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訪條例27

信訪條例27

發布時間: 2022-05-29 21:59:48

Ⅰ 國家信訪新規則

1.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六條、第十八條規定,越級走訪,或者多人就同一信訪事項到信訪接待場所走訪,拒不按照《信訪條例》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推選代表,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2. 違反《信訪條例》第十四條、 第十五條、第三十四條和第三十五條規定,拒不通過法定途徑提出投訴請求,不依照法定程序請求信訪事項復查、復核,或者信訪訴求已經依法解決,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在信訪接待場所多次纏訪,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3. 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年老、年幼、體弱、患有嚴重疾病、肢體殘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4. 在信訪接待場所擺放花圈、骨灰盒、遺像、祭品,焚燒冥幣,或者停放屍體,不聽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擾亂信訪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六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違法停放屍體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5. 煽動、串聯、脅迫、誘使他人採取過激方式表達訴求,擾亂信訪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6. 聚眾擾亂信訪工作秩序,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7. 為製造社會影響、發泄不滿情緒、實現個人訴求,駕駛機動車在公共場所任意沖闖,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8. 以遞交信訪材料、反映問題等為由,非法攔截、強登、扒乘機動車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時拋撒信訪材料,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以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9. 在信訪接待場所、其他國家機關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上非法攜帶槍支、彈葯、弓弩、匕首等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物質的,應當及時制止,收繳槍支、彈葯、管制器具、危險物質;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條規定的,以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器具、非法攜帶危險物質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條規定的,以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10. 採取放火、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自傷、自殘、自殺,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和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11. 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的,以毆打他人、故意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的,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明知患有艾滋病或者其他嚴重傳染疾病,故意以撕咬、抓撓等方式傷害他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的,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

12. 採取口頭、書面等方式公然侮辱、誹謗他人,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以侮辱、誹謗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侮辱、誹謗情節嚴重,被害人要求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應當嚴格執行《公安部關於嚴格依法辦理侮辱誹謗案件的通知》的規定,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外,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同時告知被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訴。

13. 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多次發送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項、第五項規定的,以威脅人身安全、發送信息干擾正常生活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14. 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六項規定的,以侵犯隱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15. 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以誣告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的,以誣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

16. 在信訪接待場所或者其他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情節惡劣,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以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17. 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故意損毀財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的,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

18. 以製造社會影響、採取極端鬧訪行為、持續纏訪鬧訪等威脅、要挾手段,敲詐勒索,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敲詐勒索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以敲詐勒索罪追究刑事責任。

19. 以幫助信訪為名騙取他人公私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以詐騙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20. 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實施靜坐,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揚言自傷、自殘、自殺等行為或者非法聚集,經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聚眾擾亂單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非法聚集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聚集多人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擾亂國家機關正常秩序,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追究刑事責任。

21. 在車站、碼頭、商場、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或者非法聚集,以及在舉辦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或者國內、國際重大會議期間,在場館周圍、活動區域或者場內實施前述行為,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依據《信訪條例》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二款或者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規定的,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或者強行進入大型活動場所內、在大型活動場所內展示侮辱性物品、向大型活動場所內投擲雜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2. 在信訪接待場所、其他國家機關門前或者交通通道上堵塞、阻斷交通或者非法聚集,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二款規定的,以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聚眾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交通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3. 在外國使領館區、國際組織駐華機構所在地實施靜坐,張貼、散發材料,呼喊口號,打橫幅,穿著狀衣、出示狀紙等行為或者非法聚集的,應當立即制止,根據《人民警察法》第八條規定,迅速帶離現場,並收繳相關材料和橫幅、狀紙、狀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的,以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4. 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不聽勸阻,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以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舉行集會、遊行、示威活動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目的、方式、標語、口號、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或者在進行中出現危害公共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情形的,根據《集會遊行示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予以制止、命令解散;不聽制止,拒不解散的,依法強行驅散、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符合《集會遊行示威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對其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警告或者拘留;拒不服從解散命令,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條規定的,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以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罪追究刑事責任。集會遊行示威過程中實施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5. 實施跳河、跳樓、跳橋,攀爬建築物、鐵塔、煙囪、樹木,或者其他自傷、自殘、自殺行為,製造社會影響的,應當積極組織解救;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以擾亂單位秩序、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的,對首要分子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責任。

