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

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5-31 08:53:41

❶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城市供水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以下簡稱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國務院衛生計生主管部門主管全國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城市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城鎮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四條國家對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實行衛生許可制度。
第五條國家鼓勵有益於飲用水衛生安全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製開發和推廣應用。
第二章衛生管理
第六條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第七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後,還應當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證,方可供水。
第八條供水單位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應當符合衛生要求,選址和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必須有建設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參加。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公共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選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 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參加。
第九條供水單位應建立飲用水衛生管理規章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十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有水質凈化消毒設施及必要的水質檢驗儀器、設備和人員,對水質進行日常性檢驗,並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檢測資料。
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其生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人員上崗的資格和水質日常檢測工作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❷ 急求《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

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

2001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

(以下簡稱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監督管理,保飲用水符合有關衛生規范,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規范規定了集中式供水單位的水源選擇與衛生防護,生活飲用水生產和污染事件理、水質檢驗、從業人員等方面的衛生要求。

第三條

城市集中式供水單位(含自建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遵守本規范。農村集中式供水參照本規范執行。

第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監督本規范的實施。

第二章

水源選擇和衛生防護

第五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沛、便於防護的水源。取水點應設在城市和工礦企業的上游。

第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選擇,應根據城市遠期和近期規劃、歷年來的水質、水文、水文地質、環境影響評價資料、取水點及附近地區的衛生狀況和地方病等因素,從衛生、環保、水資源、技術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並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水源水質監測和衛生學評價合格後,方可作為供水水源。

第七條

供水水源水質應符合有關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的規定。當水質不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規定時,不宜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若限於條件需加以利用時,應採用相應的凈化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質應符合規定,並取得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批准。

第八條

生活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區應按國家環境保護局、衛生部、建設部、水利部和地質礦產部頒發的《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由環保、衛生、公安、城建、水利、地礦等部門共同劃定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報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供水單位應在防護地帶設置固定的告示牌、落實相應的水源保護工作。

第九條

經有關流域、區域、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確定的跨地區的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有關污染防治規劃,各有關單位應嚴格執行,各負其責。

第十條

地表水水源衛生防護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取水點周圍半徑100米的水域內,嚴禁捕撈、網箱養殖、停靠船隻、游泳和從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動。取水點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護范圍內不得堆放廢渣,不得設立有毒、有害化學物品倉庫、堆棧,不得設立裝卸垃圾、糞便和有毒有害化學物品的碼頭,

不得使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難降解或劇毒的農葯,不得排放有毒氣體、放射性物質,不得從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該段水域水質的活動。

以河流為給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

由供水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會同衛生、環保、水利等部

門,根據實際需要,可把取水點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定范圍河段劃為水源保護區,嚴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受潮汐影響的河流,

其生活飲用范圍由供水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會同衛生水取水點上下游及其沿岸的水源保護區范圍應相應擴大,由環保、水利等部門研究確定。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的水庫和湖泊,應根據不同情況,將取水點周圍部分水域或整個水域及其沿岸劃為水源保護區,並按第一、二項的規定執行。對生活飲用水水源的輸水明渠、暗渠,應重點保護,嚴防污染和水量流失。

第十一條

地下水水源衛生防護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構築物的防護范圍及影響半徑的范圍,應根據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的數量、開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由供水單位及其主管部門會同衛生、環保及規劃設計、水文地質等部門研究確定。在單井或井群的影響半徑范圍內,不得使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難降解或劇毒的農葯,不得修建滲水廁所、滲水坑,不得堆放廢渣或鋪設污水渠道,並不得從事破壞深層土層的活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嚴禁排入滲坑或滲井。人工回灌的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

第三章

生活飲用水生產的衛生要求和污染事件的報告處理

第十二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備有並遵守有關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的法規、標准和規范。

第十三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建立健全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規章制度。

第十四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有分管領導和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管理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

第十五條

在新建、改建、擴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時,集中式供水單位需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進行預防性衛生監督。

給水工程設計必須符合有關國家給水設計規范和標

准。

第十六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配備的水凈化處理設備、設施必須滿足凈水工藝要求,必須有消毒設施,並保證正常運轉。

