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議條例
1.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條例(2014)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代表依法行使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權利,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交辦、辦理和監督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和有關法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交辦、辦理和監督,適用本條例。
前款規定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包括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和閉會期間按照規定格式書面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審議決定作為建議、批評和意見處理的代表或者代表團提出的議案。第三條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對本市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代表依法享有的權利,是代表執行代表職務的重要方式之一。
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反映人民群眾意願,匯集人民群眾智慧,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重要途徑。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有關機關和組織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民意來源和重要參考。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有關機關和組織的法定職責和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方式。第四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和辦理,應當統籌兼顧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部分地區、部分人民群眾的具體利益。第五條有關機關和組織應當加強對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整體研究和辦理工作的統籌協調,建立辦理工作制度,完善辦理程序,提高辦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有關機關和組織應當將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工作與依法履行職責有機結合,認真採納代表合理的建議和意見,使人民群眾的意志和願望有序進入決策和工作當中。第六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組織、協調工作,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提供服務保障,對辦理工作履行監督職責。第二章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第七條代表應當與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了解有關機關和組織的工作情況,使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客觀實際情況。第八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向大會提出,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第九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標題;
(二)事由,即有關方面工作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三)具體工作建議;
(四)代表姓名、代表證號碼和聯系方式。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一事一議,內容明確具體,注重反映實際情況和問題。第十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一人提出,也可以聯名提出。一人提出和聯名提出具有同等效力。第十一條代表聯名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領銜代表應當向參加聯名的代表介紹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內容;參加聯名的代表應當確認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內容符合自己的意願。第十二條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正確處理從事個人職業活動與執行代表職務的關系,不得牟取個人利益。
下列事項,不應當作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提出:
(一)涉及解決代表本人或者親屬個人問題的;
(二)屬於法律或者政策咨詢、學術探討、產品推介的;
(三)代轉他人信件的;
(四)涉及檢舉、控告或者申訴的;
(五)對尚未審理終結的具體司法案件提出具體裁判意見的;
(六)對正在進行的招標投標活動提出具體中標意見的;
(七)可能與個人利益存在關聯或者干涉正常經濟活動和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第十三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受理、確認、登記,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由大會秘書處負責;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聯絡工作部門負責。
代表可以在交辦前撤回本人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內容屬於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情形的,大會秘書處的工作機構或者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聯絡工作部門可以建議代表撤回。第三章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交辦第十四條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大會秘書處於大會閉會之日,移交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統一處理。
2.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工作條例
第一條 為做好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工作,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代表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對本省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有關機關和組織應當及時辦理並負責答復。第三條 代表應當與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注重調查研究,依法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第四條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書面提出,一般應當使用統一印製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專用紙;應當一事一議,事由明確,內容清楚、具體,並由代表本人簽名。第五條 代表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工作機構受理並交辦;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聯絡工作機構受理,並自受理之日起十日內交辦。第六條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按其內容分別交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有關辦事機構或者工作機構,以及其他有關機關和組織研究辦理。
省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可以將其負責承辦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交所屬工作部門或者有關單位具體辦理。第七條 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本人要求予以保密的事項,交辦機構和承辦單位應當為其保密。第八條 承辦單位對交辦的不屬於本單位職責范圍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日內向交辦機構說明情況,並經同意後退回,不得滯留或者自行轉辦。
