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法律

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法律

發布時間: 2022-05-31 05:20:25

❶ 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的介紹

《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經2011年4月29日青島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通過,2011年5月27日山東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批准。該《條例》分總則、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城鄉規劃的實施、特色風貌保護、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7章81條,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2000年12月22日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的《青島市城市規劃條例》和《青島市村鎮規劃條例》、2003年11月28日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的《青島市城市建築規劃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❷ 濱州市城鄉規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科學合理制定城鄉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管理,保障城鄉規劃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監督管理,以及在規劃區內進行的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適應,遵循多規合一、城鄉統籌、區域協調、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加強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注重生態宜居和可持續發展,體現黃河三角洲自然、人文特色。第四條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第五條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的城鄉規劃管理,指導本行政區域內各縣的規劃編制與實施,具體負責市轄區和市屬開發區的城鄉規劃管理等工作。

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市、縣城鄉規劃執法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並依照城鄉規劃法律、法規查處違法建設行為。第六條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環保、旅遊、人防、城管執法等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城鄉規劃相關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八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建由相關部門、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公眾代表等組成的城鄉規劃委員會,對涉及城鄉規劃的重大事項進行審議,其審議意見應當作為政府的決策依據。

城鄉規劃委員會的議事規則由同級人民政府制定,日常工作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第九條市、縣人民政府及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規劃的綜合研究,建立城鄉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地理信息和各類城鄉規劃資料庫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城鄉規劃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第十條各類城鄉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等的編制、審批、備案以及修改,依照城鄉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范圍以外的街道,參照鎮的標准編制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一條村莊規劃由村莊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組織編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縣(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後,報縣(區)人民政府審批;市屬、縣(區)屬各類開發區內的村莊規劃,報設立開發區的市、縣(區)人民政府審批。

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村莊,不再編制村莊規劃。第十二條規劃區內的城鎮建設用地,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未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不得進行建設。第十三條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可以組織編制重要地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其他修建性詳細規劃,可以由建設單位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組織編制,並報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審定。

修建性詳細規劃自審定之日起三年內未實施或者五年內未實施完畢的,應當重新審定。第十四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在保證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優先滿足防災減災、人民防空、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的需要。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應當實行豎向分層立體綜合開發,橫向相關空間互相連通,地面工程與地下工程協調配合。

新建、改建、擴建城市道路應當依據專項規劃和功能需求同步規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因特殊原因不能建設的,應當進行管線綜合規劃設計,統籌各類管線建設。

規劃建設的地下工程,除因地質等原因不能建設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劃要求進行建設。第十五條制定城鄉規劃,應當加強對城市水系和特色景觀環境的整體控制。標志性景觀節點、重點旅遊景區周邊應當規劃建設控制地帶,預留綠化帶、公共通道、視線通廊,保持周邊建設項目與景觀、景區相協調。第十六條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在城鄉規劃獲得批准後三十日內,向社會公布規劃的主要內容和圖紙。

總體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定期組織規劃編制單位、有關部門和專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向原審批機關提出評估報告。

❸ 日照華業環保系統自動化項目什麼時候開工

具體開工時間還沒有確定。
2022年2月24日,華業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環保系統自動化設備製造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批前公示。
依據《城鄉規劃法》、《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該建設項目符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相關規定要求。現就該項目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內容進行公示,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2022年02月25日至2022年03月07日.如有意見需反映,請於公示期間以書面形式將反映的情況送至日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單位反映情況要加蓋公章。利害關系人如需申請聽證請在公示期內提出申請,特此公示。

❹ 大家好!誰有<<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

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根據國家《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拆遷當事人,包括拆遷人和被拆遷人。

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

第四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舊區改建、改善城市環境和居民居住條件,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條 拆遷人必須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第六條 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資源、公安、物價、文物、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的有關工作。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七條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城市規劃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編制城市房屋拆遷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並按規定程序報批和組織實施。

確需調整拆遷計劃內項目的,應當按照前款的規定重新報批,但不得超過已批準的年度拆遷規模。

第八條 列入拆遷年度計劃內的房屋需要拆遷的,申請拆遷的建設單位可憑規劃選址意見書或者其它有關批准文件,提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發出通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核查擬拆遷范圍內房屋的產權情況、使用情況以及租賃情況等。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九條 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條件及附圖;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證明。