第十七條

生活飲用水的輸水、蓄水和配水等設施應密封,嚴禁與排水設施及非生活飲用水的管網相連接。

第十八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使用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必須符合衛生安全和產品質量標準的有關規定,

並持有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批准文件,方可在集中式供水單位中使用。

第十九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在購入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時,應索取產品的衛生許可批准文件,並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後方可入庫待用,並按品種、批次分類貯存於原料庫,避免混雜,防止污染。

第二十條

自建生活飲用水供水系統,未經當地衛生、建設行政部門批准不得與城市供水系統連接。

第二十一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對取水、輸水、凈水、蓄水和配水等設施加強質量管理,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和檢修制度及操作規程,保證供水水質。

第二十二條

各類貯水設備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管網末梢應定期放水清洗,防止水質污染。

第二十三條

新建水處理設備、設施、管網投產前,及設備、設施、管網修復後,必須嚴格沖洗、消毒,經水質檢驗合格後方可正式通水。

第二十四條

水處理劑和消毒劑的投加和貯存間應通風良好,防腐蝕、防潮,備有安全防範和事故的應急處理設施,並有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第二十五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不得將未經處理的污泥水直接排入地表生活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水域。

第二十六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劃定生產區的范圍。生產區外圍

30米范圍內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不得設置生活居住區,不得修建滲水廁所和滲水坑,不得堆放垃圾、

糞便、廢渣和鋪設污水渠道。

第二十七條

單獨設立的泵站、沉澱池和清水池的外圍30米的范圍內,其衛生要求與集中式供水單位生產區相同。

第二十八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針對取水、輸水、凈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發生污染的環節,制訂和落實防範措施,加強檢查,嚴防污染事件發生。

第二十九條

遇生活飲用水水質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質突然惡化及水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時,集中式供水單位須在發現上述情況後立即採取應急措施,以最快的方式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建設行政部門。並及時進行水質檢測,報送處理報告.

第四章

水質檢驗

第三十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建立水質檢驗室,配備與供水規模和水質檢驗要求相適應的檢驗人員和儀器設備。負責檢驗水源水、凈化構築物出水、出廠水和管網水的水質。

第三十一條

水質檢驗應實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水質檢驗方法應採用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檢驗法。

第三十二條

采樣點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采樣點的設置應有代表性,應分別設在水源取水口、

集中式供水單位出水口和居民經常用水點處。管網水的采樣點數,一般按供水人口每兩萬人設一個點計算,供水人口在20萬以下、100萬以上時,可酌量增減。在全部采樣點中,應有一定的點數選在水質易受污染的地點和管網系統陳舊部位。具體采樣點的選擇,應由供水單位和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具體情況確定。

第三十三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按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進行生活飲用水檢驗,其測定項目及檢驗頻率至少應符合下列要求。當檢測結果超出《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

(2001)水質指標限值時,應予立即重復測定,並增加監測頻率。水質檢驗結果連續超標時,應查明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在選擇水源時或水源情況有變化時,應檢測《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中規定的全部常規檢驗項目及該水源可能受某種成份污染的有關項目。

第三十四條

不具備水質檢驗條件酌自建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委託經計量認證合格的檢驗機構按上述要求進行檢驗。

第三十五條

水質檢驗記錄應當完整清晰,檔案資料保存完好。

第三十六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建立水質檢測資料的月報、年報、污染應急報告制

度,水質檢測資料應按有關規定報送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部門。水質檢測資料月報於次月10日前報送,年報於次年2月10日前報送。

第五章

從業人員的衛生要求

第三十七條

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必須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預防性健

康體檢合格證後方可上崗工作。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疾病或病源攜帶者,不得直接從事供、管水工作。

第三十八條

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上崗前須進行衛生知識培訓,上崗後每年

進行一次衛生知識培訓,未經衛生知識培訓或培訓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工作。

第三十九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從業人員應當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行為。不得

在生產場所吸煙,不得進行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的活動。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條

本規范所使用的用語含義如下

生活飲用水:

由集中式供水單位直接供給居民作為飲水和生活用水,該水的水質必

須確保居民終生飲用安全。

城市:國家按行政建制設立的直轄市、市、鎮。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後,由輸水管網送到用戶的供水方式。