交辦機構對退回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在十日內重新確定承辦單位並交辦。第九條 承辦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工作制度,規范辦理程序,確保辦理質量。第十條 承辦單位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堅持實事求是,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對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中提出的問題,能夠解決的,應當及時解決;暫時難以解決的,應當創造條件逐步解決;確因客觀條件限制不能解決的,應當如實向代表說明情況。第十一條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期限為交辦之日起三個月,至遲不超過五個月。第十二條 承辦單位對於內容相同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合並辦理,但應當分別答復代表。第十三條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需要兩個以上單位共同辦理的,由交辦機構確定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主辦單位應當主動與協辦單位聯系,協辦單位應當及時向主辦單位提供書面意見,由主辦單位負責答復代表。第十四條 承辦單位對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必須書面答復,對聯名提出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必須答復聯名的每一位代表。答復應當按照規定格式行文,由承辦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核簽發,加蓋承辦單位印章寄送代表,並抄送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聯絡工作機構;由省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或者有關單位具體辦理的,應當同時抄送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承辦單位對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所提問題答復予以解決的,應當在落實後告知代表;因情況發生變化,致使原答復不能落實的,應當及時向代表說明原因。第十五條 承辦單位應當加強同代表的聯系,寄送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答復函時,應當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情況反饋意見表》;可以通過走訪、電話聯系、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徵求代表對辦理工作的意見。
代表應當認真填寫《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情況反饋意見表》,並及時寄送承辦單位和有關工作機構。
代表對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答復不滿意的,承辦單位應當徵求代表意見,重新研究處理,並在收到反饋意見後一個月內作出答復。第十六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通過組織代表視察、代表評議、專題調查和跟蹤督辦、聽取匯報等多種形式,對承辦單位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聯絡工作機構應當做好有關服務工作。第十七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對所屬工作部門及有關單位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具體工作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代表)依法行使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權利,做好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交辦、辦理、評價和監督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和閉會期間,代表有權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第三條本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依法認真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做好答復和落實工作。第四條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市人民代表大會秘書處(以下簡稱大會秘書處)在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的領導下,負責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受理、交辦的具體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負責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受理、交辦、督辦和協調的具體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的領導,對有關機關、組織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進行監督。第五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提供必要條件。
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代表聯系組和專業組應當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提供服務保障。第六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所需經費,應當納入本級財政予以保障。第二章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第七條代表應當與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通過走訪、接待人民群眾,參加視察、專題調研、執法檢查、代表小組活動、列席常務委員會會議和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等方式,了解人民群眾的意願和有關機關、組織的工作情況,圍繞本市改革發展穩定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
代表應當在深入調查、認真研究相關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的,應當在會前做好准備。第八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由代表一人提出,可以由代表多人聯名提出,也可以由代表團提出。
代表聯名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領銜代表應當向參加聯名的代表介紹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內容;參加聯名的代表應當確認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內容能夠真實表達自己的意願。
代表團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應當經全團代表充分討論,並由代表團團長簽字後,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第九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注重反映實際情況和問題,做到條理清晰,內容明確具體,一事一議。不同的事項和問題,應當分成若干建議、批評和意見提出。
下列事項不應當作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提出:
(一)涉及解決代表本人或者其親屬個人問題的;
(二)涉及具體的司法案件或者代轉人民群眾來信的;
(三)屬於學術探討、產品推介的;