26.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拒不按照規定購票,或者採取其他方式無理取鬧,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以擾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27.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製造社會影響、擾亂公共秩序,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以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投放虛假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的,以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28. 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強行沖闖公安機關設置的警戒帶、警戒區,或者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以阻礙執行職務、阻礙特種車輛通行、沖闖警戒帶、警戒區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從重處罰;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的,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29. 任意損毀、佔用信訪接待場所、國家機關或者他人財物,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的,以尋釁滋事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的,以尋釁滋事罪追究刑事責任。

30. 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的,以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追究刑事責任。

31. 通過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製作、復制、傳播有關信訪事項的虛假消息,煽動、組織、策劃非法聚集、遊行、示威活動,編造險情、疫情、警情,揚言實施爆炸、放火、投放危險物質或者自傷、自殘、自殺等,符合《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依法予以警告、罰款或者其他處罰;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有關規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在收集、固定證據後,要依法及時刪除網上有害信息。

32. 對在信訪活動中或者以信訪為名,實施本指導意見所列以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置。教唆、脅迫、誘騙他人實施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按照其教唆、脅迫、誘騙的行為處罰。

Ⅱ 沈某某如何訴Z省安監局行政不作為

盧方舟

案情簡介

原告:沈某某

被告:Z省安全生產監督局

原告沈某某與A地B加油站相鄰,原告曾以加油站離其家太近、存在安全隱患為由多次向當地有關部門信訪投訴。A市公安局消防大隊經實地檢查認為B加油站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於2004年6月3日,針對存在的問題作出「A公(消)字[2004]55號、56號《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了原告。2004年9月2日,A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根據該市信訪局協辦單,向原告對其所反映的加油站安全問題進行了回復,認為B加油站安全生產條件已基本符合要求。2004年12月30日,原告向被告Z省安全生產監督局郵寄了「投訴書」,要求被告查處B加油站存在的安全隱患。被告接到投訴後,於2005年3月15日將原告的投訴轉給C(A市上屬市)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要求對投訴人提出的有關問題予以核實、查處,並要求核查結果以書面形式告知原告的代理人,同時報告備案。在轉辦過程中,被告通過電話方式告知原告的代理人,對原告的投訴已轉至A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查處。2005年4月18日,A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根據C市局要求組織了A市規劃局、環保局、交通局和B街道辦事處,並邀請投訴人沈某某的代理人共同對B加油站進行實地檢查。檢查的結論為:「該加油站除南側隔離牆不符合要求外,其餘安全條件基本符合生產要求。……要求加油站在南側無圍牆處建隔離牆。」同時逐級上報給了被告備案。2005年7月4日,被告再次收到原告郵寄的《重新投訴的函》信件,認為2004年12月30日的投訴被告一直未予笞復,要求查處並復函。2005年8月16日,被告會同Z省勞動保護科研所專家、A市安監局有關人員再次對加油站進行安全檢查。8月17日,Z省勞動保護科研所出具了《中油A地B加油站安全評價確認意見》,認為加油站基本符合經營安全條件。同時,被告對A市安監局的處理意見的實施進行了監督檢查,並督促A市安監局向B加油站發出《整改指令書》。

2005年9月,原告以被告不予答復為由訴至人民法院。在一審訴訟期間,被告向原告送達了書面答復。

爭議焦點

本案的爭議焦點是,被告是否履行了其法定的職責。

原告認為被告沒有履行其法定職責,根據國家經貿委頒布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針對原告的投訴,被告具有直接查處的法定職責。B加油站是由被告頒發經營許可證的甲種危險品經營單位,原告投訴就是要求被告履行直接調查處理安全隱患的職責。而根據《信訪條例》和《Z省信訪條例》規定,被告對於原告的投訴也有作為的義務。原告收到的A市安監局的《關於反映加油站安全問題的回復》與被告的行為無關。被告並沒有履行其查處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安全隱患的職責。

