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天津食品安全條例

天津食品安全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9 00:35:36

㈠ 行政處罰法與食品安全法

這個問題應該從特別法優於一般法來分析。行政處罰法是調整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違法行為的法律,食品衛生法是專門調整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關系。狹義的理解,行政處罰法適用於絕大部分的行政案件,食品安全法只適用於行政案件中的食品案件。行政處罰法是一般法,食品安全法是特別法,我國的法律效力原則是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㈡ 小作坊可以依據食品安全法處罰嗎

食品安全法不適用小作坊小攤販,《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食品小作坊攤販管理由地方人大立法解決。
【拓展資料】
北京:北京市XX關於印發《北京市XX的通知
天津:天津市XX關於印發天津市XX2013年度立法計劃的通知(津政辦發〔2013〕35 號)【2013年已列入天津市政府立法計劃】
上海:上海市XX關於轉發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市食品葯品監管局制訂的《上海市XX的通知(滬府辦〔2015〕4號)
關於公布《上海市XX的通告(2016年第1號)
DB31/ 2019-2013 食品安全地方標XX(2014-1-1實施)
重慶:重慶市XX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2017-05-01實施】
重慶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重慶市XX食品流通攤販餐飲服務攤販及家庭集體宴席服務者備案管理辦法的通知(渝食葯監法[2015]21號)
重慶市XX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渝質監發〔2011〕125號)(2013年修正本)
河南: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印發《河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備案辦法(試行)》的通知(豫質監字〔2012〕89號)
河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六十二號)
吉林:吉林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吉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吉林省人大常委公告第66號)
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印發《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及《吉林省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許可審查通則(試行)》的通知(吉質監食[2012]144號)
內蒙古:關於徵求《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審查登記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十號)【2015-10-01實施】
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加工小作坊審查登記及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送審稿)
山西:山西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辦法
福建: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福建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管理辦法〉的決定(省政府令第124號)
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於印發《福建省食品攤販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閩食安委〔2012〕2號)
山東:山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印發山東省規范旅遊景區及周邊餐飲店食品店食品攤販經營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魯食葯監餐飲〔2015〕84號)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魯政辦發〔2011〕13號)
湖南:湖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2017-01-01實施】
寧夏:寧夏回族自治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
廣東:關於印發《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管理辦法》的通知(粵食葯監局食產〔2016〕29號)【2016-04-01實施】
廣東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送審稿)
浙江: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53號)【2017-05-01實施】
甘肅:甘肅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徵求《甘肅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管理條例(草案)》(第一稿)意見建議的通知
甘肅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甘肅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甘食安辦發〔2015〕27號)【2015-10-01實施】
江蘇:江蘇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2016-07-01實施】

㈢ 乙肝攜帶者在天津塘沽可以辦健康證嗎(食品類的)

以前不可以,現在可以了。2009年7月20日,《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發布並實施,條例將受到限制的「病毒性肝炎」明確界定為「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這也意味著沒有禁止乙肝攜帶者從事食品行業。
辦理《健康證》需要檢查的五類疾病是: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痢疾、傷寒、活動性肺結核和滲出性或化膿性皮膚病。所以你就大膽的到衛生部門去辦理健康證,不行可以向衛生部門投訴和向法院起訴。

㈣ 食品安全法第148條是不是一定要受到損害才可以申請賠償損失

不一定,不同的法院有不同的認定。雖然在實踐中存在不同的處理標准,但是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仍建議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與商家協商不成,可以通過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等方式解決。
法律分析
實踐中,有法院認為十倍賠償不以受到人身損害為前提。例如,在(2018)閩01民終4450號案中,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關於消費者主張十倍賠償的懲罰性賠償責任是否應以損害結果為要件問題。該條第一款與第二款系分別對「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和「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兩種不同情形下,消費者權利主張及選擇的規定,二者並非遞進關系。第一款規定的是補償性民事責任,即生產者或銷售者違法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的責任,而第二款既有補償性民事責任,也有懲罰性民事責任。食品安全法屬於特別法,根據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的規定,當消費者購買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主張懲罰性賠償責任時,其權利依據應是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故該條款規定的懲罰性賠償責任不屬於特殊的產品責任,不應以損害結果為責任承擔的構成要件。在(2021)津0112民初8923號案中,天津市津南區人民法院認為,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之規定??該法律規定的損失,並不限於人身健康損失,購買貨物的費用可以計算為財產損失。但是,亦有法院對此持相反的觀點,認為菜品中有異物並未違反食品安全標准,且人身未遭受實際損害,不能獲得十倍賠償。例如,在(2017)滬01民終10698號案中,一審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認為,菜品中雖發現異物,但並非違反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且倪某亦未提供證據表明其人身遭受實際的損害,故倪某要求賠償十倍貨款的訴訟請求,一審法院不予支持。二審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價款十倍的賠償金支付以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上訴人並無證據證明被上訴人存在前述情形,本案爭議不存在適用懲罰性賠償的事實依據和法定條件,故本院對其主張難以採信。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㈤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一樣嗎

