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書法規格手卷

書法規格手卷

發布時間: 2022-05-31 06:50:10

1. 書法形式有哪些

一、條幅:

以長宣紙全開及對開(半截或半折),直書之作品為條幅。

條幅是豎行書寫的長條作品。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對裁。安排章法時,應能根據書體的特點,精心構思,立意要新。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落款要錯落有致,自然生動。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餘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後面另佔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宜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於款字,蓋印一般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也可蓋在款字左側。

條幅常見的格式有兩種:

一種是寫成兩行或三行的。兩行的格式。左右兩行均靠紙的左右兩邊寫,中間留出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聯系節奏,以及兩行間的彼此呼應。落款通常寫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應略高於第一行末一個字。款字可寫一行或兩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間的相互關系,穿插映帶及節奏變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於一、二兩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寫款,款字應短於正文,上下不宜與正文平行。

另一種是居中寫一行(少字數)的。書寫內容一般為格言、警句或一句詩詞等。字數較少,寫時要注意字的開合及節奏變化,以求生動。落款可分單款、雙款。單款一般寫在左側中間的位置。款字內容包括書寫時間、作者的名號,也可只寫作者名或號。印章蓋在款字下方,一般以兩方為宜,印與印之間要適當拉開距離。落雙款,上款寫在作品的右側中間偏上的部分,一般寫創作作品的時間,若是贈送作品,則需寫明被贈者的名或號,稱謂及雅正、惠存,清賞等字樣。

二、楹聯:

兩張對開條幅,分別書寫上下聯語者,亦稱對聯、對子或楹帖。

對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分為上下兩聯,右邊的為上聯,左邊的為下聯。上下聯的尺寸可與條幅等同,也可大於或小於條幅。對聯的書寫內容規定極為嚴格,只能是對仗的句子(上下聯字數相等,平仄相對、一般字不重復出現),包括對偶句(俗稱對子)、律詩中的中間兩聯(頷聯、頸聯)。

對偶句常見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聯,多到數十字、上百字一聯的。律詩則分為五言、七言兩種。五言、七言的對聯,在安排章法時,上下聯應單行居中豎寫。十字以上的對偶句,則宜寫成雙行或多行(注意書寫順序,上聯從右向左,下聯則從左向右。

落雙款,分別於上下聯的未尾,款字略高於正文底端。上下聯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處理好一聯內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變化,及上下兩聯間的呼應,令上下兩聯成為一個整體。

十字以下對聯的落款分為上下款和單款兩種。上下款,上款寫在上聯右邊,下款寫在下聯左邊。

上款一般寫詩句的作者、篇名等內容,如「黃庭堅登快閣詩句」下款則寫書者的姓名、號,以及書寫地點、時間等內容。如「丙子閑堂書於北京」若是贈送作品,上聯需寫明被贈者的名或號、稱謂及雅正、惠存、清賞等字樣。如「文英女士惠存」若是別人請你寫的一幅作品,上聯則寫請你作書人的名或號,稱謂外加上「囑書」等字樣。

單款一般寫在下聯左側中間偏上的位置。款字內容包括書寫時間、作者的名號,也可只寫作者名或號。印章蓋在款字下方,一般以兩方為宜,印與印之間要適當拉開距離。

三、中堂:

將料紙全開或比全開稍小而單獨或並掛於楹聯間之條幅。

中堂是國畫裝裱中直幅的一種體式,以懸掛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中國舊式房屋樓板很高,人們常在客廳(堂屋)中間牆壁上掛上一副巨大的字畫,稱為中堂畫。是豎行書寫的長方形的作品。內容多為四尺整張的福、壽、龍、虎等吉祥寓意的大字,再在左右配上「對聯」,也有懸掛祖訓、格言、名句書法題字或者祖先肖像、山水、老虎畫的。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

因為尺幅比較大,所以需要創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體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要使它們之間主次有別,相應生輝。落款切忌暄賓奪主。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餘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後面另佔一行或數行,上下均不宜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於款字,蓋印一般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蓋在款字的下方,也可蓋在款字左側。

四、斗方:

將宣紙裁成八開左右大小(約1尺見方) 之體裁,稱之。

斗方是中國書畫裝裱樣式之一。指一或二尺見方的書畫或詩幅頁。尺幅較小,一般指25—50厘米見方的書畫作品。民間年畫中,把這種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稱作 「斗方」。現年畫中亦有斗方的體式。一尺見方的小斗方,又稱為「斗方小品」或「小品斗方」。

斗方書寫內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為行列多,篇章布局時應十分強調上下左右的大小、開合、呼應及節奏變化等。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款字一般小於正文,要自然生動。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餘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後面另佔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能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於款字,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

五、匾額:

又稱橫披,條幅橫書裝框或刻於木板懸掛於壁上。

匾額一般掛在門上方、屋檐下。當建築四面都有門時,四面都可以掛匾,但正面的門上是必須要有匾的,如皇家園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許多匾額的四周邊框上,雕飾各種龍鳳、花卉、圖案花紋。有的鑲嵌珠玉,極盡華麗之能事。

古代官府衙門一般都會懸掛匾額

六、條屏:

以中堂、條幅等尺幅相類之料紙,寫成一組作品,依詩文長短。

其單獨懸掛的稱「條幅」,並掛的稱「堂屏」或「條屏」,如「四條屏,八條屏,十二條、十六、十八、乃至二十六條屏」。

七、扇面:

尺寸如扇形,有紈扇與摺扇,亦可裝裱或軸成冊。

扇面常見的形式有三種: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這種格式以每行寫兩字為宜,從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寫在正文的左側。款宜長些,款字寫一行至數行不等,印章宜小於正文。

2.寫少數字,利用扇面的寬度由右向左,橫排書寫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寫數行小字,與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書寫,下端隔行書寫,形成長短錯落的格局。這樣則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擁擠的情形,達到通篇的和諧。這種格式,先寫長行,以五字左右為宜,短行以一、二字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寫在正文後面,一行或數行均可。即章宜小於落款的字。

八、冊頁:

將小幅作品裝裱以便翻閱,合之成冊,展開成冊故名冊頁,其內容或相互連貫,或單獨成立。

因畫身不大,亦稱「小品」,又稱冊葉,葉冊。由一張張對折的硬紙板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閱。冊頁有三種樣式,一種是橫式畫心,裱成上下翻閱的,稱為「推篷式」;一種是豎式畫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稱為「蝴蝶式」;另一種裱成通折連成一體的,稱為「經折式」(經摺式),較小的豎條稱為「摺子」;也有的裱成單片,稱為「散裝」。

一般冊頁均取偶數,少則四開、八開,多則十二、十六、二十四開等,頁數再多可分為兩冊,每本冊頁的前後各加素白副頁(又稱護頁)兩開或四開。 一般都外鑲邊框,上下加檀木、楠木或宋錦裱裝的硬殼板面做為封面和封底,收疊時成一部書狀。這樣無論是欣賞、攜帶,還是保藏都比較方便。

九、手卷:

亦成橫軸,不便懸掛,只適合在書桌上舒展,觀後卷置之橫幅作品

手卷這種品式晉代就已經有了,它是由秦漢的「經卷」、「卷子本」演化而來的,手卷的內容可以有兩種:

一是由多幅獨立的字聯結而成,如果是由獨立的字、幅組成,字體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隸、篆都有的。二是由多件各自獨立的字混合穿插聯結起來,這種類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書法家的共同創作,也可以是一位書法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書畫家,自己做詩,自己書寫,自己根據詩的意思作畫,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三絕」。

2. 書法作品都有哪些格式

書法作品格式簡介:

  1. 條幅:以長宣紙全開及對開(半截或半折),直書之作品為條幅。

  2. 楹聯:兩張對開條幅,分別書寫上下聯語者,亦稱對聯、對子或楹帖。

  3. 中堂:將料紙全開或比全開稍小而單獨或並掛於楹聯間之條幅。

  4. 斗方:將宣紙裁成八開左右大小(約1尺見方) 之體裁,稱之。

  5. .匾額:又稱橫披,條幅橫書裝框或刻於木板懸掛於壁上。

  6. 條屏:以中堂、條幅等尺幅相類之料紙,寫成一組作品,依詩文長短

  7. 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紈扇與摺扇,亦可裝裱或軸成冊。

  8. 冊頁:將小幅作品裝裱以便翻閱,合之成冊,展開成冊故名冊頁,其內容或相互連貫,或單獨成立。

  9. 手卷:亦成橫軸,不便懸掛,只適合在書桌上舒展,觀後卷置之橫幅作品。

3. 書法常見規格尺寸

書法常見規格尺寸:中國畫宣紙尺寸(單位:CM)

小三尺:50*100;大三尺:69*100 ;三尺全開:100 x 55 ;三尺單條:100 x 27 ;三尺橫批:100 x 55 ;三尺對聯: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四尺全開:138 x 69 ;四尺單條:138 x 34 四尺橫批:138 x 69 ;四尺對聯: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

四尺三開:69 x 46 ;四尺四開:69 x 34 ;四尺六開:46 x 34 ;四尺八開:35 x 34 ;五尺全開:153 x 84 ;五尺單條:153 x 42 ;五尺橫批:153 x 84 ;五尺對聯: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開:180 x 97 ;六尺三開:97 x 60 ;六尺對聯: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開:238 x 129。

