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①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條理解
1、關於由環保部門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
由環保部門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其優點是有利於充分發揮環保部門在環境執法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同時,隨著省以下環境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到位,更好地破除地方保護主義。
其弊端在於:從執法實踐看,由於責令停業、關閉涉及企業的斷水(電、氣、熱)、機器設備拆除、員工安置、土地重新規劃或利用,並可能涉及國有資產處置、涉外關系等綜合性問題,地方環保部門普遍反映,以環保部門為主體去實施停業、關閉,存在現實上的困境,很多事項遠遠超出了環保部門的職責范圍,將導致該條文不能切實有效實施。
此外,《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規定,下級行政機關依法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批准機關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而《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因此,實踐中可能會出現企業對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不服,但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和行政訴訟的被告不一致的情形,不利於糾紛的解決。
2、關於由有批准權的政府作出責令停業、關閉決定
由有批准權的政府作出停業、關閉決定,其優點在於政府可以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採取企業停業、關閉的各項有效措施,保證停業、關閉的決定能夠得到切實有效落實,同時可以使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被告主體保持一致,簡單明了。其弊端在於,由政府直接作出處罰決定,將面臨一些具體程序上的困難,比如告知、聽證以及執行等。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二)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三)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
② 重慶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大氣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大氣污染防治,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遵循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源頭治理、規劃先行、綜合施策、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建立政府主導、部門監管、企業盡責、公眾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機制,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保障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准並逐步改善。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對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推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預警預控,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大氣污染物實施協同控制。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在區縣(自治縣)環境保護、市政、農業等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對其管轄范圍內露天焚燒、垃圾堆放、餐飲活動、機動車維修、五金加工等可能造成大氣污染的活動實施日常監督管理。第五條本市實行以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年度考核內容,作為對其年度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第六條市、區縣(自治縣)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第七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大氣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展大氣污染成因、治理技術和防治對策等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防治。第八條公民應當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採取文明、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大氣環境保護義務。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根據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本市經濟、技術條件,可以制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
制定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和論證,並徵求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和公眾等方面的意見。第十條未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編制限期達標規劃並向社會公開,採取措施限期達標。
編制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應當徵求有關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專家和公眾等方面的意見,並根據大氣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經濟、技術條件適時進行評估、修訂。第十一條市、區縣(自治縣)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的目標和要求,制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年度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二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其規劃編制部門在編制城鄉規劃等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本市自然地貌形態、氣象條件,科學規劃通風廊道的空間結構和總體布局,以及建築物密度、高度,保持城市通風廊道暢通。第十三條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大氣污染物的,應當在報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前,取得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並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說明指標來源。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減量替代、總量減少的原則,對大氣環境質量超標的區縣(自治縣)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批。第十四條區縣(自治縣)、鄉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該區域內新增重點大氣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未按時完成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
(二)超過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
(三)未按時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工業園區、企業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情形之一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該園區或者該企業新增重點大氣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③ 重慶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機動車排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機動車排氣污染的防治,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機動車,是指由內燃機驅動或者牽引的機動車輛,但鐵路機車除外。第三條市、區縣(自治縣)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公安、交通、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出入境檢驗檢疫等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第四條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應當納入全市環境保護規劃。第五條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與公安、交通、質量技術監督等行政管理部門聯網的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第二章污染控制第六條生產、銷售的車用燃料應當符合國家標准。
銷售車用燃料,應當明示質量標准。第七條在本市銷售、使用的機動車,其污染物排放必須符合國家和本市的排放標准。
購置的新機動車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不予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
市外轉入本市的在用機動車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國家和本市排放標準的,不予辦理機動車轉移登記。
本市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由市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制定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統一發布。第八條在用機動車應當定期保養和維護,避免裝置失效造成機動車排氣污染超過規定標准。第九條在用機動車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排氣污染定期檢測。排氣污染定期檢測應當與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同時進行。
在用機動車經排氣污染定期檢測合格,按以下規定核發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一)經排氣污染定期檢測合格且符合低排放標準的,核發綠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二)經排氣污染定期檢測合格但不符合低排放標準的,核發黃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低排放標准由市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第十條在用機動車未按規定進行排氣污染定期檢測,或定期檢測不合格的,不予核發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和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標志。第十一條購置的新機動車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憑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或者機動車進口憑證以及機動車購置發票核發綠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一)列入國家環保達標車型核准公告的;
(二)有生產廠家提供的經國家有關管理部門認可的該車型污染物排放合格證明的。第十二條市外轉入本市的在用機動車,按以下規定核發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一)已取得外地核發的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憑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換發本市相應的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二)無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憑有關污染物排放合格證明核發相應的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第十三條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由市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統一製作、核發。
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應當張貼於機動車擋風玻璃的右上角。
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不得轉讓、轉借、偽造、變造。第十四條根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對使用黃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機動車可以採取限制區域、限制時間行駛的排氣污染防治交通限制措施。
