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教育培訓機構法律法規
1. 關於外商可否在中國投資教育產業的問題
高等教育機構(限於合資、合作)。此條應作解為不可以以單獨的名義投資!合作也就只可以佔49%的股份
2. 國家對培訓機構的政策
法律分析: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難題,這個難題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態難以形成。治理的重點是整治唯利是圖、學科類培訓、錯誤言論、師德失范、虛假廣告等行為。治理的原則是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嚴格治理,綜合運用經濟、法治、行政辦法,對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培訓內容、教材教案、收費管理、營銷方式、教師資質等全方位提出要求。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第四條 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13.堅持從嚴審批機構。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並按標准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准、嚴格審批。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14.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並將教師資格信息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准,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15.強化常態運營監管。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湧入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融資及收費應主要用於培訓業務經營,堅決禁止為推銷業務以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行業壟斷行為。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鍾,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鍾,培訓結束時間不晚於21點。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培訓時間。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聘請在境內的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3. 我國外資進入普通高等教育有哪些相關限制規定,謝謝!
外資准入限制
《指導目錄》中規定,高等教育屬於鼓勵外商投資產業,投資方式限於合資、合作。但有關外商投資教育產業的具體方式,現有法律僅《中外辦學條例》和《中外辦學條例實施辦法》涉及外方可以與中方合作辦學設立合作辦學教育機構或者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合作辦學方式」),但同時也為合作辦學方式設置了較高的條件和嚴苛的限制,包括:外方應為外國教育機構(根據我們電話咨詢相關教育部門的結果,該教育機構僅指學校),申請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中外合作辦學者均應當具有相應的辦學資格和較高的辦學質量,以及申請設立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應當由教育部審批,申請設立實施高等專科教育和非學歷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由擬設立機構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等。
由於合作辦學方式項下條件較難滿足,同時,法律並未明確禁止外資以其他方式投資教育產業的行為,實踐中外國投資者一般選擇通過其他變通方式投資教育產業,如(i)以外方在國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或其在境內再投資設立的公司作為學校的舉辦者,如雙威教育集團(ChinaCast Ecation,注冊於香港)通過其境內再投資企業作為舉辦者開辦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廣西師范大學灕江學院和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或(ii)通過VIE模式(具體分析參照本備忘錄第二部分)投資教育產業。但根據我們電話咨詢中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及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的結果,目前外國投資者若擬投資中國民辦教育,只能遵循《中外辦學條例》以及《中外辦學條例實施辦法》規定的標准和條件申請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如下鏈接 或許可以供你參考:
http://www.douban.com/note/225207703/
<投資民辦高等學歷教育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法律結構的備忘錄>
4. 為什麼外資不能舉辦中小學,限制外資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民辦非營利性培訓學校改為營利性的學校難度不小;
2、公司制的培訓機構遲遲不能申領辦學許可證;
3、每個省頒布細則的時間不同,政策落地的時間也不同。
長期以來國內的培訓機構在結構上通常分為民辦非營利性培訓機構和公司制培訓機構兩類,民辦非營利性培訓機構主要以新東方、好未來等作為代表,一直以來這種類型法人結構在培訓學校證券化中都是比較主流的形態。
限制外資的規定:
與2019年版的負面清單相比,2020年版的兩份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了受限制的外商投資行業清單,提高了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開放水平。
除放開部分外商投資限制措施外,2020年版的兩份清單有效銜接了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對清單說明及主體部分的有關內容進行了調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外資
5. 2021年培訓機構最新政策
2020年的疫情讓校外培訓機構受到重大影響,很多機構紛紛轉到線上授課,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然而2021年的國家教育政策讓校外培訓機構人心惶惶,那麼在2021都有哪些教育政策呢?尼克國際少兒英語為您整理了2021年上半年校外培訓機構政策,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摘。
1月
大力治理校外培訓機構。2021年1月7日至8日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陳寶生指出2021年工作的重點是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重點整治唯利是圖、學科類培訓、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
四不兩直。1月16日至17日,北京市教委督查組以「四不兩直」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重點督查。
寒假期間規范校外培訓機構。1月28日教育部發出提醒,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寒假期間要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必須停止一切線下校外培訓活動。
北京市暫停校外培訓和集體活動。1月23日,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北京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暫停線下培訓和集體活動。
3月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各級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幼兒園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治理力度,開展專項治理。落實國家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
3月31日,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近期檢查發現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問題的通報》,稱在近期開展的執法檢查中,發現相關區部分恢復線下教學活動的校外培訓機構,依然存在不符合工作規范要求的問題
4月
2021年4月2日,教育部在新聞通氣會上就《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校外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
2021年4月12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把禁止留作業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
各地也紛紛出台政策,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四川、江蘇、福建、陝西、安徽、山東、吉林、湖南、黑龍江等地也紛紛出台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政策,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