自建集中式供水:

除城建部門建設的各級自來水廠外,由各單位自建的集中式供水

方式。

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

指凡在飲用水生產和供水過程中與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防護塗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質處理器及其它新材料和化學物質。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從事凈水、取樣、化驗、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員。

第四十一條

本規范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規范自二OO一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❸ 生活飲用水衛生的基本法律規定有哪些

1 我國現行有關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
1.1 基本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規定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2 一般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共九章八十條,其中十條與飲用水關系密切。其內容明確了法定介水傳染病的種類,規定了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供水單位、涉水產品生產企業的法定職責以及失職應負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雖然沒有直接對飲用水作相應規定,但是部分條文對飲用水的保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水環境在本法當中屬於被保護的對象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規范水事活動的基本法, 對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加強水資源管理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和具體措施等制度,從控制水源污染、保障水質安全的角度體現了我國飲用水安全的法律保障。2008年修訂後,在立法宗旨上新增加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規定,並專門增設了「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保護」一章,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管理。
1.3 行政法
國務院頒布了一批與生活飲用水有關的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城市供水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
1.4 地方行政法規
我國一些省、直轄市、自治區因地制宜,制定頒布了一批有關生活飲用水的地方法規和規章,在當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上海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管理辦法》、《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等。
2《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是建設部與衛生部於1996年7月9日以部長令聯合發布的,並於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 標志著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有了專項規章, 對保證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 保障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2.1《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總則中主要對立法目的、依據、適用范圍以及衛生部與建設部在飲用水衛生監督、衛生管理工作的分工做了明確的規定,同時還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實施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的范圍。鑒於生活飲用水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辦法》針對供水衛生安全方面的問題,以及目前市場上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衛生質量的狀況,規定了對供水單位和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實行衛生許可制度,以保護消費者健康。
2.2 在衛生管理方面,強調了生活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規定了供水單位職責和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制度;對新建、改建、擴建的供水工程項目的選址、設計審查、竣工驗收規定必須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對於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衛生質量,以及直接從事供、管理水人員的衛生管理都作了明確規定,並強調設置飲用水源保護區,防止水質污染,以有效地加強水源水的衛生防護。
2.3 為有效地實施衛生監督,本《辦法》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實施衛生監督活動中的職責范圍,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管理審批許可權作了原則規定,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進口產品,規定須經衛生部審批後方可進口和銷售。同時還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作出了行政處罰規定。另外對幾個專門用語,如「二次供水」、「集中式供水」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等用語含義作了說明。
3《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對生活飲用水的保護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指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和保證人類生活質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人群健康有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種因素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作的有關行為規范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以一定形式發布的法定衛生標准。