(3)書法規格手卷擴展閱讀:

書法作品格式與尺寸:

書法作品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書法篇幅的規格形式。書法作品創作過程中採用什麼樣的格式是作品最終是否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書法作品的格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卷、軸、冊、片四大類,具體有對聯、中堂、條幅、條屏、橫批、斗方、匾額、扇面、手卷、冊頁、手札等。

1、對聯:

對聯即因為書寫中國獨有的楹聯文體而形成的特殊格式,普遍運用於春聯的書寫和傳統建築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的兩邊,如果字數較多的長聯,可以分行書寫,上聯自右向左排行、下聯自左向右排行,這種長聯稱做龍門對。

2、中堂:

因懸掛於廳堂正中央而得名,是用出廠時的原始尺寸,不經剪裁的整張宣紙豎式書寫的作品。四尺整張宣紙豎式書寫的叫「四尺中堂」,六尺整張宣紙豎式書寫的叫「六尺中堂」,以此類推。它的高度(紙的長度)與寬度比約為二比一。

3、條幅:

條幅指豎式、條狀長方形的作品,其長與寬懸殊比例比較大,亦稱直幅或者立軸,通常將宣紙豎向對裁或將宣紙裁成長條形,裝裱之後就成了「立軸」。條幅一般都由整張宣紙順長對折裁開書寫而成,寫在四尺宣紙對開叫「四尺條幅」或「四尺條」;寫在六尺宣紙對開的就叫「六尺條」,以此類推。

條幅與中堂都是豎式長方形的樣式,其區別在於:中堂是用整張宣紙書寫而成;條幅是用整張宣紙順長對開或多開的條形宣紙書寫而成。

4、條屏:

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條幅,來書寫完成一篇完整文學內容的書法作品。由兩條構成的條屏叫「兩條屏」,由四條構成的就叫「四條屏」,以此類推。

5、橫披:

橫披指橫幅作品,橫長豎短。這種作品,是按宣紙的橫邊長度來稱謂的,譬如:橫邊長度是四尺的就叫「四尺橫披」,六尺的就叫「六尺橫披」,以此類推。這種格式可以寫少數字,自右而左寫一行,也可以橫式直寫形成多行書長篇字。橫披大的可用於建築物上、大廳會議室中懸掛,小的可用於齋室居所布置。

4. 關於全國首屆手卷書法, 尺寸規格的問題,高手回答下!!!!!!!

尺寸規格
高小於或等於50cm。長小於或等於600cm。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5. 書法的形制有幾種

有九種。

書法最常見的形制有中堂、條幅、斗方、手卷、對聯、條屏、冊頁、扇面、手札等。
基本分類:
中堂:是指用四尺或六尺整張宣紙豎直書寫的作品, 高寬比一般是二比一,舊時多掛於客堂中間,故名。
橫披:畫芯橫長豎短,多用於寫齋、堂、軒、館名稱或格言,又稱「匾額」。
條幅:又稱琴桃、立軸, 畫芯橫在2尺以下,比中堂畫窄小,體取縱勢,高寬比一般是三比一或四比一。
對聯:也稱楹聯、對子。對聯字數少則三言、四言、七言、十言不限,多則有百言之多。書贈對聯要寫出上聯,下聯為作者簽署名字和鈐印的地方。文字較多要列屬兩行或數行,上聯由右至左,下聯由左至右,此格式稱「龍門對」。有見兩聯均從右至左書寫者,此叫「順龍門」。
手卷: 手卷亦稱長卷,為橫幅,畫面窄長,不能懸掛,用手展閱,故名手卷。
斗方:舊時中堂的一半稱為斗方,其規格為正方形,後來不論大小,凡正方形的作品都歸之為斗方。
手札:又稱信札、尺牘等,手札雖屬小品,但它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6. 書法格式怎麼寫 圖片

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文字所有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書法也是中國的一大特色。

書法的格式書寫分為下面幾種:條幅 、楹聯、 中堂 、匾額 、扇面、手卷。

一、條幅的書法格式圖:


拓展資料:

書法格式分類的定義:

  1. 條幅:條幅是豎行書寫的長條作品。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對裁。安排章法時,應能根據書體的特點,精心構思,立意要新。條幅還包括廣告條幅,一種拉在高處或者張貼在牆上的字幅,能起到廣告和宣傳的作用。

  2. 楹聯:所謂「楹聯」,就是貼在楹柱上的聯句,因為上句和下句相對,比如:上句是「風吹天邊月」,下句就對「雨洗山上松」,所以又叫「門對對聯」、「對聯」。中國人過春節時喜歡把它貼在門的兩邊,渲染喜慶氣氛,如左邊貼「一元復始迎奧運」,右邊就貼「萬象更新望神州」,因此又叫「春聯」。