屬於房地產開發項目的,還應當提供房地產開發經營權證明。

土地儲備機構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當提交有關土地儲備的政府批准文件,可免交本條第二款規定的第(一)、(二)、(三)項材料。

拆遷計劃應當包括拆遷范圍、拆遷方式、拆遷期限、動工拆遷和完成拆遷的具體時間等內容;拆遷方案應當包括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基本情況、補償安置費用概算、產權調換房屋的房源和標准及相關證明文件、拆遷安置用房平面設計圖、臨時過渡方式及期限等內容。

第十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行政許可的法律規定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許可決定書,並說明理由。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時,應當通過舉行聽證會等方式聽取申請人和申請拆遷范圍內有關單位、個人的意見。

第十一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應當將房屋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內容,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拆遷人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應當在拆遷現場公示房屋拆遷許可證、拆遷工作流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拆遷補償安置標准、實施拆遷的單位名稱、拆遷工作人員名單等,接受監督。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拆遷人及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向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第十二條 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

(一)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賃房屋。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必須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但延長暫停期限不得超過1年。

第十三條 拆遷人必須按照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實施房屋拆遷,並按照有關規定繳納拆遷管理費。

拆遷期限不得超過1年。未在拆遷期限內完成拆遷,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前15日內,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書面答復。批准延期拆遷的,延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逾期未申請或者經申請未獲批準的,房屋拆遷許可證自行失效。

第十四條 拆遷人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實行委託拆遷。

拆遷人自行拆遷的,應當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

拆遷人實行委託拆遷的,應當向被委託的拆遷單位出具委託書,並訂立書面拆遷委託合同。拆遷人應當自拆遷委託合同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拆遷委託合同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被委託的拆遷單位不得轉讓拆遷業務。

接受委託拆遷的單位,必須取得城市房屋拆遷資格證書。城市房屋拆遷單位的資格管理辦法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不得作為拆遷人,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五條 在拆遷期限內,拆遷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拆遷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置地點和安置面積、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以及違約責任等事項,訂立書面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書面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人應當自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之日起30日內,將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拆遷人不得要求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先搬遷、後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第十六條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後,一方當事人反悔或者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第十七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在拆遷期限內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批准拆遷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裁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是被拆遷人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裁決。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裁決申請之日起7日內,以書面形式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決定不予受理的,還應當說明理由。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戶數或者拆遷面積超過三分之一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在決定受理裁決申請前,應當進行聽證。

決定受理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對被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提供安置用房、周轉房的,復議、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但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除外。

第十八條 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或者下一級人民政府強制拆遷,或者由作出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九條 尚未完成拆遷補償安置的建設項目轉讓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辦理房屋拆遷許可證變更手續。轉讓後,原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有關轉讓人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書面通知被拆遷人,並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予以公告。

第二十條 拆遷人不得改變尚未搬遷的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原有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交通等基本生活條件,不得拆除影響其房屋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建築物、構築物等。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暴力、脅迫等手段迫使、欺騙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或者搬遷。

第二十一條 拆遷人應當在拆除房屋後30日內,持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到當地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房屋注銷登記手續,繳銷原房屋權屬證書。

拆遷涉及土地使用權變更的,必須依法辦理土地權屬變更登記手續。

第二十二條 拆遷中涉及軍事設施、教堂、寺觀、文物古跡以及外國駐華領事館房屋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在拆遷安置中應當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第二十三條 拆遷人實施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資金必須足額到位,全部用於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不得挪作他用。拆遷人應當將拆遷補償安置資金的銀行帳戶告知房屋拆遷管理部門。

第二十四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房屋拆遷實施情況和拆遷補償安置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和統計資料報告制度。

拆遷人應當及時整理並妥善保管拆遷資料,並應當在完成拆遷後30日內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移交拆遷資料。

第三章 拆遷補償與安置

第二十五條 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第二十六條 被拆遷房屋屬於住宅房屋,且低於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房解困標準的,拆遷人應當按照住房解困標准對被拆遷人進行貨幣補償或者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安置房屋。住房解困標准內增加面積所需的費用,由拆遷人承擔。住房解困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七條 被拆遷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貨幣補償金額應當按照被拆遷房屋所處的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因素,參照同區位同類房屋的銷售價格,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拆遷當事人協商一致的,依照其約定。