我國政府歷來都十分關心和重視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曾多次發布和修改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3.1 1956年制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及1959年、1976年修訂的標准分別包括15項、17項、23項微生物、一般化學和感官指標,著重技術要求,均未列為強制性衛生標准。1985年衛生部組織飲水衛生專家,結合國情並吸取了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質量標准和發達國家飲用水衛生標准中的先進部分,制定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將水質指標由23項增至35項,由衛生部以國家強制性衛生標准發布,增加了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法律效力
3.2 2006年12月29日國家標准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 5749-2006),這是國家首次對1985年發布的生活飲用水標准進行修訂,這項新標准提出了水質常規指標38項、消毒劑常規指標4項、水質非常規指標64項。與舊標准相比新標准具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加強了對飲用水水質中的有機物、微生物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其中水質指標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二是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准。該標准不僅適用於城鄉各類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同時也適用於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三是實現了飲用水標准與國際標准接軌。新標准水質項目和指標值的選擇上,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水質准則》和歐盟、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的飲用水標准,並充分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准與國際接軌。
我國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基本上保護了生活飲用水的安全,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破壞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違法行為。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現行的法律法規已經不能滿足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管的需要,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
4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現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生活飲用水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的努力下,我國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安全狀況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了解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現狀,才能使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4.1 生活飲用水水源污染日趨嚴重
2005年,全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7%為劣ⅴ類水質,基本喪失使用功能。根據第二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結果,按照水功能區劃的標准,目前飲用水源地水功能不達標率達35.6﹪,其中河道不達標率44﹪,湖泊不達標率77﹪,水庫不達標率23﹪;全國1073個城鎮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有25%的水質不達標;地下水水源地水質問題也很嚴重,115個地下水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除水源地常規水質項目超標外,有毒有機物污染已在一些飲用水水源地檢出,有些地區還相當嚴重【1】。
4.2 飲用水二次污染時有發生
飲用水發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管網輸送過程污染和水貯蓄過程污染。建國以來我國城市輸水管網普遍採用鋼筋混泥土管和鑄鐵管, 混泥土管水泥砂漿抹面容易滲出有害物質, 鑄鐵管使用幾年後會產生銹蝕, 管網連接處密封性能不夠好等有可能導致飲用水管網輸水過程污染【2】。目前城市中低層建築是由自來水廠通過管道直接供水, 而高層建築供水則需通過二次供水設施才能獲得,由於二次供水設施在選址、設計、施工, 以及日常衛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可能導致飲水貯蓄過程污染, 例如飲用水池周圍有污水管道、水箱進出水管位置不合適造成水池內出現死水區、飲用水箱(池)與消防水箱(池)共用、溢泄水管與下水或雨水管線直接連通、通氣孔和檢修口無網罩、蓄水箱(池)蓋未上鎖、無二次消毒設施、水箱(池) 未按規范要求定期進行清洗消毒等都有可能引起水質的惡化。
4.3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低, 飲用水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在全國范圍內的農村地區,相當一部分人仍然以分散式供水為水源,分散式供水以地下水、河水、溝塘水為主, 水質缺乏有效的凈化消毒處理和定期檢驗,衛生得不到保證。一些以地表水為水源的地區, 農村生產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 造成水源有機物和細菌污染嚴重, 給農村飲水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大多數農村水廠設施簡陋、制水功能老化, 管網常有破損或銹蝕, 有的水廠無任何凈水設備, 水質也未消毒而直接供水。另外, 農民的飲用水衛生意識比較淡薄, 而農村又常常是衛生監督和疾病控制的薄弱環節。
5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5.1 生活飲用水相關的法律法規立法滯後
我國現階段屬於「多龍治水」的發展中國家,治水工作由水利部、衛生部、環保總局等14個部門承擔,在飲用水的治理工作上我國顯現出群龍無首,各行其事的態勢,缺乏各部門溝通與協作的聯動機制,從而造成管理上政出多門,信息銜接不通暢,影響對飲用水安全的監督與保障。目前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法律較少,有關飲用水保護的法律條文分散,體系性不強, 並且法律之間的相互關系沒有理順,內容上還存在著重復之處。例如,在《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負有防止水源枯竭的責任,而在《水法》中也有相同的規定;《水污染防治法》中規定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同樣在《水法》中也對此進行了重復性的規定。我國飲用水保護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相對較多,但是立法層次較低,內容不全面。專業行政規章《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僅為衛生部、建設部的部門規章,法制管理范圍較窄,關鍵的飲用水水源難以管理。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生活飲用水衛生立法方面的差距非常明顯。