被告認為,在收到原告的投訴之後被告即向C市安監局發函,要求其對投訴進行核查,並電話告知原告的代理人。後A市安監局組織有關部門及原告的代理人到B加油站實地核查。而在接到原告《重新投訴的函》後,被告又同Z省勞動保護科研所專家等對A市安監局的處理意見的實施進行了監督檢查,並督促A市安監局向B加油站發出《整改指令書》。整改完成後,被告於2005年9月28日再次到實地核查。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是一個連貫的過程,符合《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Z省經貿委《關於(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Z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對其法定職責的規定。

法院的認定與判決

一審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被告作為負責全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行政部門有職責對涉及本行政區域內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問題實行監督管理,也有權督促下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查處。在本案中,被告接到原告的投訴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履行職責行為,被告將原告的投訴轉交其下屬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查處,並且親自參加了實地核實、查處,對此,原告及其代理人應當知道A市安監局的核實、查處行為屬於被告轉辦的作為行為。並且被告已給原告做出口頭答復的履行職責行為,訴訟過程中,被告又給原告做出了書面形式的答復。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6條第(一)項規定,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經審理後認同一審法院的觀點,認為被上訴人已履行其法定職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61條第(一)項規定,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的解析

一、Z省安監局對於沈某某的投訴是否必須親自履行核實和查處的職責?Z省安監局負有依法頒發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法定職責,並且依照相關法規、規章的規定負責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同時,相關法規、規章也明確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行政職責是根據「分級管理、屬地管轄」的原則進行分配的,因此,省安監局作為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關,有權督促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國家經貿委頒布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第19條規定:「發證機關應當對本行政區內已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進行監督檢查。」該辦法頒布實施後,Z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於2002年12月5日頒布了關於《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該意見第二條是關於「經營許可證申報、審批」程序的規定,其中第(一)項明確規定:「申請甲種經營許可證的經營單位,按隸屬關系將申請報告連同《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申請表》和相關材料送當地人民政府確定的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經所在縣(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簽署意見後,報上級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接到申報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初審,合格後正式函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在接到報告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組織復審,對合格的頒發經營許可證,對不合格的給予書面說明」;該意見第八條是關於「監督管理」的規定,其中第(一)項明確規定:「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的經營、銷售活動進行日常監督、檢查管理。」此外,根據《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有權頒發甲種經營許可證的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當時,省安監局還不是一個獨立的行政機關,而是Z省經濟貿易委員會下設的管理安全生產的內設機構。因此,當時的Z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是根據Z省經貿委的委託從事省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其依據即為Z省經貿委頒布的關於《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

2004年7月19日,Z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頒布了《關於印發Z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明確省安監局為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管理的主管全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的正廳級行政機構,同時掛Z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牌子。主要職責包括:承擔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綜合管理全省安全生產工作;依法行使全省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權,指導、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依法行使全省安全生產監察職權;負責發布全省安全生產信息,綜合管理全省生產安全傷亡事故統計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分析工作;負責綜合監督管理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工作等等。

此外,2004年12月頒布並於2005年2月1日實施的《Z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第四條也明確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行政職責是根據「分級管理、屬地管轄」的原則進行分配的。該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

由此可見,原告沈某某所稱的「違反應當由被告(被上訴人)自行、直接作為的相關規定」是缺乏依據的,也是原告對規章相關規定的錯誤理解。而省安監局根據分級管理、屬地管轄的原則將沈某某的投訴轉交給C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由C市安監局按此原則轉交給A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核實、查處,並將相關意見通知沈某某,同時要求對核實、查處結果逐級上報備案,以督促下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職責,是完全正確的。

而A市安監局於2005年4月18日組織了A市規劃建設局、環保局、交通局和B街道辦事處,並邀請了沈某某的代理人,共同對B加油站進行了實地核查。在沈某某及其代理人明知省安監局已逐級委託A市安監局對其投訴進行核實的情況下,A市安監局的核實行為就是省安監局作出的行政行為,省安監局不存在行政不作為。

二、省安監局對沈某某的投訴進行核查後,在訴訟的過程中給予書面答復的行為是否違法?省安監局接到沈某某的投訴後,已在電話中告知其已將投訴轉交下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核實和處理。而給沈某某最終的書面答復雖然發生在訴訟期間,但仍然是在作出行政行為的合理期限內,並不違法。

