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運南省農田水利條例

運南省農田水利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31 08:37:30

1.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水利工程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工程效益,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保障城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下簡稱《水法》)和國家有關法律,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水利工程是指自治州內興建的水庫、塘壩、水閘、水池、水井、輸水配套、水土保持、水文、護岸、堤防、灌溉河道、渠道、機電排灌站及其附屬的房屋、通訊、觀測、道路、界標、綜合經營等設施以及界定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的土地、山林、草場。第三條自治州對水利工程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堅持誰建誰有、誰用誰管的原則。
州、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的統一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歸口管理職責,協同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水利工程。
縣城規劃區的供水、防洪排澇、防污、排污工程,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第四條自治州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利工程設施和參加防汛、抗洪、搶險的義務。第五條自治州內的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六條自治州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的領導,保證水法律、法規及本條例的貫徹實施。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第七條州、縣水利電力局是同級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實施水利工程保護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
(二)檢查、督促、指導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鄉(鎮)水利管理站和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工作;
(三)檢查水利工程建設、維修、配套的質量,處理隱患工程,編制防洪調度和供水運行計劃,指導防汛與蓄水工作;
(四)採用和推廣水利工程管理保護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經驗,提高管理水平;
(五)負責組織劃定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的具體事項;
(六)籌備和召開水利工程灌區管理委員會會議;
(七)制定水利工程保護管理的行政措施,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准頒布實施;
(八)加強水利執法體系建設,調解查處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發生的糾紛和事件;
(九)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或直接對水利工程管理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十)承辦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水利工程主管部門交辦的水利工程管理的其他工作。第八條鄉(鎮)水利管理站和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在縣水利電力局和鄉(鎮)人民政府領導下,管理本轄區內的水利工程,履行以下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水利工程保護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
(二)負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業務技術指導、施工質量監督,參與組織和指導防汛、抗洪、搶險的具體工作;
(三)負責轄區內水利工程的檢查匯報、維修保養、隱患處理和管理、保護范圍內的水土保持工作;
(四)制定水利工程管理規章制度,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協助各村制定水利工程管理公約;
(五)做好有關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統計工作,整編水文氣象觀測資料,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檔案;
(六)計收供水水費;
(七)籌備灌區管理委員會會議,並報告工作,聽取意見和建議;
(八)調解水利工程管理糾紛,協助查處水利工程管理案件,維護用水秩序;
(九)承辦水行政主管部門布置的其它水利工程管理事項;
(十)負責編制鄉(鎮)小型水利、人畜飲水工程規劃和歲修、養護、更新、改造的計劃,籌建、管理鄉(鎮)所在地的供水工程。第九條州、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設主任水政監察員、副主任水政監察員、水政監察員、助理水政監察員;縣以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設專職或兼職水政監察員、助理水政監察員。
主任水政監察員、副主任水政監察員由同級人民政府任免,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水政監察員、助理水政監察員由同級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任免,報上一級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各級水政監察人員履行以下職責:
(一)監督有關水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二)保護水、水域、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和其它有關設施,維護水事秩序;
(三)對水事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查明事實,提出意見,報水行政主管部門裁定;
(四)協調地區、部門之間的水事關系,協助司法部門查處水事治安、刑事案件。

2. 農田水利條例規定農田灌溉用水實行什麼相結合的制度

農田水利條例規定農田灌溉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農作物灌溉用水定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並公布。農田灌溉用水應當合理確定水價,實行有償使用、計量收費。

灌區管理單位應當根據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的年度取用水計劃,制定灌區內用水計劃和調度方案,與用水戶簽訂用水協議。農田灌溉用水應當符合相應的水質標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農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農田灌溉用水的水質監測。

國家鼓勵採取先進適用的農田排水技術和措施,促進鹽鹼地和中低產田改造;控制和合理利用農田排水,減少肥料流失,防止農業面源污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做好本行政區域農田灌溉排水試驗工作。灌溉試驗站應當做好農田灌溉排水試驗研究,加強科技成果示範推廣,指導用水戶科學灌溉排水。

3. 農田水利條例規定什麼應當落實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經費保障運行維護工作正常

農田水利條例規定農田水利工程所有權人應當落實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經費,保障運行維護工作正常進行。

針對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主體不明確、責任不落實,建、管、用一定程度上存在脫節,影響工程效益發揮的問題,《農田水利條例》在加強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方面主要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按照不同工程類型,分別確定運行維護主體。如,明確政府投資建設的大中型農田水利工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工程管理許可權確定運行維護單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籌資籌勞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委託的單位、個人負責運行維護,政府與社會力量共同投資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投資者按照約定確定運行維護主體等。

