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安全法律法規
『壹』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分析:《安全生產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第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確保安全生產。
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貳』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有哪些
你好,主要有:
第一層:法律—全國人大批准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
第二層:法規——由國務院總理簽發,以國務院令的形式頒布的法律文件。
1、行政法規: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 2003年3月11日發布,2003年6月1日實施
新《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2009年1月24日發布,2009年5月1日實施
相關行政法規: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01年4月21日 國務院令第302號發布)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2007年4月9日 國務院令493號發布)
《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
(2004年6月29日 國務院第412號發布)
2、法規性文件:國務院授權的頒布的法規性文件。
如 關於實施新修改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國質檢法〔2009〕192號)
3、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通過的條例
《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浙江省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條例》
《廣東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黑龍江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第三層:部門規章——由政府機構行政長官簽發,以令的形式發布的規范性文件。
如:特種設備質量監督與安全監察規定(質檢總局令第13號)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起重機械安全監察規定(質檢總局令第92號)
第四層:安全技術規范——以國家質檢總局文件或公告形式發布。115個
安全技術規范是規定特種設備的安全性能和相應的設計、製造、安裝、修理、改造、使用管理和檢驗檢測方法,以及許可、考核條件、程序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文件。安全技術規范是特種設備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把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原則規定具體化,提出特種設備基本安全要求。
1、綜合:
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實施辦法(試行)(國質檢鍋函[2003]408號)
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橋式起重機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2、製造環節:
機電類特種設備製造許可規則(試行) (國質檢鍋[2003]174號)
起重機械製造許可規則(擬制訂)
起重機械製造監督檢驗規則(TSG Q7001—2006)
起重機械型式試驗規程(試行)(國質檢鍋[2003]305號)
塔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04—2006)
旋臂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11—2006)
機械式停車設備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13—2006)
橋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02—2007)
門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03—2007)
鐵路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06—2007)
門座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07—2007)
升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08—2007)
纜索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09—2007)
桅桿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TSG Q7010—2007)
流動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2008年4月30日發布)
輕小型起重設備型式試驗細則(2008年4月30日發布)
安全保護裝置型式試驗細則(待發布)
3、安裝改造維修環節:
機電類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規則(國質檢鍋[2003]251號)
起重機械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規則(擬制訂)
起重機械安裝改造維修監督檢驗規則(TSG Q7016—2008)
4、使用環節:
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與使用管理規則(質技監鍋發[2001]57號)
起重機械使用管理規則(TSG Q5001—2009)
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則(TSG Q7015—2008)
起重機械安全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考核大綱(TSG Q6001-2009)
5、檢驗機構: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管理規定(國質檢鍋[2003]249號)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核准規則(TSG Z7001—2004)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鑒定評審細則(TSG Z7002—2004)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要求(TSG Z7003—2004)
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監督管理規則(國質檢鍋[2003]248號)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6、鑒定評審:
特種設備行政許可鑒定評審管理與監督規則(國質檢特[2005]220號)
特種設備鑒定評審人員考核大綱(TSG Z0003—2005)
特種設備質量保證體系(TSG Z0004-2007)
特種設備許可鑒定評審細則(TSG Z0005-2007)
第五層:國家標准 (1500多個)
國家標準是安全技術規范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用來指導設備的生產和使用。
我國標准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企業標准。其中: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又分為強制性標准(GB、JB)和推薦性標准(GB/T、JB/T)。
特種設備的各類各項標准正逐步制定和修訂,目前正向體系化發展。
全國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簡稱技術委員會)是在一定專業領域內,從事全國性標准化工作的技術組織,負責本專業領域內的標准化技術歸口工作,是國家標准化管理機構的重要技術支撐。
起重機械三百七十餘個;電梯約四十餘個;廠(場)內專用機動車輛約五十餘個
僅供參考
『叄』 2015年現行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法規是什麼氣瓶的相關標准法規有哪些
你好,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氣瓶相關的法規標准:
氣瓶安專全監察規定
氣瓶充屬裝人員考核規則
氣瓶設計文件鑒定規則
氣瓶附件製造許可管理規則
氣瓶型式試驗機構管理規則
氣瓶充裝許可監督管理規則
氣瓶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氣瓶使用、運輸、儲存安全管理規則
氣瓶定期檢驗單位資格認可規則
氣瓶充裝人員考核大綱
氣瓶安全監察規程
車用氣瓶安全監察規程
氣瓶附件安全監察規程
液化石油氣瓶定期檢驗規程
乙炔氣瓶定期檢驗規程
無縫氣瓶定期檢驗規程
焊接氣瓶定期檢驗規程
復合氣瓶定期檢驗規程
車用液化石油氣瓶定期檢驗規程
車用天然氣氣瓶定期檢驗規程
氣瓶設計人員設計鑒定人員考核細則
氣瓶充裝人員考核大綱
氣瓶瓶閥技術要求
氣瓶減壓閥技術要求
『肆』 安全法律法規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適用本法;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條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第六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第七條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第八條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應當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第九條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十條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保障安全生產的要求,依法及時制定有關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提高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第十二條依法設立的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服務的中介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執業准則,接受生產經營單位的委託為其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技術服務。
第十三條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第十四條國家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第十五條國家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