以美國為例,《安全飲用水法》最初是於1974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其目的是通過對美國公共飲用水供水系統的規范管理,以確保公眾的健康。該法律於1986年和1996年進行修改,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庫、泉水和地下水水源。作為美國飲用水保護專項法規的《安全飲用水法》,充分認識到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重要性,積極改進飲用水安全系統的籌資,並且特別注重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公眾信息的收集,上述這幾點都是保證飲用水安全的重要部分。此法採用水源到供水水龍頭全過程的分段保護的方式,來確保飲用水達到國家要求的標准,主要內容包括:(1)《安全飲用水法》應用於美國的每個公共供水系統。目前美國大約有170,000個以上的公共供水系統,他們幾乎為所有的美國人供水。保證這些供水系統的供水安全的責任是由美國環保署、各州、部落、水系統和公眾一起來分擔的。(2)為了保證飲用水的安全,針對水中的污染,《安全飲用水法》建立了多道屏障。這些屏障包括水源保護、水處理、配水系統的一體化和公共信息。公共供水系統負責保證從水龍頭中流出的水中的污染物不超過標准。水系統負責對水進行處理,且必須經常地對於水中特定的污染物做測試,並將結果向州做報告。如果水系統不符合標准,它有責任通知用戶。現在要求供水者為用戶做年度報告。公眾有責任幫助當地的供水者確定需要優先解決問題的順序,為籌資和水系統的改善做決策,並幫助制定保護水源的計劃。(3)《安全飲用水法》的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保護和預防。各州和供水者必須對水源進行評估以確定何處是易受污染的薄弱環節。水系統也可以主動地採用各種計劃來保護他們的流域或水源,各州也可以根據其他法律的合法權力來預防污染【3】。
5.2 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飲用水安全關注較少
目前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較為嚴峻,自2000年以來,湖南、江蘇、遼寧、安徽等許多地方都曾發生嚴重的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造成當地群眾生活飲水困難,危害群眾的身體健康。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是分散式的供水模式,供水衛生情況可想而知,衛生部2010年2月18日透露:經全國愛衛會、衛生部對農村飲用水安全情況進行聯合調查的結果表明,調查水樣中未達到基本衛生安全的超標率是44.36%,而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設備的僅佔29.18%。這說明,我國目前的生活飲用水安全形勢仍然較為嚴峻【4】。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嚴峻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直接關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的關注力度不夠。當前,我國飲用水安全的相關法律規范的規定多注重對城市飲用水安全的保護,而嚴重忽視了廣大農村地區的飲用水保護。例如,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二條明確規定:「本辦法適用於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同時,很多地方性法律規范也將其適用的范圍限定在集中式供水范圍之內,而忽略了分散式供水問題,這就使我國以分散式供水為主的廣大農村地區處於國家和地方的飲用水安全法律規范之外,使農村地區居民的生命健康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5.3 生活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缺失
我國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無論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還是刑事責任與發
達國家相比都比較薄弱,有些法律法規只提出了要求,沒有規定被違反時有關人員應負的法律責任,特別是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政干預行為缺乏約束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突出。許多在法律上已經確立的制度,在實踐中並沒有被很好地執行 ,這也是我國當前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國關於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採用最多的是行政責任,但在行政責任處罰上,還存在著罰款額度不高的問題, 例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修建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或進行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作業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並可處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各地衛生部門在近年的監督檢查中發現有的涉及涉水產品的違法行為由於《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中缺少相應的執法依據而無法進行處理。
6 建議
6.1 加強公眾參與制度
生活飲用水安全不能僅僅依靠政府,還需要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生活飲用水保護領域的公眾參與制度已成為國際社會和大多數國家所普遍接受的准則。國家應建立生活飲用水信息公開制度,保證公民知情權,使公眾切實了解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狀況,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眾知情權的實現,而且公眾對生活飲用水狀況了解的越詳細、越真實,就越能提高公眾保護生活飲用水的意識,越能激勵公眾自覺的防治水污染。
6.2 加快推進生活飲用水安全方面的立法進程
6.2.1 制定我國的《安全飲用水法》
目前,我國的飲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設還處於不斷健全完善的階段,應從構建完善的飲用水法規體系的角度出發,在理順體制、統一規范的前提下,出台綜合性的《安全飲用水法》
通過此法規范我國在飲用水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對飲用水安全進行全過程監控,真正做到依法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一項專門的法律,其立法范圍應包括水資源及水資源的保護、水源污染的防治、生活飲用水安全的配套設施建設、生活飲用水及水源監測與監控,應該特別關注的是農村生活飲用水監管。
6.2.2 修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該辦法自1996年頒布實施後沒有大的變化,其中不少內容已經不能滿足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管需求, 有關部門應抓緊《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修訂案的有關工作。
6.3 完善生活飲用水安全的法律責任
生活飲用水安全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條件,需要法律給予切實有力的保障,因此必須加大對違法行為懲處力度,處罰一定要有威懾力,要防止出現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出現。

