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停暖交費條例
❶ 內蒙古自治區供熱管理條例關於供熱報停相關規定。當地10月20日開始供熱,我10月18日申請報停可以
不會影響你家的供熱,但是對你家的室內溫度會有一點點影響。版這樣做就是徵求你的意見權。因為他家一旦停止供熱,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你家的溫度了。我家一層3戶 ,我家中門。一起供熱時,大家的溫度都能達到二十八九度。一旦我家停止供熱,我家溫度是二是三四度。另兩家溫度基本沒變動。也就下降1度到2度左右。所以,沒什麼特殊原因就簽字唄,看明白內容就行。畢竟人家要報停應該也有一定原因在裡面。
❷ 內蒙冬季取暖費及報停辦法
要看當地的政策,不能只聽供暖公司的說法/
❸ 供熱報停收費標准
暖氣報停要交供熱計量費用的20%,稱為熱能損耗補償費。
取暖費報停收費標准,一般由地級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全國沒有統一的標准。暖氣報停要交供熱計量費用的20%,稱為熱能損耗補償費。
取暖費報停需業主本人攜帶房本或購房合同、身份證原件、復印件至熱力公司辦理;申請報停的客戶必須對自己室內採暖設施進行維檢,將自家戶內供暖設施進行吹水,並關閉室內供回水閥門,防止跑冒滴漏發生及嚴寒天氣管道凍裂。
暫停用暖期限為至少一個採暖季,本採暖季已經辦理報停手續的不再辦理恢復用暖;未辦理報停客戶,室內外供暖設施發生跑冒滴漏問題及嚴寒天氣管道凍裂,造成的自身及他人一切損失,由業主自行負責。
供熱收費面積計算方式:
對於供熱收費面積的計算,據介紹,居民住宅按套內建築面積收費,居民陽檯面積收費標准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封閉式陽台安裝供熱設施的按全面積收費,封閉式陽台未安裝供熱設施的按陽檯面積50%收費,未封閉陽台不收費。
如果家中閣樓、假層安裝供熱設施的,則要按全面積收費,未安裝供熱設施的不收費。對於樓層超高居民家中,層高超過3米(不含)為超高樓層,其計價面積按套內建築面積乘以層高系數(實際層高除以3米)計算。其計價面積公式:計價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實際層高÷3米)。
❹ 暖氣費一般幾月開始交
暖氣費一般是在供熱採暖期前三十日內交納,具體以當地政府規定為准。超過一定時間未繳納,供熱公司有權停暖氣。
以臨沂為例,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第三十二條 熱費以預付方式交納。熱用戶應當在每年採暖期開始前三十日內交納本採暖期的熱費。熱用戶一次性交納熱費確有困難的,可以與供熱單位約定,在本採暖期內分期交納。
實行供熱計量收費的熱用戶,按照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交納熱費。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製定。
(4)內蒙古自治區停暖交費條例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第二十七條 新建建築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既有建築應當通過節能改造,逐步實行供熱計量收費。供熱計量收費按照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收取。
第二十八條 既有建築未安裝熱計量裝置的,熱費應當按照房屋的建築面積計收。
第二十九條 供熱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供熱設施維護、搶修以及室溫檢測、查表及收費等工作時,應當出示有效證件,熱用戶和物業服務企業應當予以配合。供熱單位應當根據熱用戶的分布狀況,設立方便熱用戶交費的收費點。
❺ 內蒙冬季取暖費及報停辦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14
❻ 取暖收取余熱費怎麼回事
取暖收取余熱費屬於:用熱用戶不取熱(報停)時但必須繳納的費用,各地方標准不一致,在10%~50之間。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第三十二條「熱費以預付方式交納。熱用戶應當在每年採暖期開始前三十日內交納本採暖期的熱費」之規定,2019—2020年度採暖期熱費收取工作即將開始。
熱費計收標准為:民用3.60元/平方米·月,行政事業單位4.50元/平方米·月,工商企業4.80元/平方米·月。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及《赤峰市人民政府關於新老城區供熱有關問題的批復》(赤政字〔2007〕195號)規定,停止用熱按熱費總額30%交納基本熱費。
(6)內蒙古自治區停暖交費條例擴展閱讀:
收取余熱費介紹如下:
為方便廣大熱用戶,我公司設立了十個營業網點,用戶可自行選擇營業網點,通過現金、銀聯卡、微信支付等方式就近交費,或通過交通銀行櫃台、手機APP及網上銀行等方式交納熱費。
已簽訂民用《供用熱合同》的熱用戶,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綁定後點擊在線交費交納熱費。經催告仍不交納熱費的熱用戶,我公司將採取暫緩供熱、限制供熱或停止供熱措施。
❼ 暖氣報停要交費合理么
暖氣報停是屬於國家規定的,是由地級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一般叫供熱管理辦法或者條例。
這個問題是供熱條例規定的。其中規定暖氣報停要交供熱計量費用的20%,這20%費用叫熱能損耗補償費。因為即使不用熱也會分享整棟樓其他住戶的熱輻射。所以發改委新發布的這個決策。這個決定是從17年開始才有的。
暖氣解釋:
暖氣,指我國北方以及年均氣溫低的國家地區冬季用來禦寒的設施。廣義的指讓大家得到採暖需求的產品和方法,是通過熱源加熱熱媒再加熱空氣形成熱交換後增加環境溫度的產品。
北方常見的暖氣設施為水暖方案,實際上最早的設計需求主要來源於在氣溫會達到0℃以下的地區在冬天時自來水管凍結,藉由此現象而產生的應對策略。簡而言之,暖氣是城鎮居民供水需求的配套服務或者附帶作用。
❽ 內蒙古化德縣第一年辦停暖安多少錢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關於您的問題。這邊為您解答:內蒙古化德縣第一年申請辦理停暖,繳納20%的供暖費。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祝您身體健康中秋節快樂 闔家歡樂
❾ 暖氣報停還要交費嗎
暖氣報停還要交費20%。其中規定暖氣報停要交供熱計量費用的20%,這20%費用叫熱能損耗補償費。因為即使不用熱也會分享整棟樓其他住戶的熱輻射。所以發改委新發布的這個決策。暖氣,指中國北方以及年均氣溫低的國家地區冬季用來禦寒的設施。廣義的指讓大家得到採暖需求的產品和方法,是通過熱源加熱熱媒再加熱空氣形成熱交換後增加環境溫度的產品。北方常見的暖氣設施為水暖方案,實際上最早的設計需求主要來源於在氣溫會達到0℃以下的地區在冬天時自來水管凍結,藉由此現象而產生的應對策略。
《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
第八條
城市供熱價格由供熱成本、稅金和利潤構成。
