經營合同的法律約定有哪些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2條規定:特許人和受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受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3條規定: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但是,受許人同意的除外。特許人和受許人續簽特許經營合同的,不適用前款規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4條規定:特許人應當向受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並按照約定的內容和方式為受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業務培訓等服務。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5條規定:特許經營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標准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6條規定:特許人要求受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受許人說明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件、方式。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特許人向受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推廣、宣傳費用的使用情況應當及時向受許人披露。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其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有宣傳受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8條規定:未經特許人同意,受許人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受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19條規定:特許人應當每年第一季度將其上一季度訂立特許經營合同的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㈧ 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方面的法律法規

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及其理解 :
我國《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制定和修改民事基本法律的權力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
第十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的權力包括「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我國《立法法》第七條重申了上述規定,並於第八條進一步規定:「民事基本法律」只能是制定法律的事項。
第九條又規定:「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我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國務院的職權,包括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以及提出議案等18項職權。
我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了國務院無需授權而制定行政法規的情形,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是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第二款則規定因授權制定行政法規的情形:,「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國務院《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八條規定,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三個要求,其中之一是「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從上述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涉及民事基本法律的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律;
(2)如果存在非「民事基本法律制度」的「一般民事法律」事項,則可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3)無論是有關「民事基本法律」的事項還是有關「一般民事法律」的事項,其立法權均不屬於國務院。但是國務院可能事先得到授權,對「民事基本法律」事項外的「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以行政法規的形式做出規定;
(4)國務院的行政立法根據其權力來源的不同,可分為職權立法與授權立法。職權立法是國務院直接根據憲法和組織法的授權,為執行相應法律、法規,或為行使其相應管理職權,而進行的行政立法。授權立法則是國務院根據國家權力機關的特別授權,就本應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法律的事項而進行的行政立法。

