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農村政策法規作業2

農村政策法規作業2

發布時間: 2020-12-17 08:37:16

A. 求一村一名農村政策法規作業1第四題『談談你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政策沿革的認識』.

哈哈,這個能做.俺是法律專業的.若是做,加一下俺哈

B. 農村政策法規作業 調查報告

某某基層農村民主法制建設調查報告
為了進一步抓好基層農村民主法制建設,開展好民主法制示範村的創建活動,2007年3月至5月,我們組織了司法、派出所、政府辦工作人員組成調查組,先後三次深入到某某鄉某某村進行實地調查,通過採取座談、走訪等方式,初步了解了該村民主法制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現狀及特點
××村位於××鄉西北部,地處某某交界處,轄20個村小組,共769戶,總人口3794人,農民收入主要依靠飼養牛、豬、家禽和種植水稻等,2004年度人均純收入為548元。該村地處邊僻,交通閉塞、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較低,法制觀眾淡薄,生活還比較困難。2004年至今一直被列為重點扶貧村。
該村的民主法制建設具有以下特點:
(一)基層政權組織機構健全。該村有村黨總支和村委會,兩委組織都經民主選舉產生,村兩委班子分別由黨總支書記、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各5人組成,班子工作分工明確,團結協作。
(二)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各崗位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設有簡易的村務公開欄,通過該窗口欄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布村務、財務收支及計劃生育工作等情況。
(三)村幹部和群眾在強烈渴望上級給予項目扶貧的同時,更希望能知法懂法用法和依法治理,渴求社會治安狀況好轉,社會穩定、安居樂業。在調查和座談的過程中,從幹部和群眾的語言中流露出了因不懂法而在日常生活和生產經常過程中經常吃虧甚至在不知不覺中造成違法犯罪,遇到糾紛不知如何打官司等不懂依法維權的苦處。因此,村民在渴求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更迫切希望法律知識在農村得到普及。
(四)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農副產品價格不斷上升,群眾收入也隨之提高,但是由於該村地處三省五縣交界處,地理位置特殊,外地往來人員較多,加之長期以來很少開展綜合治理工作,社會治安較為混亂,治安、刑事案件時有發生,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村民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迫切要求建立一個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網路,各村村民小組建立一支巡防隊伍,讓群眾加入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營造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民主制度尚未健全,村民自治氛圍沒有形成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該村的村民大會只在每屆村委會換屆時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議也很少召開,村民參政議政、民主決策和議事程序不規范。干群之間缺乏經常性溝通交流,群眾缺乏知情權,同時,民主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村委會雖然建立了村民會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村民議事制度等規章制度,但還不夠系統和規范,並且,現有的規章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實。另外,該村無依法治村規劃,《村規民約》中一些規定也流於形式,如《村規民約》規定:村民對自家飼養的牲畜看守不力損害其他農戶莊稼,每損毀一株,賠償人民幣2元,但在實際操作上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村務公開制度不健全、及時,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相差甚遠。
(二)村民法律意識低,法制觀念淡薄,不能依維權
村委會沒有成立普法領導組織,普法工作尚未納入班子的議事日程,無農民普法學校,未建立學法「中心戶」、「培養知法懂法明白人,學法用法新戶主」制度,村民只是單純地通過日常身邊發生的一些案例和電視里播放的節目一知半解地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因此,經常出現因不懂法而發生一些不應發生的事,如該村某小組一姓王農戶家耕牛被盜,其私自調查認為是鄰村的楊某所為,就邀約其親戚朋友將楊某強制押到其家裡,非法逼供,控制楊某人身自由並與對方寫下保證書互相承諾,結果造成了違法犯罪事實。又如,安馬小組一農戶在經濟來往中別人賒欠物款時未立依據,至使資金多年無法回收,欲用法律手段解決又因無效有依據,缺乏法律依據,眼看自己的血汗錢難以收回,該農戶心急如焚,欲哭無淚。
三、主要體會
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進一步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對於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和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推進我國民主政治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保證農民當家作主,增強廣大農村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提高農村依法治理水平,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三卡村民主法制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今後工作中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完善村級民主法制建設領導機構
(1)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建設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充分發揮作用;(2)把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標,做到與各項工作、項目同時布署、同時規劃、同時實施;(3)鄉黨委、政府領導在各項工作實行掛鉤聯系、責任分工時要把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工作納入其中,做好指導工作;(4)在考核村委會各項工作指標的同時,也要對民主法制建設情況進行考核,督促該項工作的落實。
(二)認真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要建立《村黨總支議事規則》、《村民議事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兩委幹部帶頭學法制度》、《民主評議村幹部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規章制度》,健全村民委員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等自治組織,正確處理相互關系。村委會要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在鄉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增強黨的觀念,自覺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和群眾監督,凡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重要事項,尤其是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都要依法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逐步規范村級重大事務民主議事、決策的范圍,程序和方法,保證村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保證村民自治組織的自治作用,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積極推進民主評議幹部制度,建立健全村幹部任期、離任審計制度和過失責任追究制度,使村幹部切實受到教育和約束。發揮好「民主理財日」「民主議政日」等行之有效的民主監督形式的作用。
(三)加強法制教育,加大普法力度,進一步提高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 要緊密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農村改革、穩定,發展的實際,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特別要宣傳黨的關於家庭聯產承包,減輕農民負擔等政策,宣傳憲法,農業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宣傳農業生產與流通,稅費改革,家庭婚姻,計劃生育等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動員和組織幹部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著重培養權利義務一致的法治觀念,增強農村幹部群眾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法制宣傳教育要與公民道德教育相結合,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納要》,使二者互為促進,提高幹部群眾法制道德水平。
(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 充分發揮村治保會、調解委員會作用,加強矛盾糾紛調處,積極疏導民事糾紛,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堅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一般事情不出村,化解不穩定因素。建立健全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範體系,加強社會治安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安全防範意識,以村委會為中心,設立社會治安聯防中隊,各村小組相應成立治安巡防隊,形成一支由村、組、戶聯防互防的打、防、控一體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農民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C. 求08秋電大初級經濟學、農村政策法規、農村經濟管理作業答案