❹ 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要求

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要求
3.3.1 學校應配備專職或兼職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人員,負責生活飲用水管理工作。
3.3.2為學生提供的生活飲用水必須符合《生活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2001版)。
3.3.3有自建集中式供水或二次供水設施,必須做到:
(1)取得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證後方可供水。
(2)水源的選址、供水設施包括二次供水蓄水池(箱)排污管、溢水管設計和所用材料,必須符合《生活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生活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的有關規定。
(3)使用的過濾、軟化、凈化、消毒設備、防腐塗料等涉水產品必須持有省級以上(含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批件。
(4)嚴格按照《生活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以及《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有關規定,針對取水、輸水、凈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發生污染的環節,完善水源及供水設施(含二次供水設施)衛生防護設施,並定期進行監督檢查。
(5)二次供水蓄水池、水箱必須專用、專人管理,觀察孔必須加蓋加鎖。
(6)如自建集中式供水同時還有市政供水,應嚴格按照《生活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有關規定,其供水管道不得與市政供水直接連接。
(7)必須有水質凈化消毒設施,並堅持對水質進行消毒。
(8)應配備必要的水質檢驗儀器、設備和檢驗人員,對水質進行日常性檢驗。如果不具備檢驗條件,必須委託經計量認證合格的檢驗機構按照《生活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2001版)要求進行水質檢驗。建立水質衛生檢驗檔案。
(9)定期對蓄水設施進行清洗、消毒,水質檢驗合格方可重新供水。
3.3.4採取分散式供水,必須做到:
(1)應參照《生活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水源防護有關規定,根據本校水源類型和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的設置井房、蓄水池、圍牆、警示牌等水源防護設施,制訂切實可行的衛生管理制度,指定專人負責,定期檢查維護。做到:①水井及水源取水點30米防護范圍內不得有旱廁、污水坑、垃圾堆等污染源。②井房必需設置有門,加鎖,指定專人管理。③井房內不得放置雜物,嚴禁放置有毒化學物品。
(2)以泉水、河水等作為生活飲用水源的,應在取水點設置封閉式蓄水設施。設計要求參照《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有關規定。
(3)定期對水源水質進行消毒。消毒方法參照 《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第四部分疫源地消毒技術規范「疫區生活飲用水的消毒方法」)。
(4)定期對水質進行檢驗,夏秋季節及傳染病流行時期應根據情況增加水質檢驗次數(檢驗機構及執行標准符合上述自建集中式供水要求)。
(5)使用的水處理劑和消毒劑必須有省級以上(含省級)衛生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批件(證)。不得使用過期或無檢驗合格證明的消毒劑。
(6)採用分散式供水的學校,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開水,並教育學生不喝生水。

❺ 飲用水水質污染或不明原因惡化及水源性疾病爆發時應採取應急措施,需要報告那個部門

飲用水水質污染或不明原因惡化及水源性疾病爆發時應採取應急措施,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和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報告。

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五條當飲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有關單位或責任人應立即採取措施,消除污染,並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和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報告。

(5)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八條醫療單位發現因飲用水污染出現的介水傳染病或化學中毒病例時,應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報告。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計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污染事故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調查。當發現飲用水污染危及人體健康,須停止使用時,對二次供水單位應責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對集中式供水單位應當會同城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停止供水。

❻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2016)