在本案中,省安監局的整個行政行為的過程是省安監局接到沈某某的投訴,然後將投訴轉給C市安監局,要求對投訴人提出的有關問題予以核實、查處,並要求核查結果以書面形式告知投訴人,同時報告備案。在轉辦過程中,省安監局通過電話方式告知沈某某的代理人。在接到沈某某的第二次投訴後,省安監局再次組織有關部門到實地檢查並督促A市安監局向加油站發出《整改指令書》,當整改措施均實施完畢後,省安監局於2005年10月27日向沈某某送達了最終的書面答復意見。

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規定省安監局作出並完成這些行政行為的期限,而省安監局根據事情的復雜程度、正常的辦事流程及人員安排等因素,在合理期限內作出並完成了這些行政行為。省安監局自第一次接受投訴、轉交下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核查開始,到最終將整改後的情況書面通知沈某某的行政行為是連續的,該一系列的行政行為並沒有違法的地方,也沒有超出合理的期限。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信訪接待處在哪裡從西站坐幾路公交車謝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信訪接待處在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從西站坐9路和特2路公交車。

(3)信訪條例27擴展閱讀

根據《信訪條例》相關規定: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1、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2、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3、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4、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5、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6、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Ⅳ 如何給中央人民政府發電子郵件

中紀委舉報中心地址,舉報電話

通訊地址:中央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 郵政編碼:100813
舉報電話:(010)64014567

中央紀委監察部信訪室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甲2號 郵政編碼:100035
投訴電話:010-64014567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人民來訪接待室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永定門西大街甲一號 郵政編碼:100805
電子郵箱:投訴電話:010-63035987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信訪局人民來訪接待室
地址:北京市宣武區永定門西大街甲一號 郵政編碼:100805 投訴電話:010-63036103

最高人民檢察院接待室
地址:北京市東交民巷27號 郵政編碼:100006 投訴電話:010-65124966

司法部信訪處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大楊家胡同20號 郵政編碼:100035
投訴電話:010-66185206

公安部人民來訪接待處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堂子胡同49號 郵政編碼:100005
投訴電話:010-65251520

國家審計署信訪室
地址:北京市展覽路北露園1號 郵政編碼:100830 投訴電話:010-68301241

《人民日報》
地址:北京市朝陽門外金台西路2號 郵政編碼:100733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工人日報》
地址:北京市安定門外六鋪炕 郵政編碼:10071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訴電話:010-84134570

《光明日報》
地址:北京市永安路106號 郵政編碼:100050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華社
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街57號 郵政編碼:100803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投訴電話:

信息產業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長安街13號 郵政編碼:100804 電話:010-66021290

國家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國家工商局)
電話:(白天)010-68028231 (晚上)010-68022771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信訪人享有哪些權利?

根據修訂後的《信訪條例》,信訪人享有以下主要權利:

1. 依法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權利;

2. 依法信訪不受打擊報復的權利;

3. 就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提出信訪事項的權利;

4. 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的權利;

5. 就信訪事項受理、辦理情況得到書面答復的權利;

6. 要求對辦理信訪事項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工作人員迴避的權利;

7. 檢舉、揭發材料及有關材料不被透露或者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的權利;

8. 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者對改進國家機關工作以及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有貢獻的,得到獎勵的權利;

9. 事實清楚、法律依據充分的投訴請求得到支持的權利;

10. 對信訪事項處理不服,要求復查、復核的權利。

二、信訪人應當如何提出信訪事項?

根據《信訪條例》第17條規定,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三、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注意什麼?

根據《信訪條例》第16條、18條規定,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並且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不超過5人的代表。

四、信訪人可以對哪些組織和人員的職務行為提出信訪事項?

根據《信訪條例》第14條的規定,信訪人可以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

1.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2.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3. 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4.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委派的人員 ;

5.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五、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被禁止的行為有哪些?

根據《信訪條例》第20條的有關規定,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1. 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2. 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3. 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4. 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5. 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6.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六、信訪人對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怎麼辦?

