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
A. 什麼是食品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十一屆)第九號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第三章食品安全標准
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
第五章食品檢驗
第六章食品進出口
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第八章監督管理
第九章法律責任
第十章附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產和加工(以下稱食品生產),食品流通和餐飲服務(以下稱食品經營);
(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
(三)用於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以下稱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
(四)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五)對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以下稱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但是,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准、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應當遵守本法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四條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其工作職責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上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在下級行政區域設置的機構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第七條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食品安全知識。 第八條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普及工作,倡導健康的飲食方式,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准和知識的公益宣傳,並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經營者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採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規范。 第十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B.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有哪些要求
1、學校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突發事件應急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加強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2、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
3、中小學、幼兒園食堂不得制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製作四季豆、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4、學校在食品采購、供餐單位選擇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項上,應聽取家長委員會或者學生代表大會、教職工代表大會意見。學校應當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向師生家長公開信息。
(2)四川省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1、做好事前預防工作。一方面,由相關部門做好指導培訓,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指導學校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和宣傳教育,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指導學校開展食源性疾病預防和營養健康的知識教育。
另一方面,要求學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關管理制度,做好原料采購、貯存、加工製作、供應全過程的風險防控。
2、做好應急准備工作。明確要求學校建立集中用餐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和突發事故報告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新《規定》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作為學校的一項法定義務,有利於在源頭上防範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蔓延。
3、做好事後處置工作。一旦發生事故,學校應當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醫療機構救治因學校食品安全事故導致人身傷害的人員,依法開展相關疫情防控處置工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事故調查處理;教育部門積極協助相關部門開展工作。
C. 某學校違反四川省中小學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將會受到哪婚置
某學校違反四川省中小學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根據其性質不同,會處以罰款並依法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根據《四川省中小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法律、法規、部委規章已有責任追究規定的,從其規定;法律、法規、部委規章沒有責任追究規定的,按照以下規定處理:
(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履行職責或履職不力,造成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負面影響的,依法追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二)學校不執行本辦法有關規定,或執行不力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三)民辦學校舉辦者未保障學校食品安全投入、落實校長負責制、督促校長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職責的,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四)學校未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經抽查考核不合格或未履行相關職責,未落實信息公開制度、明廚亮灶要求,違反食品采購貯存使用、校外供餐管理規定的,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五)學校未落實食品安全民主監督機制、陪餐制度、同食堂購餐制度,違規將學校食堂對外承包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3)四川省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四川省中小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第十六條 學校除嚴禁采購、使用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外,還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禁止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二)禁止采購、使用散裝食用油、散裝食鹽;
(三)禁止學校食堂制售冷食類食品(水果除外)、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現榨果蔬汁;
(四)禁止學校食堂加工製作四季豆、野生蘑菇、鮮黃花菜、發青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D. 某學校違反四川省中小學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將會受到哪些處置
某學校違反四川省中小學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根據其性質不同,會處以罰款並依法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根據《四川省中小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法律、法規、部委規章已有責任追究規定的,從其規定;法律、法規、部委規章沒有責任追究規定的,按照以下規定處理:
(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履行職責或履職不力,造成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負面影響的,依法追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二)學校不執行本辦法有關規定,或執行不力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三)民辦學校舉辦者未保障學校食品安全投入、落實校長負責制、督促校長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職責的,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四)學校未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經抽查考核不合格或未履行相關職責,未落實信息公開制度、明廚亮灶要求,違反食品采購貯存使用、校外供餐管理規定的,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五)學校未落實食品安全民主監督機制、陪餐制度、同食堂購餐制度,違規將學校食堂對外承包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4)四川省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四川省中小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第十六條 學校除嚴禁采購、使用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外,還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禁止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二)禁止采購、使用散裝食用油、散裝食鹽;
(三)禁止學校食堂制售冷食類食品(水果除外)、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現榨果蔬汁;