一、北京市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一)將第十三條修改為:「嚴格控制徵收、佔用基本農田。除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工程外,其他建設項目禁止徵收、佔用基本農田。」
(二)將第十五條修改為:「徵收、佔用基本農田的單位,必須依法支付征地費。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標准,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刪去第二十四條和第二十八條中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四)刪去第二十九條。二、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若干規定
(一)將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在對外交往與合作中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對方以正當理由和合法途徑要求提供國家秘密事項時,有關部門應當擬定提供方案,並經單位負責人和保密工作機構審查。屬於本機關、單位業務范圍內的事項,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審批,並向同級保密工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
(二)刪去第十五條。
(三)刪去第十七條。
(四)刪去第十八條。
(五)刪去第二十四條
(六)刪去第二十九條。三、北京市農村股份合作企業暫行條例
(一)將第十九條修改為:「設立企業的籌備工作結束後,由合作股東大會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託的代理人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領取營業執照,並報鄉鎮企業主管機關備案。」
(二)刪去第六十二條。四、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
(一)將第十條第一款修改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設施的管理責任單位必須取得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證後,方可供水或者從事清洗、消毒等衛生維護工作。」
(二)將第十四條修改為:「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和供水設施清洗、消毒等衛生維護工作的人員,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方可上崗。」
(三)刪去第十五條。
(四)將第二十一條第一項修改為:「安排未經健康檢查、未經飲用水衛生知識培訓的人員直接從事供水、管水或者供水設施衛生維護工作的」。
(五)刪去第二十二條第五項。
(六)將第二十六條修改為:「拒絕、阻礙飲用水衛生監督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刪去第二十九條。五、北京市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
(一)刪去第十一條第二款。
(二)將第二十三條修改為:「職業介紹機構組織各類職業招聘洽談會,應當制定相應的組織實施辦法、應急預案和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對參加職業招聘洽談會的招聘單位的主體資格真實性和招用人員簡章真實性進行核實,對招聘中的各項活動進行管理,並按照《北京市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申請安全許可。」
(三)刪去第三十二條。
(四)刪去第三十七條。
(五)刪去第四十三條。六、北京市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
(一)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以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公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國有飲食、副食、食品經營網點,應當堅持其服務方向。」
(二)刪去第四十一條。七、北京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
(一)將第十條修改為:「對事跡特別突出的見義勇為人員,經區人民政府推薦,由市人民政府決定授予『首都見義勇為好市民』稱號。」
(二)將第十九條修改為:「見義勇為人員按照本市相關規定,享有就業、入學、入伍等優先待遇。」八、北京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
將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參加繼續教育的學習時間不少於90學時,可以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期內累計計算。」九、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辦法
將第八條修改為:「礦長、礦山企業的負責人(以下統稱礦長),對本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負責。
對任用不具備安全專業知識的礦長的礦山企業,由區礦山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提請區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調整配備合格人員後方可恢復生產。」十、北京市學前教育條例
(一)將第十六條修改為:「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從事教育的人員,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並獲得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學前教育任職資格證書。」
(二)刪去第十九條。

❼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
第53號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經建設部、衛生部批准,現予發布,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建設部部長侯捷
衛生部部長陳敏章
一九九六年七月九日

❽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停止執行本市地方性法規中若干行政許可事項有關規定的決定

一、《北京市圖書報刊電子出版物管理條例》
1.第22條第1款(三)項有關「出版物零售業務單位管理人員上崗資格」的規定;
2.第23條第2款、第3款、第35條有關「外地出版物發行單位在本市從事發行業務審批及年檢」的規定;
3.第31條有關「開辦出版物批發、零售市場批准」的規定;
4.第32條有關「舉辦出版物展覽、展銷、訂貨會等活動的批准」的規定;
5.第33條、第40條有關「發行境外出版物審核批准」的規定;二、《北京市音像製品管理條例》
6.第12條(一)項、第13條(一)項、第28條(一)項、第32條、第33條(三)項、第33條(四)項有關「音像製品發行許可」的規定;
7.第14條第1款、第32條有關「從事音像製品進口業務或者從事進口音像製品出版業務批准」的規定;
8.第14條第2款有關「進口音像製品或者與境外合作製作音像製品內容審查」的規定;
9.第17條、第32條有關「音像製品批發業務審批」的規定;
10.第20條第1款、第32條有關「錄像製品零售、出租業務審批」的規定;
11.第20條第2款、第32條有關「錄音製品零售、出租業務審批」的規定;
12.第 27條第1款有關「舉辦國內音像製品批發訂貨會、展覽、展銷活動審批」的規定;
13.第27條第2款有關「舉辦國際性音像製品展覽、展銷活動審批」的規定;三、《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
14.第14條、第21條(一)項有關「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和供水設施清洗、消毒等衛生維護工作的人員上崗許可」的規定;四、《北京市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
15.第18條(三)項有關「從事職業介紹人員崗位資格證書」的規定;五、《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若干規定》
16.第18條有關「國家秘密載體准印許可」的規定。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❾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1996年7月9日建設部、衛生部令第53號發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城市供水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以下簡稱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衛生部主管全國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建設部主管全國城市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城鎮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四條國家對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實行衛生許可制度。