二是明確了運行維護職責。要求運行維

護單位和個人建立健全運行維護制度,加強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日常巡查、維修和養護。

三是完善了運行維護經費保障機制。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經費合理負擔機制,農田水利工程所有權人應當落實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維護經費。四是完善了工程設施保護要求。明確禁止侵佔、損毀農田水利工程設施,以及爆破、打井、採石、取土活動等危害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行為,並對上述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

4. 農田水利法律規定內容

法律分析:農田水利是為了加快農田水利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而制定的法規,條例中明確,發展農田水利,要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節水高效、建管並重的原則。條例對農田水利規劃的編製程序作了規定,要求編制規劃要統籌考慮農業生產需求、灌溉排水發展需求、環境保護等因素,廣泛徵求意見,特別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農民的意見。規定,農田灌溉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農田灌溉用水有償使用並合理確定用水價格,鼓勵推廣應用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鼓勵採取先進適用的農田排水技術和措施,糧食主產區和嚴重缺水、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以及地下水超采地區應當優先發展節水灌溉。

法律依據:《農田水利條例》

第二條 農田水利規劃的編制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農田灌溉和排水等活動,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所稱農田水利,是指為防治農田旱、澇、漬和鹽鹼災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採取的灌溉、排水等工程措施和其他相關措施。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民和其他社會力量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經營和運行維護,保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環境。國家依法保護農田水利工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全國農田水利規劃,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公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域農田水利規劃,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七條 編制農田水利規劃應當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水土資源供需平衡、農業生產需求、灌溉排水發展需求、環境保護等因素。農田水利規劃應當包括發展思路、總體任務、區域布局、保障措施等內容;縣級農田水利規劃還應當包括水源保障、工程布局、工程規模、生態環境影響、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技術推廣、資金籌措等內容。

第二十三條 禁止危害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下列行為:

(一)侵佔、損毀農田水利工程設施;

(二)危害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安全的爆破、打井、採石、取土等活動;

(三)堆放阻礙蓄水、輸水、排水的物體;

(四)建設妨礙蓄水、輸水、排水的建築物和構築物;

(五)向塘壩、溝渠排放污水、傾倒垃圾以及其他廢棄物。

5. 農田水利條例規定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調什麼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有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以及其他社會力量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有關工作。

發展農田水利,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節水高效、建管並重的原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田水利工作的組織領導,採取措施保障農田水利發展。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田水利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農田水利相關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農田水利的管理和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農田水利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國家鼓勵和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民和其他社會力量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經營和運行維護,保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環境。

6. 農田水利條例規定什麼應當組織開展農田水利調查

農田水利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農田水利調查。農田水利調查結果是編制農田水利規劃的依據。

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農田水利規劃,應當徵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民等方面的意見。下級農田水利規劃應當根據上級農田水利規劃編制,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經批準的農田水利規劃是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的依據。農田水利規劃確需修改的,應當按照原審批程序報送審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實施農田水利規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對農田水利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編制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等規劃涉及農田水利,應當與農田水利規劃相銜接,並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農田水利規劃組織制定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年度實施計劃,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安排的與農田水利有關的各類工程建設項目。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以及其他社會力量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有關工作。