在封閉經濟條件下,兩部門經濟指由廠商和居民戶這兩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

《農業法》是一部農村改革促進法,確立了農村改革的基本方向。新《農業法》重申了國家長期穩定農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依法保障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保護土地承包人的合法權益;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和組織原則;明確了農產品行業協會的法律地位和職責;提出了農產品購銷實行市場調節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原則;規定了農村金融和農業保險發展的方向。這些規定,既肯定了農村改革的成果,又考慮了農業發展的前瞻性,必將對深化農村改革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 廈門成人教育

集美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http://ae.jmu.e.cn/newshtml/200915165053.htm

他們有分島內和島外的,具體的,你可打網站里的電話去內問下。。容。。

E. 求文檔: 2009年青田電農村政策法規作業答案

農村政策法規作業1
一、★農業法和農業的概念
農業法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農業法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包括有立法權的地方權力機關、地方行政機關)制定和頒布的規范農業經濟主體行為和調控農業經濟活動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狹義的農業法則僅是農業法典,即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對於農業領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進行規定的規范性文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在本章中,我們主要研究狹義的農業法中的有關問題。
按照農業法的規定:農業,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包括與其直接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農業法的基本原則。
1、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將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首位的原則。

1993 年農業法就規定了「保障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的立法宗旨,並確立了「國家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2002 年修訂的農業法在1993 年農業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規定以「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為立法宗旨,同時規定「國家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
2、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

長期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整個農村基本政策的核心內容。而農村土地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制度,則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以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為核心,保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2002年全國人大專門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法》。
在農村以公有制為主體,主要表現在,我國的農村土地制度實行農民集體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耕地的 90% 以上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在農村主要是堅持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絕不允許土地私有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是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絕不是私有化。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要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在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維護農戶的市場經營主體地位,放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
3、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