5月
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
會議強調,要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准,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要完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
5月25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教育培訓廣告發布標准》,要求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不得明示或暗示有相關考試機構或者其工作人員、考試命題人員參與教育、培訓;不得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
6月
2021年6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5月份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強化市場監管檢查,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頂格罰款。
受疫情影響,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惠州市校外培訓機構停止下線教學。
2021年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明確其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職責。
2021年6月15日,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發布校外培訓機構風險提示。
2021年6月23日,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做好高考考生志願填報工作,嚴禁相關媒體、培訓機構、中學、個人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復讀生」等信息。
6. 教育部關於校外培訓新規
法律分析: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第十三條 堅持從嚴審批機構。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並按標准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准、嚴格審批。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7. 國家對教培行業的政策
法律分析:堅持從嚴審批機構。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並按標准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准、嚴格審批。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第十三條 堅持從嚴審批機構。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並按標准重新辦理審批手續。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原有備案登記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准、嚴格審批。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8. 外資在杭州開辦教育培訓機構需要哪些手續
直接申請正式設立所需提交的材料(所有材料一式三份)。
(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申請表》;
(二)正式設立申請書,內容包括:
申請單位名稱、合作方名稱;擬設立合作辦學機構名稱、擬辦機
構法人性質、地點;辦學條件(用地、校舍條件)等;辦學目的、辦學規模、辦學形式、辦學層次、教學內容、學制、生源對象、辦學投入、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三)合作辦學協議書,其內容包括:
合作辦學者雙方的名稱及地址、聯絡方式、法定代表人;擬設立的合作辦學機構的名稱和地址;合作的宗旨;合作內容及方式;各方投入的數額、方式、雙方資金到位期限;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管理機構的組成、職責和議事規則;協議的期限、修改、延續和終止;爭議的解決;違約責任;協議的起始時間、生效日期;其他所需要說明的條款。協議需經合作各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簽字(蓋章)。
(四)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章程,內容包括:
1、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名稱、地址
2、辦學宗旨、規模、層次、類別等。
3、辦學經費的數額、來源、和資產管理及財務制度;
4、理事會、董事會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的章程,章程內容應包括:
(1)理事會、董事會或者聯合管理產生辦法和人員組成;
(2)組成原則如下:5人以上;由雙方代表、校長和教職工代表組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員需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學經驗;管理機構內中方組成人員數不少於二分之一;
職權應包括:改選、補選組成人員;修改章程、制定規章制度;制定發展規劃、批准年度工作計劃;籌集經費、審批預算、決算;學校的分立、合並和終止;校長或者主要行政負責人的任免;決定教職工編制定額和工資標准;任期、議事規則等;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5、校長或者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權利、義務:
執行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的決定;實施發展計劃,擬訂年度工作計劃、財務預算和學校規章制度;聘任和解聘學校工作人員,實施獎懲;組織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活動,保證教育教學質量;負責學校日常管理工作;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的其他授權。
6、法定代表人的產生及罷免原則、程序;
7、中外合作辦學者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報;
8、章程的修改程序;
9、機構的終止事由、程序和清算及剩餘資產處理方法及學生安置辦法等;
10、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形式;
11、其他需要由章程規定的事項;
12、中外合作各方法定代表人或被授權人簽字(蓋章)。
(五)第一屆理事會、董事會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成員名單、簡歷及身份證明文件;
(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資產的有效證明文件;
資產包括資金、實物所有權證明、辦學場所產權證明、其他財產證明。證明文件應由合法驗資機構出具(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等公司注冊一、五、0#00#、、734#829).
(七)擬任校長或主要行政負責人、教師、財會人員的資格證明文件;
(八)屬於捐贈的校產需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數額、 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的證明文件;
(九)中方學校的法人資格證明復印件(民辦學校還需要提供辦學許可證復印件)、外方有效的資信證明和背景介紹資料;
(十)擬開設專業、課程的情況,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所用教材及師資情況;
(十一)擬向學生頒發的證書樣本。
(十二)知識產權證書復印件、有效狀況、實用價值、作價的計算根據、雙方簽定的作價協議等有關文件。
(十三)聘任的外籍教師和外籍管理人員的相關資格證明文件;(如果外文材料需提交中文譯本)
9. 國家如何整頓培訓機構
法律分析:1. 從嚴審批機構。(1)不再審批新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2)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資本化運作,一律不能上市融資。(3)外資不得進入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2. 規范培訓服務行為。(1)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2)不得超前、超綱教學,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從事學科類培訓,不得培訓境外教育課程。(3)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4)從業者必須有相應教師資格,教師信息要公示。(5)公開透明化培訓收費項目和標准,接受監督。3. 強化常態運營監管。(1)不得以虛假宣傳、虛構原價、虛假折扣、等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2)線上培訓,每節課不超過30分鍾,課間不少於10分鍾,培訓時間不晚於21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
10. 校外培訓機構不屬於學校,有什麼法律法規嗎
培訓機復構,以學歷教育或製成人繼續教育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認證並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