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人
① 行政主體中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專行政法規,地屬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② 公務法人與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聯系
公務法人是依照公法設立的法人,是公法人的一種,也就是根據公法規定而成立的法人,以公共事業為成立目的。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是具有公共事務職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權力,自己承擔責任,可以是企業組織,也可以是事業組織。公務法人可以在法律法規授權組織里存在。
③ 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有哪些
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主要有中央機關與機構、地方機關與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與個人三大類。中央機關與機構主要有六類:國務院;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部委行署;國務院直屬單位和特設機構;國務院組成部門管理的機構;授權的內設機構,原則上內設機構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些內設機構經過法律法規特別授權而享有了一定的行政職權,常見的有專利評審委員會,它是知識產權局的內設機構,商標評審委員會是工商局的內設機構,公安部下屬的公安消防局,公安交管局以及公安邊防局是公安部的內設機構;授權的議事協調機構。
地方機關與機構也分為六類:級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縣級到省級人民政府;縣以上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特設機構;種派出機關;央機關或機構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授權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包括派出所,公安所,稅務所;定條件下的綜合執法機構,根據行政處罰法規定和組建的綜合執法機構。
非政府組織和個人,非政府組織經過授權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包括四類:授權的企業組織,如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授權的事業單位;授權的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授權的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行政組織的職權包括八大內容:行政立法權、行政決策權、行政決定權、行政命令權、行政執行權、行政處罰權、行政強制執行權、行政司法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④ 法人是被授權人還是授權人
要看在什麼情況下,法人作為公司的主體資格,對於該公司所做的公司事務或者職工行為來說,法人是授權人;但對於代理商等形式存在的公司來說,法人又是被授權人。要看授權時授什麼權。
授權人是領導者通過為員工和下屬提供更多的自主權,以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我們把這種領導稱為授權人。授權是領導者智慧和能力的擴展和延伸,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和原則,授權過程是科學化和藝術化的過程。
被授權人是指擁有行政職權,但其行政職權並不因組織的成立而形成,而來自於單行法授權的主體,也被稱為「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被授權組織」。在中國行政法學上,被授權人和行政機關一起被稱為行政主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國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
(4)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人擴展閱讀:
《民法總則》第五十七條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第五十九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六十條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⑤ 行政主體中,法律授權的組織有哪些
授權的企業組織有以下幾種
一、授權的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如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書的頒發屬於教育部相關法規授權),國家電網(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權),銀行(貨幣管理權:沒收假幣、更換破損貨幣);,鐵路運輸企業,郵政企業,電信企業等公用事業企業。
二、或者社會團體,如行業協會。授權的自治組織,如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這里的法規指的是國務院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規章。
(5)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人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的職權通常由憲法和法律規定,主要分執行與管理兩個方面。在執行方面,中央行政機關執行代議機關制定的法律和決定,地方行政機關除執行上述法律和決定外,還要執行上級行政機關的命令和本級代議機關的決議。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機關管理全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務,而地方行政機關則以管理內政事務為主,不管理外交事務,軍事方面的管理事務也很少。
行政機關在執行和管理的過程中,有權作出行政決策,發布行政命令和行政決定,並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數國家的行政機關實行合議制外,一般國家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機關都實行首長負責制。
⑥ 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
行政來法第十七條自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三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⑦ 《公司法》規定公司法人可以授權代理人嗎
可以。公司的授權代理人可以是法人,但是不限於法人。授權代理人是指授權委託他人代理某項事務的人,亦即委託人,相對方為受委託人或代理人。委託合同自雙方達成一致的協議時即成立,不以物的交付或當事人實際履行行為作為合同成立的要件。
法律分析
委託合同為諾成合同。委託合同為不要式合同,合同採用何種形式,由當事人雙方自行約定。委託合同無論是否有償,均為雙務合同。在無償的委託合同中,委託人雖沒有支付報酬的義務,但其仍負有其他義務,如支付費用、接受委託事務的結果、賠償損失等,這些義務與受託人的義務是相對應的。因此,無償的委託合同也是雙務合同。法定代表人: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法定代表人就是能夠代表法人的人,因此又稱法人代表;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設有董事會的法人,以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沒有董事長的法人,經董事會授權的負責人可作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但是代表人的行為超出法人授予的權利范圍,法人就可能為其承擔責任。授權委託人:指授權委託他人代理某項事務的人,亦即委託人,相對方為受委託人或代理人;(此處特指受法人代表委託的代理人)。職務: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⑧ 法定代表人跟法人授權責任人可以是一個人嗎
法人授權責任人,不是法律規范法律用語。法人授權與法定代表人並非同一人,其性質也大相徑庭。法人一般以公司形式出現,是一個經濟實體;法定代表人是一個自然人,雖可成為民事主體,但多數情況下是接收委任,以公司名義行使管理職權。法人依法設立並開展經營活動,而法定代表人由上級任命,或由董事會選舉、任命,要對公司董事會負責。所以,盡管可能兩者的根本利益一致,但開展活動的方式,承擔責任的法律要求是有較大差距的。
⑨ 什麼叫法律、法規授權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是指依具體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組織。由於行政活動的廣泛性及復雜性,某項行政事務可能由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管理的情形有不少,如衛生防疫站和食品衛生監督站都不是行政機關,經《食品衛生法》授權,它們就能行使食品衛生監督檢查權和對違反食品衛生法的相對人的行政處罰權。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事業組織。事業組織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從事為工農業生產服務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單位。
(2)社會團體。社會團體雖然不是行政機關,不屬於行政系統,但法律、法規往往授權它們行使某些行政職能,如各種行業協會,它們有依法律、法規的授權管理本行業的某些行政事務的權力。
(3)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指城市和農村按居民、村民居住的地區設立的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
(4)企業組織。企業組織主要是行政管理的對象,但在特定情況下,法律、法規也可授權其行使一定行政職權。
(5)各種技術檢驗、鑒定機構。對一些需要運用專門知識、專門技能、專門設備進行檢驗鑒定的事務,法律、法規通常授權由一些有關的技術性機構辦理。
被授權組織的法律地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被授權組織在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職權時,享有與行政機關相同的行政主體地位。
(2)被授權組織以自己的名義行政法律、法規所授職權,並承擔相應法律後果。
(3)被授權組織在執行其被授職權以外的自身職能時,不享有行政權,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
⑩ 法律 法規 授權的組織,,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包括 國務院的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 不包括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