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基本含義是:第一,他們可以依法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財產權和其他各項權利,滿足自己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各種需要。第二,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有權通過行政的或者司法的救濟手段,獲得國家的保護。第三,任何侵害他們權利的違法行為人,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科教興農的原則。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也明確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實行農科教結合,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注重人才培養,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是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的根本途徑。在農業資源總量與人均佔有量逐年下降不可逆轉的情況下,要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振興農業和農村經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走農業、科技、教育相結合的道路,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
5、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不斷提高人群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滿足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人群需求又不損害別的地區或國家人群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
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針的目標是:保持農業生產率穩定增長,提高食物生產和保障食物安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貧困落後狀況,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合理、永續地利用自然資源,特別是生物資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滿足逐年增長的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七個方案領域是: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管理;加強食物安全和預警系統;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資源和生產要素組合;提高農業投入和農業綜合生產力;農業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可持續性農業科學技術;發展鄉鎮企業和建設農村鄉鎮中心。
二、見教材P12~P13,1—8
三、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是對農業生產過程的決策以及組織這些決策實施的基本組織制度和形式,包括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組織制度、生產經營主體和經營形式。有關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規定是農業法最核心的內容之一。
農業法第五條規定,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組織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四、當前,我國農產品流通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產品流通信息不暢,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大。市場調節的關鍵是全面、准確、快捷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信息網路系統。近年來,農業部加快推進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建設,全國的大中型商業企業普遍實現了聯網或建立了企業網站,但這些現代化的網路信息系統對於農產品流通來說還存在信息不集中、農民和商戶用不上、信息質量低等問題,從而導致我國農產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場的自發性調節。二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滯後,功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我國農產品流通已形成以批發市場為樞紐的流通體制,目前全國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500多家,但這些批發市場大部分是在農產品供求追求數量擴張階段建立的,已遠不能適應現在供求質量提高新階段的需要。三是流通的農產品質量偏低,食用安全缺少保證。
五、根據《農業法》的規定,我國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加強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支持。《農業法》對國家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做了明確規定,並要求加強對用於農業的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的監督管理和審計監督。
2、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除國家財政投入外,通過信貸資金、其他社會資金和外資對農業進行支持,鼓勵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增加農業投入。
3、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要加強農村信用制度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金融支持。
4、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要逐步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鼓勵開展商業性農業保險,扶持互助農業保險。
5、在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相銜接的前提下,明確了促進農產品出口的扶持措施。
6、鼓勵和支持開展農業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社會化服務。
7、扶持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貿易,採取措施保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之間的合理比價。

8、做好防災、抗災和救災工作。

9、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

應該說我國目前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是比較完備的,問題是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能把各項措施認認真真的落實到實處。

農村政策法規作業2

一、《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對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別作了不同的規定。耕地的承包期限為 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為 30 年至 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為 30 年至 70 年,種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承包期還可以延長。作出這種區分,主要是考慮不同性質土地的投資收益期限差別較大。

二、見教材P44~P54自行組織整理。

三、見教材P67~P72自行組織整理。

四、按照《森林法》第四條的規定,森林具體可以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五類。
1、防護林,是指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按照本條第一項的規定,防護林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護岸林、護路林以及農田防護林、牧場防護林。
2、用材林,是指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經濟林,是指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是指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種用途林,是指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五、1、草畜平衡制度
草原載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時期內,一定草原面積上,在不影響草原生產力及保證家畜正常生長發育時,所能容納放牧家畜的數量。一般來說,草原的載畜量是根據草原的面積、牧草產量和家畜日採食量來核定的。根據適宜載畜量和實際飼養量之差,可以得出草畜是否平衡的結論。
落實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過採取禁牧、休牧、劃區輪牧、牲畜舍飼圈養、提高牲畜出欄率等措施,減輕天然草原的放牧壓力,逐步恢復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人工草地、飼草飼料基地建設,不斷增加飼草供應量,並通過改良牲畜品種、優化畜群結構、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益,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牧民的增收。概括來講,就是應當從增草增畜、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入手,從根本上扭轉超載過牧的局面,最終實現草畜平衡。
另外,《草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對割草場和野生草種基地應當規定合理的割草期、采種期以及留茬高度和采割強度,實行輪割輪采。這也是為了實現草畜平衡而採取的一個措施。