(四)屬於檢舉、申訴、控告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宜作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第十條代表提交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使用統一印製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專用紙,並將建議、批評和意見文本紙質件及其電子件交代表團或者代表聯系組記錄、核對後提交。第十一條代表提出的議案,經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決定不作為議案處理,且符合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相關要求的,可以轉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第十二條代表要求撤回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以書面形式向大會秘書處或者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提出。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一經撤回,其辦理工作即行終止。第三章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交辦第十三條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大會秘書處負責受理,通過重慶市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台交辦。
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負責受理,並在收到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通過重慶市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台交辦。
大會秘書處或者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應當對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進行復核。對內容相同或者相近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合並處理,並告知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代表。對屬於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所列情形的,不作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處理,向代表說明情況後,退回代表或者轉有關部門作工作參考。
4. 廣東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障廣東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行使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權利,規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工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廣東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包括代表個人或者聯名書面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對本行政區域內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決定作為建議、批評和意見處理的代表提出的議案。
本規定所稱交辦單位,是指負責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交有關機關、組織辦理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事機構或者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
本規定所稱承辦單位,是指負責研究處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並將處理情況答復代表的有關機關、組織。第三條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代表人民參加管理國家事務、監督國家機關工作的重要形式。
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有關機關、組織的法定職責,有關機關、組織必須認真研究辦理,並負責答復。第四條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一事一議,事由清楚,有具體的意見或者要求。屬代轉群眾信件的,不能以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提出,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反映。
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按照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的格式書寫並簽名。第五條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交辦單位交承辦單位研究處理並負責答復。
代表提出涉及訴訟案件的問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處理。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涉及多個單位承辦的,由交辦單位確定分別辦理或者會同辦理;會同辦理的,由交辦單位確定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
承辦單位是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交辦單位應當將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同時抄送同級人民政府。第六條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交辦單位應當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或者自閉會之日起十五日內交承辦單位辦理;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交辦單位應當自收到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之日起十日內交承辦單位辦理。第七條承辦單位認為不屬於本單位辦理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七日內退回交辦單位並書面說明情況。
對承辦單位退回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交辦單位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七日內重新確定承辦單位。第八條代表對所提建議、批評和意見要求保密或者代表所提建議、批評和意見有可能使代表或者他人受到打擊報復的,交辦單位及承辦單位應當予以保密。第九條承辦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工作制度,確保辦理質量和效率。
人民政府應當負責協調和監督其有關部門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工作。第十條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承辦單位應當自人民代表大會會議閉會之日起三個月內予以答復;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承辦單位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三個月內予以答復。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答復的,應當書面報告交辦單位,並向領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代表說明情況,但最遲不得超過六個月予以答復。需要及時辦理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交辦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辦理期限,承辦單位應當按期答復代表。第十一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涉及多個單位承辦,屬分別辦理的,由各承辦單位就職責范圍內的事項直接答復代表;屬會同辦理的,協辦單位應當自收到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之日起一個月內就職責范圍內的事項提出辦理意見送主辦單位,由主辦單位綜合答復代表。第十二條承辦單位對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分別按以下情況辦理:
(一)所提問題已經解決或者基本解決的,應當明確答復代表;
(二)所提問題列入年度計劃解決的,應當先答復代表,問題解決後,再次答復代表;
(三)所提問題列入規劃,將逐步解決的,應當將規劃的有關情況答復代表;(四)所提問題因條件限制或者其他原因無法解決,或者所提建議、批評和意見作為參考的,應當在答復時作出明確的說明。第十三條承辦單位答復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採取書面形式。
對於代表聯名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承辦單位應當答復每位代表;對於內容相同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承辦單位可以合並辦理,但應當分別答復每位代表。
