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緊急徵用條例

緊急徵用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29 14:11:05

⑴ 緊急徵用權是賠償還是補償

緊急徵用權屬於是補償。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條例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關於賠償與補償的問題,確實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賠償與補償的主觀過錯不同。補償不考慮主觀過錯,而賠償是強調過錯、違法責任的。單向或雙向不同,補償是單向的,給與受害方的。而賠償是雙向的,誰是過錯、違法方就要給與受害方補償。再然後法律性質不同,補償是對受害方的補償,而賠償側重是對過錯方的懲罰。最後就是發生的基礎不同。賠償由過錯方的違法行為引起,以違法為前提。補償由合法行為引起,不以違法為前提。有一個大的原則,就是合法用補償,違法用賠償,記住這個原則,大部分賠償和補償的問題即可解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第十三條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職責的緊急需要,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優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礙時,優先通行。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優先使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場地和建築物,用後應當及時歸還,並支付適當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

⑵ 法律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作了什麼規定

《憲法》第8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第89條規定,國務院可以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部分地區的戒嚴。(緊急狀態)

⑶ 山東省應急徵用與補償辦法

1.土地徵收補償有明確的規定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

2.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3.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4.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5.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⑷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的內容

節約土地是我國的國策。一切建設工程,都必須遵循經濟合理的原則,提高土地利用率。凡有荒地可以利用的,不得佔用耕地;凡有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得佔用良田,尤其不得佔用菜地、園地、精美魚塘等經濟效益高的土地。
各地區特別是大城市近郊和人口密集地區,都應當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對各項建設用地嚴格加以控制。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進行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並同改造舊城區結合起來,以減少新占土地。 各項工程使用土地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等法規的要求,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源枯竭、泥石流、鹽鹼化、洪澇災害和環境污染。因此造成損失的,用地單位必須進行整治或支付整治費用,並對受害者給予相應的補償。整治的要求和整治費、補償費的標准,由用地單位、受害單位和有關單位在當地縣、市土地管理機關主持下協商決定;縣、市人民政府決定了的,報上一級政府決定。不能恢復耕種的土地作為征地處理,按本條例規定的審批許可權,由縣、市以上人民政府安排使用。
被徵用土地內有與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水渠、渠道、涵閘、管道、道路、電纜等設施的,用地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組織下,會同有關部門妥善處理,不得擅自組斷或破壞;發生阻斷或破壞的,應加以修復或建設相應的工程設施。 徵用土地的程序:
一、申請選址。用地單位持經批準的建設項目設計計劃任務書或上級主管機關的有關證明文件,向擬征地所在地的縣、市土地管理機關申請,經縣、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進行選址。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選址,還應當取得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同意。
二、協商征地數量和補償、安置方案。建設地址選定後,由所在地的縣、市土地管理機關組織用地單位、被征地單位以及有關單位,商定預計徵用的土地面積和補償、安置方案,簽定初步協議。
三、核定用地面積。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經批准後,用地單位持有關批准文件和總平面布置圖或建設用地圖,向所在地的縣、市土地管理機關正式申報建設用地面積,按本條例規定的許可權經縣、市以上人民政府審批核定後,在土地管理機關主持下,由用地單位與被征地單位簽訂協議。
四、劃撥土地。征地申請經批准後,由所在地的縣、市土地管理機關根據計劃建設進度一次或分期劃撥土地,並督促被征地單位按時移交土地。 徵用土地的審批許可權:
徵用耕地、園地一千畝以上,其他土地一萬畝以上,由國務院批准;徵用直轄市郊區的土地,由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徵用五十萬人口以上城市郊區的土地,由所在市人民政府審查,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徵用其他地區耕地、園地三畝以上,林地、草地十畝以上,其他土地二十畝以上,由所在縣、市人民政府審查,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在上述限額以下的,由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適當放寬或縮小縣、市人民政府審批征地數額的許可權。
一個建設項目所需土地,應當根據總體設計一次報批,不得化整為零。分期建設的工程應當分期征地,不得早征遲用。鐵路、公路干線所需土地,可以分段報批和辦理征地手續。 徵用土地應當由用地單位支付補償費。
各項補償費的標准:
一、土地補償費。徵用耕地(包括菜地)的補償標准,為該耕地年產值的3至6倍,年產值按被徵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量和國家規定的價格計算。各類耕地的具體補償標准,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此范圍內制定。徵用園地、魚塘、藕塘、葦塘、宅基地、林地、牧場、草原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徵用無收益的土地,不予補償。
二、青苗補償費和被徵用土地上的房屋、水井、樹木等附著物補償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但是在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後搶種的作物、樹木和搶建的設施,一律不予補償。
徵用城市郊區的菜地,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的國家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具體辦法另訂。 為了妥善安排被征地單位的生產和群眾生活,用地單位除付給補償費外,還應當付給安置補助費。
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一、徵用耕地(包括菜地)的,每一個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的每畝年產值的二至三倍,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被征地單位征地前農業人口(按農業戶口計算,不包括開始協商征地方案後遷入的戶口)和耕地面積的比例及征地數量計算。年產值按被徵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量和國家規定的價格計算。但是,每畝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其年產值的10倍。
二、徵用園地、魚塘、藕塘、林地、牧場、草原等土地的,安置補助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一般耕地的安置補助標准制定。
三、徵用宅基地的,不付給安置補助費。
個別特殊情況,按照上述補償和安置補助標准,尚不能保證維持群眾原有生產和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可以適當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被征土地年產值的二十倍。 因征地造成的農業剩餘勞動力由縣、市土地管理機關組織被征地單位、用地單位和有關單位分別負責安置。安置的主要途徑有:
一、發展農業生產。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改善耕作條件;在可能和合理的條件下,經縣、市土地管理機關批准,適當開荒,擴大耕地面積;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結合工程施工幫助造地,但要按造地數量相應扣除安置補助費。
二、發展社隊工副業生產。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下,因地制宜,興辦對國計民生有利的工副業和服務性事業。
三、遷隊或並隊。土地已被征完或基本徵完的生產隊,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織遷隊;也可以按照自願互利的原則,與附近生產隊合並。
按照上述途徑確實安置不完的剩餘勞動力,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勞動計劃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可以安排到集體所有制單位就業,並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撥給吸收勞動力的單位;用地單位如有招工指標,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同意,也可以選招其中符合條件的當工人,並相應核減被征地單位的安置補助費。
生產隊的土地已被征完,又不具備遷隊、並隊條件的,本隊原有的農業戶口,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可轉為非農業戶口或城鎮戶口。原有的集體所有的財產和所得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由縣、市以上人民政府與有關社隊商定處理,用於組織生產和不能就業人員的生活補助,不準私分。 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需要建設材料堆場、運輸通路和其它臨時設施的,應當盡量在征地范圍內安排。確實需要另行增加臨時用地的,由建設單位向原批准工程項目用地的主管機關提出臨時用地數量和期限的申請,經批准後,同生產隊簽訂臨時用地協議,並按生產隊土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逐年給予補償。在臨時用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使用期滿,用地單位應當負責恢復土地的耕種條件,及時歸還生產隊,或按恢復工作量向生產隊支付費用。
架設地上線路、鋪設地下管線、建設其他地下工程以及地質勘探等部門進行野外工作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按照上述原則辦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內的,由所在縣、市人民政府批准。
建設單位為選擇建設地址而需要對土地進行勘測時,應當徵得當地縣、市人民政府同意;造成損失的,應當按照實際情況給予補償。 已徵用二年還不使用的土地,除經原批准征地的機關同意延期使用的土地外,當地縣、市人民政府有權收回,並報原批准機關備案。原用地單位不得擅自處理,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收回的土地,可作如下作處理:(一)按本條例規定的審批許可權,有償撥給其他符合征地條件的單位使用。其費用按原用地單位實際支付的各項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計算,交原用地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二)借給生產隊耕種。生產隊在耕種期間,不準在土地上興建任何建築物和種植多年生作物。國家建設需要使用時,生產隊必須立即交還,不得再提出補償、安置的要求;有青苗的,用地單位應當酌情付給青苗補償費。
鐵路沿線以及因安全防護等特殊需要,符合國家規定的留用土地,不得視為征而未用的土地。 被徵用土地上的墳墓,由用地單位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公告墳主遷移,並支付遷墳費。無主墳墓,由用地單位代遷或深埋。
在徵用的土地內發現文物古跡或無主財物,用地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負責保護,並報縣、市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對違反本條例的,分別情況給予經濟制裁、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一、採取非法手段騙取批准徵用土地的,超越審批許可權批准徵用土地的,征地協議無效;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可以並處罰款。
二、侵佔集體土地的,佔用臨時用地期滿不歸還的,責令退還土地,並賠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可以並處罰款。
三、買賣、租賃或變相買賣、租賃土地的,違法轉讓土地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予以沒收或拆除;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並可以給予行政處分。
四、對批准徵用的土地,一方當事人堅持無理要求,拒不簽訂征地協議的,由土地管理機關裁決。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執行征地協議,致使對方遭受經濟損失的,責令賠償;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
五、挪用或佔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責令退賠;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可以並處罰款。侵佔招工、轉戶指標的,招工、轉戶無效;情節嚴重的,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可以並處罰款。
上列各項,行政處分由土地管理機關提出意見,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責令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機關決定和執行。經濟制裁由土地管理機關決定並限期執行;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期滿前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土地管理機關提請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程序強制執行。
在征地過程中,煽動群眾鬧事,阻撓國家建設,貪污、盜竊國家和集體財物,行賄、受賄,敲詐勒索,以及其它違法犯罪行為,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分別給以治安管理處罰或經濟制裁、行政處分。 對個人罰款數額,最低為人民幣三十元,最高不超過本人六 個月的收入。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支付的經濟賠償,應從該單位的企業基金、利潤留成、經費包干結余等資金中支付,不得列入生產成本或攤入基本建設投資。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58 年1月16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建設徵用土地辦法》即行廢止。