根據《信訪條例》第34條規定,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七、信訪人對復查、復核意見不服的,怎麼辦?

《信訪條例》第35條規定: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八、如何向國家信訪局提出信訪事項?

群眾向國家信訪局提出信訪事項,盡量採取書面形式。國家信訪局的郵政編碼是100017,在信封上註明"國家信訪局收"即可。

如果確定需要採取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請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人民來訪接待室(國家信訪局來訪接待司)反映,地址在北京市宣武區永定門西街甲一號,接待來訪時間:每周一、三、五全天,周二、周四上午半天,上午:8:00-11:30,下午:1:30-4:20(登記時間),節假日除外。

國家信訪局公開電話:68015310,該電話為有關信訪事項自動應答提示電話。

我找了好一些時間,明白了一些,但不明白為什麼真正找不到了。如果有那些人直接找到了,要告訴我一聲喲。在此謝謝了。
也不知找了一些東東會對你有用沒?

Ⅳ 《信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信訪人可以對哪些組織,人

國家信訪局有公安司法受理類別該局對我提出的信訪問題為什麼不管,叫我向公安、檢察院等相關部門提出

Ⅵ 請問遇見她在哪裡投訴

消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5種途徑解決: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二條 消費者有權就產品質量問題,向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查詢;向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申訴,接受申訴的部門應當負責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第十一條消費者投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三)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第十六條之規定下列投訴不予受理或者終止受理:(一)不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職責范圍的;

《價格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第二條 價格主管部門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舉報人)舉報價格違法行為予以獎勵的,適用本辦法。

《食品安全法》、《食品葯品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第三條省級以下(含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為舉報獎勵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實施獎勵的告知、受理、評定和發放等工作。《食品葯品投訴舉報管理辦法》第八條各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暢通「12331」電話、網路、信件、走訪等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健全一體化投訴舉報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全國食品葯品投訴舉報信息互聯互通。

《河北省信訪條例 》第三條 信訪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類處理,誰主管、誰負責;

國發〔2015〕62號《關於「先照後證」改革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意見》, 「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事中事後監管原則;各職能部門應分別依法受理與與其職責相關的投訴消費者投訴,就是「誰監管,誰受理」。

根據《消法》、國發〔2015〕62號《關於「先照後證」改革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意見》等法規對下列投訴類型,工商部門應不予受理或建議消費者向有權處理的其他部門或消協投訴:

1.快遞服務投訴:郵政消費申訴12305 。 交通運輸部2013年第1號令《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郵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用戶對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提出的申訴,並自接到申訴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答復」;《郵政法》第六十五條規定:「郵政企業和快遞企業應當及時、妥善處理用戶對服務質量提出的異議。用戶對處理結果不滿意的,可以向郵政管理部門申訴,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並自接到申訴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答復。因此,快件、快遞服務方面的投訴,應由郵政管理部門處理。

2.旅遊服務投訴:12301。國家旅遊局第32號令《旅遊投訴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旅遊投訴,是指旅遊者認為旅遊經營者損害其合法權益,請求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或者旅遊執法機構(以下統稱「旅遊投訴處理機構」),對雙方發生的民事爭議進行處理的行為。」第三條規定:「旅遊投訴處理機構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處理旅遊投訴。地方各級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建立、健全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共同處理旅遊投訴的工作機制。」同時,該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因旅行社中止履行旅遊合同義務、造成旅遊者滯留,而實際發生了交通、食宿或返程等必要及合理費用的情形」,「經旅遊投訴處理機構調解,投訴人與旅行社不能達成調解協議的,旅遊投訴處理機構應當做出劃撥旅行社質量保證金賠償的決定,或向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劃撥旅行社質量保證金的建議」。因此,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處理旅遊投訴力度更大,涉及旅遊者與旅行社方面的投訴,一般可由旅遊主管部門處理。

3.種子質量投訴:農業局12316。雖然《消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法執行」,但新修訂的《種子法》第三條規定:「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工作。」新《種子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種子質量的監督檢查。種子質量管理辦法、行業標准和檢驗方法,由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制定。」該法明確了監管部門。相比較而言,《種子法》是特別法,修訂時間比《消法》晚,是新法,因此應適用《種子法》的規定,農作物種子方面的投訴應由農業部門受理;林木種子方面的投訴應由林業部門受理。