還一樣的,實施條例講的是范圍,象考試大綱一樣,細則是講具體,就象試題解決方法一樣

㈥ 餐飲經營范圍許可

餐飲服務經營范圍主要是中式餐飲、西式餐飲、冷盤製作、燒烤熟肉以及酒水、飲料等食品許可項目。
1、餐飲的概念主要有兩種。一是飲食,二是指提供餐飲的行業或者機構,滿足食客的飲食需求,從而獲取相應的服務收入。由於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下,不同的人群飲食習慣、口味的不同,因此,世界各地的餐飲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餐飲市場將進入品牌消費時代,中國餐飲業將以百分之十六的增速繼續對擴大消費、促進就業發揮積極作用。對於餐飲企業而言,品牌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餐飲市場的競爭最後必將是品牌之間的競爭,誰的品牌力更強,誰就能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品牌力成為餐飲企業逐鹿市場的關鍵。
2、品牌力也是吸引消費者最為關鍵的因素,隨著人們對就餐環境、體驗、服務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人都喜歡選擇到一些名氣大、品牌響的餐廳就餐。因為既能享受良好的就餐體驗,又很有面子,同時也吃得放心。一些餐飲企業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除了產品力很強以外,品牌力可謂關鍵消費要素。
3、2009年10月10日,天津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即日起天津市在餐飲、食堂等食品消費環節,啟用發放《餐飲服務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根據經營者的業態和規模實施分類管理,主要分為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食堂等五大類。同時餐館按經營場所使用面積或者就餐座位數又細分為特大型餐館、大型餐館、中型餐館、小型餐館。餐飲服務許可證更是增加了備注欄。要求標明食堂類名稱和不能加工的產品。

㈦ 食品安全實施條例中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禁止的行為有哪些

食品安全實施條例第二十條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嚴禁下列行為: (一)違反國家標准規定使用或者濫用食品添加劑; (二)使用非食用的原料生產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 (三)以未經檢驗檢疫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肉類生產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等生產食品;生產含有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標準的食品; (四)在食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五)偽造食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質量標志; (六)生產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關產品。