(四)禁止學校食堂加工製作四季豆、野生蘑菇、鮮黃花菜、發青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E. 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行政區域內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標,納入本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其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本級基本建設計劃,其經費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執法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指導和服務,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督管理。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種植、養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工作。第五條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職責許可權公布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信息。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公布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進行。第六條農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質量安全標准。食用農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辦理。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應當向社會公布,並為公眾提供免費查詢。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組織實施。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區域農產品品種特性和產地環境質量狀況等,進行農產品產地的劃分、規劃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委託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農產品生產區域的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要素進行監測,定期編制農產品產地安全狀況及發展趨勢報告,並報上一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規劃,採取綜合措施,加強標准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推進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標准化示範基地、示範農場、養殖小區(場)和無規定動植物疫病區的建設,指導農產品生產者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進行生產。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認為不適宜特定農產品生產的地方,應當提出劃定禁止生產區域的建議,經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
禁止生產區的調整,依照前款規定辦理。第十一條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禁止生產區設置標識,載明禁止生產區地點、四至范圍、面積、禁止生產的農產品種類、主要污染物種類、批准單位、設立日期等內容。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和損毀標識。第十二條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有計劃地在下列區域設置監測點,監控農產品產地安全變化動態:
(一)工礦企業周邊的農產品生產區(場);
(二)大中城市郊區農產品生產區(場);
(三)農產品主產區(場)、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及地方特色農產品生產區;
(四)其他需要監測的區域。
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產品產地安全日常監測。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鼓勵、支持農產品生產者申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
經認定合格,應當在基地設置相應的標示牌。
取得認定證書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不得擅自變更其名稱、面積、范圍、生產種類。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第十五條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者傾倒廢氣、廢水、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禁止在農產品產地堆放、貯存、處置工業固體廢物。
禁止在廢氣、廢水、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傾倒、堆放、貯存、處置區建立養殖區(場、池)。
在農產品產地周圍堆放、貯存、處置工業固體廢物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對農產品產地安全造成危害。第十六條農產品產地環境發生變化或產地周圍新增污染源時,農產品生產者應當及時向當地環保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F. 有四川學校食品安全問題的家長嗎問幾個問題
四川省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2014年7月2日四川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四川省教育廳印發,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師生飲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學校食堂,含伙房,是指設於學校,含托幼機構,~供應學校學生、教職員工等集中就餐的提供者。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於四川省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學校食堂。
第二章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責任
第四條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實行屬地管理。地方人民政府負總責~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承擔監管責任~教育部門承擔行政主管責任~學校承擔主體責任。
第五條 市,州,、縣級人民政府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對下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行目標考核。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改善學校食品安全基礎設施條件。
第六條 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依法實施餐飲服務許可~開展日常監管~查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第七條 教育部門負責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的行政主管工作~對下級教育部門和學校進行食品安全目標考核~全面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責任。
G. 四川省中小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保障在校學生和教職工食品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四川省行政區域內的普通高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義務教育學校(以下統稱學校)的食品安全管理,適用本辦法。
幼兒園食品安全管理依照本辦法執行。第三條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實行預防為主、全程式控制制、屬地管理、學校落實、社會共治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學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學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以及學校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學校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學校食品安全所需經費投入,保障學校食堂符合食品安全相關要求。第五條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督促指導學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評議考核。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學校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學校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
衛生健康、城市管理、公安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相關工作。第六條學校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
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含實際控制人,下同)應當保障學校食品安全投入並對食品安全負責,落實校長負責制,督促校長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職責。第七條學校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分管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須經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
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第八條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督促從業人員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落實崗位責任;
(二)組織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考核和健康檢查;
(三)組織對購進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以下簡稱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質量進行查驗,落實索證索票、食品留樣等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檔案;
(四)組織對不合格或疑似不合格的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標識、記錄,並移出食品處理區,依法依規處置;
(五)開展學校食品安全自查、風險排查和隱患整改;
(六)法律法規、部委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學校應當建立由學校負責人、教職工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等參與的食品安全民主監督機制。
學校應當設立並公布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電子郵箱、意見箱等,及時處理投訴舉報或意見建議。第十條集中用餐的學校應當安排相關負責人陪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家長申請,有計劃地選擇家長代表陪餐。
在學校食堂就餐的教職工和陪餐人員應當與學生同食堂購餐。第十一條新建、改建和擴建學校食堂,建設單位應當提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選址、流程布局和功能分區等進行指導。第十二條學校食堂堅持公益性原則,不得營利。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原則上自主經營,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可以採用勞務外包或勞務派遣等用工方式。確有必要實施其他方式經營的,應當經所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行業主管部門同意。第十三條學校食堂應當做到明廚亮灶,公開食品加工過程。鼓勵運用「互聯網+」等方式,加強對食品來源、采購、加工製作全過程的監督。
有條件的學校應當開展食品快速檢測工作。第十四條學校食堂米、面、油、肉類、調味品等大宗食品實行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保證購進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學校不得向有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記錄的供應商采購食品。第十五條學校應當在食堂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或學校信息平台公示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食品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明、食品安全風險分級等級標識、日常監督檢查結果記錄以及菜譜、進貨來源、品牌、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等信息。第十六條學校除嚴禁采購、使用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外,還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禁止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