第二十八條 被拆遷房屋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應當以所提供的安置房屋與被拆遷人的被拆遷房屋進行產權調換。安置房屋和被拆遷房屋均按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進行評估。雙方結清差價後,安置房屋的產權歸被拆遷人所有。

拆遷人應當按照拆遷房屋的面積或者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約定的面積與被拆遷人進行產權交換。未經被拆遷人同意,拆遷人不得擅自擴大或者縮小產權調換面積。拆遷人擴大或者縮小產權調換面積超過百分之三的,被拆遷人有權拒絕接受。

拆遷非營利的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第二十九條 被拆遷房屋和安置房屋的面積均按建築面積計算。

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屬於私有房屋的,以房屋所有權證書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屬於公有房屋的,以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計租表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無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計租表但建設手續合法的房屋,或者計租表上只載明使用面積的公有房屋,其建築面積以批准建設文件載明的建築面積或者以房地產測繪機構實際測量的建築面積為准。

第三十條 拆遷人提供的安置房屋,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質量安全標准;

(二)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房屋建築設計技術規范和標准;

(三)產權清晰且無權利障礙。

拆遷人提供的安置房屋應當是新建房屋;提供其他房屋的,應當經被拆遷人同意。

第三十一條 被拆遷房屋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地點,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對拆遷區域的要求和建設工程項目的性質確定。

拆遷住宅房屋,拆遷區域用於住宅房屋建設,被拆遷人要求就地實行房屋產權調換安置且按照批準的建設工程規劃能夠滿足被拆遷人房屋產權調換安置要求的,拆遷人應當就地安置。規劃部門在審批該住宅房屋建設規劃時,應當考慮被拆遷人就地安置的需要。

拆遷住宅房屋,拆遷區域用於社會公益性項目或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應當實行異地安置。

第三十二條 拆遷非營利的公益事業房屋,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

第三十三條 拆遷出租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應當按照被拆遷人的要求進行補償或者安置。

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但是,原房屋租賃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拆遷帶院落的房屋,應當按照房屋院落面積的大小,結合城市規劃容積率系數的要求,適當增加貨幣補償金額或者補償安置面積,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五條 拆遷非住宅房屋,其房屋所有人持有的房屋所有權證書用途欄內標明「營業」等字樣的,應當按照營業用房給予補償或者安置。

拆遷的住宅房屋兼作營業用房,且符合下列條件的,應當適當增加貨幣補償金額或者補償安置面積,具體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一)取得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並有納稅記錄;

(二)房屋所有權證書、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註明的營業地點一致。

第三十六條 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由當事人在限期內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拆遷人提請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城市綜合執法部門批准拆除,拆除費用由當事人承擔;當事人拒不承擔的,以料抵所需拆除費用。

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可給予適當補償,但批准臨時建築時規定不予補償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 拆遷的房屋存在產權、債權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在拆遷期限內未解決的,由拆遷人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當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同意後可先行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糾紛解決後,拆遷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給予貨幣補償或者進行房屋產權調換。

第三十八條 拆遷產權不明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當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三十九條 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按照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法規執行。

第四十條 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家補助費。

第四十一條 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選取貨幣補償且自行尋找安置用房的,拆遷人應當支付3個月的臨時安置補助費。

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選取產權調換且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由拆遷人提供周轉房的,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二條 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按時騰退周轉房。

因拆遷人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安排住處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從逾期之月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對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從逾期之月起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第四十三條 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當支付經營性補助費。

第四十四條 搬家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經營性補助費、評估鑒定費的具體標准,由設區市、縣(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四章 拆遷評估

第四十五條 被拆遷房屋和安置房屋需要評估的,應當由取得房地產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報告必須由兩名以上專職注冊房地產估價師簽字。

第四十六條 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每年向社會公布拆遷評估機構的名錄,供拆遷當事人選擇。

第四十七條 拆遷當事人應當協商選擇拆遷評估機構;協商不成的,由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組織抽簽確定;拆遷當事人放棄抽簽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指定。

