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的條例是法規
㈠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叫什麼,是地方性法規還是行政法規,或是行政規章,具體什麼區別呢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叫做地方政府規章。
依據我國《立法法》相關規定: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叫做行政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叫做地方性法規;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制定人叫做部門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叫做地方政府規章。
附《立法法》相關規定:
第六十五條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㈡ 省級制定的"條例"是屬於法律還是其他的
省級人大通過的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不屬於法律,只有全國人大通過的才被稱為法律。
㈢ 誰有權提請撤銷省人大通過的條例
省人大通過的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
㈣ 當省級人大的條例與國務院的條例有點沖突時,應該執行哪個
省級人大制定的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制定的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9條的規定,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多以應當執行國務院頒布的條例
㈤ 省級人大指定的條例具有法律約束力嗎
有的,
屬於地方法規
㈥ 條例屬於法規還是規章
條例屬於規章。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因此,條例屬於規章。
㈦ 地方人大通過的規定全是法律嗎
地方人大通過的規定不全是法律
省級人大或者國務院規定的較大市以及其他特殊規定的市人大通過的文件有可能屬於地方性法規;
地方人大有立法權。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㈧ 政府發布的管理條例屬於法律嗎
不是法律復,屬於法規。
㈨ 國家頒布的條例是否屬於法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版員行使權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因此,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頒布的才是法律。國務院頒布行政法規,國務院辦公廳及其下屬的各個部委頒布的管理辦法、條例等不屬於法律。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
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因此,在沒有法律適用於案件的情形下,法院可以依據相關的帶有國家政策屬性的
管理辦法、條例等作為裁判案件的依據
㈩ 市人大制定的條例屬於法規還是規章
法律分析:屬於法規。條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效力適用於整個國家范圍。管理條例屬於規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階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區域內有效。條例屬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屬於規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質,在實施過程中與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應當把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同法律一樣列為法律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