主城區范圍內的排氣污染防治交通限制措施由市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出,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主城區以外的排氣污染防治交通限制措施由所在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決定。第十五條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上路行駛:
(一)未取得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
(二)排放黑煙或者其他明顯可視污染物的;
(三)污染物排放超過標準的。第三章污染檢測和治理第十六條主城區登記的在用機動車應當採用簡易工況法進行排氣污染定期檢測。
主城區以外的其他區縣(自治縣)登記的在用機動車可以採用簡易工況法進行排氣污染定期檢測,也可以採用符合國家規定的其他方法進行排氣污染定期檢測,具體檢測方法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決定。第十七條機動車排氣污染定期檢測由市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實施。
未經市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委託,不得開展機動車排氣污染定期檢測。
市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委託實施機動車排氣污染定期檢測機構名單。
④ 我國目前共頒布了幾部環境保護的法律
有以下這么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4年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⑤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防治大氣污染,改善本市大氣環境質量,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
第三條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環境優先、嚴防嚴治、科學有效、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堅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控制、加快削減排放總量、提高排放標准,實行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式控制制。
第五條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應當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共贏。
第六條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應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科技和行政措施。
第七條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嚴格管理,嚴懲違法,使違法成本高於違法獲利。
第八條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應當根據污染的成因,實行科學防治。
第九條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應當與周邊省市加強區域協作,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綜合治理。
第二章公共治理
第十條防治大氣污染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本市各級人民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各負其責,相互監督,共同治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施治、全民參與、社會監督的公共治理工作機制。
第十一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相關政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十二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財政投入。
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大氣環境質量達標規劃和階段措施,使本市在規定的期限內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在達標之前,市人民政府可以採取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
第十四條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准和本市大氣環境質量目標,結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和本市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標准。
第十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禁止新建、擴建高污染工業項目名錄和高污染工業行業調整、工藝和設備淘汰名錄,並向社會公布,推動形成有利於大氣污染擴散的城市空間布局。
第十六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和推行有利於防治大氣污染的經濟政策,引導企業進行清潔能源改造、提高減排標准,促進污染企業升級、轉產或者退出。
第十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和落實城市總體規劃,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科學配置教育、醫療、產業等資源,逐步疏散中心城區人口,減少生活剛性需求帶來的污染。
第十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污染者擔責"、"多排污、多付費"的原則,確定排污費徵收事項和徵收標准。
第十九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監測網路,負責統一監測和發布大氣環境質量信息,發布空氣質量日報、預報、空氣重污染等專業信息。
市氣象行政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站配合空氣質量預報工作。
第二十條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確定重點污染源單位名錄,並依法向社會公開其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監測數據信息。
第二十一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制定大氣污染事故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負責應急處置和事後恢復。
第二十二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
在大氣受到嚴重污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危害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市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啟動應急方案,按照有關程序發布空氣重污染的預警信息,利用電視、網站等媒體向社會公布,並按照預警級別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包括:責令企業停產或限產、部分機動車停駛、停止工地土石方作業和露天施工、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提醒公眾減少戶外活動等。
第二十三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污染大氣環境舉報制度,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明確有關政府部門的受理范圍和職責。
有關政府部門在接到公民舉報後,應當及時依法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反饋給舉報人。
舉報內容經查證屬實的,有關部門給予舉報人獎勵。
第二十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提高大氣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水平。
第二十五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二十六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大氣環境保護宣傳,普及大氣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以及科學知識的宣傳,提高公眾的大氣環境保護意識。
第二十七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能源的利用,擴大城鄉綠化、水域面積,做好防塵治沙工作。
第二十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在國家區域聯防聯控機構領導下,推動與相關省市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建立重大污染事項通報制度,逐步實現重大監測信息和污染防治技術共享。
第二十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實行大氣環境質量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對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區、縣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綜合考核評價應當包含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的內容。
第三十條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本行政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和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的完成情況,並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一條所有單位都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第三十二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當遵守國家和本市大氣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標准,並不得超過核定的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
第三十三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當建立大氣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第三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建設單位應當在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時向公眾說明情況,徵求意見。
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第三十五條建設單位應當保證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大氣污染防治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建設項目配套建設的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主體工程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三十六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當保持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的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大氣污染防治設施。
第三十七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進行排污申報登記並繳納排污費。
第三十八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設置大氣污染物排放口。
除因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需要通過應急排放通道排放大氣污染物外,禁止通過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排放通道排放大氣污染物。
第三十九條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自行監測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並記錄監測數據。監測數據的保存時間不得低於3年。
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設置監測點位和采樣監測平台並保證正常使用,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監測。
第四十條電廠、使用額定功率14兆瓦以上燃煤鍋爐及其他列入本市自動監控計劃的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應當配備大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備,並納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監控系統。
⑥ 2017年重慶市環保局專業知識環保政策及環保法律法規、環保形勢和任務、生態環境監測基礎知識感謝!