4.農葯、農產品等種植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局農業局12316。《農葯管理條例》第5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區域內農葯監管工作」。

5.肥料:農業局12316。《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第7條「農業主管部門負責區域肥料監督管理工作。

6.獸葯、飼料:畜牧局114電話查詢。《獸葯管理辦法》第3條「獸醫行政部門負責獸葯監督管理工作。

7.農機具:農機局114電話查詢。《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第5條「農業機械主管部門、工商按照各自分工負責農業機械維修和維修配件經營的監管。《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的相關條款也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責。

8.機動車修理、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投訴:交通局12328。《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道路運輸經營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站(場)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第七條規定:「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道路運輸管理工作。」交通運輸部2015年第17號令《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第四十條規定:「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受理機動車維修質量投訴,積極按照維修合同約定和相關規定調解維修質量糾紛。」同時,交通運輸部《汽車維修質量糾紛調解辦法》第二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所屬道路運政機構依據本辦法負責糾紛調解工作。糾紛雙方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區的,由承修方所在地道路運政機構負責。」因此涉及機動車維修方面的投訴,應由縣級交通局所屬的道路運政管理機構受理。

9.展銷會購買商品:12315。《消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消費者在展銷會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後,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10.物業投訴:房管局114電話查詢。《物業管理條例》第5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物業管理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四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處理業主、業主委員會、物業使用人和物業服務企業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投訴。

11. 屠宰:畜牧局114電話查詢。瘦肉精、生豬、牛、羊:養殖、收購、銷售、販運肉、蛋、奶、禽及水產品等養殖—畜牧局,《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中的 「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

12.網吧:文化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12318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將「擅自從事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活動」的執法主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變更為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已經修訂了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網吧歸文化管。

13.糧食:糧食局114電話查詢。《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原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將執法主體明確為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刪除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

14.食鹽:《食鹽專營辦法》第十九條: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非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生產食鹽的,由鹽業主管機構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食鹽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生產的食鹽價值3倍以下的罰款。《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擅自開辦碘鹽加工企業或者未經批准從事碘鹽批發業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鹽業主管機構責令停止加工或者批發碘鹽,沒收全部碘鹽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該鹽產品價值3倍以下的罰款。

15.煙草:煙草專賣局12313。《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設區的市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第三條:國家對煙草專賣品的生產、銷售、進出口依法實行專賣管理,並實行煙草專賣許可證制度。第十二條:開辦煙草製品生產企業,必須經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取得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並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其分立、合並、撤銷,必須經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變更、注銷登記手續。未取得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准登記。

16.家用視聽商品:質監局 12365 。《家用視聽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列入本規定《實施三包的家用視聽商品目錄》(見附件1)的家用視盤機、音頻功率放大器和揚聲器系統(音箱)(以下簡稱家用視聽商品);即:'家用視盤機(VCD、超級VCD、DVD 等)、家用音頻功效放大器、家用揚聲器系統(音箱)'。電視機、家用錄象機、攝象機、收錄機三包責任適用《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二十六條 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未按本規定執行三包的,消費者可以向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質量申訴處理機構申訴,由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按三包規定辦理。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更換、退貨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由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予以處罰,並予以公告。

17.計算機:質監局12365。《微型計算機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三十條 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未按本規定執行三包的,消費者可以向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申訴機構申訴,由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按三包規定辦理。 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更換、退貨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由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予以處罰,並予以公告。

18.商家拒開發票:稅務局12366。《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五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一)應當開具而未開具發票,或者未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欄目,全部聯次一次性開具發票,或者未加蓋發票專用章的; 可向稅務部門投訴

19.供熱:建設局114電話查詢。《河北省供熱用熱辦法 》第四條 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的供熱用熱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供熱主管部門(以下統稱供熱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用熱管理工作。

20.家用汽車:質監局12365。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第150號令《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三十二條規定:「家用汽車產品三包責任發生爭議的,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可以依法向各級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請求調解解決;可以依法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等有關行政部門申訴進行處理。」第三十五條規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處理家用汽車產品三包責任爭議,按照產品質量申訴處理有關規定執行。」因此,涉及家用汽車「三包」責任方面的投訴,應由質監部門處理。