拆遷當事人應當與選定的拆遷評估機構訂立拆遷評估委託合同,並自合同簽訂後15日內報當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拆遷評估機構不得轉讓或者變相轉讓受託的評估業務。

第四十八條 房屋拆遷評估的方法,由拆遷當事人與評估機構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應當選用市場比較法;不具備採用市場比較法條件的,可以採用其它評估方法,但應當在評估報告中說明原因。

第四十九條 拆遷評估應當遵循獨立、客觀、公正、合法的原則。拆遷評估機構應當如實出具評估報告,不得與拆遷當事人一方串通損害另一方的合法權益,不得以給予回扣等不正當手段獲取拆遷評估業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評估活動和評估結果。

拆遷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與拆遷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或者是拆遷當事人的,應當迴避。

第五十條 評估機構應當將初步評估結果向被拆遷人公示7日,並進行現場說明,聽取意見。

公示期滿後,評估機構應當向拆遷當事人提供委託范圍內被拆遷房屋的整體評估報告和分戶評估報告。分戶評估報告應當在公示期滿後5日內送達被拆遷人。

第五十一條 拆遷當事人對評估結果有異議的,應當通過協商解決;經協商仍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提出異議的當事人可以向原評估機構申請復核,也可以另行委託房地產評估機構重新評估。

重新評估結果與原評估結果的差異在允許誤差范圍內的,原評估結果有效,重新評估費用由提出異議的拆遷當事人承擔;超出允許誤差范圍的,提出異議的拆遷當事人可以向省或者設區的市房屋拆遷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技術鑒定。房屋拆遷評估專家委員會應當成立專家小組進行鑒定,其鑒定結論作為最終裁決結果。重新評估和專家鑒定費用由未被採用評估結果的評估機構承擔。

拆遷評估專家委員會由省、設區的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從注冊房地產估計師以及房地產、城市規劃、法律等方面的專家中選定組成,並予以公示。專家鑒定小組的組成人員應當從專家委員會中隨機抽取,並不得少於5人。

誤差范圍由設區的市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會同物價部門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照國家《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

(一)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

(二)拆遷人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

(三)未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實施拆遷的;

(四)委託不具有拆遷資格的單位實施拆遷的;

(五)擅自改變或者延長拆遷期限的;

(六)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轉讓拆遷業務的。

第五十三條 拆遷人在拆遷期間,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恢復原狀;給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造成損失的,拆遷人應當依法予以賠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拆遷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批准擅自實行自行拆遷的;

(二)在拆遷期限內,未按規定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書面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或者簽訂協議後未按規定備案的;

(三)將拆遷補償安置資金挪作他用的。

第五十五條 房屋拆遷評估機構和房屋折遷評估人員在房屋拆遷評估中,違反房屋拆遷評估的有關規定和規范,出具不實評估報告、與拆遷當事人一方串通損害另一方的合法權益或者以給予回扣等不正當手段獲取拆遷評估業務的,由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給拆遷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六條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規定編制、報批城市房屋拆遷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

(二)違反規定審查、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

(三)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後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對違反拆遷管理的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拆遷范圍確定後,違反規定辦理應當暫停辦理的事項的;

(五)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接受拆遷委託或者作為拆遷人實施拆遷的;

(六)未按規定受理房屋拆遷糾紛申請並依法作出裁決的;

(七)違反規定組織實施房屋強制拆遷的;

(八)未經拆遷當事人協商和組織抽簽,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直接指定房屋拆遷評估機構的;

(九)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並造成比較嚴重後果的。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可按照本條例執行。

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集體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具體辦法。