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有下列職責:
(一)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四)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五)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六)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並對由於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後果承擔責任。
第十九條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三百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生產經營單位依照前款規定委託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的,保證安全生產的責任仍由本單位負責。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考核不得收費。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必須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並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的范圍由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確定。
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第二十五條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應當分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
第二十六條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人、設計單位應當對安全設施設計負責。
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查,審查部門及其負責審查的人員對審查結果負責。
第二十七條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施工,並對安全設施的工程質量負責。
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驗收部門及其驗收人員對驗收結果負責。
第二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第二十九條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並由有關人員簽字。
第三十條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以及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並經取得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檢測、檢驗機構對檢測、檢驗結果負責。
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的目錄由國務院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第三十一條國家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
第三十二條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者處置廢棄危險物品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審批並實施監督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者處置廢棄危險物品,必須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建立專門的安全管理制度,採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並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危險物品的車間、商店、倉庫不得與員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築物內,並應當與員工宿舍保持安全距離。
生產經營場所和員工宿舍應當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禁止封閉、堵塞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員工宿舍的出口。
第三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吊裝等危險作業,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第三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並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第三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第三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應當立即處理;不能處理的,應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檢查及處理情況應當記錄在案。
第三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進行安全生產培訓的經費。
第四十條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單位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可能危及對方生產安全的,應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和應當採取的安全措施,並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調。
第四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
生產經營項目、場所有多個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生產經營單位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
第四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立即組織搶救,並不得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
第四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伍』 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規體系構成為:「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安全技術規范----引用標准」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法律 特種設備安全法
第二層次:行政法規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第三層次:部門規章 事故處理規定等總局 令
第四層次:安全技術規范 各項技術規程、規則
第五層次:引用標准 安全技術規范引用的標准
『陸』 浙江省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特種設備的生產(含設計、製造、安裝、改造、維修,下同)、銷售、使用、檢驗、檢測和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下同)、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包括特種設備附屬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和與安全保護裝置相關的設施。
軍事裝備、核設施、航空航天器、鐵路機車、海上設施和船舶以及礦山井下使用的特種設備、民用機場的專用設備的安全管理,房屋建築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的安裝、使用的監督管理,壓力管道設計、安裝、使用的安全監督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必需的經費,並將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納入對下級人民政府的考核內容。
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開發區(園區)管理機構等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機構)應當加強對本轄區內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的監督檢查,明確人員,協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第四條縣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是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以下簡稱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建設、財政、價格、工商行政、監察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有關行業協會應當加強對本行業內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協助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特種設備的生產單位,應當依法報經國務院或者省
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許可;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應當依法向設區的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特種設備的檢
驗、檢測機構,應當依法報經國務院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准。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和檢驗、檢測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或者檢驗、檢測人員證書。第七條特種設備的生產、使用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有關特種設備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生產、使用,保證特種設備的產品質量和安全使用。
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依法對本單位特種設備的安全全面負責。