重慶市環保局 2011年面向社會考試錄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 《環境保護專業知識》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的 本專業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環境監督管理職位所需能力,是否熟悉相關環保政策、法律法規及標准。 二、考試題型 本考試題型包括單選題、不定項選擇題、問答題、論述題。 三、考試范圍 (一)《環境監察(第三版)》所規定的內容。 (二)《排污收費制度(試用)》所規定的內容。 (三)環保相關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4.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5.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 6.重慶市長江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7.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8.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GB16297-1996) 9.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GB12348-2008) (四)報考「環境監督管理1」考生增考以下內容。 10.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 11.污染源自動監控運行管理辦法 12.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安裝技術規范 13.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 14.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與考核技術規范 15.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 四、注意事項 (一)考試時間:2011年6月1日上午9:00-11:00,考試地點:重慶市環保局一樓多功能廳; (二)專業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 (三)請考生自備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等考試所需文具; (四)重慶市環保局學校:重慶市渝北區冉家壩旗山路252號。 來自:求助得到的回
⑦ 什麼新規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網路銷售醫療器械的企業線下應有實體店;《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安全規定》將施行;企業境外投資管理推行新辦法;杭州居住證積分落戶可以開始申請;重慶65歲以上老人可免費乘公交……3月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規將影響我們的生活。
全國性法律法規
醫療器械網售將施行新規 線下應有實體店
國家食葯監總局日前發布《醫療器械網路銷售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從事醫療器械網路銷售的企業線下應當具備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資質。該《辦法》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
據國家食葯監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辦法堅持線上線下一致的原則,明確從事網路銷售的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和上市許可持有人,其銷售條件應當符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和該辦法要求;網路交易服務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應當審核確認在其平台入駐企業的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資質。
福建:11類食品實行「一品一碼」追溯管理
自3月起,《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將開始實施。該《辦法》規定,11類食品將實行「一品一碼」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這11類食品為:糧食及其製品、畜產品及其製品、禽產品及其製品、蔬菜、水果、水產品、豆製品、乳品、食用油、食鹽,以及經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的地方特色食品、其他類別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
根據《辦法》,對追溯食品未按照規定賦碼並銷售的,除責令改正外,可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對追溯食品生產經營者上傳虛假信息的,除責令改正外,並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對未提供銷售票據或電子記錄卡,貨票(卡)不符或票(卡)賬不一致的,責令改正並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⑧ 空氣污染治理措施
根據不同污染源,分類施治
條例以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為導向,按照大氣污染源不同性質和特點,採取措施、分類施治。
一是在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方面。針對我省是用煤大省,燃煤消耗量巨大的現狀,將削減燃煤總量作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重中之重,調整能源結構,削減燃煤總量。條例明確規定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區域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等條件,制定區域煤炭總量控制規劃和削減目標,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重點削減工業用煤和民用煤使用量。同時,劃定禁燃區,加強煤質管理,推廣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
二是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污染工業項目,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重污染企業實行差別收費政策,加強對有毒有害污染物、有機物廢氣、可燃氣體控制,加強物料管理。
三是在揚塵污染防治方面。明確了施工企業和建設單位責任,將施工揚塵各個環節的管理予以細化,加強對礦山、料堆、城鎮道路揚塵以及裸露農田、農村荒地揚塵的管理。
四是在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方面。執行國家和本省規定的階段性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標准,提升燃油標准,禁止生產、進口、銷售、使用不符合國家標准和京津冀區域使用要求的車用燃料,加強對新購置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檢測,實行嚴格的機動車環保檢驗制度,鼓勵綠色低碳出行。
五是在其他污染防治方面。禁止露天焚燒,加強重金屬污染和持久性有機物污染控制,對餐飲油煙、防治園林病蟲害農葯使用、煙花爆竹、祭祀燒紙等予以嚴格規定。
(五)加強對農村燃煤污染的治理
針對我省農村、農戶實際,我省農村每年冬季燃煤3000萬噸,大部分屬原煤散燒,且煤質相對低劣,大部分爐具不符合環保要求,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採取直排方式進入大氣環境造成污染。為此,條例專門對農村燃煤進行了規范,推廣使用清潔燃燒爐具,加快淘汰低效直燃式高污染爐具,實現農村地區潔凈型煤配送網點全覆蓋,推廣使用潔凈型煤和優質煤炭,推進農村太陽能、電能、燃氣、沼氣、地熱等清潔能源的替代和開發利用,以有效改善我省當前農村燃煤污染現狀。