第五條國家鼓勵有益有於飲用水衛生安全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製開發和推廣應用。

第二章衛生管理

第六條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第七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簽發的衛生許可證。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還必須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方可供水。

第八條供水單位機關報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應當符合衛生要求,選址和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必須有建設、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參加。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公共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選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衛生行政部門參加。

第九條供水單位應建立飲用水衛生管理規章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十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有水質凈化消毒設施及必要的水質檢驗儀器、設備和人員,對水質進行日常性檢驗,並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檢測資料。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其生產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人員上崗的資格和水質日常檢測工作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第十一條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必須取得體檢合格證後方可上崗工作,並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飲用水衛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攜帶者,不得直接從事供、管水工作。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未經衛生知識培訓不得上崗工作。

第十二條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規定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產品衛生許可批准文件,取得批准文件後,方可生產和銷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銷售、使用無批准文件的前款產品。

第十三條飲用水水源地必須設置水源保護區。保護區內嚴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及一切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行為。

第十四條二次供水設施選址、設計、施工及所用材料,應保證不使飲用水水質受到污染,並有利於清洗和消毒。各類蓄水設施要加強衛生防護,定期清洗和消毒。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情況另行規定。從事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的單位必須取得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後,方可從事清洗消毒工作。清洗消毒人員,必須經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檢查,取得體檢合格證後方可上崗。

第十五條當飲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有關單位或責任人應立即採取措施,消除污染,並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衛生監督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衛生監督濫測工作。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在本行政區域內的,由該行政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超出其所在行政區域的,由供水單位所在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供水單位的供水范圍超出其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由該供水單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鐵道、交通、民航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衛生監督機構,行使衛生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飲用水衛生監督職責。

第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集中式供水項目時,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做好預防性衛生監督工作,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的水源水質監測和評價。

第十八條醫療單位發現因飲用水污染出現的介水傳染病或化學中毒病例時,應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防疫機構報告。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污染事故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調查。當發現飲用水污染危及人體健康,須停止使用時,對二次供水單位應責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對集中式供水單位應當會同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停止供水。

第二十條供水單位衛生許可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本辦法第十六規定的管理范圍發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復核一次。有效期滿前六個月重新提出申請換發新證。《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的申辦按《城市供水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必須進行衛生安全性評價。與飲用水接觸的防護塗料、水質處理器以及新材料和化學物質,由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初審後,報衛生部復審;復審合格的產品,由衛生部頒發批准文件。其他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報衛生部備案。凡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進口產品,須經衛生部審批後,方可進口和銷售。具體管理辦法由衛生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條凡取得衛生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以及取得衛生許可批准文件的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經日常監督檢查,發現已不符合衛生許可證頒發條件或不符合衛生許可批准文件頒發要求的,原批准機關有權收回有關證件或批准文件。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設飲用水衛生監督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聘任飲用水衛生檢查員,負責鄉、鎮飲用水衛生檢查工作。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飲用水衛生檢查員由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鐵道、交通、民航的飲用水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二十四條飲用水衛生監督員應秉公執法,忠於職守,不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第四章罰則

第二十五條集中式供水單位安排未取得體檢合格證的人員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或安排患有有礙飲用水衛生疾病的或病原攜帶者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並可對供水單位處以2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並可處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一)在引用水水源保護區修建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或進行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作業的;(二)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項目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參加選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而擅自供水的;(三)供水單位未取得衛生許可證而擅自供水的;(四)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五)未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許可擅自從事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工作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生產或者銷售無衛生許可批准文件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改進,並可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或處以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和自建設施對外供水的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進,並可處以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沒有違法所得的可處以10000元以下罰款:(一)新建、改建、擴建的飲用水供水工程項目未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而擅自建設並投入使用的;(二)未按規定進行日常性水質檢驗工作;(三)未取得《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擅自供水的。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後,由輸水管網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和單位自建設施供水)。二次供水:將來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另行加壓、貯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戶的供水設施;包括客運船舶、火車客車等交通運輸工具上的供水(有獨自製水設施者除外)。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凡在飲用水生產和供水過程中與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防護塗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質處理順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學物質。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從事凈水、取樣、化驗、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員。
望採納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