提倡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辦理第三者責任保險。第八條特種設備的銷售者應當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特種設備出廠時應當附有的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修說明、監督檢驗證明等文件。第九條特種設備的使用單位為管理責任人;使用單位委託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種設備的,受託人為管理責任人。管理責任人依法履行特種設備的管理義務。
新安裝特種設備未移交使用單位的,項目建設單位為管理責任人。
業主共有的電梯,由業主委託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為管理責任人。業主未委託的,由全體業主協商確定管理責任人;協商不成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開發區(園區)管理機構等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機構)應當指導、協調業主確定管理責任人。未確定管理責任人的,電梯不得投入使用;已投入使用的,應當暫停使用。第十條氣瓶充裝單位在氣體充裝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對氣瓶進行安全檢查。
禁止使用下列氣瓶充裝氣體:
(一)沒有檢驗、檢測標識的;
(二)超過定期檢驗周期的;
(三)經檢驗、檢測不合格的;
(四)超過安全使用年限的。
氣瓶充裝單位發現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氣瓶,應當按規定送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發現有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氣瓶,應當作出回收處理。
氣瓶的回收處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國家對哪些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國家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具體目錄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五條 國家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具體目錄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法律、行政法規對目錄的制定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九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的;
(二)安全設備的安裝、使用、檢測、改造和報廢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
(三)未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的;
(四)未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
(五)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險性較大的海洋石油開采特種設備和礦山井下特種設備未經具有專業資質的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投入使用的;
(六)使用應當淘汰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的。
『捌』 西安市特種設備安全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預防特種設備事故,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特種設備的生產(包括設計、製造、安裝、改造、修理)、經營、使用、檢驗、檢測和特種設備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特種設備,是指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具體范圍按照國務院批準的特種設備目錄確定。第三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和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對本區域內的特種設備安全工作負總責。
市、區縣人民政府和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應當將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納入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所需經費。第四條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將特種設備安全納入安全生產檢查范圍,督促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協助有關部門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發現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存在特種設備違法行為或者事故隱患時,應當及時向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有關部門報告。第五條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全市特種設備安全實施監督管理。
區縣、開發區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本區域內特種設備安全實施監督管理。
發改、國土、規劃、建設、房管、公安、安監、工信、環保、城市管理、體育、價格、教育、市政、衛生、交通、商務、旅遊、會展、軌道交通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特種設備行業協會應當制定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宣傳特種設備安全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協助做好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第七條市、區縣人民政府和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應當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宣傳教育,普及特種設備安全知識,增強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的公益宣傳,對特種設備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第八條本市推行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保險。第九條鼓勵採用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方法,提高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水平。第十條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投訴舉報受理制度,公開投訴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受理單位和個人的投訴舉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特種設備存在事故隱患或者涉及特種設備安全的違法行為,有權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投訴舉報。接到投訴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及時組織調查處理。第二章生產、經營、使用第一節一般規定第十一條特種設備生產單位、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單位、氣瓶充裝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質。
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配備的安全管理人員、檢測人員和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第十二條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是特種設備的安全責任主體。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對其生產、經營、使用的特種設備安全負責。第十三條與特種設備安全相關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滿足特種設備設計、施工、使用、應急救援和檢驗、檢測的需要,不得影響特種設備安全。第二節生產、經營第十四條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的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前,將擬進行的安裝、改造、修理情況書面告知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區縣、開發區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第十五條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元件等特種設備的製造過程和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裝、改造、重大修理過程,應當經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監督檢驗;未經監督檢驗或者監督檢驗不合格的,不得出廠或者交付使用。第十六條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竣工後,施工單位應當在驗收後三十日內將相關技術資料和文件移交使用單位。
特種設備經監督檢驗合格並竣工驗收後,施工單位將技術資料和文件移交給使用單位的即為交付使用。在交付使用前,施工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特種設備被他人使用。
『玖』 關於安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國家有相關行業領域的安全法律,各行業也都有安全法規和章程。
關於生產的:安全生產法;
關於道路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關於消防的:消防法;
關於網路的:網路安全法。
上述幾項法律屬於國家基本的安全法律。
『拾』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 是法律還是法規
你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是法律,不是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