2、建設徵用使用草原和臨時佔用草原

因建設徵用集體所有的草原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交納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另外,因建設徵用或者使用草原的,還應交納草原植被恢復費。草原植被恢復費是一種資源補償性質的費用,國家將採取 「 取之於草用之於草 」 的原則,利用所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復費,用於恢復草原植被。草原植被恢復費的徵收、使用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臨時佔用草原是指因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察以及部隊演習等需要,如地質普查、勘探石油、興建地上線路、鋪設地下管線、各種工程項目施工堆料、拉運物資通道等佔用草原二年以內,既不需要改變草原用途,也不改變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根據《草原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需要臨時佔用草原的,應當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臨時佔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並不得在臨時佔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佔用期滿,用地單位必須恢復草原植被並及時退還。

F. 求09春電大(農村政策法規)作業答案

農業法的概念
農業法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農業法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包括有立法權的地方權力機關、地方行政機關)制定和頒布的規范農業經濟主體行為和調控農業經濟活動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狹義的農業法則僅是農業法典,即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對於農業領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進行規定的規范性文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農業法的基本原則
1 、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將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首位的原則。
1993 年農業法就規定了「保障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的立法宗旨,並確立了「國家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2002 年修訂的農業法在 1993年農業法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規定以「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為立法宗旨,同時規定「國家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
2 、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
長期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整個農村基本政策的核心內容。而農村土地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制度,則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以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為核心,保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2002 年全國人大專門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法》。在農村以公有制為主體,主要表現在,我國的農村土地制度實行農民集體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耕地的 90%以上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在農村主要是堅持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絕不允許土地私有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是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絕不是私有化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要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在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維護農戶的市場經營主體地位,放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
3 、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
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基本含義是:第一,農民可以依法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財產權和其他各項權利,滿足自己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各種需要。第二,當農民的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有權通過行政的或者司法的救濟手段,獲得國家的保護。第三,任何侵害農民權利的違法行為人,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 、科教興農的原則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也明確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實行農科教結合,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注重人才培養,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5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不斷提高人群生活質量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滿足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人群需求又不損害別的地區或國家人群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
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針的目標是:保持農業生產率穩定增長,提高食物生產和保障食物安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貧困落後狀況,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合理、永續地利用自然資源,特別是生物資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滿足逐年增長的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七個方案領域是: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管理;加強食物安全和預警系統;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資源和生產要素組合;提高農業投入和農業綜合生產力;農業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可持續性農業科學技術;發展鄉鎮企業和建設農村鄉鎮中心。
二、見教材P12~P13,1——8
三、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是對農業生產過程的決策以及組織這些決策實施的基本組織制度和形式,包括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組織制度、生產經營主體和經營形式。有關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規定是農業法最核心的內容之一。
農業法第五條規定,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組織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四、當前,我國農產品流通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產品流通信息不暢,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大。市場調節的關鍵是全面、准確、快捷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信息網路系統。近年來,農業部加快推進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建設,全國的大中型商業企業普遍實現了聯網或建立了企業網站,但這些現代化的網路信息系統對於農產品流通來說還存在信息不集中、農民和商戶用不上、信息質量低等問題,從而導致我國農產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場的自發性調節。二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滯後,功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我國農產品流通已形成以批發市場為樞紐的流通體制,目前全國有農產

G. 農村政策法規課程形成性考核冊上的答案我有了,想請問一下那些問題都是什麼,我的作業丟了,找不到問題了

cc

熱點內容
寺廟更換法人法規 發布:2024-09-20 18:51:31 瀏覽:841
四所法學院 發布:2024-09-20 18:37:34 瀏覽:927
民政局的離婚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09-20 18:32:40 瀏覽:322
家司法解釋 發布:2024-09-20 17:37:18 瀏覽:281
支付寶轉賬法院 發布:2024-09-20 16:23:57 瀏覽:578
社會工作中級法規試題 發布:2024-09-20 08:01:39 瀏覽:13
每個月休息八天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09-20 08:01:05 瀏覽:69
百萬網民學法律知識競賽活動 發布:2024-09-20 07:35:27 瀏覽:727
私人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09-20 07:29:00 瀏覽:61
貴州省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4-09-20 07:07:36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