⑸ 土地臨時徵用的有關規定

法律分析:臨時徵用土地,會給土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造成一定經濟損失,所以,臨時用地單位應當給受損失者一定的經濟補償。根據土地權屬,臨時用地單位與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按照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並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七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准。其中,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土地使用者應當根據土地權屬,與有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並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並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臨時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

⑹ 物權法是如何規定徵用的

法律分析:徵用是國家強制使用單位、個人的財產。強制使用就是不必得到所有權人的同意,在國家有緊急需要時即直接使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五條 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⑺ 物權法是怎麼規定徵用的

法律分析: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五條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⑻ 民法典關於徵收徵用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關於徵收徵用的規定是:國家可因公共利益的需要進行徵收、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進行徵用,徵收徵用時,應對權利人及時足額的支付補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徵收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徵收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第二百四十五條
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⑼ 賦予公安機關行使緊急徵用權的法規是什麼法

人民警察法。

  • 第十三條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職責的緊急需要,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優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交通阻礙時,優先通行。

  • 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優先使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場地和建築物,用後應當及時歸還,並支付適當費用;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

⑽ 土地徵用條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七條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徵用耕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6倍。徵用其他土地的補償費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補償費標准規定。 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用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第二十八條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用地單位除支付補償費外,還應當支付安置補助費。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徵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標准規定。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