(一)供熱成本包括供熱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供熱生產成本是指供熱過程中發生的燃料費、電費、水費、固定資產折舊費、修理費、工資以及其它應當計入供熱成本的直接費用;供熱期間費用是指組織和管理供熱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二)稅金是指熱力企業(單位)生產供應熱力應當繳納的稅金;
(三)利潤是指熱力企業(單位)應當取得的合理收益。現階段按成本利潤率核定,逐步過渡到按凈資產收益率核定。
❿ 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城鎮供用熱管理,維護和保障供熱、用熱雙方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城鎮供熱規劃、設計、建設、經營、使用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供熱,是指利用熱電聯產、區域鍋爐等所產生的蒸汽、熱水和工業余熱、地熱等熱源,通過管網為熱用戶有償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行為。
本條例所稱熱源單位,是指為供熱單位提供熱能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供熱單位,是指利用熱源單位提供或者本單位生產的熱能,從事供熱經營活動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熱用戶,是指有償使用供熱單位熱能的單位或者個人。第四條城鎮供熱管理應當遵循統一規劃、保障安全、規范服務、節能環保的原則。第五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鎮供熱事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完善的供熱保障體系和供熱管理協調機制,提高供熱保障能力,發展集中供熱,逐步淘汰分散鍋爐供熱。第六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供熱管理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發展和改革、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水務及電力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供熱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七條自治區鼓勵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供熱事業,推廣應用節能、高效、環保、安全的供熱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八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城鄉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供熱專項規劃,經技術論證,按照規定程序批准後組織實施。
經批準的供熱專項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九條新建、改建、擴建供熱工程,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並依法辦理工程項目審批手續。第十條從事供熱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第十一條供熱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組織竣工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第十二條在集中供熱管網覆蓋的區域,不得新建分散燃煤鍋爐;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前已建成使用的分散燃煤鍋爐,應當限期停止使用,並將供熱系統接入集中供熱管網。第十三條城鎮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應當按照城鄉規劃和供熱專項規劃的要求,配套建設供熱設施,或者預留供熱設施建設用地。
預留的供熱設施建設用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第十四條新建建築應當符合國家建築節能標准。供熱系統應當安裝分戶控制裝置、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裝置。
既有建築不符合國家建築節能標準的,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建築節能改造計劃,對供熱系統逐步安裝分戶控制裝置、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裝置。
熱計量裝置應當依法檢定合格。第十五條新建建築的施工單位應當依法承擔供熱系統的保修責任。
供熱系統的保修期為五個採暖期。保修責任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供熱系統的保修期不受五個採暖期的限制。第三章供熱保障第十六條從事供熱經營活動的供熱單位,應當依法取得供熱經營許可證,取得供熱經營許可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穩定的熱源;
(二)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且符合國家標準的供熱設施;
(三)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
(四)有固定的、符合安全條件的經營場所;
(五)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並有相應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六)有與供熱規模相適應的維護檢修隊伍及設備;
(七)有可行的經營方案、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七條從事供熱經營活動的供熱單位,應當向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書面提出申請。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決定。符合條件的,應當核發供熱經營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供熱許可經營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三十年。第十八條供熱單位不得擅自停業、歇業。確需停業或者歇業的,供熱單位應當在採暖期開始六個月前向所在地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對供熱范圍內的熱用戶用熱作出妥善安排。供熱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准予停業或者歇業的,應當收回供熱經營許可證;不準予停業或者歇業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