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法規性
『壹』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什麼
是具有效力的規定,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5種合同無效的情形,其中版「違反法律、權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屬於情形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該條明確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歸於無效,是指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貳』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哪些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定版情形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確認,這里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2)強行法規性擴展閱讀
強制性規定一般以三種情況出現。
1、強制性規定本身直接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效力。
2、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但引致或結合其他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該違法行為效力。
3、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也沒有引致到其他具體的法律條文中,更沒有其他法律條文對其效力予以明確規定。
『叄』 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有哪些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包括《行政強製法》和《行政處罰法》。其中《行政處罰法》規定了行政機關可以依法給予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行政處罰;《行政強製法》規定了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肆』 什麼是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主要分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
法律規范依據權利、義務的剛性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所謂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它是行為主體必須按行為指示作為或不作為的規則。它的特點是主體沒有自行選擇的餘地。
(4)強行法規性擴展閱讀:
我國標准化法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准屬於強制性標准。以下幾方面的技術要求均為強制性標准:
1、有關國家安全的技術要求;
2、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3、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要求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
設的其他要求;
4、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按要求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工程建設的其他要求;
5、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環境質量要求;
6、保護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要求;
7、防止欺騙、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要求;
8、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的技術要求。
『伍』 什麼樣的規定才屬於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1、法律強制性規定與任意性規定相對。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2、舉例:法律規定:「宅基地不得轉讓」,若甲、乙均分屬兩個不同的集體村民組織,甲與乙簽定一份買將宅基地的合同,約定甲將自有宅基地一塊轉讓於乙。甲、乙之間的合同約定則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3、強制性規定隨處可見,在法律條文中多表現為:不得……,禁止……,等等,不勝枚舉
『陸』 什麼是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法律分析】: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主要分為義務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兩種形式。
法律規范依據權利、義務的剛性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所謂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它是行為主體必須按行為指示作為或不作為的規則。它的特點是主體沒有自行選擇的餘地。
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
此類合同未必絕對無效。人民法院在把握不準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法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柒』 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都無效嗎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了致合同無效的幾種情況,其中第(五)點,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范的,合同無效。實踐中,如何適用該法條來判定合同的效力?
首先,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才無效。如果僅是違反了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不能必然導致合同無效。
這里的「法律」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並頒布的法律,「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並頒布的條例等行政規范。「地方性法規」是地方性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是國務院各部、委及地方性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如國務院建設部頒布的《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證的房屋不得出租。那麼,出租人尚未取得產權證而與承租人締結了房屋租賃合同,該合同是否導致無效?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是行政規章,行政規章不是判定合同有效無效的法律文件。
其次,只有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中的強行性規范,才會導致合同無效,那麼何謂「強行性規范」?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導致合同無效的「強行性規范」,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即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的規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規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但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規范。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最高院的司法解釋是對法律的解釋,效力相當於法律,該條直接規定了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而簽訂的預售合同是無效的,即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相對的是管理性強制性規定,即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違反這些禁止性規定也不會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但會損害當事人利益的規范。
比如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規定,法人不得超過經營范圍對外締結合同。該條規范即為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法人超過其經營范圍締結的合同並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效。
所以判定一個合同是否無效,不僅要看其合同條款違反的法律屬於哪個效力等級,還要看違反的法律條款是否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而不能以一個簡單的是否違反法律規定的標准去認定合同的效力。
『捌』 什麼是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應確認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含義
1、《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2、《最高法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五條,關於正確適用強制性規定,穩妥認定民商事合同效力規定:
「15、正確理解、識別和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中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關繫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維護以及市場交易的安全和穩定。人民法院應當注意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之規定,注意區分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
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
1、所謂「效力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明確規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合同不成立的規范,或者雖然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這些禁止性規范後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但是如果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范的合同繼續履行,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的規范。
2、所謂「管理性」規定,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范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違反此類規范繼續履行合同,將會受到國家行政制裁,但合同本身並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人的利益,而只是破壞了國家對交易秩序的管理的規范。違反此類規范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范。
三、鼓勵交易是合同法的重要精神,因此,對認定合同無效需要謹慎。
1、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判斷合同是否有效,只能依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而不能依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作判斷依據。
2、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又分為「管理性」強制規定和「效力性」強制規定。根據《最高法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規定,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才能認定合同無效。因此,在審查該類案件時,應結合立法精神綜合分析判斷。判斷中可把握三點,
(1)看合同行為本身是否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禁止性規定,並明確違反將歸於無效或合同不成立;
(2)在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將使合同歸於無效或不成立時,就要看履行合同是否將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重大利益受到損害。如合同繼續履行,只損害當事人自身的利益,那麼就不能判決確認合同無效;
(3)合同的履行明顯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在接受國家行政管理制裁後,通過一定的行政審批手續,看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要求,比如,原來用地手續不全,後來也可以補辦手續等。
『玖』 什麼是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您好!法律強制性規定與任意性規定相對,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專變更和排除適用的屬規范。舉例如下:
法律規定「宅基地不得轉讓」,若甲、乙均分屬兩個不同的集體村民組織,甲與乙簽定一份買將宅基地的合同,約定甲將自有宅基地一塊轉讓於乙。甲、乙之間的合同約定則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強制性規定隨處可見,在法律條文中多表現為:不得……,禁止……,等等,不勝枚舉。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拾』 強行法和強行性法律規定的分別
一個是國家法律種類的分類,另一個是國家法律規定的種類分類。兩者沒有必要進行區分啦,強行性法律規定就是強行法的內容而已。例如刑法屬於國家公法,是強行法,裡面的條文具有絕對的強制性;而關於遺囑繼承方面的法律就是任意法,因為繼承先考慮是否有遺囑,如果沒有則按照法定繼承的原則來分配。
強行法(拉丁文:Jus Cogens)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羅馬法。在羅馬法《學說匯纂》(the Digest)中,有這樣一條准則,稱為「私人之間所訂協議不能改變公法。」在古羅馬,公法包含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它是某些法律規范的集合體,這些規范對社會政治結構、國家機關的行為、人民參與政府政治、懲罰罪犯、徵收稅款等等加以明確規定;第二,它是強行規范的集合體,其中不僅包括嚴格意義上的公法,還包括私法規則。 如果從法律的強制性這一角度來看,所有羅馬法規則可以分為兩大主要部分:一是強行法或稱絕對法;二是非強行性法律或稱任意法(拉丁文:Jus Dispositivum)。強行規則禁止締約各方彼此自由確立某種與一項強行法規則相沖突的法律關系,這類規則要求契約的訂立必須合法,否則無效。而任意規則則允許個人有締約自由,如果當事人另有約定,就依其約定,如果沒有,就依照法律的規定。在國內法律體系中,有些規則、規范的強行性質很明顯,如果某項契約與之相抵觸,法庭將毫無困難地宣布該項契約為無效。問題在於,有些法律規則和規范的強行性質並未明確體現出來,而法庭又必須對某項引起爭議的規則和規范的性質作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法庭經常適用的標准就是:「私人之間所訂協議不能改變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