7. 雲南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促進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發布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基本農田,是指保障本省人民生活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所確定並予特殊保護的耕地。
本條例所稱基本農田保護區,是指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而依照法定程序劃定的區域。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保護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及監督管理。第四條基本農田保護應當貫徹全面規劃、合理利用、加強建設、用養結合、嚴格管理的方針。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基本農田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作為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由上一級人民政府監督實施。第六條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本條例及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規劃、保護、管理工作。
各級計劃、財政、建設、環保、水利、林業、司法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基本農田的保護管理工作。第七條下列耕地應當確定為基本農田: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糧、煙、油、蔗和其他名、優、特、新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護設施的耕地和計劃改造的中低產耕地;
(三)蔬菜生產基地;
(四)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和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示範耕地;
(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認為應當劃入基本農田的其他耕地。第八條基本農田集中連片的區域,劃為基本農田保護區。
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分為下列兩級:
(一)生產條件好、產量高、長期不得佔用的耕地,劃為一級基本農田;
(二)生產條件較好、產量較高、規劃期內不得佔用的耕地,劃為二級基本農田。第九條基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工作,按照下列程序組織實施:
(一)縣(市)人民政府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審定下達的基本農田規劃指標,分解下達到各鄉(鎮);
(二)鄉(鎮)人民政府,按照縣(市)人民政府下達的規劃指標,會同縣(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實地劃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填製表冊,並編制鄉(鎮)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
(三)鄉(鎮)基本農田劃定後,由縣(市)人民政府匯總數據,並繪制縣(市)級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
(四)縣(市)人民政府劃定的基本農田,報上一級人民政府驗收合格後,由縣(市)土地管理部門建立檔案並抄送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基本農田保護區,由縣(市)人民政府設立保護標志,予以公告。第十條劃定基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時,不得擅自改變原承包者的承包經營權。第十一條劃定基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所需的經費,由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預算報同級財政核撥。第十二條確定的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或者佔用。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需佔用的,建設單位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按照下列規定辦理報批手續:
(一)佔用基本農田保護區一級基本農田500畝以下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佔用基本農田保護區二級基本農田和其他基本農田10畝以下的,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超過10畝、在1000畝以下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建設項目需臨時佔用基本農田的,應當按照前款的規定,與主體工程用地一並報批;因特殊情況未能與主體工程用地一並報批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辦理。
經批准臨時佔用基本農田的,應當在批準的地點、面積和期限內使用。
經批准佔用或臨時佔用基本農田的單位和個人,損害農田水利等生產基礎設施的,應當限期負責修復和賠償損失。第十三條非農建設經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費外,並應當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用地單位或者個人負責開墾與所佔基本農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由用地單位或個人,按征地費中土地補償費3-5倍的標准,向所佔基本農田的縣(市)土地管理部門繳納耕地造地費。

8. 我國有沒有農田水利法

《農田水利條例》已經2016年4月27日國務院第131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農田水利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快農田水利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農田水利規劃的編制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農田灌溉和排水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田水利,是指為防治農田旱、澇、漬和鹽鹼災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採取的灌溉、排水等工程措施和其他相關措施。
第三條發展農田水利,堅持政府主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節水高效、建管並重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田水利工作的組織領導,採取措施保障農田水利發展。
第四條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田水利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農田水利相關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農田水利的管理和
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農田水利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農田水
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條國家鼓勵和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民和其他社會力量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經營和運行維護,保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環境。
國家依法保護農田水利工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9.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山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第1條扶持鄉建設項目實行分級、分口管理,下級政府對上級政府負責,同級業務部門對政府負責,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施。省級投資分別由省水利水電廳、省農業廳和省扶貧辦下達。實際工作中各有關部門要搞好相互協作配合。省級管項目的立項、實施監督、竣工驗收;地州市負責項目設計審批、實施監督和接受省委託驗收;縣負責項目選擇、可行性論證、規劃設計、組織實施及竣工初驗。
二、項目確立第2條立項原則
以改善山區生產、生活基本條件,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為目標:以治水改土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坡地改梯田,擴大水澆地,改造中低產田地,推廣農水科技成果為主要內容,對經過扶持建設、增產潛力大、見效快、效益高的鄉優先立項。第3條立項程序
(一)報批規劃報告及申請立項報告。首先由縣提出規劃報告及申請立項報告,報地州市對口管理部門;地州市管理部門進行項目篩選,審查合格後上報省主管廳(辦),經省主管廳(辦)批准後方可立項。
規劃報告內容:包括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狀況、農業、水利現狀等;列項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設地點、規模、主要改造措施;項目工程量;所需資金估算及其來源;新增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初步分析及規劃圖。
申請立項報告內容:申請立項理由、組織領導、實施班子及資金匹配數額。
規劃報告及申請立項報告一式四份,報地州市主管局,由地州市主管局審核,並明確是否同意立項及資金匹配數額後轉報省主管廳(辦)一式二份審批。
(二)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項目經省主管廳(辦)批准立項後,各地根據批準的工程項目建設規模、資金數額、新增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初步設計或制定實施方案,報地州市主管局審批,由地州市報省主管廳(辦)備案。
三、項目管理第4條計劃管理
(一)年計計劃的編報和審批。編報年度計劃的依據是經過批準的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年度計劃於前一年的三季度編制(即九月底前)報地州市主管部門審批,報省主管廳(辦)備查。
(二)年度計劃的實施和檢查。各縣主管局及有關部門按批準的年度計劃組織實施,並經常督促檢查,幫助解決存在問題。每年十二月底前將建設進度報地州市主管局備案,地州市主管局應加強督促檢查,並於第二年6月底前將年度完成情況報省主管廳(辦)。
(三)年度計劃如有調整須報原批准單位審批同意。第5條資金管理
(一)投資管理。按照管理分工,各部門負責的鄉,省級下達的投資及地縣配套資金統由縣對口部門管理,任何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
(二)按項目進度撥款。建設資金按施工進度、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分期撥款。縣主管部門要預留10-15%的工程承包費,待工程驗收合格後再結算補齊。
(三)按項目進行核算。各項目都要實行獨立核算。核算每個項目的費用支出和資金、物料的收、支、結余數額。一個項目有多種資金來源的,可統一核算,分別報帳。項目投資必須專款專用。項目建設單位應按規定編報財務會計報表,按期匯總上報至縣的業務主管部門。
(四)加強財務監督檢查。地、縣業務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都要加強對建設單位的財務監督檢查。好的經驗要及時推廣,對存在問題要及時研究處理。第6條物資管理
工程所需物資在政府統籌下物資部門要優先保證,並要加強管理,專物專用,任何人不得截留挪用。第7條檔案管理
扶持鄉要從申報立項開始就建立檔案(社會經濟檔案、工程技術檔案、財務檔案)。內容包括建設前及工程完成後社會經濟狀況;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施工記錄、施工驗收資料;資金撥、付財務報表等。各扶持鄉還應配以相應的比較照片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配相應的錄像資料。第8條組織領導
扶持鄉所在縣的政府,要把此項工作列入議程,納入分管領導的崗位責任;業務主管局要有一位領導具體抓。凡列為扶持的鄉,都要建立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鄉長,並相應配備強有力的工作班子,負責項目實施。縣級技術負責人要參加領導小組。
四、竣工驗收第9條竣工驗收的依據和內容
按批準的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對各建設項目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建設項目的工程質量,投資執行情況,竣工工程移交及運行管理情況,資料歸檔管理情況進行驗收。