㈨ 特許經營的立法

2001年中國入關時三年內全面開放特許經營市場承諾後,中國特許經營迎來了快速普及推廣的高速發展,中國開展特許經營企業的數量,從當時的鳳毛麟角發展到現在全球第一,達2000多家,近萬億銷售額,速度增長之快出乎意料。但是,沒有限制規范的發展,也導致了行業發展魚龍混雜,成活率不高,行業管理缺乏規范,加盟陷阱時有發生。
行業的快速發展,要求建立起規范行業發展的法律制度。幾年來,特許經營界對條例的頒布寄予了極大的期盼。
2004年年底,商務部正式頒布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一方面,這是為了履行我國加入WTO的承諾,規范外商投資企業進入中國特許經營市場;另一方面,這是為了規范國內商業特許經營行為,促進商業特許經營健康有序發展。當然,立法的根本原因不是如直銷立法主要是為了償還入關時我們的承諾負債,而是政府確實內在需求推動特許經營事業良性發展,更重要的是特許經營行業本身在我國的快速發展,確實需要有一部相對完善、規范的法規來加以規范與管理,以保證特許經營行業健康快速穩建發展。這種內需力不僅是行業的需要,也是現任政府主管者的需要。所以同時是在入關時的相同承諾,特許經營立法比直銷立法快出台和更順利出台也就成了事實。
從2005年2月1日《辦法》正式執行為標志,中國特許經營將開始步入法制化、國際化時代。毫無疑問,中國特許經營市場將成為對外資全面開放的國際化市場,中外特許經營品牌將同台競技,推動中國特許經營的發展;同時,國際化的中國特許經營市場,也將迅速提升國內特許經營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國內特許經營品牌走出國門,實現中國特許經營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
特許經營法的准時出台摧生了直銷法的盡快出台。特許經營與直銷經營都是中國政府在01年加入WTO時所做出的國際承諾----三年開放並立法。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也就是甲、乙雙方的契約經濟。因此遵守入關承諾,本身就是中國市場經濟的體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2012年第2號
修訂後的《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已經2012年1月18日商務部第60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商務部令2007年第16號)同時廢止。
部長:陳德銘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維護特許人與被特許人雙方的合法權益,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
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商業特許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關聯方,是指特許人的母公司或其自然人股東、特許人直接或間接
擁有全部或多數股權的子公司、與特許人直接或間接地由同一所有人擁有全部或多數股權的
公司。
第四條 特許人應當按照《條例》的規定,在訂立商業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 日,
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披露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信息,但特許人與被特許人以原特許合同相
同條件續約的情形除外。
第五條 特許人進行信息披露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許人及特許經營活動的基本情況。
1.特許人名稱、通訊地址、聯系方式、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注冊資本額、經營范圍
以及現有直營店的數量、地址和聯系電話。
2.特許人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的概況。
3.特許人備案的基本情況。
4.由特許人的關聯方向被特許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應當披露該關聯方的基本情況。
5.特許人或其關聯方過去2 年內破產或申請破產的情況。
(二)特許人擁有經營資源的基本情況。
1.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經營模式及其他經營資源的文字說明。
2.經營資源的所有者是特許人關聯方的,應當披露該關聯方的基本信息、授權內容,
同時應當說明在與該關聯方的授權合同中止或提前終止的情況下,如何處理該特許體系。
3.特許人(或其關聯方)的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與特許經營相關
的經營資源涉及訴訟或仲裁的情況。
(三)特許經營費用的基本情況。
1.特許人及代第三方收取費用的種類、金額、標准和支付方式,不能披露的,應當說
明原因,收費標准不統一的,應當披露最高和最低標准,並說明原因。
2.保證金的收取、返還條件、返還時間和返還方式。
3.要求被特許人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前支付費用的,該部分費用的用途以及退還的條
件、方式。
(四)向被特許人提供產品、服務、設備的價格、條件等情況。
1.被特許人是否必須從特許人(或其關聯方)處購買產品、服務或設備及相關的價格、
條件等。
2.被特許人是否必須從特許人指定(或批准)的供貨商處購買產品、服務或設備。
3.被特許人是否可以選擇其他供貨商以及供貨商應具備的條件。
(五)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服務的情況。
1.業務培訓的具體內容、提供方式和實施計劃,包括培訓地點、方式和期限等。
2.技術支持的具體內容、提供方式和實施計劃,包括經營資源的名稱、類別及產品、
設施設備的種類等。
(六)對被特許人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監督的方式和內容。
1.經營指導的具體內容、提供方式和實施計劃,包括選址、裝修裝潢、店面管理、廣
告促銷、產品配置等。
2.監督的方式和內容,被特許人應履行的義務和不履行義務的責任。
3.特許人和被特許人對消費者投訴和賠償的責任劃分。
(七)特許經營網點投資預算情況。
1.投資預算可以包括下列費用:加盟費;培訓費;房地產和裝修費用;設備、辦公用
品、傢具等購置費;初始庫存;水、電、氣費;為取得執照和其他政府批准所需的費用;啟
動周轉資金。
2.上述費用的資料來源和估算依據。
(八)中國境內被特許人的有關情況。
1.現有和預計被特許人的數量、分布地域、授權范圍、有無獨家授權區域(如有,應
說明預計的具體范圍)的情況。
2.現有被特許人的經營狀況,包括被特許人實際的投資額、平均銷售量、成本、毛利、
純利等信息,同時應當說明上述信息的來源。
(九)最近2 年的經會計師事務所或審計事務所審計的特許人財務會計報告摘要和審計
報告摘要。
2.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2.如果特許人要求被特許人與特許人(或其關聯方)簽訂其他有關特許經營的合同,
應當同時提供此類合同樣本。
第六條 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發布的廣告中不得含
有宣傳單個被特許人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收益的內容。
第七條 特許人向被特許人披露信息前,有權要求被特許人簽署保密協議。
被特許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特許經營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
者不正當使用。
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被特許人因合同關系知悉特許人商業秘密的,即使未訂立合同終
止後的保密協議,也應當承擔保密義務。
被特許人違反本條前兩款規定,泄露或者不正當使用商業秘密給特許人或者其他人造成
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第八條 特許人在向被特許人進行信息披露後,被特許人應當就所獲悉的信息內容向特
許人出具回執說明(一式兩份),由被特許人簽字,一份由被特許人留存,另一份由特許人
留存。
第九條 特許人隱瞞影響特許經營合同履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信息或者披露虛
假信息的,被特許人可以解除特許經營合同。
第十條 特許人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被特許人有權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經查實的,
分別依據《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予以處罰。
第十一條 本辦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 本辦法自2012 年4 月1 日起施行。原《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商務部令2007 年第16 號)同時廢止。

㈩ 中國特許經營的有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特許加盟作為一種重要的營銷方式和連鎖經營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正在成為國內企業實現低成本高速度擴張的重要手段,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為規范特許加盟活動的開展,我國商業服務業特許經營活動的行業主管部門先後頒布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已廢止)、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

(一)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原國內貿易部於1997年11月14日發布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這是一個啟蒙性的法規,對於宣傳、普及特許經營模式具有歷史性意義。試行辦法的顯著特點是對商業特許經營進行了准確的定義,明確了特許經營合同主體資格、特許經營合同的基本內容以及合同當事人的基本權利義務。該試行辦法規定「本辦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商業(包括餐飲業、服務業)特許經營活動的企業、個人或其他經濟組織」,而不適用於境外投資人及外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中國商業特許經營領域對外國投資人或外資企業是封閉的。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承諾在三年內開放市場准入。商務部於2004年12月31日發布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2005年2月1日起實施。該辦法具有如下特點:

(1)明確了特許經營當事人的條件,不僅對特許人的資格有了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被特許人必須是「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強調了參加特許經營活動的經營主體性。

(2)通過強化特許人的義務,明確中國商業特許經營的特點是經營方式提供型,而不是產品提供型。特許人在將特許經營權授予被特許人使用時,應「提供代表該特許經營體系營業象徵的經營手冊」,並「為被特許人提供開展特許經營所必需的銷售、業務或技術上的指導,培訓及其他服務」。

(3)除規定特許經營合同的主要條款外,還專門規定了特許經營合同終止後特許經營合同的「余後效力」,即競業禁止內容。

(4)擬制了信息披露制度,對特許人應當披露的信息內容作了明確的規定。

(5)為了規范特許經營市場秩序,防止以特許經營虛假廣告形式坑害加盟商的行為發生,要求特許人發布廣告宣傳的信息必須具有真實性。

(6)根據中國政府加入WTO的承諾,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明確取消了外商投資企業從事商業特許經營的市場准入限制,設立了外資企業從事商業特許經營活動的特別行政許可制度。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的頒布其立法方向符合國際特許經營立法的趨勢,是中國特許經營立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國務院於2007年2月6日發布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2007年5月1日起實施。商務部於2004年頒布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同時作廢。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是中國特許經營立法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具有強制執行力的行政法規。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主要確立了五個方面的制度。

(1)明確了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具備的條件。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只有企業可以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第二,要求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成熟的經營模式,並具備為被特許人持續提供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等服務的能力,第三,規定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擁有至少2個直營店,並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第三方面的條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店一年」要求,主要目的是防止一些企業利用特許經營進行欺詐。同時,直營店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便於其他經營者從直營店的經營中較為直觀地了解特許人的品牌、經營模式、經營狀況等。

(2)規定了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制度。特許人的信息披露,對於保證被特許人及時、全面、准確地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在充分佔有信息的基礎上做出適當的投資決策,防止上當受騙,非常關鍵。因此,有特許經營立法的國家都把信息披露作為核心制度。條例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專設「信息披露」一章,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建立並實行完備的信息披露制度,在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書面形式向被特許人提供有關信息和特許經營合同文本,並明確規定了特許人應當提供的信息內容。條例還對特許人提供的信息應當真實、完整、准確,不得遺漏有關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做出了明確規定。

(3)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由於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是當事人的民事權利,政府不宜對其實行行政許可,但又需要對其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以維護市場秩序。為了便於商務主管部門及時了解、掌握特許人的數量等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特許經營活動進行規范、監督,也為了有助於潛在的投資者了解特許人的基本情況,做出恰當的投資決策,同時有利於形成對特許人的社會監督,條例確立了特許人備案制度。明確規定特許人應當自首次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之日起15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並規定了備案的程序以及備案時應當提交的文件、資料。商務主管部門收到特許人提交的符合規定的文件、資料後,應當予以備案,通知特許人,並將備案的特許人名單在政府網站上公布和及時更新。

(4)對規范特許經營合同作了規定。特許經營合同是明確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權利義務的依據。特許經營活動在實踐中出現的不少問題和糾紛,與特許經營合同不夠規范有直接關系。為此,條例從三個方面做了規定:第一,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特許經營合同,並明確了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包括的主要內容,第二,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規定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第三,除被特許人同意的情況外,特許經營合同約定的特許經營期限應當不少於3年。

(5)規定了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針對特許經營活動本身的特點以及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對特許人的行為規范作了規定。比如,特許人應當向被特許人提供特許經營操作手冊,特許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向被特許人收取的推廣、宣傳費用,特許人在推廣、宣傳活動中不得有欺騙、誤導的行為等。對被特許人的行為規范,條例也做了相應規定,主要是被特許人未經特許人同意,不得向他人轉讓特許經營權,被特許人不得向他人泄露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特許人的商業秘密。

(三)我國特許經營其他法律我國於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2012年2月1日起施行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對特許經營的信息披露和備案管理工作做了進一步規定。

熱點內容
刑法犯罪錢 發布:2025-04-04 22:27:51 瀏覽:786
金塔司法局 發布:2025-04-04 22:20:55 瀏覽:219
惠陽法院領導 發布:2025-04-04 21:57:12 瀏覽:276
企業的消防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04 21:56:57 瀏覽:445
民事訴訟法的正確規則 發布:2025-04-04 21:55:39 瀏覽:29
法治陽光照我成長徵文 發布:2025-04-04 21:51:09 瀏覽:67
現代法治源頭 發布:2025-04-04 21:50:21 瀏覽:111
刑事訴訟法證據不足是哪一條 發布:2025-04-04 21:39:10 瀏覽:827
無罪的罪人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4-04 21:35:14 瀏覽:563
2015新婚姻法許多姑娘看完不想結婚了 發布:2025-04-04 21:32:24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