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擬規精神病人

條例擬規精神病人

發布時間: 2022-05-29 19:46:07

A. 國家對精神病患者有什麼政策

國家對精神病患者有以下方面的政策:

1、可享受殘疾人待遇,個人營業或家人經商可免稅。

2、家庭貧困戶還可以享受低保,特困家庭的民政有困難補助。

3、可免費服用傳統、常規的抗精神類西葯,但需要辦理「殘疾證」。

4、對精神病人因精神病在精神病專科醫院住院者,新合報銷比例提高到70%。

【貧困精神病患者的扶助】

1、貧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醫療救助對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民政部門按程序應保盡保,按城市低保保障標准全額發放城市低保金,並視困難程度予以分類施保救助。

2、對享受了城市低保的精神病患者,可從城市醫療救助金中解決一定金額的醫前救助卡,用於平時購葯維持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療的,按城市醫療救助政策,一年可予以最高限額的住院救助。

【農村精神病患者的扶助】

1、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精神病患者要納入農村低保,按農村低保補差標准全額進行補助。

2、農村精神病患者,農村醫前救助每年可從農村醫療救助金中酌情解決100—200元的醫前救助卡,用於在就近衛生院或衛生室購葯維持治療;病情嚴重者需入院治療的,通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報銷後再予以二次救助。

(1)條例擬規精神病人擴展閱讀

我國對精神病人的保護性法律規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精神病人失去辨認或自控能力時,不受《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

在民事案件中,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根據他健康恢復的情況,經本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刑法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對有精神病的可疑受害者、證人、檢舉人、自首者須進行鑒定,以確定其陳述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對拘留的犯罪嫌疑分子,鑒定他們犯罪時的精神狀態,供檢察機關決定是否立案。

引誘、教唆精神病人去違法的人,須負法律責任

B. 精神病觸犯法律會怎麼處理

精神病人觸犯法律不承擔法律責任,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條例擬規精神病人擴展閱讀: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C. 精神病人國家怎麼處理

國家對精神病人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一、貧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醫療救助
對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民政部門按程序應保盡保,按城市低保保障標准全額發放城市低保金,並視困難程度予以分類施保救助。對享受了城市低保的精神病患者,可從城市醫療救助金中解決一定金額的醫前救助卡,用於平時購葯維持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療的,按城市醫療救助政策,一年可予以最高限額的住院救助。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精神病患者要納入農村低保。納入農村低保的可按農村低保補差標准全額進行補助。對農村精神病患者,農村醫前救助每年可從農村醫療救助金中酌情解決100—200元的醫前救助卡,用於在就近衛生院或衛生室購葯維持治療;病情嚴重者需入院治療的,通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報銷後再予以二次救助。
二、貧困精神病患者就醫的優惠政策
對2008年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醫院治療精神病年門診費用超過1000元的,新合辦繼續執行一年定額補助200元的政策。對精神病人因精神病在精神病專科醫院住院者,新合報銷比例提高到70%。
具體事宜可到你所在鄉鎮民政辦咨詢。

D. 精神病人如何界定

是不是有精神病最好讓人們認為的精神病患者自己說,
中國目前的狀況時只要大多數人說這人有精神病醫療機構或執法機構就認為此人有精神病,結果就是強制關押,打針吃葯,有的根本就不是精神病,只是借機陷害而已,如許多與領導關系不好,與婆媳關系不好,或老公等家人關系不好的人,或是長久處在一種家庭,單位,上班等緊張環境中激發出某種打鬧斗罵情緒被說成精神病.精神病人的界定,此人在作出超呼常理行為動作時,是有意,無意或者是有控制還是無控制,是短暫,突發,經常,還是平凡,一直,長期,這些要搞清楚,以及原因,有的是馬上可以矯正的,有的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安靜後或治療後才能完美界定.
有這樣幾種情況
1,自己說自己沒有精神病
2,自己說自己有精神病
3,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關鍵就是不要把在特定環境與特定心理下激發出的幻視,幻聽,幻覺者誤認為是精神病患者.在中國估計99%的患者是可以治癒的,1%或者千分之一
原本就是特異功能持有者只是當出現某種特異感覺時沒人告訴他們這是特異功能而自己嚇自己給嚇傻了.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病患者
大部分是誤診造成的,如果再照以往這種界定精神病條例進行界定,中國的科學徹底完了,21世紀將成為俄羅斯或印度的世紀了.
中國的各級官員的總數中大概有95%至96.6%的人員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或潛在性抑鬱症(可以從辦事能力上發現問題〕,希望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從今往後估計20年內是世界精神病大爆發年,如果不努力積極運動,可能許多人過不了健康關,不一定發生大吵大鬧,可能會引起許多面對困難消極工作...