(二)禁止采購、使用散裝食用油、散裝食鹽;
(三)禁止學校食堂制售冷食類食品(水果除外)、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現榨果蔬汁;
(四)禁止學校食堂加工製作四季豆、野生蘑菇、鮮黃花菜、發青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H. 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證食品安全,規范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生產經營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攤販等小規模食品生產經營者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以及對其監督管理和服務,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生產經營規模小的個體食品生產加工者。
本條例所稱食品小經營店,是指有固定經營門店,銷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飲服務,包括兼營食品,從業人員少、條件簡單的個體食品經營者。
本條例所稱食品攤販,是指無固定經營門店,銷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飲服務的個體食品經營者。第四條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應當依照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准和本條例的規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生產經營過程式控制制,接受監督,保證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對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管理工作進行綜合協調、監督指導,推進綜合執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監督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並將結果及時報告本級食品安全委員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部門負責依照相關城市管理的規定對食品攤販進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相關部門應當依法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省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制定並公布四川省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標准。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信息統計與報告、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協助執法、宣傳教育等工作,協助食品監督等部門做好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監督管理工作,與各行政管理部門派出機構密切協作,形成分區劃片、包干負責的食品安全工作責任網。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的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資金扶持等多項措施,鼓勵和支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和工藝技術,提高食品質量。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服務和統一規劃,鼓勵集中經營。
鼓勵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通過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誠信建設。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八條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生產經營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用水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二)食品生產經營所使用的容器、工具、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並保持清潔,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及不潔物品一同存放、運輸,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餐具、飲具和容器;
(三)接觸食品的包裝材料應當無毒、無害、清潔並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四)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五)按照國家規定和標准存放、使用食品添加劑;
(六)生產經營的食品不得摻假摻雜、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第九條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二)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
(三)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
(四)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五)添加葯品的食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葯材的物質。
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處理,不得迴流食品加工、經營等環節。
I. 旅遊景區餐飲服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遊客對於景區餐飲服務的要求除了衛生、便捷的基本要求外,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價格合理
遊客都希望以合理的費用得到相應滿意的飲食和服務,能獲得「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的效果,特別是許多經濟型的遊客,由於受消費能力的限制,在消費時非常注重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因此景區提供的餐飲服務應做到質價相符。
2、服務周到
遊客的需求是景區餐飲業存在的生命線,作為餐飲服務人員,在服務中要貫徹「賓客至上」的原則,滿足客人用餐時求尊重的心理需求,時刻關心客人的需求,提供周到、及時的服務。
3、特色鮮明
遊客在旅遊過程中對於「吃」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填飽肚子,更是為了獲得一種特殊的體驗,希望品嘗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為了滿足遊客在餐飲方面這種求新、求奇、求異的需求,景區餐飲在做到衛生、可口的前提下,還要做到特色鮮明。
(9)四川省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旅遊景區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相應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食品安全標准組織開展餐飲服務活動,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並符合以下要求:
1、從業人員(含臨時工作人員)應當持有健康合格證明、食品安全培訓合格證明。
2、采購食品及原料時,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明和產品合格證明,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台賬,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
3、應當設置食品庫房,食品庫房應當配置良好的通風、防潮、防鼠、防蟲等設施。食品貯存應當分類、分架、隔牆、離地存放,標識明顯。應當及時清理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及原料。
4、嚴格冷盤加工、餐飲具清洗消毒、餐廚廢棄物處置等關鍵環節的管理。
5、冷藏冷凍設施設備數量應當能滿足經營需要且運轉正常。
6、應當有完善的供水設施以保證加工需要,水質應當符合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J. 食堂食品安全檢查內容是什麼
食堂食品安全檢查主要是為了,通過深化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進一步增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意識,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食品安全管理責任,規范加工製作行為,防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使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檢查內容:
1、嚴查學校食堂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責任制
認真核查學校是否將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中,對食堂是否有管理方面的規定和要求。
2、嚴查是否具有餐飲服務許可證
認真核查學校食堂餐飲服務許可證是否過期,是否存在超范圍、超能力經營問題,是否存在不具備條件後未及時注銷許可證等問題。
3、嚴查環境衛生是否整潔
認真核查學校食堂環境是否定期清潔和保持良好;是否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孳生條件的防護措施,是否具有足夠的通風和排煙裝置。
4、嚴查從業人員健康證明是否有效
認真核查是否具有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從業人員是否具有健康合格證明,健康證明是否在有效期,是否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當從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員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時,是否及時將其調整到不影響食品安全工作崗位。
5、嚴查索證索票制度是否落實
認真核查學校食堂采購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是否驗收,是否具有進貨台賬,庫存食品是否在保質期內,原料貯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
6、嚴查清洗消毒是否到位
認真核查學校食堂是否配備有效消毒設施;消毒池是否與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員是否掌握基本知識;餐飲具消毒是否符合相關要求。
7、嚴查加工管理制度是否落實
認真核查原料清洗是否徹底,粗加工是否達到要求,是否生熟分開,是否存在交叉污染。四季豆、豆漿等是否燒熟煮透,是否存在違規制售冷葷冷盤,冷盤間是否具有空氣消毒和專用冷藏設施,操作人員是否佩戴口罩。嚴查是否按規定留樣,是否具有留樣設備,留樣設備是否正常運轉。
8、嚴查是否存在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行為
認真核查食品添加劑采購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使用品種和用量是否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是否達到專店采購、專櫃存放、專人負責、專用工具、專用台賬要求。
(10)四川省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責任體系:
近年來,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學校食品安全地方人民政府負總責,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承擔監管責任,教育部門承擔行政主管責任,學校承擔主體責任的「四位一體」責任體系。
強調學校校長是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明確學校食堂應當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要以學校校長為法定代表人申請辦理學校食堂《餐飲服務許可證》,鄉鎮中心學校所轄的村小(含教學點)具備條件的食堂應以中心學校校長為法定代表人申辦《餐飲服務許可證》。
學校應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學校首席食品安全官或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