10. 雲南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5修正)

第一條為了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促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發布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的保護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及監督管理。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度,將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納入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各級計劃、財政、建設、環保、水利、林業、司法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基本農田的保護管理工作。第四條對在基本農田保護和管理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獎勵。第五條全省劃定的基本農田應當占本省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州(市)人民政府劃定的基本農田數量指標,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分解下達。第六條縣級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具體地塊。第七條下列耕地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嚴格管理: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糧、煙、油、蔗和其他名、優、特、新農產品生產基地內的耕地;
(二)蔬菜生產基地;
(三)花卉、葯材生產基地;
(四)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和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示範的耕地;
(五)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和計劃改造的中低產田;
(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認為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其他耕地。
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鐵路、公路等交通沿線,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周邊的集中連片的耕地,應當優先劃為基本農田保護區。第八條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按照下列程序組織實施:
(一)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州(市)人民政府下達的基本農田數量指標,具體分解到鄉(鎮);
(二)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縣級人民政府下達的指標,會同鄉(鎮)人民政府實地劃定鄉(鎮)的基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並填製表冊,編制鄉(鎮)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
(三)鄉(鎮)基本農田劃定後,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匯總數據,編制縣級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
(四)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後,由縣級人民政府設立保護標志,予以公告,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檔案,並抄送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
(五)基本農田劃區定界後,由州(市)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驗收確認。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基本農田保養制度,提高基本農田質量。第十條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省實際情況,適時向社會公布在一定區域內推廣、輪換、限制或禁止使用的化學、生物肥料。第十一條基本農田的承包經營者應當按照《雲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的規定,履行對其承包的基本農田的保護責任。
基本農田的承包經營者,應當按照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保養規定,增加有機肥料的使用,科學種田,保持和培肥地力。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應當在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建立基本農田地力補償制度。第十二條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需要佔用基本農田的,建設單位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定方案,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後,逐級上報國務院批准。
前款規定的建設項目需要臨時佔用基本農田的,按照《雲南省土地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經批准佔用和臨時佔用基本農田損壞農田水利等生產基礎設施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或者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修復和賠償損失。第十三條經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由佔用單位開墾與所佔用基本農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由佔用單位按照所佔用基本農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五至八倍繳納耕地開墾費,水利建設項目,可按三至六倍繳納耕地開墾費。
耕地開墾費的徵收,依照《雲南省土地管理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