承辦單位的答復涉及秘密的,應當書面告知代表,代表應當予以保密。
5. 市人大代表建議制定上海寵物管理條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市人大代表建議制定上海寵物管理條例,主要是對寵物擾民和寵物多樣化以及流浪動物和虐待動物事件進行制定相應的法律,讓這些事處理起來更有條例,依法處理。
現在不僅有流浪動物多的問題,還有寵物傷人,寵物擾民等等各種問題。寵物動物五花八門,有些具有傷害性,還有一些寵物比較吵人,會影響周圍的鄰居,極易造成鄰里之間關系的不和睦。並且寵物隨地大小便的問題,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關注熱點,因為這的確不文明,還會影響周圍環境。誰也不想出門看見大便或者不小心踩到大便,太敗壞人的心情了。針對這些問題,都應該制定相關條例,讓寵物管理更規范,並且解決的時候也更容易處理,而不是有理說不清。還有寵物身上會攜帶一些細菌病毒,有可能會傳播相關疾病,這個問題也應該得到解決,制定條例來降低寵物傳播疾病的概率。
養寵物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何管理寵物是一件難事,如果制定出相關寵物管理條例,要好好遵守相關條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6. 哪位代表建議制定國家層面養犬管理條例
近年來,養寵物的居民越來越多,特別是寵物犬,已經大量進入居民家庭之中。然而,在給寵物主帶來愉悅的同時,隨之也帶來疾病隱患、擾亂公共秩序等一系列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李志強建議,盡快啟動立法程序,制定國家層面的養犬管理條例。
同時,借鑒國外立法和執法經驗,對養犬行為進行嚴格管理,規定養犬必須辦理養犬證,外出時束犬鏈、掛犬牌、並由成年人牽領,強制注射狂犬疫苗、購買保險、繳納「狗稅」等。
(6)代表建議條例擴展閱讀
文明養犬注意事項:
1、按照犬類防疫的相關規定,及時為犬只接種狂犬病疫苗,領取犬類免疫證;
2、外出遛犬時,務必系好狗鏈,並由成年人牽領,大型犬要攜帶口罩,不攜帶犬只進入兒童活動場所,避免近距離接觸小孩、老人及孕婦等人群,約束犬只不得驚嚇他人,杜絕傷人事件的發生;
3、外出溜犬時,如有排泄物,請及時清理,並妥善處置,保持小區環境衛生;
4、愛護家園環境衛生,不要讓愛犬在小區內樓道、電梯內、小區中庭、草坪綠化等公共場所及設施隨地大小便,保持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
7.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和處理辦法(202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做好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和處理工作,保障代表依法行使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權利,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根據有關法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指代表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和閉會期間分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就本省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由代表一人提出,也可以由代表聯名提出或者以代表團名義提出。第三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著力推動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第四條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法律賦予代表的權利,是執行代表職務,參加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一項重要工作。
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有關機關、組織的法定職責。有關機關、組織應當認真研究處理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並負責答復。第五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提供必要的條件。
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各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應當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提供服務。
有關機關、組織應當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給予支持。第六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應當樹立為代表服務的意識,提供下列服務保障:
(一)負責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交辦、辦理和督辦等環節的統籌指導、組織協調和服務保障工作;
(二)組織代表學習培訓,有針對性地為代表講授如何提出高質量的建議、批評和意見,邀請履職經驗豐富、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質量較高的代表交流經驗;
(三)組織代表開展專題調研、集中視察和代表小組活動,引導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注重推動省委決策部署貫徹實施、圍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重點任務和主要工作反映實際情況和問題,提出改進工作、完善政策的具體意見和可行性措施;
(四)建立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前與部門溝通機制,幫助代表深入了解所提建議、批評和意見涉及的法律、法規、有關政策和背景資料;
(五)匯編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辦理答復案例;
(六)及時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要點和立法、監督工作計劃等印發代表。第七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各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應當樹立為代表服務的意識,按照本機構的職責和建設代表機關的要求,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和處理提供下列服務保障:
(一)主動聯系代表參與調研、座談會、徵求意見會、論證會等活動,協助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
(二)按照職責分工辦理和督辦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
(三)確定承辦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負責人,對負責承辦的建議、批評和意見,負責人應當與代表面對面溝通,聽取意見;
(四)其他服務保障工作。第八條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大會秘書處應當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提供服務,各代表團應當配備工作人員為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做好服務工作。第二章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第九條代表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忠實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圍繞本省中心工作,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作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提出:
(一)不屬於本省有關機關、組織職權范圍的;
(二)屬於對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各項議案、報告的修改意見的;
(三)涉及解決代表本人及其親屬個人問題的;
(四)代表本人或者代轉人民群眾的申訴、控告和檢舉類來信的;
(五)涉及國家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處理的具體案件的;
(六)屬於學術探討、產品推介的;
(七)其他不作為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