(六)建立重污染天氣應對制度
為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對應急預警發布單位、應急措施、應急響應以及針對應急響應時的健康防護進行了詳細規范。規定根據應急響應級別,實行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限排,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的區域和時段,禁放煙花爆竹,停止或者限制揚塵施工作業,禁止露天燒烤等響應措施,同時就減免公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費用,停止舉辦露天群體性活動,中小學、幼兒園減少或者停止戶外活動,必要時可以停課等事項予以規范。
(七)建立重點區域聯合防治機制
為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增強防治效果,條例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結合河北特殊區位,設專章對大氣污染重點區域聯合防治予以規范。建立與京津及相鄰省、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協調機制,統一規劃、統一標准、統一監測、統一防治,在預警聯動、信息共享、科研合作、聯合攻關、協同控制等方面作了規范。
⑨ 重慶市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護人體健康,促進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轄區內生產、加工、銷售、使用燃煤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
(二)調整能源結構、降低能源消耗與治理污染相結合;
(三)統籌規劃,綜合治理;
(四)誰污染誰治理。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把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內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採取有效防治措施。
有關主管部門應把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納入行業管理計劃和技術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第五條市、區市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第二章控制措施第六條使用烯煤的單位和個人應逐步燃用洗煤、低硫(含硫量低於1%乾燥基)原煤或其它清潔燃料,或者採取固硫、脫硫率高於50%的固硫、脫硫措施,嚴格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第七條地處人口稠密地區和風景名勝區污染嚴重的燃煤裝置應限期治理,在規定期限內改燒清潔燃料或採取固硫、腫硫措施。
燃煤裝置的限期治理,按《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執行。第八條煤炭生產、加工、銷售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按照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要求,供應低硫煤、洗煤和固硫型煤,向購煤的單位和個人出具有法定效力的煤質含硫量或固硫型煤鈣硫比檢驗證明,並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
有關煤質檢驗證明爭議,由重慶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鑒定。第九條能源部門應按照控制烯煤二氧化硫污染要求,優先把天然氣或其它清潔燃料供應城市居民、飲食業、公共食堂燃用,並按要求加強燃煤的供應管理。第三章監督管理第十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篤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鍋爐、窯爐等燃煤裝置,應按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審查對環境的影響,嚴格執行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第十一條國家明令淘汰報廢的鍋爐、窯爐、茶水爐等燃煤裝置,禁止使用或易地再用。第十二條使用燃煤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如實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或煤種、產地、含硫量、耗用量、以及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等有關數氫資料,並接受環境保護部門的檢查和監督。第十三條渝中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大渡口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范圍內燃煤(含煉焦炭)排放二氧化硫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按規定繳納排污費,繳費標准風附表;其他區市縣參照執行。
如需調徵收標准,由市環境保護局會同市財政局、市物價局提出調整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十四條在氣象惡劣,二氧化硫廢氣積聚,可能給人民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緊急情況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立即報告同級人民政府,並採取應急措施,責成排污單位減省或停止排放二氧化硫廢氣。第四章違章處理第十五條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違反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者,除加收一至三倍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外,並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有關規定處理。第十六條燃煤裝置在改造治理後,又擅自燃用高硫煤者,加收二至三倍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並責令改正。第十七條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報廢的鍋爐、窯爐、茶水爐等燃煤裝置,或淘汰報廢後又重新使用或易地再用者,除加收一至三倍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外,並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處理。第十八條對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拒報或者謊報燃煤二氧化硫排放等有關數據資料者,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或處以3000元以下罰款。第十九條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燃煤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設施者,加收二至三倍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並責令重新安裝使用。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煤炭生產、加工、銷售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不按規定銷售煤炭,或以高硫煤充低硫煤,或拒不出具煤質證明者,按其違章售煤總金額的10-20%處以罰款。第二十一條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按《重慶市環境保護獎勵與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