21.道路運輸(物流)投訴:交通局114電話查詢。《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道路運輸經營包括道路旅客運輸經營(以下簡稱客運經營)和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以下簡稱貨運經營);道路運輸相關業務包括站(場)經營、機動車維修經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第七條規定:「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道路運輸管理工作。」同時,交通運輸部《道路運輸服務質量投訴管理規定》第二條規定:「縣級以上(含縣級,下同)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道路運輸服務質量投訴管理工作,其所屬的道路運政管理機構是道路運輸服務質量投訴的受理機構,負責本規定的具體實施。」因此,涉及道路運輸方面的投訴,應由縣級交通局所屬的道路運政管理機構受理。

22.信用卡:中國人民銀行12363、徵信中心400-810-8866。《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六條 中國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依法對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實施監督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條 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

23. 預付卡:商務局12332《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第二條從事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本辦法所稱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以下簡稱單用途卡)是指前款規定的企業發行的,僅限於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包括以磁條卡、晶元卡、紙券等為載體的實體卡和以密碼、串碼、圖形、生物特徵信息等為載體的虛擬卡。 第五條商務部負責全國單用途卡行業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單用途卡監督管理工作。

24.商品價格:物價監督12358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二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對價格活動進行監督檢查,並決定對價格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是明碼標價的管理機關,其價格監督檢查機構負責明碼標價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25.液化氣、天燃氣:建設局114電話查詢。《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第五條 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燃氣管理工作。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燃氣經營許可證從事燃氣經營活動的,由燃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反本條例規定,燃氣經營者不按照燃氣經營許可證的規定從事燃氣經營活動的,由燃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3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燃氣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6.出租:交通局114電話查詢。《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4年第16號)第四十七條: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未取得出租汽車經營許可,擅自從事出租汽車經營活動的;(二)起訖點均不在許可的經營區域從事出租汽車經營活動的;(三)使用未取得道路運輸證的車輛,擅自從事出租汽車經營活動的;(四)使用失效、偽造、變造、被注銷等無效道路運輸證的車輛從事出租汽車經營活動。

27.種畜禽、蜂:畜牧局114電話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二條:在境內從事畜禽的遺傳資源保護利用、繁育、飼養、經營、運輸等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條規定公布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畜禽。蜂、蠶的資源保護利用和生產經營,適用本法有關規定。第二十二條第一款:從事種畜禽生產經營或者生產商品代仔畜、雛禽的單位、個人,應當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從事動物診療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五十一條:設立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機構,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申請動物診療許可證。

28.油品質量:商務局12332、工商局12315。《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商務部令2006年第23號)第六條:申請從事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的企業,應當向所在地市級(設區的市,下同)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地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審查後,將初步審查意見及申請材料報省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由省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決定是否給予成品油零售經營許可。

29.醫療糾紛:衛生局12320。醫療機構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進行設置審批、登記注冊和校驗時,需要書面向衛生行政部門申明其性質,由接受其登記注冊的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醫療機構投資來源、經營性質等有關分類界定的規定予以核定,在執業登記中註明「非營利性」或「營利性」。

30.電梯:質監局12365。《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檢總局或省級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

31.中介:勞動局12333。《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後,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行政許可。附件第88項明確職業介紹機構資格認定的實施機關為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勞動保障部令第28號,2015年修改)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職業中介實行行政許可制度。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或其他機構開展職業中介活動,須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並獲得職業中介許可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和登記,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依法予以關閉;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32.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廳石政辦發【2011】38號,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河北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部分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工如下:

食品攤販:城區----------城管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12319。、食葯12331;

非城區------鄉鎮政府。

饅頭、豆芽、豆漿、豆腐 生產(含小作坊)--質監局。

饅頭、豆芽、豆漿、豆腐流通(含現制現售)----從2014.6

月歸入食葯局食葯局12331。

飯店、食堂等餐飲服務環節、酒類流通12312、中央廚房和甜品、—食品葯品管理局: 12331。

33..食品、葯品、化妝品等: 食葯局《食品安全法》、《食品葯品投訴辦法》《葯品管理辦法》第5條「葯監管理部門主管葯品監督管理工作。。

34.餐廚廢棄物:《河北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市容和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城管局