8. 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做好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工作,保證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履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代表對全省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法律賦予的職權。代表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經常向國家機關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第三條承辦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是國家機關和有關機關、組織應盡的職責,是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具體體現,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實事求是地辦理。第二章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提出第四條提高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質量。代表通過視察、調查、座談、走訪等形式同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並根據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對全省各方面工作積極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代表不直接處理問題。第五條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可以向大會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閉會期間,代表可以隨時向省人大常委會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也可以直接向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第六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一人或數人聯名用書面或者口頭形式提出。書面提出的字跡要清楚,要一事一案。第七條代表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范圍是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省人民政府和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和執法方面的問題。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內容要具體,反映的問題要明確,批評要有根據。第三章建議、批評和意見的交辦第八條對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實行歸口負責、分級辦理的原則。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大會秘書處按其內容分別交由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和其他有關機關和組織研究辦理;在閉會期間,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由省人大常委會人事辦公室負責交辦。第九條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內容所涉及的問題,需要兩個以上部門共同辦理的,屬於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和其他機關、組織承辦的,由省人大常委會人事辦公室負責協調,確定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屬於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承辦的,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負責協調,確定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主辦單位要主動牽頭,協辦單位要密切配合。提出辦理的意見,由主辦單位負責答復代表。第十條承辦單位對交辦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要及時研究辦理。對不屬於本部門職權范圍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原承辦部門應在十日內向交辦單位說明情況,經同意後及時退回,再由交辦單位重新確定承辦部門,原承辦部門不得自行轉辦。第四章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辦理第十一條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意調查研究,注重辦理質量。對合理的建議和意見,要認真採納;正確的批評要虛心接受。凡是能夠解決的問題,要採取有效措施,抓緊解決;因條件限制,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要納入規劃,積極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對確定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如實地向代表說明情況。第十二條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要實行部門領導、具體承辦單位領導和承辦人員分級負責的制度。第十三條對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應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在省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前徵集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凡能夠在會議期間辦理的,均應在會議期間辦理,並復文答復代表;對問題比較復雜,會議期間確實難以作出答復的,也可以會後辦理答復。
二、對代表在會議期間和會後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在接到建議、批評和意見後,至遲要在四個月內答復代表。對個別情況比較復雜,在限期內辦理答復確有困難的,應先向代表說明情況,待辦完後,再作正式答復。
三、對代表聯名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應逐人答復代表。
四、對內容相同的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並案辦理,分別答復代表。
五、答復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復文格式要規范,表達要准確,文字要精煉,態度要誠懇,並要經承辦單位負責人審核簽發。
六、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復文應同時抄報省人大常委會人事辦公室。屬於省人民政府所屬承辦部門的,還應抄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七、承辦單位要加強同代表的聯系,主動與代表溝通情況,對有的問題要同有關代表共商解決辦法,並通過走訪或信函等形式,征詢代表對辦理落實情況的意見。
9. 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議案和建議辦理工作條例
第一條 為做好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議案、建議(以下分別簡稱代表議案、代表建議)的辦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代表議案,是指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代表)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在規定時間內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提出的屬於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內的議事案。
代表建議,是指代表書面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的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以及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決定改作建議處理的代表議案。第三條 代表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可以向大會提出議案和建議,閉會期間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省人大常委會)提出建議,也可以直接向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提出建議。
代表建議,可以一人提出,也可以數人聯名提出。第四條 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應當事實清楚,要求明確,一事一議。