E. 我國中國境內涉及精神病人的法律法規條款主要有哪些

《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襲法》是一部規范精神障礙患者治療、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和促進精神障礙者康復的法律,於2013年5月1日正式實施。
《精神衛生法》規定了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並設專章規定了政府及有關部門、用人單位、學校、醫務人員、監獄等場所,社區、家庭、新聞媒體、心理咨詢人員等在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方面的責任。
《精神衛生法》第七十一條提出加強對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的職業保護,提高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的待遇水平,並按照規定給予適當的津貼。精神衛生工作人員因工緻傷、致殘、死亡的,其工傷待遇以及撫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精神衛生法》規定,精神障礙患者或者其監護人、近親屬認為行政機關、醫療機構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患者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賦予患者相關的司法救濟權,將司法手段作為保護患者人身權利的最後一道防線,是重要的「兜底」保障措施。讓患方成為提起訴訟的法律主體,是法治社會的進步,也將推動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

F. 國家對精神病人的政策

國家對精神病患者有以下方面的政策:

1、是可享受殘人待遇,個回人營業或家人經商可免稅,答家庭貧困戶還可以享受低保,特困家庭的民政有困難補助,

2、是可免費服用傳統、常規的抗精神類西葯,但需要辦理「殘疾證」。

拓展資料:

精神病人:

是指各種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腦功能紊亂,臨床表現為精神活動異常的人。具體表現為感知覺、思維、注意、記憶、情感、行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識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礙。由於心理活動障礙,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客觀現實,喪失社會適應能力,或傷害自身和擾亂社會秩序者總稱為精神病人。

在精神病人的管理問題中關鍵是醫療。

在現今醫學發展的條件下,國家應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精神病院內外的醫療活動。應按人口開辦有一定床位的精神病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科,以利患者住院治療。此外,還應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區醫療,藉以擴大治療面,使患者就近就醫、就近收容或管理。由於精神病的治療與管理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故各級行政區劃均應設置精神衛生領導機構,以協調各方面的力量,使病人得到社會照顧與監護,使精神衛生事業得以發展。

G. 刑法中有關精神病人的規定是哪幾條啊

《刑法》第十八條是關於精神病人刑事責任問題的規定。在具體定罪量刑時,都要考慮此條規定。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H. 我國對精神病人有什麼政策

一、貧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醫療救助:對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民政部門按程序應保盡保,按城市低保保障標准全額發放城市低保金,並視困難程度予以分類施保救助。對享受了城市低保的精神病患者,可從城市醫療救助金中解決一定金額的醫前救助卡,用於平時購葯維持治療;對嚴重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療的,按城市醫療救助政策,一年可予以最高限額的住院救助。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精神病患者要納入農村低保。納入農村低保的可按農村低保補差標准全額進行補助。對農村精神病患者,農村醫前救助每年可從農村醫療救助金中酌情解決100—200元的醫前救助卡,用於在就近衛生院或衛生室購葯維持治療;病情嚴重者需入院治療的,通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報銷後再予以二次救助。

二、貧困精神病患者就醫的優惠政策對2008年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醫院治療精神病年門診費用超過1000元的,新合辦繼續執行一年定額補助200元的政策。對精神病人因精神病在精神病專科醫院住院者,新合報銷比例提高到70%。具體事宜可到你所在鄉鎮民政辦咨詢。

發達地區可以再次基礎上提高補助標准。

補助對象條件需同時具備:

1、持有殘疾人證的精神病患者;

2、正在治療服葯的精神病患者;

3、持有低保證或者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出具貧困證明的精神病患者;

4、有精神疾病診斷證明和服葯發票。補助標准:每人每年500元基本精神葯物治療費用補助。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