第五十八條 本條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❺ 山東省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增強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城市建設和從事城市建設管理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城市建設管理,是指對城市建設規劃和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市容環境衛生的建設管理及對城市維護建設資金的管理。第四條城市建設應當遵循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貫徹合理用地、節約用地方針,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第五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建設計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第六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單位和個人採用先進的設計方案和施工技術,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建設水平。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的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市(地)、縣(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公安、財政、土地、工商、交通、環保、電力、郵電、水利、衛生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做好城市建設的有關管理工作。第八條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城市建設行業管理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服務標准,接受公眾監督,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優質服務。第九條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宣傳和社會公德教育,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活動,不斷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城市規劃,服從城市建設管理,並有權對城市建設規劃的實施進行監督,對違反城市建設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二章規劃與實施第十一條城市建設必須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法律、法規,符合城市規劃要求。
城市規劃經批准後,城市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公布和宣傳,並接受公眾監督。第十二條城市供水、供氣、供熱、公共客運交通、道路、排水、防洪、園林綠化、環境衛生、消防、供電、通信、人防等各項城市建設專業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編制。
城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在編制城市建設專業規劃時,必須依據城市總體規劃,並與其他專業規劃相協調。第十三條城市建設各項專業規劃經批准後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須經有關專家進行論證並徵求市民的意見後,方可報經城市人民政府批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四條城市人民政府必須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建設城市廣場、立體交通、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大型市政公用設施。第十五條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必須把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納入建設和改造計劃,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第十六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對城市建設實行綜合管理。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和城市供水、排水、供氣、供熱、供電、通信、消防等依附於或者穿越城市道路的各種管線、桿線等設施,必須服從城市規劃管理,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協調,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施工原則一次性集中建設,其建設資金由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籌集。其中屬於供電、通信等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由電力、郵電等有關部門承擔。
在城市規劃區內,自行建設的專用道路、管線需要與城市道路、管線連接的,必須經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大中型公共建築、商業區和住宅區,必須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建設停車場。第十八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和國家有關規定,建設與城市人口、面積相適應的城市綠化用地。
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和綠化覆蓋率等規劃指標,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第三章管理與維護第十九條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市容環衛設施養護、管理單位的監督管理,制定養護和維修的年度計劃,核定養護、維修費用,並對養護、維修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
承擔市政工程、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市容環衛設施養護、維修的單位,必須按有關養護、維修技術規范,定期對其負責的設施進行養護、維修,保證其完好和正常運轉,並接受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❻ 政府對於違章建築的房屋是如何處罰的

屬嚴重妨礙城市規劃的違章建築,應限期拆除或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沒收。對於違章搭建、違章建築,依法必須限期改正、拆除或沒收的,不得僅用罰款代替。公私同幢的房屋中的違章搭建,參照《公房條例》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對正在施工的違章建築,有關主管部門一經發現,應責令其立即停工;不聽勸阻,繼續施工的,可予以強制拆除。

對妨礙公共安全和交通的違章建築,由區(縣)人民政府組織規劃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等按下列程序予以拆除:規劃管理部門依職權調查取證,查清違章建築的事實。

規劃管理部門向當事人發出限期自行拆除違章建築的決定書。其中對成片違章建築,先由區(縣)人民政府發出統一整治的通告。當事人對決定書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逾期不自行拆除違章建築的,由區(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強制拆除。



當事人及其他人妨礙、阻撓執法人員查處違章搭建、違章建築,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九條第七項處理;使用暴力、威脅方法妨礙查處違章搭建、違章建築,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強制拆除違章搭建、違章建築所支出的人工費、垃圾清運費等,主管部門應作出由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行為人承擔費用的行政決定書。當事人不服的,可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起訴,又不履行決定的,作出決定的主管部門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建築施工單位承攬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其主管部門應對建築施工單位負責人和主要責任人員予以行政處分。

負責整治違章搭建、違章建築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以權謀私、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由其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❼ 《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是否適用於舊村改造

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006年9月29日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建設項目順利進行,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安置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拆遷當事人,包括拆遷人和被拆遷人。
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第四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舊區改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居民居住條件,有利於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第五條 拆遷人必須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第六條 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省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資源、公安、物價、文物、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的有關工作。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拆遷審批程序或者擴大拆遷規模以及濫用強制手段、野蠻拆遷等行為進行舉報。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察、房屋拆遷管理等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第二章 拆遷管理

❽ 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科學合理地制定城鄉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管理,保障城鄉規劃的實施,統籌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縣城規劃、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城市規劃、縣城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條例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縣城、鎮、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和鄉規劃、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第三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和傳統風貌,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並符合區域人口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銜接。第四條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各類建設活動應當符合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城鄉規劃管理體系,將城鄉規劃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和規劃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集中統一管理,確保依法實施城鄉規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並根據財政收入的增長情況和規劃事業的發展需要適當增加。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城鄉規劃工作的公眾參與制度。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應當充分徵求專家和公眾意見。