  3. 中堂:中堂之說起於北宋,一說起於唐。唐、宋置政事堂於中書省內,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中堂也是一種書、畫藝術形式。現在更多將中堂定義為家中的會客室,居中的廳堂,即客廳。

  4. 匾額:匾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幾千年來,它把中國古老文化流傳中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練的詩文、精湛的書法、深遠的寓意、指點江山,評述人物,成為中華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5. 扇面:扇子是古人搧風引涼的器具,而扇面用於寫字作畫,也是我國古代繪畫特有的形式之一。往來應酬互贈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書畫,是中國文人之間的一種雅事。早期書畫家主要使用圓形絹質的「紈扇」,明代「摺扇」流行後,紙面摺扇上書畫成為另一種選擇。

  6. 手卷:是國畫裝裱中橫幅的一種體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因幅度特點為「長,故又稱「長卷」。如宋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用一匹整絹畫成,長達一千多厘米。又因手卷為橫幅,所以也稱「橫卷」。

7. 書法長卷的規格

書法長卷規格有很多1四尺整張豎放從中間平分割開,是最簡單的一種2,六尺從中間割開,比較少用 3八尺宣一般不用隔開就可以寫條幅,只有寫對聯時,並且是給高堂上掛時,才會分開。 還有就是橫軸,存放時需捲起來,也是長卷。寫的時候要看字數,紙不夠用時,用膠水在後面粘住就好,規格不限,看字數,外邊一般都有賣的做好的長橫軸,你看字數買就好,謝謝

8. 硬筆書法作品尺寸不超過八尺,豎式為宜,手卷、冊頁尺幅不限。。。。不超過八尺啥意思,八尺有多大

尺寸不超過八尺。指的是對長度限制。手卷即為橫式作品。那麼橫向的長度就要控制在八尺以內(33*8cm)。豎式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從上到下不超過八尺長度。冊頁有橫式的也可為豎式,同樣要控制整個作品的長度

9. 書法作品的4尺是多少厘米x多少厘米

書法作品的4尺是:136X34cm。

尺是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於十寸。西漢時一尺等於0.231米,今三尺等於一米。

拓展資料:

書法作品一般尺寸:

1.條幅(4尺宣紙的1/2)條幅條幅由右至左書寫二、斗方方 斗三、橫幅(橫批)傳統的都是從右至左書寫,現代人也有自左而右書寫的。

2.長卷(手卷)長卷(手卷)一般四尺以上,從右至左書寫。扇面(扇形形狀)六、中堂與對聯對聯中堂對聯中堂與條幅的區別,一般整張紙算中堂,半張紙算條幅。

題款與鈐印:上款一般不寫姓只寫名;題上款時不蓋閑章,不題上款時可蓋閑章。蓋兩個印章時,要蓋一陰一陽,陽文章在前,陰文章在後,首個章距落款最後一字一個印章之距,次章距前章兩個印章之距。

另外最後一個印章不應低於作品正文。姓名只有兩字者,可將姓名刻為一章,另一章用字章或閑章、小名章及生月章。閑章蓋於作品開頭第一、二字之間稍靠上。印章大小:一般不應大於題款字,總的原則是章子宜小不宜大。

作品創作問題:展覽作品一般寫直的不寫橫的。用干支紀年;一般「年」字略去,如辛卯(年)仲夏,年字可不寫。

10. 什麼是書法手卷

書法手卷是橫幅的的書法作品。

手卷是國畫裝裱中橫幅的一種體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因幅度特點為長,所以又叫「長卷」。

書法手卷是一種特殊的書法形式,因為手卷作品的形狀總是橫幅的,不是豎幅的,而且高度一般在30—60厘米之內,長度至少在2米以上才行。

書法手卷是書畫橫幅中比較長的,因為不便於懸掛,只便於用手邊展開、邊欣賞、邊卷合,所以叫手卷;又因為「手卷」比較長,所以被人們稱為「長卷」。

手卷書法,是古時人們用毛筆書寫的橫幅的長卷,或稱「卷本」,是從秦漢時期的簡、牘等形式演變和發展過來的,也是古代書籍的一種形式。因古時書的章目是以一卷一卷來分類的,所以,前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說。

(10)書法規格手卷擴展閱讀

書法手卷的特點:

一、長度起碼3米開外,高度在50厘米以內為宜。

二、有完整的內容。

三、書體統一。

手卷是書法創作、裝裱的一種形制。有整幅一體的橫式作品,也有小幅多件作品通過裝裱而成的。古代,手卷和長卷混稱問題不大,現在應將長卷、手卷分開來叫。手卷,一般以三四十厘米左右的高度為宜,其長度短則幾米,長可達十數米。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