35.化學危險品。《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3條分工:

公安部門:公安局。對道路運輸安全實施監管。

質監部門:質監局12365。負責包裝物、容器的產品質量監管質監局。

環保部門:環保局12369:負責調查重大危險化學品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負責其事故現場的應急監測和進口危險化學品的登記,並負責前述事項的監督檢查。

衛生部門:衛生局12320:負責其毒性鑒定和危險化學品事故傷亡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

工商部門:12315.監督管理危險化學品市場經營活動。

郵政部門:11185。負責郵寄危險化學品的監督檢查。

安監局:擅自經營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生產法》第94條。

36.工程質量:管理建設局114電話查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

37.商品房銷售:房產局114電話查詢:《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五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商品房的銷售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商品房的銷售管理工 作。 直轄市、市、縣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 統稱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商品房的銷售管理工作。

38.《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一款:申請開辦旅館,應經主管部門審查批准,經當地公安機關簽署意見,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准開業。第十五條:違反本辦法第四條規定開辦旅館的,公安機關可以酌情給予警告或者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未經登記,私自開業的,公安機關應當協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理。

39.商品房開發:建設局114電話查詢。《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四條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40.火車上糾紛:《鐵路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條款規定,消費者與鐵路部門發生消費糾紛,屬於運輸服務質量問題和鐵路運輸合同爭議,應由鐵路部門負責協調解決。消費者也可申請仲裁或通過司法訴訟途徑解決。

41.勞務糾紛:商務局12332。《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第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申請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的企業,應當向所在地省級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以下稱負責審批的商務主管部門)

42.出版物糾紛:文體局114電話查詢。《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二款: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須經縣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許可。縣級人民政府新聞出版廣電行政主管部門

43.航空服務投訴:國家民航局。

44. 娛樂場所糾紛:文化主管部門12318《娛樂場所管理條例》。

Ⅶ 如何向最高人民法院舉報

舉報河南三門峽中院及湖濱區法院違法判案,不做為

Ⅷ 空氣污染舉報電話是多少

空氣污染舉報電話:12369。

為加強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暢通群眾舉報渠道,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環境權益,根據《信訪條例》以及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制定《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管理辦法》。

該《辦法》經2010年11月5日環境保護部2010年第2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2010年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15號公布。《辦法》分總則,機構、職責和人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附則5章27條,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據《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管理辦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通過撥打環保舉報熱線電話,向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舉報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事項,請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處理的,適用本辦法。

環保舉報熱線應當使用「12369」特服電話號碼,各地名稱統一為「12369」環保舉報熱線。承擔「12369」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的機構依法受理的舉報事項,稱舉報件。

(8)信訪條例27擴展閱讀:

環保舉報熱線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二)依法受理,及時辦理;

(三)維護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四)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妥善處理,解決問題。

Ⅸ 向最高人民法院投訴的方式,地址

向最高人民法院投訴的方式和地址?這樣的投訴只能用信函投遞,你要地址幹嘛,最高人民法院不是地址嗎

Ⅹ 空氣污染打什麼電話投訴

12369

12369是環境保護的舉報熱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管理辦法》設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通過撥打環保舉報熱線電話,向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舉報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事項,請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10)信訪條例27擴展閱讀

其他方式:

1、可以登錄有關網路投訴平台,比如省環保廳公眾網、市(縣)環保公眾網等進行舉報。

2、、寫信到環境保護局進行舉報;

3、、直接到環境保護局上訪反映問題。

具體舉報的程序如下:

1、看到污染拍照留下證據;

2、撥打12369;

3、向接線員說清楚所舉報污染事件的時間、地點(參考物或地理坐標)、排污情況描述(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描述周邊有哪些生產企業,告知企業名稱);

4、跟接線員確認舉報污染信息;

5、向接線員索要接收照片的電子郵箱或告訴接線員可以登錄指定網路地址查看;

6、向接線員提出希望在15個工作日內回復處理結果的要求。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