議案須寫明案由、案據和方案;提出制定和修訂地方性法規,應當附上法規草案和說明。第五條 代表提出的議案,由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列入會議議程的議案,按《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的規定辦理。第六條 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決定閉會後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辦理的代表議案,有關專門委員會應當在大會閉會後3個月內,至遲不超過6個月提出審議結果報告,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第七條 辦理代表建議,實行分級負責、歸口辦理的原則。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建議,由大會秘書處按其內容分別交由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和其他有關機關辦理;在閉會期間,代表提出的建議,由省人大選舉任免聯絡委員會交有關部門辦理。
代表提出的建議,不屬於國家機關職責范圍的和代表本人及為他人轉交的申訴材料,作為來信處理。第八條 辦理代表議案和建議是地方國家機關和組織的職責。承辦單位必須尊重代表的權利,認真負責地辦理。第九條 辦理代表建議,應當注重辦理質量和實效,凡有條件解決的,及時解決;因條件限制暫時不能解決的,要納入計劃,創造條件予以解決;涉及上級部門的,應當反映情況,爭取上級部門幫助解決;因各種原因難以解決或者不可行的,應當如實向代表解釋清楚。第十條 承辦代表建議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辦理制度,明確分管領導、承辦機構和人員,落實辦理責任。第十一條 代表建議需要兩個以上部門共同辦理的,由交辦單位負責協調,確定主辦單位。主辦單位和協辦單位應當密切配合,認真辦理,並及時答復代表。第十二條 對不屬於本部門職權范圍的建議,承辦單位應當在收到建議的10日內向交辦單位說明情況,經同意後及時退回,再由交辦單位重新確定承辦單位,原承辦單位不得自行轉辦。第十三條 承辦單位應當在收到代表建議的3個月內將辦理結果書面答復代表。在規定時間內辦理答復確有困難的,經交辦機關同意後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
代表對答復不滿意的,由交辦機關責成承辦單位重新辦理,重新辦理時間不得超過30日。
承辦單位對代表的答復,應當附上《辦理代表建議情況征詢意見表》,代表收到後應當認真填寫,及時寄送交辦機關。
對代表聯名提出的建議,應當逐人答復每位代表。
對代表建議的答復,同時報送省人大選舉任免聯絡委員會並抄送代表的選舉單位備案。第十四條 省人大常委會應當加強對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必要時可以組織代表對辦理工作進行視察和檢查。第十五條 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應當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後6個月內將辦理代表建議的情況報告省人大常委會。省人大選舉任免聯絡委員會年終向省人大常委會書面報告辦理代表建議的情況,並印發下一次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備案。第十六條 對辦理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人員,省人大常委會應當給予通報表揚或者表彰。
對辦理工作敷衍塞責、相互推諉、造成損失或者對代表進行指責的,由省人大常委會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對代表進行打擊報復的,依法追究責任。
10. 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議案和建議辦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下簡稱代表)依法行使提出議案和建議的權利,做好議案、建議的辦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議案,是指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1個代表團或者10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屬於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內的議事原案。
本條例所稱建議,是指代表書面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第三條代表提出議案和建議,是法律賦予代表的職權,是代表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監督和推進國家機關工作的重要形式。
辦理議案、建議是有關機關和組織的法定職責。省人大常委會和代表選舉單位應當為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工作提供服務保障,推行議案、建議網上辦理。第二章議案和建議的提出第一節議案的提出第四條代表應當通過視察、專題調研、聯系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等活動,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提出議案。第五條下列事項可以作為議案提出:
(一)需要通過地方立法予以規范的事項;
(二)對省人民政府和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監督工作中的有關事項;
(三)需要省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和決定的本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的重大事項;
(四)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內的其他事項。第六條下列事項不應當作為議案提出: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職權范圍內的事項;
(二)應當由省以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各級人民政府處理的地方性事務;
(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審判權、檢察權范圍內的事項;
(四)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的事務;
(五)其他不屬於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事項。第七條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議案,應當有案由、案據和方案。案由應當明確清楚,案據應當充分合理,方案應當有具體內容。屬於地方性法規案的,應當同時提交法規草案文本及說明,並提供必要的材料。
以代表團名義提出的議案,應當由代表團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並由代表團團長簽名;代表10人以上聯名提出的議案,應當有領銜代表。第八條代表團或者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應當一事一案,使用省人民代表大會秘書處(以下簡稱大會秘書處)統一印製的議案專用紙,並親筆簽名。少數民族代表用民族文字提出的議案,由大會秘書處負責做好翻譯工作。
代表提交議案紙質內容的同時應當提供電子文檔。第九條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團或者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應當在大會主席團規定的議案截止時間之前提出,由各代表團送交大會秘書處;截止時間後提出的,作為建議處理。議案內容不屬於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的,由大會主席團決定作為建議處理。
大會秘書處應當對代表在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的議案進行整理、分類和分析。對不符合基本要求的議案,可以建議提案人進行修改、完善。第二節建議的提出第十條代表應當主要圍繞全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和其他機關、組織的工作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第十一條下列事項不應當作為建議提出:
(一)不屬於本省有關機關和組織職權范圍的;
(二)涉及解決代表本人及其親屬個人問題的;
(三)涉及具體司法案件的;
(四)代轉信件或者有關材料的;
(五)屬於學術探討、產品推介的;
(六)沒有實際內容的;
(七)其他不應當作為建議提出的。
對屬於上述情形的,大會秘書處或者省人大選舉任免聯絡委員會向代表說明情況後,可以退回代表或者作為代表來信處理。第十二條代表提出建議應當實事求是,簡明扼要,做到有情況、有分析、有具體意見。建議可以1人提出,也可以聯名提出。1人提出和聯名提出具有同等效力。領銜代表應當採取適當方式,使參加聯名的代表確認建議的內容能夠真實表達自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