省、城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建由相關部門、專家和公眾代表組成的城鄉規劃委員會,對涉及城鄉規劃的重大事項進行審議,其審議意見作為城鄉規劃的決策依據。第七條省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城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各類開發區的城鄉規劃工作,由城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集中統一管理。第八條鼓勵開展城鄉規劃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健全城鄉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城鄉規劃規范化、信息化,提高城鄉規劃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

對在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給予表彰。第二章城鄉規劃制定和修改第一節城鄉規劃編制和審批第九條省人民政府依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組織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省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依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按照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需要,組織編制區域性城鎮體系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第十條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由城市、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審批;依法應當報國務院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

鎮總體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由鎮、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城市、縣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一條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的編制原則和內容,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

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應當包括遠景規劃,根據合理的資源和環境容量,按照城鎮化發展到成熟期的城鎮人口數量,對城鎮遠景規模、空間布局等長遠發展作出預測性、前瞻性的安排。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在報上級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鎮、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在報城市、縣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先經鎮、鄉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代表的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鎮、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村莊規劃,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並徵求城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意見。

規劃組織編制機關報送審批城市總體規劃、縣城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應當同時報送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鎮、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審議意見和根據審議意見修改規劃的情況。

❾ 山東省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辦法(2010修正)

第一條為了科學合理地制定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保證城鄉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城市健康有序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批和實施,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是指以城市、鎮總體規劃或者分區規劃為依據,為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對城鎮建設用地和空間布局的各項控制指標及其他規劃要求作出的規劃。第四條城市、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

城鄉規劃工作經費應當納入政府公共財政預算,保證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和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第五條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覆蓋城市、鎮總體規劃確定的規劃建設用地。城市、鎮的中心地區、舊城改造地區、近期發展地區、儲備土地、下一年度建設用地和擬出讓的用地以及其他重要控制區域,應當優先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第六條省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具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省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規范,指導和規范全省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第八條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按照規劃設計單位具體編制,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並徵求公眾意見,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城市或者縣人民政府審批、公布、備案的程序進行。第九條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方案徵集等方式,擇優確定具備相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承擔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第十條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或者分區規劃的要求,綜合考慮自然環境、人文因素、公眾意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並符合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生活質量和景觀藝術水平的總體發展要求。第十一條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具體編制單位完成編制工作後,應當將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初審後,應當將草案的主要內容和圖紙廣泛徵求公眾意見。

徵求公眾意見的時間、地點和公眾提交意見的期限、方式應當在當地主要新聞媒體上公布。

徵求公眾意見的時間一般不少於30天。第十二條公眾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地點查閱規劃草案的文本,就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意見,並載明提出意見的理由和聯系方式。第十三條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收集、整理和研究公眾意見,必要時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聽證會等方式進行論證。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單位參考公眾意見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進行修改。

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修改完成後,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並附具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公眾意見以及對公眾意見的處理情況。第十四條實行城鄉規劃委員會制度。城鄉規劃委員會由公務員、專家學者和公眾代表組成。

城鄉規劃委員會委員由城市、縣人民政府聘任,其中非公務員委員應多於公務員委員。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由城市、縣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從委員中指定。第十五條城鄉規劃委員會會議由主任委員或主任委員委託副主任委員召集,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出席,且非公務員委員多於公務員委員的情況下,始得舉行。第十六條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時,應當採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城鄉規劃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必須經參加會議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員通過。審議意見由主任委員或主任委員委託召集會議的副主任委員簽署。第十七條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經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後,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報本級城市、縣人民政府審批,並附具城鄉規劃委員會的審議意見。

城鄉規劃委員會的審議意見,應當作為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決策依據。

未經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的,城市、縣人民政府不得審批。第十八條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或全體會議討論決定。討論通過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公布實施。

控制性詳細規劃討論通過後30日內,城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當地主要新聞媒體上公告。公告的內容應包括該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具體范圍、實施時間、查詢方式以及城市、縣人民政府認為需要公告的其他內容。

❿ 山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第五十七條

第五十七條使用宅基地進行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應當提交鄉村建設規回劃許可證申請表答、宅基地使用證明或者房屋權屬證明、村(居)民委員會同意建設的書面意見、新建住宅相關圖紙,向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由城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