㈧ 關於食品經營衛生的條例

食品安全條例》(草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食品安全保障
第一節 食品安全標准
第二節 食品召回
第三節 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第四節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第三章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
第一節 食品生產
第二節 食品銷售
第三節 餐飲服務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監督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和依據)為保障食品安全,維護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條例適用范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餐飲服務及其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
食品用包裝材料、容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等的生產、銷售,使用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
食用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等生產活動的監督管理,除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外,還應當遵守本條例的規定。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領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制;協調、監督食品安全行政執法工作;管理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工作;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下轄政府及本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督察和考核。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四條 (各監督管理部門分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設立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負責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組織查處。
農、林、漁業行政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督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含加工,下同)環節的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銷售環節的監督管理;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餐飲服務環節的監督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保健食品的監督管理。
集貿市場和超市等市場內的食品生產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監督管理;賓館、酒店等餐飲服務場所內的食品生產行為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依據工作需要,可以調整相關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第五條 (食品生產銷售者的一般責任)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應當生產、銷售、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並對其生產、銷售、提供的食品承擔責任。
第六條 (食品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檢舉、控告侵害食品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消費者因購買、食用食品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消費者不購買、不食用已經明知有毒、有害或不安全食品。
第七條 (科學技術支持)政府鼓勵和支持開展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採用先進技術和管理規范。
第八條 (宣傳教育)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食品安全意識。
學校、新聞媒體有義務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工作,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第九條 (社會參與)政府鼓勵、支持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維護食品安全。
食品相關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應當建立行業規范,開展誠信建設,實行行業自律。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發揮維護食品安全的作用,參與和協助政府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安全保障
第一節 食品安全標准
第十條 (標准體系)省標准化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地方標准體系,並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適時組織修訂;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和解釋工作,建立食品安全標準的查詢平台。
第十一條 (地方標准制定和修改程序)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組織專家論證,並聽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食品相關行業協會、企業及消費者意見。
第十二條 (企業標准備案)企業生產沒有國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制定企業標准,並報地級以上市標准化主管部門審查備案。
審查合格並准予備案的企業標准方可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
本條例規定的食品安全國家和地方標准實施前,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可以按照現行食品衛生標准、食品產品標准生產、銷售食品。
第二節 食品召回
第十三條 (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應及時召回其生產、銷售的不安全食品,並承擔召回的相關費用。
第十四條 (主動召回)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發現其生產、銷售的食品存在不安全隱患,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銷售或者使用,主動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不安全食品,並記錄召回的具體情況,包括召回的數量、時間和地點等內容,並及時向原負責審批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十五條 (強制召回)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不安全食品時,應當責令該不安全食品的生產經營者召回不安全食品。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者應按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召回不安全食品,並及時向其報告召回的具體行動情況。
第十六條 (召回行動的監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不安全食品召回行動的監督,並向社會發布召回的有關信息。具體管理辦法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節 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第十七條 (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和上級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及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食品生產、銷售者和餐飲服務者應當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方案,定期檢查本企業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第十八條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通報)各級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含食用農產品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下同)應當定期對本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並向同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通報。
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會同其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形勢進行綜合分析。認為可能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向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者相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
接到報告或者通報的地方政府應當採取預防、控制措施,必要時發出食品安全預警或指引。
第十九條 (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各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不得隱報、謊報、緩報。
收到報告的部門,確認屬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在兩個小時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報告。
第二十條 (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應當立即按照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方案對事故予以處理,防止事故危害進一步擴大,並立即向所在地政府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事故發生情況。
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各自的職責及時採取應急救援行動。
第二十一條 (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調查)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開展事故的查處和責任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責任調查處理報告。
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調查,除了應當查明事故單位的責任外,還應當查明負有審查批准和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部門的責任。
第四節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第二十二條 (信息管理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發布制度。
各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負責食品安全信息的匯總、分析和綜合性信息的發布工作。
各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其職責范圍內相關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報告、分析和發布工作。
食品行業協會負責本行業內的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報送工作。
第二十三條 (信息平台)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負責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上發布相關食品安全信息。
第二十四條 (信息通報、報送)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之間應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報制度。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向同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報送信息。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向社會發布監督抽檢結果前,應通報同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和其他相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第二十五條 (新聞發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處情況、重大活動或重大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狀況和食品安全警示信息應當由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組織統一發布。
第二十六條 (信息發布要求)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應當依法進行,做到准確、及時、客觀、公正。
第二十七條 (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內容)食品安全信息發布的內容包括: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
(二)食品安全監測評價、預警和食品抽查信息;
(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
(四)不安全食品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及查處信息;
(五)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第三章 食品生產、銷售和餐飲服務
第一節 食品生產
第二十八條 (持證生產及其一般生產條件) 食品生產者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生產條件,依法取得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第二十九條 (按標准組織生產)食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標准組織生產。有國家或地方標準的,應符合國家或地方標准,無國家或地方標準的,應當符合經標准化主管部門備案的企業標准。
第三十條 (食品生產管理體系)食品生產者應當按規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對食品生產進行全過程監控。
第三十一條 (原料驗收)食品生產者應建立原料進貨驗收制度。食品原料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禁止使用非食用原料生產食品。
第三十二條 (生產記錄)食品生產者應當建立真實完整的生產檔案,內容包括:
(一)食品原料進貨驗收記錄,載明食品原料的名稱、規格、批號、生產者、供貨者、購貨數量、購買日期、保質期和儲藏或者保管條件要求;
(二)食品生產記錄,載明投料情況、生產工藝參數和生產數量等;
(三)食品檢驗記錄,載明食品及原料檢驗情況和相關檢驗數據;
(四)食品銷售記錄,載明食品銷售對象、數量和日期;
(五)不合格食品處理記錄,載明不合格食品的生產日期、數量、原因和處理措施。
生產檔案應當保存至食品保質期滿後兩年,不得偽造生產檔案。
第三十三條 (出廠檢驗)食品生產者生產的每批食品必須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廠、銷售。不具備檢驗條件的食品生產者,應當委託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對其生產的食品進行檢驗。
第三十四條 (食品標識)食品標簽和說明書應當真實、清晰,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不得有虛假、誇大的內容,不得使用涉及疾病治療、診斷功能的用語。
委託生產的食品應當標明受委託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
參考資料:http://www.gdda.gov.cn/SPLFBBS/index.asp?page=6

㈨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食品安全法什麼關系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是依據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是食品安全法的具體細化。
區別:食品安全法是全國人大制定的,屬於法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是國務院制定的,屬於行政法規。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